《珍珠泉》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珍珠泉》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珍珠泉》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用“资料袋”导入新课:请阅读“资料袋”中的材料,看看我国有些什么神奇的泉。
2、在我省的崇山峻岭中,分布着许许多多的温泉,这是我省的一大旅游资源。比如:昆明市安宁的温泉富含矿物质,有调理身心,治疗疾病的神奇功效,被誉为“天下第一汤”;在腾冲县的火山群中,有许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热气升腾的泉水,其中最大的泉水被称为“热海”。我省不少地方还有一些被誉为 “珍珠泉”的泉水。比如,昆明市黑龙潭的“珍珠泉”,安宁市曹溪寺的“珍珠泉”……(出示图片,学生欣赏)
3、在课文中,“我”的家乡的山林中也有一眼“珍珠泉”。想知道这是一眼什么样的泉吗?让我们跟随作者去欣赏它的美丽身影吧!(板书课题:珍珠泉)
设计旨意:通过阅读资料,回忆自己所见过的泉,增加感性认识,拉近与课文的距离,为学习课文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对照拼音读准“镶嵌、青苔、蕨草、缘故、绽放、干涸”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教师范读课文,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初步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小组交流: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你喜欢课文中的那一段,把这段念给大家听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设计旨意:通过读、听、议,既使学生从整体上知道课文写一件什么事,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再读课文,领悟作者的观察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后,应紧扣单元主题,凭借课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表达的写作方法。可安排下面3个教学环节:
1、说一说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作者按游览过程写了“远看珍珠泉——近看珍珠泉——珍珠泉美名的由来——‘我’在珍珠泉边的遐想”四个部分。)
2、根据课文写作脉络,深入阅读课文,领悟作者的观察方法。
(1)远看珍珠泉所在的山包有些什么特点?(小山包像个绿色的大绒团。那里树密、草绿、花多。)
(2)近看珍珠泉有些什么特点?(泉水绿、清、深。)课文怎样描写泉水“绿”、“清”、“深”的程度?(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清得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泉水很深,水泡从潭底上升到水面要很长时间。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3)“珍珠泉”的美名是怎样来的?(丛潭底冒出的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因此,人们叫它“珍珠泉”。)
(4)“我”被珍珠的美景所陶醉,遐想联翩。“我”在这美景中产生了什么遐想?(“我”看着由潭底升起的一串串五颜六色的水泡,联想到它是 “许多快乐的孩子,躲在什么地方吹泡泡玩儿。”看到挑水人桶里漏下的水滴,联想到挑水人“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泼洒了多少珍珠。”)从这段话中,可以体会到 “我”对“珍珠泉”流露出什么样的感情?
3、从这篇课文中,你学到了哪些观察景物的方法?(应抓住重点细心观察,不仅要看清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和方位,而且要听清它发出的声音,闻出它的气味,还要展开恰当的联想。)
设计旨意:紧扣单元主题,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要求,使学生在分层次的读中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观察方法。
《珍珠泉》教学设计 篇2
《珍珠泉》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珍珠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珍珠泉》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大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1.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读自悟,乐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别人交流,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他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你见过泉水吗?谁知道泉水有哪些特点?
2.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泉水资料。
3.师播放泉水图片,读“资料袋”,了解泉水。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碰到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思考:为什么称珍珠泉?
2.检查字词:出示词语。(自读、指名读、齐读)
3.分段朗读课文,纠音。
三、再读课文,自学自悟
1.引导学生读懂连接语,明确阅读要求。(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绿、深、清)
3.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也可以和同伴讨论讨论。
4.那么你是喜欢珍珠泉的绿、清,还是水泡的晶莹、闪亮?请你再细读课文,划出句子,用句式来说一说:“我喜欢珍珠泉的( ),因为( )
(1)感悟“绿”
出示: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
a.引导学生划出文本中表示绿的词语,并展开想象。在头脑里想象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把想到的情景互相说一说。
b.请你们美美地读一读。
c.背一背。
(2)感悟“清、深”
出示: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a.说说水里还看见了什么?
b.指导朗读。
(3)感悟冒水泡的“有趣”。
出示:“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a.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声读一读,认真想一想。(学生谈体会)
b.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水泡的有趣?(-嘟噜-嘟噜,扑哧一笑)
c.在作者眼里,这些水泡还仅仅是水泡吗?
d.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5.讨论:你知道这泉水为什么叫“珍珠泉”?(泉底不停地冒泡泡,被太阳一照,泡泡呈现不同的光彩,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叫它“珍珠泉”。)
四、再读课文,升华感情
1.同学们喜欢珍珠泉吗?生活在那里的作者呢?找出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带着感情齐读这句话,要读出自豪感。
出示:“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2.这些句子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其实,作者爱泉水爱家乡的这种感情已经渗透到了文章的字里行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感情也表达出来呢?请你选择你认为珍珠泉最美的景色,通过感情朗读向同学们作介绍。
五、总结全文
《珍珠泉》这篇课文描写的细腻,语句生动优美,作者抓住了珍珠泉的特点,使美丽的珍珠泉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对泉水对家乡深深的爱。
六、作业
1.选取你最喜欢的家乡的一处景物,按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仔细观察,然后和同学们交流。
2.把你喜欢的优美语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4*珍珠泉
泉水绿深清爱泉水
水泡晶莹闪亮更爱家乡
《珍珠泉》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
【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课前准备】
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泉水,对于没有亲眼见过泉水的学生,如果有条件,可以让他们收集有关泉水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向他人求教。教师可准备有关泉水的课件或一些图片资料。
一、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上面的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燕子的可爱,夏日里荷花的美好。大自然的一切都给了我们神奇美妙的感觉,泉水也是这样。
2.你见过泉水吗?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泉水资料。
3.师播放泉水图象,读资料袋,了解泉水,引入故乡珍珠泉。
二、导语引入自学课文
1.引导读懂连接语,明确阅读要求: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和伙伴交流自己读后的印象和感受;再读课文:根据课文提示,展开讨论,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语感,积累优美语句。
3.学生分组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自学。
三、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课文是什么顺序写的,排一排顺序:
()潭水的四周和泉水涌动的特点。
()我对家乡泉水的喜爱。
()按珍珠泉的`所在位置。
2.读书检查自学情况:
想一想,读出有关语句。
(1)珍珠泉的周边的景物怎样?
(2)潭水是什么样的?
(3)泉水是怎样冒出的,为什么叫珍珠泉?
说一说:珍珠泉有什么特点?交流总结:
(珍珠泉四周绿色环绕,水是绿色的,清且深,泉水有冒不完的水泡,在阳光下涌出,形成多彩的珍珠。)
3.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画下来,多读几遍,再和大家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怎样读才能表达出感情?
(2)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腻和观察的仔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描写太阳光照在水泡和潭底石头上的情景: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引导学生感受文字描写的流动中的美,色彩的绚丽。)
(读潭底冒水泡的情景时,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把水泡当作人来写,融入了人的感情,从中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语气轻松、活泼,好像在夸奖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朗读珍珠泉周围的景物,要强调绿字,绿青苔、绿草、绿树、绿水,还有水是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三个那样要读出绿的美感和赞叹的感情。绿得清得强调绿的程度要读出赞叹的感情。)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是发自内心的自豪和赞美,要强调重音和停顿,读出自豪感。)
4.背诵、抄写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
四、拓展学习
想一想:自己家乡景物的可爱与美丽之处。布置学生去想,去回忆。
《珍珠泉》教学设计 篇5
【教材简说】
这篇略读课文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写出了泉水的深和绿及冒不完的水泡。抒发了对大自然景观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课文是按珍珠泉的所在位置,潭水的四周和泉水涌动的特点,以及我对家乡泉水喜爱的顺序写的。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第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课文开始交待珍珠泉的位置。第二自然段描写泉水四周的景物,由石头镶嵌,青苔、绿草、野花环绕,就像一个大花环。泉水色绿且深,清可见底。第三自然段讲从潭底冒出的水泡,在阳光下呈现一串串多彩的珍珠。第四、五自然段讲这就是自己家乡的珍珠泉,表达了家乡孩子对珍珠泉的喜爱之情。本课表达上的特点是抓住有特点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用词优美。同时对家乡的感情充溢其间,富于感染力。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在自读自悟中,了解珍珠泉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二是了解叙述顺序,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本课的教学重点: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自学生字,检查预习,理解词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发展想像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泉水吗?在哪里见过描述一下。
2、老师带领大家去作者的家乡珍珠泉看一看。
⑴ 配乐教师范读。
⑵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珍珠泉的美景。
⑶ 问题:你想到了什么?描写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然后用一个字来概括。
(创设情境发展想像)
二、自读课文、讨论交流
1、通过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换近义词等方法,自学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思考提出问题。
2、讨论交流,朗读体会:
⑴ 说说为什么叫珍珠泉?出示句子:
① 开始,水泡消失了!
② 水泡闪亮珍珠啊!
③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⑵ 从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跟同伴讨论讨论。自己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⑶ 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体会珍珠泉水绿、深、清的特点。
⑷ 指导朗读,读出珍珠泉水的特点,重点练习朗读2、3自然段。
第2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形成画面水是那样绿,绿得像
第3段要读出泡泡的趣和美。
三、练习朗读,体会感情
师:假如你是作者,向别人介绍珍珠泉时,语气是怎样的呢?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练习朗读,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之情,为家乡有此泉而自豪。
四、联系实际、拓展练习
下节课我们全班同学要到珍珠泉做一次旅行,请选择你认为珍珠泉最美的景色,向同学做介绍。自由结合小组合作。可以有配乐、有图画、导游做介绍、游客谈感受。
(通过动手、动口、配乐以及小组合作使学生理解文中的语言美,学会欣赏美、表现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绘画、朗读、品味,感悟美景,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形象的方法。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
1、同学们旅行开始了,小组以旅行团的形式进行汇报。(品味语言的具体形象)
例:泉的位置:同学张贴绘画。导游配乐朗读。游客谈体会。同学评议。
(从多种角度评价,加深学生对景物特点的'理解,发展思维,丰富语言)
2、其他两个部分方法同上。
3、重点指导学习水泡儿。
(有难度)
教师提示:文章最有趣的部分应是水泡,作者是从几方面描写的?你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4、分四个部分进行指导背诵。
5、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我们都是小导游,让我们带领游客再一次欣赏珍珠泉的美景。
(配乐、看图、加上表情动作,感受美与作者产生共鸣)
6、评价。你这次旅行愉快吗?谈谈感受。
7、教师小结总结、扩展:
这篇文章文笔细腻,语句生动、优美,使美丽的珍珠泉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对泉水,对家乡深深的爱。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
二、布置作业
请你选取你最喜爱的一处景物,按一定顺序把它写下来,一定要把自己的情融于美景之中。
点评:《珍珠泉》是一篇内容浅显,语言优美的略读课文,本教案能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自学时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初读,启发学生讨论交流,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课文的顺序等。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在熟读之后,注意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以便学生积累。第二课时做小导游介绍以及谈感受,更是本教案的亮点,及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既培养了学语文的兴趣,在胆识、语言的运用、表达上得到锻炼。
《珍珠泉》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感悟,读中欣赏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描述景物的方法,积累课文中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写了珍珠泉的那些特点。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见过泉水?我国有许多神奇的泉水,你们看!(出示制作的关于泉水的课件,播放的同时老师做介绍)
2.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欣赏一个泉水,它叫珍珠泉。(板书:4、珍珠泉)
3.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教师相机对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
展示了泉水的图片,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读题生疑,引导学生面对题目端摩思考,读出自己的疑问,为学生走进文本搭建一个平台。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1)认读词语:镶嵌 青苔 蕨草 缘故 嘟噜 扑哧一笑 干涸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描写了珍珠泉那些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也可以和同伴讨论。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教学主要是落实学生的自主读书,一读是读通顺,二读是读懂内容。这环节给学生你的读书时间,学生独立地阅读思考。
三. 细读课文,研读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那些方面描写珍珠泉?(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2、提问:你最喜欢课文描写珍珠泉的哪一部分,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3、珍珠泉所在位置。
(1)提问:那绿色的大绒团是什么?(感受环境的幽静和生机,体会比喻的贴切)
(2)你喜欢这山林吗?喜欢就用朗读来表达吧!(读出幽静和生机)
4、四周环境及泉水
(1)出示句子:水是那么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提问;这里描写了泉水的什么特点?圈出绿、深、清。
(2)对比朗读,出示句子
a、水是那么绿,那么深,那么清。
b、水是那么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提问:多种形式读一读,让学生谈哪句写得好。
(3)这样的潭水多美啊,我们用朗读来读出它的美吧!
5、泉水涌动的特点
(1)提问:本文最精彩的部分是描写泉水的涌动,你们画出相关的语句,反复地读一读,然后告诉大家你读后的感受。(学生进行说和读,教师及时评价指导,让学生理解更深刻,感受更丰富)
(2)出示句子: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重点指导:扑哧是水泡绽开的声音,扑哧一笑是拟人句,把水泡当作人。
你看水泡多活泼可爱,我们来有感情地读读吧!
(3)出示句子: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提问:读到这,你知道珍珠泉名字的由来吗?
这水泡多美啊!让我们来读一读。
6、体会家乡情怀。
面对这美丽的珍珠泉,作者不由地说了一句——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让我们读出作者的自豪和骄傲吧。以及对家乡无比地热爱。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环节按照作者的思路去指导学生认真地读书,每次读的目的是不一样的。通过学生反复品读课文语言,揣摩表达形成,加强了重点语句的理解和积累,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四. 板书设计
4、珍珠泉
位置——泉水——泉水涌动——爱家乡,热爱大自然
泉水 ( 绿、深、清)
水泡 (扑哧一笑、彩色的珍珠)
【设计意图】
本板书设计简要展示了文章叙述的顺序就及泉水的特点,让学生对文章的结构一目了然。
文本解读
《珍珠泉》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美情深,情景交融。课文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珍珠泉水又绿又清,水泡美丽又趣,表达了作者吴然对家乡热爱的感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作者吴然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他的文章充满童真童趣。本文在写法上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因此对家乡的感情充溢其中,富于感染力。例如文中“扑哧一笑”,把珍珠泉描绘成调皮。活泼可爱的孩子,把密林比作绿色的大绒团等等,字字句句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一句“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课文开始交待珍珠泉的位置,第二自然段描写泉水及周围的景物,第三自然段讲从潭底冒出的水泡,第四、五自然段表达了对家乡喜爱的感情。本教学设计中,我抓住了两条主线,一条是课文叙述的顺序,一条是描写珍珠泉的特点。围绕这两条主线对本课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写作的叙述顺序及描写景物的方法。
本文我设计的教学基调主要在于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凸现了阅读教学中“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和受到文本蕴涵的人文熏陶。本课读的设计分为三个环节,一是读课文,读准字音,二读课文,整体感知,三读课文,体会感情。本课中我选取了“泉水的绿,深,清”和“泉水涌动的动作”作为读的重点处理,做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生成。读泉水绿和清时,要感受幽静和生机;在读水泡这一段时,应该读出活泼,有趣,好像一群孩子在尽情玩,尽情地欢笑,喜悦之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