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暮江吟》的教案

2025/08/30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暮江吟》的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暮江吟》的教案 篇1

一、板书并解释诗题

解题是学习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板书诗题后,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儿各交待了什么?“吟”当吟唱讲。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诗人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通过解题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学诗奠定基础。

二、运用配乐朗诵方法范读全诗

先放一段古笙乐曲,再配乐朗诵全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三、运用工具书自学古诗

预习,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出示写明自学要求的小黑板,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暮江吟》。

1.默读《暮江吟》。

2.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暮江吟》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四、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根据诗句中一些难于掌握的关键字、词,设计一些问题:“残”是什么意思?残阳的形状和颜色是怎么样的?“铺”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联系诗句判断“瑟瑟”和“可怜”两个词在词典中应取哪种解释?诗人描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夜幕降临了,诗人看到的夜景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了解诗人是怎样抓住景物的色与形进行描述的。

2.师生依诗作画,加深学生对诗中所写景物的方位和诗意的理解。依诗作画,既能检查学生对诗意理解的情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把美育和语文课结合在一起了。

3.指导学生表情朗读,体会诗的感情色彩。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是理解诗意的关键。读的方式有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等,并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如“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平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4.运用根据诗意自制的彩色幻灯的投影,来加深学生对诗的美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五、总结概括诗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1.《暮江吟》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傍晚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的着重点相同吗?

六、课堂巩固练习

让学生根据诗的意思和彩色图片,将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短文。这比老师在黑板上抄一句诗意,学生再写一句要强,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进行了写作训练。

《暮江吟》的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词“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谈话导入

请学生分享描写太阳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而引入课题《暮江吟》。

四、初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纠正字音瑟,明确朗读节奏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你的理由。

(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吗?(画面感)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下这是怎样的场景吗?(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时候,柔和的阳光铺在江面上,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3.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赞叹)

4.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为我们读一读吗?

(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比喻的修辞手法)

2.你能想象此时的画面吗?(在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尤为可爱就像一颗颗圆润的珍珠,而那天空的月亮是一弯新月就像一张弯弯的弓。)

3.你们见过月初的新月是什么样子的吗?(视频)

4.让我们边想象画面,边进行朗读。

六、品读

让我们将自己想象成白居易,配着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七、小结作业

作业:用画笔将这首诗画出来。

《暮江吟》的教案 篇3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暮江吟》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二、揭题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

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

③“吟”是什么意思?

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

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

三、新授

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范读

3、思考、讨论: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6、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习后两句诗。

① 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② “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 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 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 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⑥ 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⑦ 齐声朗读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练习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红露似珍珠月似弓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暮江吟》的教案 篇4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

歌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3.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

1. 读题、解题:(1)师强调“吟”的读音。“吟”是怎么意思?吟,古代一种诗体。(2)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有太阳落山的意思)这里交代的是(时间)(3)“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地点)

二、初读古诗,感受画面。

1.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2.(点读——齐读)读完古诗你有什么感受?(景色美丽、喜爱……)

3.读诗初步感觉很重要,老师读这首诗也有自己的感受,我想通过我的读表达出来。

三、品析古诗,体会情感。

1.思考、讨论: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

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2.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3.重点理解词语。

(1)“残阳”是什么意思?(落山的太阳光)

(2)“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质疑: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暮江吟》的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

2、能说说诗的意思。

3、能背诵全诗,默写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登鹳雀楼》

(2)指名说说意思

(3)齐背全诗

2、教学新课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

(3)理解题意

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江:大河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

(4)分析古诗

A、教学1、2句

这句诗中有哪些事物?

诗中描写阳光用了一个什么量词?

能不能把“铺”换一个字?

第二句中哪个词比较难理解。

说说整句的意思。

B、教学3、4句

理解“可怜“的意思

给“似”换一个字

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

A、由朗读,用铅笔划出该停顿的地方。

B、指名读

C、对其进行

D、齐读全诗

(6)板书设计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习《暮江吟》,学会本诗生字.

②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了解此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②能背诵,默写全诗.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此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复习学过的古诗,预习本课,了解诗人

教师准备:课件,诗签

[教 法]

①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②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③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学 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导入激趣(看图猜,背古诗)

一,感受美,进入美的环境

1,解题.

师问:诗题交代了些什么

生答:交代了时间(暮——傍晚),地点(江边)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感知诗文,欣赏试吟.

①指名读.

②检查对三个生字"瑟,残,吟"的认读情况.

③生教读.

二,赏析美,展示美的画面

(一)介绍"挑战赛"规则.

(二)第一关:"看美景,说其意"

1,在观察讨论中领悟一番诗中有哪些景物 你认为什么景物最美 为什么 (教师适时点拨)

2,汇报交流.

第二关:"找字词,解其意"

1,请同学们把重点的字词和不理解字词找出来,同桌或上下位解决,不能解决再提出.

(1)小组领读

(2)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个字或哪一句 (分组交流)

(3)解答疑问.

3,再读,领悟诗意

4,抓住重点字词"可怜"等进行小结

5,生想象画面,复述诗意:傍晚( )

夜晚( )

天上( )

地上( )

三,诵读美,想象美的意境

第三关:"悟情感,读其意"

欣赏古诗重要的是进入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感情,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

1,师吟生想象画面.(配乐)

2,生挑战:表演吟诵

3,全班背诵

4,师结合板书小结

四,创作美,获得美的延伸

第四关:"写美景,创其意"

1,小练笔(课后任选一题完成):(1)见课件 (2)见诗签

2,教师总结.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默写全诗.

[板书设计]

暮 江 吟

白居易

——→ 月

→ 美

——→ 露

附诗签:(任选一题)

1,创作现代版"暮江吟"

2,根据下面的句子再想象写一首诗.

蓝蓝的天上一轮圆圆的月亮……

3,任选一幅美景图,自己或与大家合作创作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