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课后教学反思

2025/08/30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课后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课后教学反思 篇1

《丰碑》这篇文章我在校语文教研活动中上过一次,由于自己没有事先试教,所以很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造成了不少的遗憾。本堂课的反思如下:

一、对教材,文本解读的反思

我想,对《丰碑》的解读我们很容易定位在军需处长的无私无畏精神上,这也是大家所普遍认同的。但是作者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以将军神态的变化烘托出了军需处长令人可敬的高尚精神,对军需处长的描写也仅仅是一百三十个字的外部形象的素描,勾勒相当精练。我们学习了这一段后都能体会到军需处长的.高尚、无私、无畏。但到底是什么打动了读者呢?作者又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教材为什么要选用这篇课文呢?我想,他要我们记住的更应该是红军精神而不仅仅是军需处长,要的是对学生的德育渗透而不仅仅是谋篇布局的学习。所以我将中心思想定位到了红军的革命精神。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去理解文本,这都是无可厚非的。

二、教学教法的反思

1、一节课下来觉得自己激情洋溢,却并未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上课举手情况不佳。因为课堂上提问多而繁琐,不够精简,在一定程度上框定了学生思维,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细琐的问题思考,发散思维少。问题一多,引导痕迹多了,教师显得不从容。如何把问题设计得简而精这是迫切需要我研究的问题。

2、上课思路不够清晰,由于对教案的死记硬背,上课不能全心全意关注学生。由于老是想着教案,心里紧张,影响上课状态,上课过程不够紧凑。

3、教学过程中对第七小节的解读不够深入,一开始讲到的时候没有带领学生很好地体会,也就没有为下面的理解晶莹的丰碑做好铺垫工作,导致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又返回到上面来,显得重复。

上好一堂课真不容易。

做一个好老师真不容易。

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更不容易。

都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的遗憾似乎太多了点。

语言还不够规范简洁,我想这是一个最突出的问题了。重复性的语言太多,学生说一句,总担心其他学生没有听清楚,总要把他的话再重复一遍,浪费时间。问题不够简洁,同样的一个问题还没有等学生思考,就再问了一遍。“读完这一段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感受最深的你用一个词语来说?或者用一句话来说你的感受是什么?”,这样的提问还很多,这样的浪费还很多。而这些问题完全是可以整和的问题。肖川说:语言就是思维。我还要缜密些,再缜密些。

应变和调控课堂的能力亟待解决。在解读“晶莹的丰碑”时,当学生没有说到“力量,信念,思想”的时候,我很是着急,把答案都告诉了他们。由此可以看出,我的应变是不够灵活的,似乎以前学习的那些教学方法一下就都不见了,脑海中就想着学生一定要回答到我心目中的所谓答案——这个错误自己能认识到,但在课堂中怎么就缺乏了对学生的侧面引导呢?怎么就不会顺学而导呢?读一读再说不行吗?不能总是认为自己的预设是美好的,学生一定会按照自己的设想学习。

语文教学是一片海,我饱受风浪的颠簸,却梦想前面有个无垠的奇妙世界;她又是一座大山,我饱尝攀登的艰辛,但坚信有个美妙的旅程。语文的路对我一个年轻教师来说还很长很长,我要执着坚定地向前一小步,一小步但认认真真地走下去。

课后教学反思 篇2

本文充满童真童趣,并赋予爱的教育。课文有两幅插图。第一副描绘出佳子在草坪上享受阳光的情景。

第二幅描绘出佳子把包在裙子里的阳光带回家送给奶奶的'情景。教学时,可以根据两幅情景图,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朗读和分角色朗读相应的课文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词,朗读、背诵课文,体会亲情之爱。

回顾整堂课,觉得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比较准确。生字教学的目标完成较好。学生对认读生字和会写生字都能把握到位。

而且能在在识字的基础上读文,体现了学以致用。但是在教法上,缺少情趣,不足以吸引学生,需要改进。

课后教学反思 篇3

我今天教学《小数减法》,和孩子们一起探讨被减数的小数位数少于减数的小数位数的情况。教学之后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自己有以下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1.导入部分:

利用孩子熟悉的鸟巢和水立方所能容纳的观众数目,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促进孩子利用昨天学习的小数加减法进行计算,复习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回顾计算方法和注意点。

2.教学新知部分:流畅。

整理题目中的信息——提问:用什么方法整理信息更好?使得孩子自主提出用列表的方法整理。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归类,使问题具有层次性。

利用小数减法解决问题

两位小数 - 一位小数 ——被减数的小数位数多余减数的小数位数

一位小数 - 两位小数

整数 - 一位小数 ——被减数的小数位数少于减数的小数位数

整数 - 两位小数

总结:是什么?怎么办?为什么?

3.例题的教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时,我是按照这样的流程在教学的:

(1)让学生写出横式3.4-2.65;

(2)自主列竖式,强调小数点对齐;

(3)进行计算,使孩子回顾:从最低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10”;在的书的相应位置点上小数点,得数的末尾有0时,利用小数的性质对得数化简。

(4)比较思考:

①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百分位上为什么看做“0”?

对这一问题,孩子们想出了三种方法:利用小数的'性质解释;3.4的百分位上“没有”数,而“没有”用数字表示就是“0”;化成用“分”做单位。

②追问:3.4可不可以化成三位小数、四位小数?化成几位小数最好?看什么?使孩子明确:减数是几位小数,被减数也要看做是几位小数才方便计算。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也有做的不足的地方:

1.与每一部的教学对应的习题没有及时的完成,学生在学习后没有得到及时而有效的练习巩固;

2.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得到有效的关注,例如:我请孩子板书时,没有让他们进行验算,但是,有一部分孩子在验算时出现错误;

3.我讲解的地方太多了,虽然我关注学生,但是教学中有几次打断学生的语言,过早地进行提示。

课后教学反思 篇4

一、课后反思

在舞蹈课堂中,学生们只注意动作的模仿,忽略了内在情感的体验,有的学生在表演中会产生表情淡漠、眼睛无神、内心空荡。通过这节课的训练,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舞蹈表现力,从而开始学会用自己的面部表情来表演舞蹈情感。

二、本节课还存在一些问题

1、在授新课的环节中,没能掌握好新课内容,动作教授的过多,过急,讲的不够细致,最后没能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展示,在下节课上,会把动作细致讲解,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舞蹈动作,因为舞蹈表现力中的外部动作与内部情感是不分家的,两者缺一不可。

2、在讲授什么是舞蹈表现力这一环节上,应该讲的通俗易懂,或者通过一些适合孩子的方式,讲明白,单一的把概念抛给二年级的学生来理解,还是比较困难的。

3、最后做游戏的设计,时间掌握的不太好,游戏时间过短,只起到了复习的作用,没能让孩子进行更深的拓展练习。下节课游戏这个环节还要继续做,将舞蹈动作融入进舞蹈音乐中去表演。

小学生舞蹈动作的规范是需要严格要求的,绝不能松懈,通过音乐、游戏、表演等一些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挖掘出每位学生所具有的不同潜力,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实践、去探索、去创新改进的,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给我提出的宝贵意见,以及你们的支持和帮助,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虚心的向各位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谢谢大家!

课后教学反思 篇5

现在是一个讲究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时代。要上好一堂舞蹈课,不仅是能有好歌曲,更要求学生能够提升气质,展现完美的形体。舞蹈两样,舞蹈动作除了和漂亮舒展的舞蹈动作紧密相连,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节奏的配合,让每一个孩子在音乐和舞蹈中感受到节奏的魅力。

为了实施好舞蹈的启蒙教育,我特地挑选了富有趣味性的一个舞蹈《挤奶舞》,这个舞蹈既具有民族特色又能够较好的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孩子们在做漂亮舞蹈动作的同时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节奏的魅力。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我选择的这首歌曲,曲风活泼,朗朗上口。而且动作特意设计得比较简单而活泼,同时还具有蒙古族舞蹈的特色。比如硬肩动作等等。还给舞蹈设计了故事情节。例如上场打招呼,开始温柔地给奶牛挤奶,再开始比赛时,挤奶也加快了。到最后的向朋友们展示我的`挤奶的成果。这样设计了情节之后,同学们也就能免比较快速地记住每一段的中心,而围绕这个中心去记动作。这样轻轻松松就能记住所有的舞蹈动作了。稍微记性不太好的同学,我也只要稍加提醒了。

在动作讲解时,我把整个舞蹈主要分为三组完整的舞蹈动作。都是以教师示范为主,面向学生先让孩子们认真观察动作,并且说说你是怎么来记这个动作的,发挥孩子们的动脑能力,然后再让孩子们跟着我一起做动作,一边做一边讲解动作要领和重点难点,这样孩子们就能比较深刻地记住了。遇到较难的动作,教师就从易到难,分步配合。遇到手脚配合的,可以先教手再加上脚的动作。

在这个舞蹈中我还要体现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孩子们对节奏的感知,通过音乐和舞蹈让孩子们体会节奏的快慢变化。在做到这点时,我采用了以下办法:1.让孩子们初听音乐,并且根据音乐拍手;2.示范动作速度不同,并且提问学生有什么不同;3.根据故事情节,先温柔地挤牛奶,再是进行挤牛奶比赛,所以速度加快。最后在记动作时采用了以下方法:先是看,让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动作,并且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动作的,然后是请同学上台,并说说他哪里跳得比较好。再一个就是跳,先是跟着老师跳,然后合音乐跳,最后分组比赛跳 ,在反复多跳几次就把动作记住了。最后一个是记,学生们在熟悉舞蹈动作时要记住音乐形象与音乐节拍。记住每一段的中心意思,和一个舞句所要表现的情感,这样就能最后能脱离老师的示范也可以较好的完成整个舞蹈了。

舞蹈较专业性的教学在舞蹈课堂中还是一种新的尝试,但我坚信,这种舞蹈教学必定会对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的培养取以良好的效果。

课后教学反思 篇6

《落叶》是自编的教学内容,是根据秋天到落叶飘这样一个情景设计的。

本课教学目标是观察落叶的色彩,形状,及表现落叶的纹理,让学生通过涂一涂,画一画及剪一剪的方式表现美丽的落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一课上来下,发现学生能感受到落叶的美,同时能通过自己的观察表现落叶表面的纹理,表达自己对落叶的一种怜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快乐,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体验的成功感。但是课堂是遗憾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

首先,教学目标过于宽泛。

本课既要让学生表现落叶的色彩,形状,又要让学生表现落叶的纺理,形,色,纹理三个方面都要在一堂课中体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内容太多。这堂课可以分成几个课时来上更能让学生深刻感受落叶的美。而且本课对于落叶的形,色和纹理,本来是着重表现叶纹的,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三个内容分布得过于平均,没有突出重点。一开始让学生涂秋天的色彩,本想三分钟就解决的,可以实际上却花了五六分钟,让学生涂色彩,学生很兴奋,一时半会静不下来。而在表现落叶形的时候,采用的是沿着实物落叶画轮廓的方法让学生表现落叶的形,由于实物落叶边缘有许多小细节,学生画了很久,他们不会用很概括的方法去表现。本来是重点表现的叶子的纹理由于时间的关系就相对弱化了。

其次,情感表达相对弱化。

这是一节富有诗意的课,对于落叶,我们有着太多美好的语言来形容。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把这种美内化到学生的心里,从而用美术的语言表现落叶的美。学生对于落叶的感受应该是多变的,如爱怜的,如色彩美,如残缺美……这么丰富的情感都可以在课堂中体现出来,可是教师引导不够,导致了学生对于落叶美都停留在表面上,没人深入到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