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弟子规》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弟子规》有感 篇1
我喜欢的经典作品很多,有法布尔写的《昆虫记》,萧红写的《呼兰河传》,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等等,而我最喜欢的应该是清朝李毓秀写的《弟子规》。
《弟子规》依据古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是教导人们为人处世的规范。全文三字一句,分七部分共一千零八十字讲述了做人处世的准则。
要说认识《弟子规》,还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爸爸陪我看了一部关于传统文化论坛的光碟,光碟中的老师有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还有两位七八十岁高龄的老爷爷。他们中有企业家,大学教授,医生,菜农,学生等各行各业的人士。大家都用浅白真诚的语言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和变化讲述了出来,揭示了许多人生哲理,使人非常感动。原来这些都是他们学习和落实《弟子规》的教育后产生的变化。我被他们真诚的语言,无私的行为深深感动了,所以我对爸爸说我也要学《弟子规》。于是爸爸找来了《弟子规》,我们一家一起开始了《弟子规》的学习并逐步落实。
在《弟子规》中,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规范。以前妈妈叫我,我听到了都懒得答应,经常惹妈妈生气,读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后,我就再也不那样了;“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是说开口说话,应该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至于欺骗与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这成了我和同学之间交往的重要守则,使我们的友谊更加深长,因为我知道要对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负责,我和同学之间常常互相帮助,患难与共;《弟子规》还使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邻里兄弟之间要和和睦睦等等道理。
我决心把《弟子规》中的道理更多的融入到我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也希望所有的同学都喜欢这部经典作品,因为我相信它会让我们一生受益!
读《弟子规》有感 篇2
《弟子规》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家里的这本是五年级时爸爸送我的。
里面的《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等我都可以背的滚瓜烂熟,它也给我日后的生活、学习都带来不少帮助。它用最简单的话阐述了最重要的道理:它教育我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行为谨慎,言语诚信,相处平等,亲近有德。
《在家》
在家要善事父母,心中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在生活中不与父母顶嘴、吵架,体谅父母、热爱父母、尊敬父母,最重要孝敬父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对父母最好的礼物。
《在社会》
在社会上要顺从长上,能够事兄长行为谨慎,不可放逸,谨乃护神符。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与朋友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在社会上如果人人都这样,何愁没有文明社会?何愁没有和谐家庭?人人让一步,社会就会变得与众不同。
《在学校》
亲近老师,尊重老师,以师事之,要跟她学习道德学问,仁者无敌!好好学习有益的学问,文以载道。读书时,如果心中有疑问,就要随时请教,以免越积越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能亲人,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亲近品德高尚的人们,你会发现,原来社会不是冷酷的,还有阳光,只是以前没有发现。用心感受,用爱奉献,得到的会是整个世界的关心和爱护!
这些道理让我受益终生。道德,让社会更美好!文明,让城市更清洁!在生活中彬彬有礼,别人会对你刮目相看,文明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这是社会中人人都该重视的,是每个人文明行为的标准。生活不是缺少真理,只是缺少发现。
读《弟子规》有感 篇3
《弟子规》篇幅不长,总共1080个字,分五个部分。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和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做人要讲信用、讲仁义、讲道德,也就是做人要厚道,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必做的事,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不要浪费光阴,要抓紧时间精力去学习技艺等其他有益的知识学问。
自从我读了《弟子规》一文后,感慨万分,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一章是《泛爱众》,它让我明白泛爱就是博爱,就是与人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
《弟子规》是我们的学习典范,不说是字字珠玑,也称得上句句精辟。而《入则孝》也正是全文之精华。
《入则孝》,一个在家能敬重、孝顺和关爱父母长辈的人,其品格与德性的延展必然会有一颗感恩于博爱之心,就一定会在社会生活中始终善行善为,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古有大孝之女花木兰;大孝之男岳飞;黄香九岁为双亲温席;沈云英替父亲守卫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双亲;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橘遗亲;王祥为母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今有著名孝子许世友无不为国家民族创下惊天伟业便是有力例证!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每每念起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就难以平静下来。人间的人啊!都要学会奉献爱,给予别人关爱和帮助。使这种爱覆盖了整个天空,大地承载了所有的爱,人间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撒满了爱。难道不是这样吗?只要你奉献出来了爱,上帝就会回报你。在你遇到困难之时,别人就会伸出爱的双手,救你于困难之中。
《弟子规》还提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拖拖拉拉或找借口推辞偷懒。这里让我想起了自己,以前爸爸妈妈吩咐我的事,总是不能按时完成,有时还找借口推辞,爸爸妈妈批评我、责备我时,不仅没有虚心接受错误,还强词夺理,常常是父母生气、伤心。
《弟子规》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爱,什么叫孝,什么叫信任,什么叫宽容,什么叫友谊。回想以前妈妈关心我,教导我的情景;同学们帮助我,鼓励我的情景;老师辅导我,教我的情景,我的心中一阵激动。是啊!他们对我多好!我以后,不,我现在就要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比如每天帮妈妈多做一些家务,考出好成绩来回报老师,同学有困难热心帮助……总之,我要善待他人,与他们和睦相处,自己的心情也就好多了。同时,我也要时刻地提醒自己,善待每一位同学,尊敬每一位老师,孝顺自己的父母,遇事要多为他人着想,让我们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换来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信我们的成绩会蒸蒸日上的。读了《弟子规》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了,真是受益匪浅!但我们光懂永远是不够的,还要行动起来,认真实践起来!
一本《弟子规》能指导我们如何正确的做人、待人、处事、待物,是教导我们生活、学习应有的礼仪与道德的老师。它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能让我明白人生许多道理,它还能教我如何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让我们学《弟子规》、品《弟子规》、仿《弟子规》、行《弟子规》。
读《弟子规》有感 篇4
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很多,演员表演出一个鲜活的人物很容易,但在生活中做一个心灵纯洁,没有私心的人却很难。这无疑是因为戏可以反复琢磨,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戏是虚构的,生活才是真实的。《弟子规》中的一词一句,都组成了一个完完整整的道德系统,贯彻了小学生的生活。做为小学生,就更应该学习《弟子规》,在其间感受圣人的谆谆教诲。
“首孝悌”,就是说要孝敬父母,尊敬别人。行孝是为人子女之本分,好多人往往注重将事情做得好大,好想要做到像“卧冰求鲤”一样伟大,而有些人则是把孝敬父母当做工作一样对待,之所以时不时看望父母,是因为怕别人说他望恩。而《弟子规》恰恰是要我们从细节入手,做到孝心常在,绝不是一时的思想。再就是尊敬长辈,一个人如果对长辈都丧失了尊重,对其他人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了,当然,他所做的事也很难被别人认可,支持。
“次谨信”,告诉我们要小心误入歪门邪道,对邪僻之事绝勿问。还要有信用,一个人,一个公司,甚至是一个品牌,有了信用,人民才会相信你。世界著名的“海尔”品牌,不就是靠诚信才被人信任的吗?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说的就是与人交往要平和,要宽以待人。多与有仁义的人交往,向他们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如果这些做完了,还有力气,就学习其他的知识。在生活中,就是要取长补短,向身边的人请教,虚心一点,不懂就问。
学习《弟子规》,将圣人的教诲融入生活,融入学习。尊敬他人,虚心请教,获得更多的知识。这些不就是小学生要做的吗?《弟子规》这一文化瑰宝,这一学习方向,在历史长河中永远璀璨。我们在学习中也在完善自我,树立起正确的观点,思想也有了升华的过程。
孝敬父母,爱周围的人,信任别人,虚心请教,这个社会才更加和谐。
读《弟子规》有感 篇5
接触弟子规已经有五年多时间,不过一直都不落实,只是教小孩读,也不去理解里面的内容。因为我一直以为,自己语文水平不高,也没办法给小孩解释太多,只要教会孩子读,等她长大,她自然会明白里面的道理。其中因为要生第二个小孩,所以没坚持读下去,浪费了很多时间。自年10月份左右吧(时间不是很记得)。
我进了明德国学中心这个群,在群里我虽然不常聊天,但我常常会关注群里的信息,有些热心的朋友会发一些有益的网址出来,我都会点来看看。就这么不经意,我进了传统文化(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的网站。在里面我看了几个老师分享的故事,给我人生很大感染和推动。
以前自己是比较任性的。小时候只要妈妈骂一下,我就会躲起来,让妈妈找不到,让她着急。结婚后,老公对我很好。每天三餐都是他在煮,买菜的活也是他包。
但因为自己的脾气不好,还会经常吵架。感觉老公不能干,老拿他跟别人比。搞得自己也无心教育孩子。现在大女儿也学到我的大噪门,只要妹妹拿她的东西,就会大叫起来,从来不会让着妹妹。自从看了传统文化视频后,我才感觉到自己错得太离普啦。自己再来对照弟子规里的话“父母责,须顺承”而我自己不但不顺从地接
受,还偷偷的躲起来。老公对自己这么好,不但不会感恩他,还埋怨他,你说这样的家,有幸福吗?很荣幸的是我现在学习了传统文化,让我现在改变了很多,从以前每天和老公吵,减少到我现在两个月都不会吵一次。以前一年就只打三四个电话给爸爸妈妈,到现在每个月都会打两个或三个电话回家,让父母安心,现在跟爸妈的感
情也加深了很多。有时忙,我没来得及打电话回家,妈妈就会来电话,问怎么这么久没电话,没事吧!可想而知,父母以前对我们是多么担心呀。
今年回家过年,都给爸妈和公婆带了礼物。之前问他们想要我们带些什么,他们都说不用啦。你现在是有家的人啦,要养小孩,小孩读书都要钱。只要你们都健康平安回来就好。但是,她们收到我们的礼物时,看得出来,他们真的很开心。举例说:“自从我买了这件衣服给公公,他穿上衣服,感觉很合身。所以他就每天都穿着这件衣服,不舍得脱下。虽然以前也有买给他,但因为不够用心,买回去的都不是很合身,所以他都没穿。”
我要感谢中国传统文化,是他让我认识到什么是对错,让我知道父母的不容易,所以我要加倍孝敬父母,让他们放心。
读《弟子规》有感 篇6
从小到大,念了十几年的书,直到最近这两年学习传统文化,才知道有《弟子规》这样一本专门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处世的书。如果我们这些已经知道,并认真学习《弟子规》教诲的人,能够将这本经广为流布,使其深入人心,相信,未来的世界是美好的,未来的孩子们是幸福的,未来的父母、老师是省心的,整个社会是和谐的、融洽的,快乐的。为了这个目标,我也一定要从我做起,谨记诸位大德老师的教诲,努力改过,早日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依《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7个部分列举出为人弟子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是现代家庭不可或缺的良好教材,这样一本亙古弥新的经典,胜过成百上千的现代绘本,真的是物美价廉,是普通百姓家庭最好的选择,但是,虽然大多数人已经知道了有《弟子规》这样一本书,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本书的真正地位和力量,其实包括现在的我,也没有真正将《弟子规》中每一条都落到实处,我相信,直到有一天,我们真正能扎扎实实的做好《弟子规》,真正幸福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只有真正受益,真正做到的人,为大众讲演,才能真正改变人们“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的思想,提升人们的素质,净化社会人心,灾难才能越来越少,环境也将更加美好。
《弟子规》开篇“总叙”,就将圣人对于弟子的要求,简要述说,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学习了弟子规,经过一年左右的实践,我体会到“孝”是做人的根基。读着“入则孝”中的经文,心中不免惭愧有加,我家是姐妹两个,因为自己从小学习尚可,身体又弱,所以,妈妈总是让我放学就读书、写作业,家务活很少干,渐渐长大,自己宁肯看闲书,也不去帮忙做事,慢慢养成了懒惰的习性,更由于从小只知啃书本,所以在工作岗位上,总有能力不足之感,领导交给的任务总是完成的不那么令人满意;更由于自恃学习成绩好,渐渐有了骄傲的心态,对父母的教诲总觉不入耳,妈妈耳朵不好,更是没有我懂得多,逐渐养成了娇小姐的脾气,听不进一点意见,只有自己给别人意见,从不检讨自己,甚至有时脾气来了,还要将父母长辈嚷嚷一顿,真正是大不孝,自己早已是地狱众生而不自知,还自以为聪明过人,善良可爱。真乃“鼠目寸光、井底之蛙”,“只见他人短处,不见自己短处”,有时明知自己脾气不好,不够孝顺,就是不肯改过,总要寻找父母长辈的不是来为自己开脱。
经过读诵、聆听蔡老师讲解各种经典,以及弟子规,才逐渐将自己的傲气收敛,嗔晦心转变,时时念母亲、叔叔(生父已过世)的好处,婆婆、公公的辛苦;自己也已生养了小孩,为人父母的艰辛才体会了一点点,相比较父辈们吃的苦,我们所经历的还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我们若再不孝顺,怎么对得起生我、养我20几年的父母,培养我成才的国家。一个人,只有心中常存感恩,她的人生才会有踏实的幸福感,才会保持、甚至增长自己的幸福指数。
一个人能发自内心的孝顺父母,无欲无求的去尽自己的本分,这样就是与人的性德相应,自然而然就会长养慈悲心,恭敬心,对身边的一草一木,对自己接触的外界环境,心生恭敬、从容淡定,后面的“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进而余力学文”,也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不过,我们现代人由于缺少从小熏陶儒家文化的根基,所以,用两三年的时间,坚持每天读诵《弟子规》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根基才能扎得牢,将来长成的大树才能枝繁叶茂,堪为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