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5/08/30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写本课生字,积累优美词句。

2.理解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分角色蓝度课文,并能续编故事。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生词卡片,教学挂图(或课件),课文cd

学生:课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收集有关叶子作用的资料

教材简析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我要的是葫芦》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本课主要讲了一个种葫芦的人,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生动有趣,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易于学生的理解。

全文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有个人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挂了几个可爱的小葫芦,他每天都去看几次。第二自然段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长了蚜虫,可一点也不在乎,只盯着葫芦,希望它快一点长大。第三自然段讲邻居劝他快点治虫,他认为自己要的是葫芦,蚜虫不用治。第四自然段讲叶子上的蚜虫变多了,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教学本课,应该知道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葫芦生长过程,借助图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要讲述的道理。

本科的重点是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一自然段的第二、三句话讲葫芦藤上的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教学时,可指导学生看图观察葫芦的'藤、叶、花、果实的`样子,抓住“细长”、“绿叶”、“小花”、“小葫芦”几个词语,图文对照理解二、三句话的意思。这个自然段第一、二句话中的“葫芦”指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叶互生,心脏形,开白色花;第三句中的“葫芦”指这种植物的果实。教学时要让学生区别。“谢”在本课是脱落的意思。可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挂”字形象地刻画出葫芦的柄长,从藤上垂下来,就像挂在那里一样。可采用换词比较法,把“挂”与“长”、“结”进行比较,体会用词的形象性、准确性。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这一心理活动说明种葫芦的人不明白蚜虫会影响葫芦的生长,所以他毫不在意。“盯着”写出了他看小葫芦时目光集中的样子,反映出他盼望葫芦快长大的心情。“自言自语”的话,说明他非常喜欢小葫芦,并对小葫芦寄予了美好的希望。教学时可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表演读、同桌互读等),让学生领会种葫芦人的满不在乎和期盼的心理。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可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从邻居的劝告能够看出,邻居懂得叶子与葫芦的关系;从种葫芦人回答的话看出,他仍然不明白叶子与葫芦的关系。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住“奇怪”一词进行讨论,体会对话的意思;还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尤其要指导学生朗读好感叹句、反问句,体会邻居和种葫芦人的不同内心活动。

种葫芦人最终没有得到葫芦这件事,说明了事物之间是互相有联系的。教学时可围绕葫芦为什么落了展开讨论,弄清虫子—叶子—葫芦之间的关系。学生也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样的例子。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葫”声母是“h”,不是“f”;“芦”、“邻”是边音,“芦”在“葫芦”一词中应读轻声;“赛”是平舌音;“治”是翘舌音;“藤”、“盯”都是后鼻韵。“葫”、“芦”、“藤”都有“草字头”,与植物有关,可让学生说说怎样记“藤”字。可用熟字换偏旁识记:哇—蛙、挂,赛—寒;“蚜”、“盯”都是形声字。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2、认识“葫、芦”等生字。会写“言、每”等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及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几个可爱的小葫芦,问:老师画的是什么呀?你们见过吗?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种葫芦的人,他一心想得到葫芦,看他的愿望有没有实现?

2、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3、齐读课题,指导“芦”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图: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仔细看这棵葫芦的各部分,有什么变化?(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指4名学生分别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4、讨论:每幅图画指的是哪个自然段的内容?

5、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讲一个人种了棵葫芦,结了个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也不管,结果小葫芦全落了。)

(三)学习本课生字

1、读读下面的词语。

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3、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4、分类识字。

(1)相同结构的字有哪些,请你找一找?

治、棵、挂、哇、怪、慢

(2)相同偏旁的字有哪些?

怪、慢

(3)相同部件的字有哪些?

挂、哇

5、指导书写

(1)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2)描红,仿写。看谁写得好。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3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二、学情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水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景创设法,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等教学方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

三、教学目标:

1、借助图片、动作、字源等多种方法会认“葫、芦、藤”等11个生字,会写“棵、盯”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圈画关键词,利用思维导图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图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在对比朗读中感受形容词的生动具体,初步感受葫芦的生机与可爱。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对比朗读中感受形容词的好处。

难点:通过圈划关键词、学看流程图明白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葫芦的生机与可爱。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思维导图。

六、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板块一:看图猜词,激趣导入

1、看图猜词: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玩个看图猜词的游戏,必须要与草字头有关。(出示“荷花”“蘑菇”“葡萄”“菠萝”等图片)

2、复习“草字头”:与草本植物有关,为后文做铺垫。

3、出示葫芦图片,学习“葫芦”读音。

(1)在词语葫芦中“芦”要读轻声,请生读。(词卡,开火车)

(2)单独读“芦”第二声,学生拼读,拓展“芦苇”“芦荟”。

4、揭题

(1)直接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葫芦有关,一起齐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板书)

(2)指导读课题:的字后面停顿,“的”要读得又轻又短。

板块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学习活动一:

(1)读: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想:边读边想那个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

1、读好生字词:这篇课文的生字宝宝也迫不及待地想和我们见面呢,我们快跟他们打声招呼吧!(课件出示)

第一组:

葫芦藤

蚜虫

盯着

慢慢地

第二组:

花谢

比赛

感到

奇怪

(1)自由读,读给同桌听。

(2)每一组请小老师读:认为自己最能干的同学,请来当当小老师带大家一起读,其他同学跟读一遍。

(3)思考发现:第一组标红的生字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都是形声字。(左边偏旁表义,右边声旁表音)

2、深入学习形声字“藤”和“盯”

(1)藤:借助图片指认,拓展“西瓜藤”和“葡萄藤”。

(2)盯:借助动作演示理解“盯”:集中注意力看。

3、借助字源学习生字“谢”和“赛”

(1)谢:字源演变,根据字典解释理解“花谢”含义。

(2)赛:字源演变,通过与形近字“寒”对比、识记。

4、摘葫芦游戏。

板块三:再读课文,厘清故事内容

1、询问:那个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

2、指名读最后一段。

3、方法指导——圈出关键词:引导学生圈出“没过多久”“小葫芦”“都落了”,组合在一起就是故事的结果。

学习活动二:

(1)圈:听课文朗读,同桌合作圈出关键词句理清主要内容,完成板书。

(2)说:根据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交流反馈,板贴黑板,形成故事的`流程图(鱼骨图)。

5、借助黑板板贴,学生自由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板块四:精读课文,体会葫芦的生长过程

1、引出“种葫芦”片段:这个人可太想要这个葫芦了。为了这个葫芦,做了很多很多事情,你看(出示第一段),他为了得到葫芦干了什么呢?自由朗读,去寻找答案。

2、指导“棵”:“一棵葫芦”指的是“葫芦苗”。

3、出示课文插图,询问:这棵葫芦苗发生了什么变化?

(1)出示词条: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指导短语的朗读:“的”读得轻短,“长满了”读得长一点。)

(2)出示长句,指导朗读。

(3)继续观察图片变化,指导朗读:花谢了、几个小葫芦。(图文对照,朗读短句)

4、根据词条,感受葫芦生长顺序。

5、对比朗读,感受差异(形容词让句子更加具体生动):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2)葫芦藤上长了绿叶,开出几朵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6、怪不得那个人说: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指名读——齐读)

7、完成《作业本》P49第三题第一列。

8、思考: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他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块五: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棵”“盯”,引导学生“一看结构,二看高低,三看关键笔画”(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等);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4、展示评价(星级):

(1)坐姿端正得1星;

(2)书写正确得1星;

(3)书写美观不用橡皮擦得1星。

5、学生修改。

作业:画一画葫芦生长图,并和爸爸妈妈介绍一下葫芦的样子。

八、板书设计:

14、

我要的是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

长满了绿叶

雪白的小花

花谢了

几个小葫芦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5

一、导入

1、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特别爱看动画片,所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部精彩的动画片,想不想看?好,请欣赏。(播放动画)

2、好,我们就欣赏到这儿。里面的小葫芦真可爱!你们喜欢小葫芦吗?有一个人也很喜欢小葫芦,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有关葫芦的故事,板书:我要的是葫芦

3、“芦”字单独读lú,组成词读轻声。

4、齐读课题,小声读,不出声地读课题。

5、现在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生:我是谁?为什么说我要的是葫芦?那要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

(1)、孩子们,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响亮地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可以借助拼音、字典,多读几遍,还可以请同桌小老师帮忙。开始吧。

(2)、自读完后,同桌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2、检查生字词

(1)“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课件出示词语)看谁摘的葫芦多。谁来?(指人读)

课件词语:邻居自言自语葫芦(师:读这个词时注意什么)奇怪

蚜虫(师:你了解蚜虫吗?)谢了

(2)有些生字宝宝很淘气,单独跑出来了,看看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字:治赛(师:能用赛组词吗?)更(师:能用更组词吗?)

盯(师:你怎么记住它的?)挂都

3、检查课文

(1)、一个个漂亮的小葫芦都摘下来了,我想,我们现在读课文肯定很棒了。下面我想请四名同学分自然段给大家读一读(指四人),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汇报)

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1、说得好。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葫芦王国,看看这些小葫芦吧!大声读第一自然段。

2、读完后,你读懂了什么?你觉得小葫芦怎么样?(生:可爱),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是很可爱!好,你再读一读。

师:真可爱!你来读一读。

3、除了小葫芦特别可爱,你还觉得哪儿特别可爱,特别美?(你们再读一读写叶子、花的句子,你觉得怎么样?

注:随机指导所读句子学生交流时板书贴图:叶、花、葫芦

4、真是太美,太可爱了!来,我们大家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老师感觉到了,你们真的很喜欢小葫芦。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出示课件)(板书:落了)

2、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心里难受……

3、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指一人)(指导读,注意:慢慢)

4、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大家再读读这段话。(齐读)

(三)、学习2、3自然段

1、同学们,小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那么可爱,可后来却慢慢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再用心地读一读2,3自然段,看看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满了蚜虫后心里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用线勾画出来。

2、全班交流。

(1)、孩子们,有一天,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当时是怎么想的?谁读一读?(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出示上句)对呀,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他心里怎么想的?(指人读)《我要的`是葫芦》

(3)、从他的想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不在乎师:那你再读一读)

(4)、对,他根本就没把叶子上的蚜虫放在心上,他当时说了些什么?把文中的句子读出来。

(生: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喜欢)(可提示:看一看他是怎么看小葫芦的?盯)

师:他是怎么说的?生:自言自语地说

师:“自言自语”就是——生:自己跟自己说话

师:是呀,种葫芦的人太喜欢小葫芦了,他情不自禁地自己跟自己说起话来。再读一读,体会体会,还可以加动作。

师:谁再来给大家读一读?(指一人)

(5)、在种葫芦人的热切期盼中,蚜虫越来越多,叶子慢慢变黄,热心的邻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对他说:(指1人读)

(6)、是呀,快治一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你再真诚地劝劝他(指1人读)

(7)、听了邻居的话,他是怎么回答的?(生读)(出示课件)

师:他为什么会这么说?他是怎么想的?

生:

1、不用治。

2、长在叶上,不妨碍葫芦生长…

师:所以他觉得邻居说的话怎么样?生:奇怪

(8)、于是,他怎么回答邻居的?(找朗读差些的)

师:这像奇怪的语气吗?(不像)那谁能读出这种奇怪的语气?(指1人读)

(9)、对,他只想要葫芦,可是他得到葫芦了吗?(没有)

(10)、他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同桌说一说。

生:

1、有虫不治。

2、不听劝,不治。

3、不懂叶子黄了,小葫芦就不长了,没营养了。……

(11)、对,种葫芦的人不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听别人的劝告,最后没有得到葫芦。

三、学完这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几人说)

师小结:我们以后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板书设计:

叶子葫芦(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共有四个自然段,主要讲一个种葫芦的人,一心只想得到葫芦,却不管叶子上长的蚜虫,结果蚜虫把叶子吃光了,刚长出来的小葫芦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最后葫芦也长不成。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六个生字,会写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小葫芦(生答)(课件:葫芦动画跳出)

2、它叫——葫芦(生答)(课件.逐渐呈现葫芦两个字)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题:我要的是葫芦)

4、齐读“我要的是葫芦”;小声读“我要的是葫芦”;边读边想,不出声地读“我要的是葫芦”。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答案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以标准朗读方式带领同学问熟读课文,并对课文中的每个字发音标准。(课件播放课文的朗诵视频,有趣的视屏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2、调皮的汉字宝宝摘掉了拼音小帽,着急地跑出来和大家交朋友。仔细看看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请能干的小老师提个醒。

3、课件展示葫芦藤哇盯邻

师:老师也给大家提个醒儿,“葫芦”的“芦”单独念lu,组成词念轻声。

三、教学本课生字

1、课件出示重点生字,以田字格形式呈现,读准字音。指导认清难字的字形,以及每个字的笔顺、笔画并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动手书写。先让课件动画进行演示书写顺序,再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2、

4.试着听写本课生字词。订正后,重点练自己写错的字。

四、创设情境,研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生字词,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课件:葫芦图)配乐声中学生观察葫芦生长过程。

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喜欢吗?你特别喜欢哪一句?

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生再读。

师:哪些词语你特别喜爱?

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课件:挂)

3、来,我们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配乐朗读)

4、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师:看一次?生:看几次。

师:对,强调看几次。生再读。

5、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盯着小葫芦会说什么?

6、你还想怎样表达你对小葫芦的喜爱?

7、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

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开花、结果。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课件出示)

(三)、学习第

二、三自然段。

1、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你有什么问题?(课件:)

板书:葫芦图|?

2、孩子们,不光是我们关心这个问题,有一个“葫芦剧团”听到这个消息也很关心这个问题。你看,剧团寄来了一封信。(课件出示:招聘启示

为了解开“葫芦落掉”之谜,我们决定表演课本剧《我要的是葫芦》。招聘演员两名:“小糊涂”——种葫芦的人;“小机灵”——邻居。谁愿意?

招聘要求:

1、会读:认真读读课本

2、3自然段,用“——”勾出“小糊涂”所想所说的句子;用“~”勾出“小机灵”所说的话,好好读一读。

2、会说:同桌分角色认真练习“小糊涂”和“小机灵”的对话。一边读一边想象和体会。

3、会演:分角色表演,表演时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注意说话的语气。

欢迎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

4、为了当上演员,我们一起努力吧!

5、准备好了吗?我是“葫芦剧团”的团长,选拔演员现在开始。

(1)第一关:生自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勾出。

(2)看看你勾对了吗?师引读。

(课件):“小糊涂”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小机灵”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小糊涂” “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师:恭喜大家通过了第一关。

(3)第二关:谁会说

同桌分角色练习对话。到底练得如何,我来检查一下:

请“小糊涂”站起来。“小机灵”座端正。

A组: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师:一天,“小糊涂”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而可爱的小葫芦还好好地挂在葫芦藤上,心想——(生读):

师:对,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我才不在乎,他心想:哼——(生读):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B组:“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他根本就没把叶子上的蚜虫放在心上,而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能演出来吗?

师:看一会儿,是“盯”吗?,此时你的眼里只有——(小葫芦)(有这么大声地对自己说话的吗?)

师:真盼望小葫芦能长得更快些,更大些——“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D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师:在“小糊涂”的热切期盼中,蚜虫越来越多,叶子慢慢变黄,热心的“小机灵”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师:是呀,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再真诚地劝劝他:——“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师:“小糊涂”一听,心中顿时冒出两个大问号——“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是呀,老兄,是叶子上生了虫子关葫芦什么事,你真是太奇怪了——“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师:同学们,读懂了吗?解决课题上的?(课件)

“小糊涂”要的是葫芦,不要(),因为他认为()。

“小机灵”认为:要葫芦,就要(),因为他认为()

板书:小葫芦图叶子图

E我会演:

抽同学上台表演。

师:好,《我要的是葫芦》课本剧表演现在开始,

(1)学生自我介绍:我是种葫芦的专业户——名叫“小糊涂”;

生表演。(两组表演)

(2)老师戴葫芦叶的`头饰采访“小糊涂”

师小结。

五、想象拓展。

“小糊涂”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不糊涂了。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坐的老师,同学听,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葫芦图

只要葫芦

葫芦叶图

不管叶子

做事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