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幼儿园教师教案

2025/08/31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教师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师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尝试、交流等多种活动,寻找不倒娃娃不倒的原因,激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引导幼儿体验不倒玩具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各种不倒娃娃和不倒娃娃的外壳若干,沙子、棉花、木块、橡皮泥、圆形金属块、胶带、剪刀若干。

2.底部是平的不倒娃娃外壳一个。

活动过程

1.发现问题

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玩不倒娃娃。

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玩了起来,一会儿向不同的方向把不倒娃娃推倒,一会儿把不倒娃娃拿在手里摸来摸去,一会儿在手里掂来掂去……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有的说不倒娃娃头小脚大;有的说娃娃没有脚,娃娃下面是圆的;有的说不倒娃娃永远倒不了;还有的小朋友说感觉不倒娃娃有点重。

2.进行比较

(把肚子里没有东西的不倒娃娃的外壳发给幼儿)

师:小朋友再来玩一玩老师刚才发给你的不倒娃娃。(幼儿自由地玩)

师:你现在发现了什么?

有的小朋友发现两个娃娃长得一模一样;有的小朋友发现一个娃娃永远也推不倒,另一个娃娃却站都站不住;还有的小朋友发现一个娃娃很重,另一个娃娃很轻。

3.开动脑筋

师:两个娃娃看起来一样,为什么一个不倒娃娃能不倒,而另一个不倒娃娃却站不住呢?

小朋友们再次讨论起来。有的小朋友说不倒娃娃不倒是因为肚子里有东西,有的小朋友说不倒娃娃不倒是因为它很重……我及时肯定了幼儿的一些想法。

4.动手尝试

师:给站不住的娃娃肚子里放什么东西才能让娃娃不倒呢?请用老师给你准备的东西试一试吧。

幼儿打开不倒娃娃外壳的底座,有的先把沙子放到娃娃的肚子里,结果发现娃娃倒了还是起不来;有的小朋友用木块放到娃娃的底部也不行;有的小朋友先用橡皮泥团成一个圆球放到娃娃的底部,发现娃娃倒了站不起来,他又取了一大块橡皮泥团圆,压扁固定在娃娃底部,这次他发现娃娃不容易倒了。他高兴地让周围的小朋友看;有的小朋友试用了几种材料后发现,用比较重的金属材料能使娃娃不容易倒;更有的小朋友发现放在底部的`东西必须在中间不动,娃娃才会倒了再站起来。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我鼓励幼儿互相交流、探讨,并进行再次尝试。

5.交流结果

师:现在请你们告诉老师,你是怎样让不倒娃娃不倒的?

小朋友争先恐后地向我讲述他们的实验过程。有的小朋友告诉我,他先用棉花和木块,发现这些东西太轻了,娃娃倒下去照样起不来,他又把沙子放在里面,沙子在娃娃肚子里动来动去,娃娃倒了还是站不起来,最后他把圆形金属块放在娃娃的底部,娃娃能站起来却是倾斜的。

师:谁发现了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让大家讨论)

6.看看构造

打开不倒娃娃的肚子,幼儿观察内部结构。

师:小朋友,不倒娃娃的肚子里到底有什么呢?

通过观察,幼儿发现不倒娃娃的底部有一块面积较大的圆形金属。

师:小朋友试一试圆形金属能不能从娃娃的肚子里拿出来?

幼儿试着去取圆形金属,发现圆形金属是固定在娃娃的底部的。

师:现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圆形金属放在娃娃底部的什么位置?

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发现圆形金属块是固定在娃娃底部的正中间的。

7.发现秘密

师:现在小朋友们发观娃娃不倒的秘密了吗?

幼:在娃娃肚子的底部放重一点的东西并固定在中间,娃娃就会倒了再站起来。

师:如果娃娃的底部不是圆的,倒了还会站起来吗?(幼儿根据经验进行回答)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到底谁的说法正确。

幼儿实验发现底部是平的娃娃,即使用比较重的金属固定在底部中间,倒了之后也不会站起来。

幼儿再次总结:底部是圆的娃娃,在它肚子的底部中间固定上重一点的东西,娃娃才会倒了再站起来。

8、延伸活动

(1)让幼儿修一修坏了的不倒娃娃

(2)把不同形象的不倒玩具放在科学角,让幼儿继续控索。

(3)在手工区为幼儿准备蛋壳,橡皮泥、胶水、彩笔、彩纸供幼儿自制不倒翁。

幼儿园教师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

2、能用较清楚的语言介绍自己送给老师的礼物。

3、通过送礼物、说祝福等形式、大胆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各种纸、水彩笔、胶水。

2、教学音带《我为老师唱首歌》

三、活动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引出教师节的话题。

(1)提问:歌曲里说了什么?今天是什么节日?

(2)小结: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师节,是全体教师的节日。老师在这一天都会和快乐,因为有很多的人会祝福我们。

2、幼儿回忆老师关爱自己的事例。

(1)老师平时都为你们做过什么?

(2)你想对老师说什么?你还想用什么方法表达对老师的祝贺。

3、播放教师平时工作的课件,幼儿认真观看,了解老师的辛苦。

4、幼儿制作礼物。

(1)请幼儿讨论:你想做什么礼物?

(2)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制作礼物。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礼物。

5、幼儿送礼物。

(1)在歌曲《我为老师唱首歌》的音乐中,请幼儿为老师送上礼物并向老师说一句祝贺的话。

活动建议与提示:

1.将幼儿制作的礼物布置成展示角,大家共同欣赏。

2.活动前可开展相关的社会活动,了解老师的.辛苦。

3.可鼓励幼儿将礼物送给园长,其他班的老师或保育员。还可以组织庆祝教师节的全园大型活动,请幼儿表演节目,说祝贺的花语,送上自己自制的小礼物。教师对幼儿的祝贺白哦是感谢并提出心中的希望。

【相关阅读】

庆祝方式

由于教师节并非 中国传统节日,所以各地每年都会有不同的庆祝活动,没有统一、固定的形式。

政府、学校方面,有举行教师节庆祝 表彰大会,为教师颁发奖金、证书;有组织学校学生、歌舞团等,为教师献上歌舞表演;有走访、慰问教师代表 ,还有组织新入职教师进行集体宣誓等活动 。

学生方面,有自发通过原创参与、将祝福写在 板报、 贺卡、 绘画上;有将合影照及活动感言晒至 个人空间、 微博上,来表达对教师的真挚祝福及衷心问候 。

香港在敬师日(教师节)当天,举行典礼表彰优秀老师,还会统一印制贺卡,学生可以免费领取后填好赠送给老师。卡片、鲜花、 公仔一类小礼物通常是香港学生对老师表达教师节祝福最常见的礼物。香港的敬师运动委员会在每年的9月10日举办“敬师日庆典暨表扬状颁发典礼”,典礼由学生乐队担任现场伴奏,家长唱歌的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和敬意,在现场也会播放师生间的感人故事视频,体现师生情。此外,敬师会还举办“表扬教师计划”、“师生共育苗”种植活动、征文比赛、心意卡设计比赛、香港学校音乐及朗诵节敬师杯等活动 。

幼儿园教师教案 篇3

语言:春天的电话活动目标

1、 能回忆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明确小动物打电话的顺序,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中一班教师教案。

2、 尝试依据故事的主要情节框架,想象新的故事人物和情节,并仿编一段故事内容。

3、 培养合作表演的兴趣和能力。

活动准备

1、 教学挂图《春天的电话》

2、 小动物头饰置4人围成一个半圆。

3、 电话机卡片,电话号码卡片。

活动过程一教师出示电话机卡片,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回忆。

1、教师:这是什么?你打过电话吗?打给谁的?

2、教师:这个故事讲了小动物们围绕打电话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谁来说说?二师幼共同复述故事,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1、教师出示挂图,一起幼儿讲故事的愿望。

2、教师着重引导幼儿复述小动物之间的对话。

三激发幼儿仿编故事的兴趣,集体仿编故事。

1、教师:你发现春天到来时,哪儿变化了

2、教师引导幼儿把自己的新发现告诉小朋友,你是怎么样说的?

3、教师:森林里还有许多小动物呢,你想打电话给他们吗?

四幼儿分角色扮演,表演仿编的新故事。

1、教师:这里有许多小动物的头饰,大家可以自由的选择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来扮演故事中的小动物互相打电话,告诉朋友们春天的变化,好吗?

2、幼儿四人一组进行表演,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幼儿园教师教案 篇4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

(一)指导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肠道病毒病的疫情报告和监测;

(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

(三)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开展公众预防和疫情应急处置。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一) 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的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 A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二)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幼儿园教师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感知5以内的数量。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幼儿对数学探索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兔子头饰。

2.动物图卡,包括小鸡、猴子、小猫、小狗、兔子。

3.食物图卡,包括虫子、香蕉、鱼、骨头、萝卜。

4.幼儿操作材料、橡皮泥。

三、活动过程

1.教师与带兔子头饰的教师对话:

兔子:哎!

教师:小兔子,你不高兴吗?

兔子:不是,只是有点烦恼。我的朋友来我家,我要准备食物来招待它们,可我不知道他们喜欢吃什么?

教师:都有谁来呢?

兔子:一位小鸡朋友,两位猴子朋友,三位小猫朋友,四位小狗朋友,四位小兔朋友。

2.教师在白板上贴上一只小鸡、两只猴子、三只小猫、四只小狗、四只小兔子图片。向幼儿提问(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教师带领幼儿在动物图卡下贴上相应的.食物图卡。并引导幼儿点数小鸡和虫子、猴子和香蕉、小猫和鱼、小狗和骨头、兔子和萝卜的数量,说出动物和食物的数量是一样的)。

教师:小鸡爱吃什么?有几只小鸡?我们一起来数:1。一只小鸡要准备几条虫子?一只小鸡,准备一条虫子。

教师:猴子爱吃什么?有几只猴子?我们一起来数:1、2。两只猴子要准备几个香蕉?1、2两个香蕉。两只猴子,准备两个香蕉。(小猫、小狗、兔子以此类推。)

3.教师继续和兔子进行对话:

兔子:哎!

教师:小兔子,问题不是解决了吗?

兔子:小朋友好像忘了给我准备食物!

4.请幼儿再数数兔子的数量,然后说出现在需要多少个胡萝卜,才足够给5只兔子吃?

5.小动物们都吃饱了,小兔子请它们玩橡皮泥,教师出示幼儿操作材料,说明操作方法。

教师:给每个小动物发一块橡皮泥。一只小鸡,在它下面的格子里放几块橡皮泥?两只猴子,在它下面的格子里放几块橡皮泥?(小猫、小狗、兔子以此类推。)

6.幼儿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7.小动物们在小兔子家玩的很高兴,现在把橡皮泥送回去,小动物们要回家了。

小二班杨玉

幼儿园教师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观察、发现物体在颜色或形状等方面的排列规律,能按照"ABAB","ABBABB"的形式有规律的排列。

锻炼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主要领域:

科学健康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漂亮的项链》

颜色和形状各异的珠子\绳子若干\展示架2个,按颜色“ABAB”“ABBABB”规律穿好的项链2条。

欢乐的音乐。

活动指导:

1.观察发现

先后出示按颜色“ABAB”“ABBABB”规律排序的珠子项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找出项链的排列规律。

教师:看看这两串项链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项链上的珠子是按什么规律排的?你想制作一串什么样的项链?

2.操作

教师交代制作项链的过程及要求:先在绳子的一头打个结,保证穿好的珠子不会掉,然后把珠子一个一个往绳子上穿。串珠子时要动脑筋想按什么规律穿,怎么穿才能使项链更漂亮,珠子不要穿得太多,最后把绳子两头系在一起。

幼儿分组制作项链,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展示交流

请幼儿将自己制作的项链挂到展示架上,互相欣赏,看谁制作的项链最漂亮。

教师将幼儿园认为漂亮的挂在另一个展示架上,请幼儿说说漂亮的项链都有什么排列规律。

一道幼儿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项链上的珠子的`颜色,形状规律,教师和幼儿一起分析排序规律,给有创意的幼儿以表扬和肯定。

教师小结:这些项链漂亮,是因为它们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穿起来的,有颜色,形状的变化,请小朋友按颜色或者形状的变化规律来穿一条项链,看看是不是比原来的漂亮。

4、再次操作

引导幼儿再次动手做项链,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并适当提问。

教师:你是按什么规律来穿的?

穿好后,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并和原来的项链做比较,让幼儿发现新的排序规律,感受按规律穿的项链来穿更好看。

5、展示表演

让幼儿戴上漂亮的项链,随音乐进行表演。

6、操作

指导幼儿完成《幼儿操作》第9页《漂亮的项链》,为小猫和小狗的项链按规律涂上颜色。

活动拓展:

引导幼儿将项链穿在一起做吊链,让幼儿体验到动手操作的乐趣。

请幼儿找一找日常生活有哪些东西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序的。

在美工区引导幼儿按照颜色形状等规律装饰各种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