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带上翅膀,和小昆虫做朋友——读《昆虫记》有感

2025/08/31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带上翅膀,和小昆虫做朋友——读《昆虫记》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带上翅膀,和小昆虫做朋友——读《昆虫记》有感 篇1

三年级学生《昆虫记》读后感昆虫记读后感周珂轩34号暑假里,我读完了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让.享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写的《昆虫记》这本书。读完后,我合起书来,继续回想书中精彩的内容。读完了《昆虫记》,我不禁佩服起那些令人讨厌、并不引人注目的昆虫。它们在我们生活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之一。地球上,为什么这么干净?这也有蜣螂的一份功劳。我们今天喝到的蜂蜜,也是蜜蜂一点一点地积起来的。你们知道吗?在炎炎夏日开夏季演唱会的蝉的一生是怎么样的吗?也许有人会厌恶它“歌声”中的烦吵浮夸,但是在蝉爬到地面以前(未成长的蝉在地下生活),经过漫长的不见天日的生活——它的地下生活大约有4年,而此后在日光中的歌唱则只有不到5个星期。其中,《螳螂美丽的杀手》令我印象深刻。大家一定认识螳螂吧!螳螂天生就有一副苗条优雅的身材,穿着淡绿色的长袍,轻簿如纱的长翼,使它们看上去是个温柔美丽的女神。可是,这个看似美丽的女神,实际上却是个技艺高超、心狠手辣的杀手。要知道,螳螂的凶恶狠毒不单单只体现在它杀戮的技巧上,还表现在那令人不寒而栗的食谱上。螳螂的食物不仅仅只局限于其他种类的昆虫,事实上,它还会吃食自己的同类呢!而且在吃的时候还面不改色心不跳的,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昆虫记》这本书真好看,它使我了解了更多课外知识。

带上翅膀,和小昆虫做朋友——读《昆虫记》有感 篇2

在《昆虫记》中摘出的法布尔对自我工作的看法,是的,像观察昆虫这一行业确实从事的人寥寥无几,因为从中得不到一分钱,但为什么法布尔会从事这一职业呢?是出于对昆虫的热爱吗?没错,在他的野外实验室中,法布尔就把昆虫当做人类,甚至当作自我的朋友,十分的尊重和喜爱它们,以至于忘我的融入到昆虫的世界去体验昆虫的乐趣。由于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有时法布尔在研究与记载的过程中也不忘用生动的话语把它们形象的比喻一番,比如描述蟋蟀的一句话:“上头一对则是控制码擦得器具,蟋蟀只用了其中4个发音器就能将音乐传到百米之外,能够想象它的声音多么急促。”还有描述蜘蛛的一句话:“这些即将结束生命的‘苦行主义者’不愿死在蜂房里,于是他们自行解决了葬礼,让自我跌落在土穴下头的坑里……”可想而知,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是多么深,深到这位“昆虫世界的维吉尔”宁可为昆虫设计一套结婚礼服,也不会动脑筋去参加上流社会的晚宴。

在《昆虫记》中,我们不仅仅能够学到昆虫学,还能够学到昆虫学以外的东西,比如解刨学和化学,法布尔用生动脱俗的语言把几门枯燥乏味的科学描绘的有声有色,并且在他的语言中没有半点虚假,因为他坚持“科学能够被修饰,但不能被修改。”这使我们能在昆虫记中学到真实可靠的科学,并且能把他们好好吸收。而我每每在享受科学的乐趣中,法布尔老人为此付出的艰苦劳动,我却毫无体会。后人总是站在前人肩膀上远眺,人类才得以提高。这使我感受颇深。

《昆虫记》不可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着作,更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它让我了解了为自我喜爱的东西而付出一切去追求的精神,了解了一种追随远离尘嚣世界的高雅情趣,更重要的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做尊重。

带上翅膀,和小昆虫做朋友——读《昆虫记》有感 篇3

不知为什么,我自打一出生,就害怕昆虫。你要问了,苍蝇、蚊子都怕?太没出息了吧!其实我的胆子也不小,但是……爸爸说:“怕飞蛾?它全身都是软的,没什么可怕的……”还没说完,我就说:“太恶心了,真是的,还软的哩,咦(代表恶心 口头语)。我去东北的时候那里全是黄色的七星瓢虫,真是讨厌,我见一只踩一只,毫不留情(后来想起来觉得的些残忍)。但是,看了法布尔写的《昆虫记》,我对昆虫有了新的认识。

其实昆虫没有那么可怕,只是它怕人类会伤害它,所以用特殊的方式防身,像在毒液,易容术(就是和周围的事物溶在一起)……当然,这也是它捕食的方法。

很多昆虫的生活方式都不同,有的喜欢群居,有的喜欢独自生活。有的昆虫喜欢吃小虫(如萤火虫),有的则喜欢听懂粪便(如屎壳郎)……上帝对每只昆虫都是一样的。

我最喜欢书中的这段话:蜜蜂这种杰出的昆虫,一旦把蜜罐装满就一命呜呼了。蝴蝶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不过它不是本领杰出,而是打扮出色,它在合适的地方固定好成团的卵后,也就死去了;披挂着厚厚的护胸甲的步甲把后代的胚胎撒在碎石下以后,就再也支持不住了。其它昆虫也是基本如此,除了群居昆虫以外。群居昆虫的母亲要么独自生存下来,要么在仆人的服侍之下延续生命。昆虫从一生下来起,就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是很普通的。但是,因为某种出人意料的变化,这些低下的滚粪球工,尽情地过着日子,最后变成高龄的元老。

我不会再这样对待昆虫了,因为它们也有生命,也有爱。

带上翅膀,和小昆虫做朋友——读《昆虫记》有感 篇4

第二次阅读完《昆虫记》这一本书后,我对《昆虫记》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昆虫记》里所有内容都是关于昆虫的。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部名著。这本书的内容非常诙谐有趣。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许多昆虫的生活习性。在法布尔的笔下,把红蚂蚁,蝉,蟑螂,蟋蟀,蝈蝈等众多动昆虫赋予了人的习性装的。我认为《昆虫记》这本书不仅是写了昆虫,也多多少少都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一部分人。

在法布尔的笔下,每一只昆虫都像人一样,有着自己的生活。他们会说话,会工作,会繁衍后代和死亡。而且法布尔把苍蝇,蟑螂,蚂蚁等生活中会让人们感到厌恶的昆虫,在他的细致仔细的观察下展现出它们有趣和美好的一面。

在书中,我就很喜欢一段描写蚂蚁的句子,“终于,它们发现了一个黑蚁窝!红蚂蚁立即下到黑蚁的蛹房,不一会儿就带着战利品上来了。于是,黑蚁红蚁混战在一起,一方要保卫自己的财产,一方则竭力要把它夺走,真是触目惊心。不过,交战双方的力量过于悬殊,结毫无悬念,红蚁大获全胜,它们带着战利品,颚中衔着襁褓中的蛹,匆忙打道回府。”这一段就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蚂蚁赋予了人的动作。也看出了法布尔观察昆虫的认真仔细和对昆虫的热爱。

法布尔他能用一生的时间来观察昆虫,并且把他观察到关于昆虫的一切写成一本书,这实属不易。在书中我感受到了法布尔对大自然和昆虫的热爱。

再又一次读完《昆虫记》后,让我明白了干一件事情就要认真仔细,有恒心,有毅力。只要这样,在小事情中也能做出大成就。

带上翅膀,和小昆虫做朋友——读《昆虫记》有感 篇5

《昆虫记》是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记述各种昆虫习性的传世大作。

法布尔从小就热爱虫子,常常为了观察虫子的一举一动趴在地上大半天。法布尔的观察对象不仅仅是一个虫子,他还观察了很多同种、不同种的虫子,才能总结出一种虫子的生活习性。

在《昆虫记》里,法布尔把虫儿捕食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描写得淋漓尽致。如此细致的描写、令人信服的结论要多少时间的连续观察才能得出啊!凝结了法布尔三十年心血的《昆虫记》,不仅总结了各类昆虫的习性,甚至通过昆虫世界的争斗,揭示了一些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比如: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远的弱者,无论是昆虫还是人类,都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每当我想到这些,就心潮澎湃。娇生惯养的我们,别说趴在地上连续观察几个小时,就是让我们趴在泥地上,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的。遇到困难,我们很少想着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而是退缩、回避、绕道,或者就是去求助他人。但是我们总要长大,不能永远躲在父母的保护伞下,总要自己独立去面对困难。与其在那时候手足无措,不如现在就要锻炼自己。要象法布尔那样,沉下心来,仔细观察,潜心研究,总结规律,举一反三。

?我决心要向法布尔学习,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困难不退缩,勇往直前,直到克服困难为止。也许这样的进步是渐进的,甚至在表面上还不如那些依赖他人快速解决困难的同龄人,但是我相信,只要我能坚持独立克服困难,一定会成长为优秀的自己。

带上翅膀,和小昆虫做朋友——读《昆虫记》有感 篇6

读《昆虫记》有感今天,我读了法布尔所写的一部著作《昆虫记》。

法布尔是第一位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法布尔在自然界中对昆虫进行观察实验,真是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法布尔刻苦钻研,牺牲了自己私有的时间去观察昆虫。《昆虫记》详细地描绘了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这给后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人类谁会迅速走了现在文明。

法布尔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并不是容易,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贫困,靠自己先后取得了多个学位。他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各种困难屈服,他勤于自修精心选择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观察昆虫及植物,不断获得新成果。法布尔一生中最大的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他正因为热爱真理所以撰写《昆虫记》。我多么渴望像法布尔那样,到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到科学的世界去探索,去解开自然界中的一个又一个奥秘,然后同法布尔相比,我真感到羞愧万分,法布尔能在困苦的环境下研究昆虫,而平时我连做事都不用心,经常偷懒。法布尔在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一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在大在多的困难也没有阻挡他那探索的脚步,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到昆虫与环境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又让我感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对事物的细心观察。

《昆虫记》不仅仅浸溢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即使求真对美好事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