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傅雷家书有感

2025/09/01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傅雷家书有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

有人说,英雄是你永远遇不上的人,但如果你足够幸运,他们会是你的家人。

——题记

亲情在教育、批评、赞赏中一一体现;梦想在坚持,奋进,挫折中一一实现。

一、亲情

在《傅雷家书》中体现了父亲和母亲不同爱的表现形式。

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在傅雷写给儿子的家书中,我很少读到傅雷对儿子写一些抒情的话。多的是傅雷对儿子在海外独自一人生活的向导,指明儿子的方向,指出儿子在弹奏中的不足与短缺,为儿子提一些值得运用的技巧。在我看来,傅雷在儿子的生活中充当的不仅仅是父亲这一角色,更是儿子生活上的朋友、艺术上的知己。在傅雷的书信中,我看见了傅雷对儿子的期盼,关爱以及深沉无言的支持。那是一个父亲深沉的爱。

母亲的爱,是细腻的爱。在书本,会出现由家母写的信。梅馥作为母亲,她在信中与傅雷的内容截然相反。她用真挚细腻表达了一位母亲对远在他乡的孩子的牵肠挂肚。母亲在信里多的是对傅聪家常的唠叨,问问孩子生活的怎么样,饭吃了吗,衣服会洗吗,维他命B有吃吗。这是一位平凡的母亲的操心,却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牵挂与担忧,那是一个母亲细腻的爱。

一种深沉,一种细腻都是亲情的最美体现。虽然爱的方式不同,但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却是相同的,不变的,永恒的。

书中的一句话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也许很平凡,却让我想起了我刚上初中那会儿。第一回离开爸妈独立生活,第一回晚上睡觉没有爸妈听到的晚安,第一回早上起床没有老妈狮吼。那时候,每天晚上睡觉都会想爸妈,有时候还悄悄哭鼻子。我一直以为是我离不开爸妈,结果有一周回家看到老妈写的一首诗,老爸悄悄跟我说,我刚去学校那会,我妈天天念叨我,有时没事就到我房间帮我收拾东西,晚上睡觉想我就跑到我房间去睡那一刻,我发现原来不止我离不开爸妈,爸妈其实也离不开我。无论我长到多大,在爸妈眼中,我依旧是那个不爱收拾房间、爱丢三落四、不喜欢洗碗的孩子,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也许这就是亲情,永远不会过期,保质期是一辈子。

父母在他人眼中可能不是什么伟大的人,但在孩子们眼里,他们是最伟大的父母,是这世上的所有美好。

二、梦想

在书里,我好似看见了一个风尘仆仆的少年,在梦想的路上艰难地踽踽独行,但他无所畏惧。因为他知道,时光的另一头,有梦在待他归来。

傅聪从八岁半开始学钢琴,钢琴对傅聪来说是追求,是老朋友,更是梦想。在1954年他赴波兰留学,学习钢琴。那时的他面对着语言不通、生活需自理、技术不顶尖这一系列的困难,很难想象他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我不知道他在这种种困难面前,有没有想到要放弃。我只知道,最后的他坚持下来了,获得了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后来还获得了钢琴诗人之美名。我不知道他的过程有多痛苦,但我知道他的梦想最后是美好的。

梦想,会让你坚持不懈,坚不可摧。

我记得傅聪在信里提到了他在留学时的困难,高难度的节奏,严苛的教授,曲子里困难的八度和双全音符。这一切都让我感同身爱,想起几年前暑假里钢琴七级考试,因为当时面临着时间不够的处境,我一天至少在琴行泡八到九小时,每天练着枯燥却又高难度的曲子,不停加速却达不到目标,要在三天内背下来的九页曲子。那样的日子,我也有过放弃的念头。可我努力地拨开黑暗里的迷雾,想让阳光顺着间隙流进黑暗,咬着牙走完了那段日子。在收到考级证书的那天,我高兴得哭了,因为努力,让一切都值得。

傅聪比赛赢了那刻,他看到了听众的泪水、发亮的眼睛、涨红的脸他的心顿时和他们的心交融了。在梦想面前,傅聪熠熠生辉。

梦想本不会发光,发光的是追逐梦想的人。

愿所有逐梦者,带着家长的支持和自己的勇气,在阳光下追逐青春梦想!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2

父子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话题,生活中最能让人羡慕的父子关系,我认为非傅雷傅聪父子莫属了。

《傅雷家书》这本书记录了傅聪在波兰留学时与父亲13年的通信,在一百多封信中不仅有父亲的忏悔和对儿子的思念,还包含了对孩子的鼓励开导。傅雷是一名父亲,更是一名良师,但我从中感受最深的是作为父亲的傅雷对儿子深深的爱。他给孩子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教会他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并用克利斯朵夫的事例来激励他。当傅聪向傅雷报喜时,他是这样回复的:“亲爱的孩子二月二十日报告的喜讯使我们心中说不出的欢喜和兴奋。”信中还这样写道:“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傅先生把孩子当成了朋友,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交给了孩子。因此甚至有人这么评价:《傅雷家书》就是一位君子在教他的孩子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君子。

是的,站在傅聪的角度看,父亲不仅是一位良师,也是一位益友。父亲的信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让远在异国他乡的傅聪感受到家的温暖,即使相隔数万里之遥,也仿佛感觉爱无时无刻不在身边。事实上,正是因为父亲独特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才让傅聪在艺术方面有如此高的成就。我相信当他获得成就时,最感谢的也一定是他的父亲。因此,我读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教诲与鼓励,读出了儿子对父亲的理解与感激。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意思是说父母和孩子,从来都是一种相互成全的状态:孩子的爱,可以治愈父母生活的苦,给到父母最柔软、最温情的力量;同样,父母的爱与陪伴,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营养液。我从傅聪与傅雷之间浓浓的父子亲情中,我想到自己父母给予我的爱,也如此伟大。不是吗?他们常常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和碎片时间,关注我生活与学习的点点滴滴,用温暖、艺术的方式去沟通。因此我在成长中学会了一些面对挫折的方法,懂得了要冷静、沉着的面对问题。

此刻,读《傅雷家书》,一瞬间,我的心情便平缓下来,感受到了一种温暖。藏在《傅雷家书》中的爱让我深深感动;写在书中的建议,也让我深受启迪。这是一本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3

《傅雷家书》是由傅雷先生写给儿子傅聪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录了傅雷先生从1945年至1966年5月间的186封书信。

傅聪到海外留学,与家里唯一的联系就是书信。书中写到过邮局不慎将傅聪的一封长信丢失,傅雷半个多月心神不宁。甚至一度怀疑:儿子是又不信任爸爸了吗?由此可见,傅雷将对儿子的爱全都倾注在书信中。

傅雷也曾在书中写到写这些家书的目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想法,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的养料;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只是文笔,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对儿子的教导不仅仅在艺术方面他曾劝傅聪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和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约束,又怎能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家书》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苦心孤诣的证明,傅雷对儿女的爱不是普通的嘘寒问暖,而是暗藏在他对儿女道德和艺术的要求中。傅雷于儿女而言既像朋友,又像老师。这些家书,拼出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简单真诚却又伟大至极。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4

最近阅读了《傅雷家书》,这份两代人之间双向交流的文明字交流实录,严肃不失亲切,深刻不离日常,以小见大,使我乐在其中。

1955年1月26日的这封信是傅雷在儿子欣喜成功时写下的,辞藻间满怀欣喜与激情洋溢的勉励。

第二段中“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一连串激情昂扬的排比句式中传达出傅雷对儿子毫不吝啬的夸奖,流露出满满的自豪感。但这封信远不止这些,其中还包含着深深的哲理。

“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读到这里时,我不免感到疑惑。这是傅聪获奖时写给他的,可是为什么还要提“坚强”呢?带着疑虑读完整封家书后,我又细细思索,终于想了个明白。“坚强”一词在词典里的含义是: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文章却赋予它更多的意义。当迎来成功时,更要能够正确面对掌声、赞美,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要坚强,用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得失泰然。“坚强”的最高境界是能够无惧孤独,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要有一颗赤子之心,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恍然大悟间,过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浮现在眼前——每次考试失利时,父母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的鼓励;当我取得好成绩时,父母也总是说教比夸奖多。这何尝不是傅雷笔下的“坚强”?原来,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的,一样的关心我们,一样的教育方式,一样的时时事事为我们着想的心。

从《傅雷家书》中,我感受到了严慈的父爱,悟到了人生的哲理,看到了中国式的优秀教育,更从中看到了父母的影子。

写罢,重又翻开《傅雷家书》,沉醉在那字里行间满满的父爱中……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5

“我常问到你经济情况,怕你开支浩大,演出太多,有伤身体与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为我深知一个艺术家在西方世界中保持独立多么不轻易,而惟有经济有切实保障才能维持人格的独立。并且父母对儿女的物质生活总是特殊关心。再过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长大以后,你就会体验到这种心情。”

羡慕傅聪有一个好父亲。

翻译家傅雷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给他,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由这些信件汇集而成了《傅雷家书》是一本教导中国孩子如何做人的书。

悄悄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生疏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的父亲。父亲是个严厉而又幽默的人,小时候,记忆中的他总是喜欢轻轻抚着我的小脑袋,给我讲历史故事、唐诗宋词。而现在,随着我的开销越来越大,父亲也外出赚钱,许久才回来一次。而他却没有像傅雷一样,不知倦怠地给我写信。但是我知道,父亲仍是很爱我的。

天下父亲,或许不会像母亲一样,每天守候在我们身旁。他们的爱,一直很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