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

2025/09/01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端午节幼儿园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五月五,是端午》是一首优美动听、节奏欢快的歌曲,歌曲富有童趣,通俗易懂,描述了端午节的风俗民情,非常适合端午节庆祝活动开展。本次活动通过倾听、感受、哼唱等环节,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歌曲传递出的对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思念和崇敬之情,鼓励幼儿采用轮唱、齐唱等不同的演唱方式,增加演唱的趣味性,引导语儿感受同伴间合作演唱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唱准附点音符和延长音,感受歌曲欢快、优美的特点。

2.采用轮唱、齐唱的方式,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感受同伴间合作演唱的乐趣,激发对屈原的崇敬之情。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习俗

2.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1.播放教学课件,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图片是有什么?这是哪个节日的习俗?

2.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1)欣赏一遍歌曲,感受音乐优美、欢快的特点。这首歌听起来有什么感觉?歌曲有几段?

(2)结合教学课件,再次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提问:歌曲里都唱了什么?谁能用歌曲里的语言说一说?

3.指导幼儿分段学唱歌曲,理解歌词表达的情绪。

(1)引导幼儿学唱歌曲第 1 段,感受阿妈、阿爸庆祝端午节为家人忙碌的快乐景象。

(2)引导幼儿学唱歌曲第 2 段,感受阿哥、阿姐参加端午节民俗活动的热闹景象,以及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思念、崇敬之情。

(3)鼓励幼儿尝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提醒幼儿唱准附点音符和延长音。

4.引导幼儿采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之情。

(1)组织幼儿采用轮唱、齐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2)讨论:人们为什么要纪念屈大夫?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之情, 并鼓励幼儿向屈大夫一样热爱祖国,从小学好本领,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活动一端午节赛龙舟(语言)

《端午节赛龙舟》是一个情节生动易于幼儿理解的儿童故事,以端午节的由来为线索,描绘了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为国尽忠却惨遭陷害而伤心投江,人们借划龙舟、投粽子驱散江中之鱼,保护自己敬爱的英雄。故事形象鲜明,情节耐人寻味。活动中通引导幼儿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萌发幼儿的崇敬之情。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习俗的由来。

2.能说出人们为什么喜欢屈原,用什么方法保护屈原的身体。

3.对爱国主义屈原产生崇敬之情,萌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准备

1.和家长一起搜集赛龙舟资料,了解赛龙舟的传说。

2.教学课件

活动建议

1.播放赛龙舟图片,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提问:这是哪个节日的习俗?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人们为什么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2.利用教学课件,采用关键中断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习俗的由来。

(1)故事第 1 段后提问:每年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做哪些事情?引导幼儿说出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2)讲述故事第 2 段提问:人们为什么喜欢屈原?谗臣为什么要把屈原赶走?他们是怎么做的?楚王又是怎么做的?楚国最后怎么了?引导幼儿理解屈原的伟大成就和精忠报国之心以及楚王听信谗言导致亡国之痛。丰富词汇:谗臣、吞并。

(3)讲述故事第 3 段提问:屈原为什么伤心?他为什么要投江?引导幼儿理解屈原因报国无门,不愿受丧国之辱而投江。并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感受祖国的强大和生活的幸福。

(4)讲述故事第 4 段提问:屈原投江后,他的仆人是怎样做的?附近百姓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引导幼儿理解人们对屈原的敬爱之情和急于寻找屈原的焦急。

(5)讲述故事第 4 段提问:人们找不到屈原的身体,他们做了什么? 为什么?引导幼儿理解人们对屈原的敬爱之情。

3.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屈原的悲壮经历,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

讨论: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人们为什都很敬爱他?如果楚王信任他,采纳他的建议出国会怎样?

4.播放人民代表大会视频,激发幼儿学好本领张大为祖国做贡献的愿望。

提问:这是在召开什么会议?为什么要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才能像屈原一样为国家提出好建议?

小结: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各地人民代表将人们的好建议通过大会反映给国家领导人,然后共同商量出好办法,大家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学好各种本领,长大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附:故事

端午节赛龙舟

每年的五月初五,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这一天,人们不仅会吃好吃的粽子,而且会在江上举办好看的龙舟比赛。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战国时期,其中有一个叫楚国的国家,有一位大臣,他的名字叫做屈原。屈原不仅聪明能干,而且十分热爱自己的祖国,

楚国的人民都很喜欢他。屈原一心想使自己的国家更加强大,经常向国君提出好的建议,可是,一些谗臣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联合起来要把屈原赶走,他们还经常在楚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别听屈原的,他说的不对。”楚王信以为真,居然将屈原流放到了遥远而荒凉的地方,由于不采纳屈原的建议,没过多久,楚国就被敌国吞并了。

听说自己的祖国灭亡了,屈原非常地伤心。五月初五这一天,屈原抱着一块大石头,来到了汨罗江边,他跳入了滚滚流淌的江水中,再也没有上来。

屈原的仆人听说他跳江了,赶紧沿着江边寻找他的尸体。可是,他找啊找,找啊找,一直走到了洞庭湖,都没有看到屈原的尸体。“呜呜呜……”仆人着急得大哭起来,附近的百姓们听到声音,赶紧划着船儿围了过来,“你为什么哭啊?”仆人说:“我家先生跳江自杀了,我一个人,力量微小,连他的尸体也捞不上来。”百姓们听说敬爱的屈原先生跳江了,既悲痛,又着急,“没关系,我们帮你一起找。” 于是百姓们纷纷划起自己的小船,向洞庭湖驶去,可是,他们找了好久好久, 都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

有位渔夫提议说:“屈原先生是个好人哪,咱们不能让他饿着。”于是,他将随身携带的饭团扔进了江中,饭团丢到水里,很快就被鱼虾吃掉了。“这该怎么办呢?屈原先生根本吃不到啊,咱们以后用苇叶把饭团包起来,然后再丢到水里,这样鱼虾就吃不了。”大家都觉得这个建议好,从此以后,他们就用苇叶包着饭团,再用彩线缠上,渐渐的就演变成了粽子。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屈原先生,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以赛龙舟、吃粽子等形式来祭奠他,于是就有了端午节赛龙舟。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活动就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端午节。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 篇3

一、活动主题:

粽享欢乐、共度端午,互赠祝福

二、活动目的

通过亲自动手包粽子,让我们能更真切得去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了解更多具体的工艺,比如包粽子的方法和馅料的搭配等等,以轻松的方式进一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活动时间:

20xx年5月xx日

四、活动地点

幼儿园内

五、活动规则

团体赛评比规则:视情况而定,把孩子们分为若干人一组,在规定是时间内看哪组包的粽子多。时间结束后,由裁判统一评比,评出前3名。(奖品由园长自行决定)

要求:质量好、外观美、遵守纪律、不浪费材料且场地保持干净

个人赛评比规则:

(1)各参赛组推荐出一名组员参加个人比赛;

(2)每人再包5个粽子,以时间短、粽子大小适中、均匀、四角不露馅(不漏米)、梱扎整齐、不松线评比出前10名。

六、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宣传:家长和小朋友们报名参加包粽子比赛

购买材料:准备好包粽子所需材料

器具准备:盛装食材容器、汤匙(均由食堂提供);棉线、剪刀等。

(二)包zz

(三)粽子分发

活动评比结束后,各队伍所包的粽子由组长按每人若干个发放并送上节日的祝福。

七、注意事项

1、不要随意放置器具或是材料,以至于现场凌乱。

2、注意个人和食材卫生,不应弄混弄乱。

3、各参赛人员按时到既定地点,应预先了解包粽子的有关方法。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 篇4

一、设计思考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

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②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

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

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⑤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年龄段 小班主要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氛围;

(2)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做做、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三、主题活动实施概况

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及资源利用环境创设

(1)园内大厅布置"赛龙舟"的场景;

(2)班级中陈列幼儿收集的与端午节有关的物品,悬挂艾草、粽子、鸭蛋、香包等;

(3)各班以端午节为主题更换主题墙饰,展示幼儿参与端午节活动的全过程及在活动过程中的发现、收获与体验:

①中、大班可以以"我的调查"、 "我的发现"等为标题展示幼儿端午节活动进展情况,如:有关端午的问题以及对端午的传说与习俗方面的调查资料等;

②小班则可以以"我们在端午节里"为题展出幼儿的活动情况;

(4)区域中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如:

①图书角:提供有关端午节的图书、图片,供幼儿欣赏、阅读;

②体育角:提供"赛龙舟"游戏所需的竹竿、彩条、纸棍、小旗等,供幼儿游戏;

③动手区:中、大班提供纸、线等材料供幼儿尝试包粽子、缝香包、编鸭蛋网,小班提供油泥让幼儿尝试自制绿豆糕、鸭蛋。

(5)家长园地:介绍主题活动中须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主题活动进展情况等

资源利用

(1)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及收集,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2)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和老师、幼儿共同感受节日做做、玩玩、尝尝的快乐;

(3)在本地组织"赛龙舟"活动时,组织师幼前往参观并摄像

五、主要教育活动方案

(一)小班活动一:参观端午节的环境主要涉及领域:社会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园内环境,感受节日氛围。

2.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一些习俗。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园内布置的端午节的环境。

活动过程:

1.谈话,激发参观兴趣。

2.参观园内环境,自由交流、讲述与端午相关的物品。

3.集体交流,了解端午节的有关习俗。

★指导语:

①你看到了什么?

②幼儿园里为什么要挂这些东西?

活动二:好吃的粽子主要涉及领域:科学

活动目标:

1.知道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通过观察,了解粽子是由粽叶、糯米等包成的。

2.喜欢吃粽子,通过品尝活动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愉快。

活动准备:

1.粽叶、糯米、棉线。

2.煮熟的粽子、生粽子人手一只。

活动过程:

1.观察粽子,知道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激发活动兴趣。

2.进一步观察粽子的外形、气味等特征。

★指导语:粽子是什么样子的?闻起来有什么味道?

3.观察包粽子的材料,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1)知道材料的名称,了解其用途。

★指导语: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呢?怎么包?

(2)观察老师包粽子、煮粽子的过程。

4.品尝粽子,体验快乐。

(1)探索剥粽子的方法。

(2)品尝粽子,与同伴说说自己吃的粽子的口味及自己吃粽子的心情。

活动三:绿豆糕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油泥自制"绿豆糕",感受做做、玩玩的快乐。

2.注意保持桌面的干净,有良好的活动习惯。

活动准备:

小盒、油泥、装绿豆糕的塑料盒、各种玩具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观察绿豆糕的外形,激发兴趣。

★指导语: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2.讨论制作绿豆糕的方法及要求。

(1)讨论制作绿豆糕的方法。

★指导语:怎么做绿豆糕?(根据讨论情况,请个别幼儿示范绿豆糕的制作方法。)

(2)讨论制作绿豆糕的要求。

★指导语:做绿豆糕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课上,我把重点放在了端午节的习俗上,如: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做香包、挂艾草等,以及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些习俗中,孩子们对包粽子比较熟悉,其次,对赛龙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其他的习俗在我们这里并不多见,所以就没有作为重点去讲。而且端午习俗较多,也都离孩子生活经验较远,只需孩子了解,所以没有讲得太细,以免内容深奥不便于孩子的理解。我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语言组织以及提问上,应该再贴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才会有更好的课堂气氛。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体验端午节特有的习俗。

3、感受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

4、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flash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2、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活动的相关材料。

活动过程:

(一)了解端午节的名称及时间。

1、出示粽子实物,引发幼儿兴趣。

师: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的时候我们会吃粽子呢?

教师小结:五月五,是端午。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观看端午节的故事。

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故事吗?

2、提问帮助理解。

师:刚才故事里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还要吃粽子呢。吃粽子,忆屈原。

(三)集体感知端午节吃粽子和划龙舟这两种主要习俗。

1、从幼儿自身经验来感知吃粽子的风俗。

从粽子的味道、形状、粽叶等方面让幼儿体验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教师小结:看来粽子的味道不同,形状和颜色也有很多种呢。

2、玩赛龙舟游戏,体验端午赛龙舟的快乐。

师: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人们还要进行一项很热闹的活动。

幼儿玩赛龙舟游戏,并分享游戏的感受。

教师小结:看来呀赛龙舟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呢!

(四)自主探索,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了解端午节的其他一些习俗。

1、提供实物、录像等,幼儿分组探索端午节的常见习俗。

2、幼儿交流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这些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着人们希望一家团聚,生活美满的心愿呢!

(五)结束活动,儿歌总结。

1、教师念儿歌总结。

2、去教室里继续寻找端午节的其他活动。

活动延伸:

美工区:用彩色纸折粽子,尝试编蛋网兜。

生活区:继续学习包粽子,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

语言区:讲讲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与传统故事。

教学反思: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幼儿对端午节民族文化的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

3、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粽子的制作方法,尝试手工制作粽子。

二、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端午节》

2、儿歌《快乐的端午节》

3、故事《屈原的故事》

4、端午节相关习俗文化图片

5、粽子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厨师教学课件,进入芝麻开门环节,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跟读儿歌《快乐的端午节》,感知端午节的习俗。

(2)你们刚才听了儿歌,儿歌中描述了什么内容?

(3)这是什么节日?图中的人们都在做什么?

教师出示相关的课件,幼儿观看图片,人们正在赛龙舟,这是端午节的习俗。

2、教师继续出示课件,进入社会大观察环节,幼儿观察图片,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1)你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2)你们家里是怎样过的端午节呢?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来时,家里会吃粽子,诱人赛龙舟,还会插菖蒲、挂艾蒿。

3、教师讲述故事,调动幼儿的情感。

(1)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屈原的故事,激发幼儿的情感。

(2)请幼儿听完故事后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故事中的屈原说点什么呢?

4、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图片,认识粽子以及包粽子的步骤方法。

(1)教师播放包粽子的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2)教师分发好吃的点心:粽子。

(3)幼儿品尝粽子,在吃粽子的环节中感受节日的气氛。

四、活动延伸

(1)教师将手工制作材料:卡纸、纸黏土等材料投放到美工区,引导幼儿在美工区动手制作“包粽子”。

(2)教师在本次端午节主题活动结束后,还可以举行一次端午节班级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当天一起来包粽子。

五、资料库

端午节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挂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五月五是端午节,

五月初五是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