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蟋蟀的住宅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蟋蟀的住宅教案 篇1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蟋蟀选择住宅的时候,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现在让我们到蟋蟀的住宅去作客,去看看这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
二、精读住宅特点,加深感悟
1、自由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住宅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2、反馈交流,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
(向阳、倾斜、隐蔽、像隧道、弯曲、九寸深、一尺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3、这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这么出名呢!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现在,我们就来当蟋蟀的建筑师,为它画一张住宅剖面图吧!
(把画好的图贴在黑板上。)
5、你怎样评价蟋蟀的住宅?带着赞赏的`语气读3~6段。
三、转换角色,练习说话
1、现在,你们就是蟋蟀工程师本人,要去参加昆虫建筑经验交流大会,请你们马上做好准备,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建筑住宅,你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2、学生自由准备后发言。
3、有感情地朗读5、6两个自然段。
四、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1、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吗?
(因为它的挖掘工具太简单了!)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指名分节读7~9小节。
画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
2、它用前足挖巢穴容易吗?巢穴挖好了还要干什么呢?
(整修)
3、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五、阅读资料,深入认识蟋蟀
1、看资料(课前同学们搜集的有关图片及其他资料)谈体会。
2、看了图片、资料,你又懂得了哪些不知道的知识。
六、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读了蟋蟀的住宅的介绍,你喜欢蟋蟀吗?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它吗?
3、练写。
4、交流。
七、安排课后作业
1、把你认为最喜欢读的句子抄一抄。
2、看谁先把5、6两节背出来。
蟋蟀的住宅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住宅的特点。
3、联系上下文读懂住宅的特点。
4、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蟋蟀的.住宅的特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师准备(包括媒体):准备教学挂图,让学生读懂课文。
学生准备:
做好预习:
预习生字 朗读课文 回答问题 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三、自主探究,精读感悟──顺学而导品词句
1、默读课文,进一步的了解蟋蟀的住宅。边读边做批注。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体会。
3、全班交流:
学生谈学习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理解,读中感悟。
⑴学习第二自然段,品味蟋蟀的不肯随遇而安。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对比研读,指导朗读,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个性特点。)
⑵学习住宅特点部分,感受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认识课文表达的一些方法,指导朗读。
⑶了解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学法指导】引导自读自悟,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修建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的特点,感受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四、总结谈话,读写结合
1、归纳小结,升华情感。
2、下节课下节课,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
作业布置
必做【同步达标】:
抄写生字词组
完成质检
选做【创造实践】:
抄写比喻拟人句
蟋蟀的住宅教案 篇3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课文。
2.讲主要内容。
二、朗读感悟,交流探究
1.探究第三段
(1)体会第四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这个自然段,并没有具体地写蟋蟀的住宅的情况,只是交代了作者为研究,才又“搜索”它们的巢穴的。这是为下文写蟋蟀住宅的内外情况作了一个简单的交代。)
(2)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蟋蟀住宅的特点的?(内、外)
(3)外部和内部各有什么特点?(外部:①向阳②隐蔽③干燥④有门⑤有平台;内部:①简朴②清洁③干燥④很卫生)
(4)蟋蟀的住宅从内到外给你以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后归纳
(温暖:朝着阳光;安全:草丛中隐藏、隧道弯弯曲曲、不碰门口半掩着的草丛;便于排水、干燥:堤岸;卫生:仔细耙扫门口、收拾平坦,墙壁光滑;简朴:没有什么布置。)
(5)理解“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一句。(这是个泥人句。“当……时候”这个介词结构,专用表示时间,然后再写出这个时候,蟋蟀已经劳动结束,可以在平台上“弹琴”,实指它“叫”。在这句话中,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而且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静悄悄之时,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形象的语言也反映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殊感情。
体会“主人有的是……平整”一句。(是说它很勤劳)
(6)理解“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一句。(用“伟大的工程”来形容蟋蟀挖掘的洞穴,似乎有些太夸张了,然而用蟋蟀挖掘洞穴的工具来作比较,说是“伟大的.工程”却一点也不为过。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的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是人们为之惊讶的超凡举动。)
2.探究第三段
(1)分层:第一层(7):写建造的时间和怎样建造。
第二层(8):工作速度快,不知疲倦。
第三层(9):长时间修整。
(2)感悟探究
①动工的时间如何?将第一句话用“当……时候”改写。(当十月来临,秋冬初寒的时候,蟋蟀就开始造房子了。)
②如何建造?说明什么?(说明它是使出全身的劲进行挖掘的)
③进展如何?累了怎么办?
“我一连……不耐烦了”说明什么?(说明蟋蟀挖掘的时候很有耐心,不停地工作,能吃苦耐劳。)
④怎样修整?“即使……只要……还……”一句何意?(从秋天开始建造,到冬天还在整修,说明蟋蟀建造住宅非常认真,一点也不马虎。[也就是开头说的“不肯随遇而安”]可见它住宅出名是靠它认真辛勤劳动得来的。)
(3)小结:对于蟋蟀如何精心建造住宅,作者是从三方面介绍的:①动工时间;②怎样挖掘;③不断修整。
三、全文总结
1.“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设疑:作者不仅把蟋蟀挖掘的洞穴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不觉得有点太夸张了?为什么?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潜心读书,引导学生从朝着阳光、倾斜的隧道、深度和宽度、隐蔽的门口、平坦的平台、光滑的墙壁、清洁干燥的屋子内部等,感受到蟋蟀身上似乎有一种聪明和才智,知道住宅要向阳,能排水,大小要适宜,住所要简朴、卫生。然而,它们用来建筑这座住宅的工具却又是那样柔弱的一对前足和一双后腿,让学生从这种明显的反差中体会到,蟋蟀能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绝不夸张。充分体会到这一点之后,我们不禁也要发出感叹:“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2.中心:《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通过作者介绍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我们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3.写作手法:
作者在文章中大量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如“专家”“主人”“大厅”“卧室”“弹琴”“唱歌”“修理”“休息”等。这样写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也便于表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四、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选读《昆虫记》。
板书设计
出名原因:唱歌 住宅
住宅选择:慎重 不肯随遇而安
外: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
蟋蟀的住宅 住宅特点 吃苦耐劳
内:简朴、清洁、干燥、很卫生
时间:十月
建宅过程 进展:快
整修:长时间
蟋蟀的住宅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蟋蟀是怎样建筑住宅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学习课文第一、二段,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认识蛐蛐吗?它的学名叫蟋蟀。你对蟋蟀有哪些了解?
2.蟋蟀不仅会叫、好斗,而且有高超的建造住宅的本领。今天我们来学习《蟋蟀的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布置预习
1.学习本课生字,说说书写时注意的问题。
2.读读课文,找出描写蟋蟀住宅样子的句子画下来并读一读。
3.读课文,想想蟋蟀是怎样修建住宅的。
4.质疑。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按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指导读准生字的音、注意“宅”、“慎”、“址”、“骤”是翘舌音。“燥”是平舌音。
3.出示带生字的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
4.组词练习
慎( ) 址( ) 掘( ) 崛( ) 搜( )
镇( ) 扯( ) 倔( ) 屈( ) 艘( )
燥( ) 操( ) 澡( ) 蔽( ) 朴( )
躁( ) 噪( ) 藻( ) 撇( ) 仆( )
四、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哪部分写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哪部分写了蟋蟀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蟋蟀出名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至7自然段):蟋蟀住宅的特点。
第三段(第8至10自然段):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五、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蟋蟀出名的原因?
2.结合生活实际谈一下蟋蟀为什么因唱歌和住宅而出名?
六、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部分分几层意思写蟋蟀住宅的特点?
(1)住址的选择;
(2)使用的工具;
(3)屋内外的情形。
2.逐层深入理解:
第一层:
(1)“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2)“慎重”什么意思?找出蟋蟀“慎重地选择住址”体现在什么地方?
(3)蟋蟀有特别好的挖掘工具吗?柔弱的工具指什么?
第二层:
指名朗读,自由说说蟋蟀的挖掘工具怎么样。
第三层:
(1)图文对照,默读思考:蟋蟀的住宅从外部到内部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2)师生交流归纳,板书:伟大的工程
(3)指名读第三层。“伟大的工程”对什么而言?(柔弱的工具)
3.指导学生用赞叹的语气朗读第二段。
七、小结
让学生对照板书总结蟋蟀住宅的特点。
八、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课文,说说蟋蟀住宅的特点。
二、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蟋蟀怎样建造住宅的。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
2.作者写蟋蟀怎样建造住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动工时间,再写怎样挖掘,最后写不断整修)
3.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同桌讨论。
(1)勾划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过程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的作用。
(2)“休息一会儿”和“不大一会儿”说明什么?“‘我’看得有些不耐烦”又说明什么?
(3)蟋蟀是随什么来对它的.住宅进行长时间的修整?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4)“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说明了什么?
4.汇报自学情况。
5.让学生总结第三段内容,并让学生用简炼的词语进行板书:(初寒动工、不懈工作、长期整修)
6.教师归纳讲解。
蟋蟀建筑住宅非常认真,一点儿也不马虎,可见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整修,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板书:辛勤劳动)
四、小结
播放录像,思考:这篇课文是怎样介绍蟋蟀住宅的?
五、朗读全文
找出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巢穴比作人的住宅的句子,并讨论其妙处。
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七、布置作业
运用在本组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然后写一篇短文。要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写清楚,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不写错别字。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生动而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经过,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条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图片,抓重点语句,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自悟,教师及时点拨归纳等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体体现比较充分:(1)自学、同桌讨论与集体讨论三者有机结合;(2)学生自由读,理解内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习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育学生应该从小吃苦耐劳,热爱劳动。
蟋蟀的住宅教案 篇5
蟋蟀的住宅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蟋蟀的住宅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蟋蟀的住宅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学写“宅‘穴”。
★学习课文,了解蟋蟀是怎样选择住宅以及住宅的样子,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法布尔笔下的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认真严谨、富有情趣的特点。
★体会作者富有情趣的语言表达特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感受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精神和热爱自然、执着求真的伟大情怀。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学写生字
1、象形字入题:(出示图:象形字“宅”)像林老师这儿有一幅画(出示图)看,像什么?(房子,真厉害,一眼认出。其实它是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创造的一个象形字。房子里有人,人住的房子就叫——宅)谁会给这个生字组个词?【板书:住宅】学写生字“宅”。
2、(出示图:蟋蟀的洞穴)这是什么地方?(板书课题)明明是洞穴,可作者为什么说成是人住的住宅呢?
3、我们把蟋蟀当成虫子了,可在作者的眼里,它哪里是虫子,分明是(人)啊!所以作者才把它住的洞穴称作住宅。
5、出示《昆虫记》中的一些文字标题,体会富有人情味的拟人写法。
《狼蛛的家庭生活》 《天生攀岩家》
《蜘蛛离乡记》 《螳螂的爱情》
二、默读全文,梳理课文内容
1、如果让你写这篇文章,你会写哪些内容呢?
2、那作者写了哪些内容呢?同学们预习过课文了,再读全文,在你感兴趣的内容旁做上记号。
(学生交流并板书:选择住宅、住宅工具、搜索住宅、住宅样子、修建住宅)
这些内容全都围绕什么来写?(住宅)“住宅”是题目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重点。
(今后我们写文章也要扣住题目中像住宅这样的关键字眼,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3、哪些部分作者写得很具体很详细?
(咋们说话些文章不仅要有条理有顺序,也要有详有略。)
三、角色扮演,品味关键词句
1、阅读思考
听说蟋蟀选择住宅非常有名,写在哪个自然段?好,现在请大家轻声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①蟋蟀和别的昆虫选择住宅有什么不同?②用序号标出蟋蟀选择住宅的条件。
找出关键词做上记号
2、文字再现
读懂了吗?你们现在就是——一只只的——昆虫了,我要随机采访几只昆虫,看看他们是怎么选择隐蔽所的?
哇,昆虫甲,这儿臭气熏天,你们怎么住在这么脏兮兮的犄角旮旯?你们会在这儿呆一辈子吗?原来这只是——临时的隐蔽所。你花很长时间才找到这洞穴吗?这就叫——得来不费功夫。
昆虫乙,带你去更好玩的地方,怎么样?用课文中的话是——弃去毫不可惜。
你看,读书就要关注这样的关键词,【板书:抓住关键】才能捕捉重要的信息,才是真正读懂课文。大家在这些关键词下面做上记号了吗?
诶,蟀哥躲哪儿?你怎么不像他们图个简单随便找个地儿?(特立独行,不与他们同流合污,要求真高啊!)你选择这个地方作为你的住宅有什么标准条件吗?(排水优良、光线温和)
3、师生对读
现在我来当其它的昆虫,全班同学自然就是蟋蟀啦!(师引读,师生对读)
我大多~~~ 而你们常常~~~ 我的隐蔽所~~~ 而你们一定~~~
我利用现成的住宅,而你们舒服的住宅是~~~~
4、小结写法
题目明明是“蟋蟀的住宅”,作者只要写“蟋蟀”这一条线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写其他的昆虫?(鲜明的对比,突出强调)他们一个随随便便,随处均可安家,用一个词语概括——随遇而安。而蟋蟀认认真真,非常讲究,那就是?——慎重,这就是作比较 【板书:比较】“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是法布尔最爱用的秘密武器。
5、学习生字
今天要学的生字都在这个自然段,再读一读、记一记。这些生字中最难写的、最容易写错的是——蔽(学写“蔽”)
四、画住宅说住宅,体会语言表达特点。
1、指名读文
这么挑剔的蟋蟀,建造出来的房子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三位同学接力读第5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在脑中想象,画脑图,注意把文字化为画面。
2、图文对照
简笔板画:你们看,朝着阳光的堤岸上,这弯弯曲曲的隧道,就是蟋蟀的住宅,这样画对吗?谁发现了错误?
品读:门口总有一丛草半掩着 对这蟋蟀的住宅图有意见吗?
(门口应有草半掩着)为什么?(若门口没草,不安全;若门口全是草,遮住了阳光,挡住了空气,甚至可能连自己都找不着家了。)
这句话中哪个词在提醒你不能这么画?“半掩”是设计,这“半”字四两拨千斤、举足轻重呀!作者用词是多么准确啊!
品读:一条倾斜的隧道 这隧道的特点是(倾斜)倾斜, 到底是向上倾斜还是向下倾斜?我也不知道,接下去把这句话读完。(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有时句子不直接告诉你答案,但却暗示着重要的信息!谁读懂了? (若隧道向下倾斜,下大雨时,水会往洞里灌,蟋蟀会被淹死的。只有向上倾斜,水才会立刻排掉,加上阳光的照射,隧道才会立刻干的。说明蟋蟀解决排水这样大难题是相当地有水平啊!)所以读书不能断章取义,要联系上下文。
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这些关键语句那么准确,同时让我们看到怎样的'蟋蟀?
(聪明 用心 富有情趣)
3、对比读文
同学们,关于蟋蟀的住宅,我却看到很多这样的文字介绍。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土穴中、草丛间,新建的洞穴只有一个出口。
读着读着,同样的意思感觉一样吗?怎么不一样的?在法布尔的笔下,那蟋蟀——就像人【板书:人】
4、读悟写法
法布尔到底怎么把蟋蟀当作人,你能不能在这段话中也找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体会这样写的妙处!(学生通过读、划、议,可以有以下发现:① 一个叠词:弯弯曲曲——合理的设计。②准确数字:九寸深、一指宽——准确的建造。③拟人的动作: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相当讲究。④形象的比喻:一座门、平台——珍爱生命保护自己。⑤决不去碰——有意志有情感)(蟋蟀真是了不起的工程师、设计师,里里外外考虑周密细致、居安思危、步步精心。)
5、阅读延伸
这就是法布尔的语言,透过他的语言,我们发现在他的眼里、在他的心里这些蟋蟀还是虫吗?分明是——可爱的人,有血有肉、有智慧有思想、有丰富情感的人啊!【板书:虫——人】这就是法布尔语言的特点,这就是《昆虫记》语言的特点。
食粪虫的美餐:
一堆牛粪的周围,竟出现了如此争先恐后、迫不及待的场面!从世界各地涌向加利福尼亚的探险者们,开发起金矿来也未曾表现出这般的狂热。
太阳还没有当头酷晒的时候,食粪虫已经数以百计地赶到这里。它们大大小小,横七竖八,种类齐全,体型各异,多种多样,密密麻麻地趴在同一块蛋糕上,每只虫子抱定其中的一个点紧锣密鼓地切凿起来。那些小字辈们,暂时站在一边,只等强有力的兄长大动干戈时有小渣渣滑落下来,它们前去加工成碎屑。
在他的《昆虫记》对上千种昆虫进行这样精彩的描绘。 在《昆虫记》中,这样的文章比比皆是:《狼蛛的家庭生活》、《天生攀岩家》、《蜘蛛离乡记》、《园蛛:我的邻居》、《圣甲虫的造型术》、《螳螂的爱情》等,这些文章都有——人的味道,人的情感,人的故事。
6、迁移运用
听,什么声音?(蟋蟀的叫声)平常而普通的叫声嘛,法布尔却说它在弹琴。
晴朗的夜空、宁静的原野,风儿在沙沙地响,一只蟋蟀出来了,两只蟋蟀出来了,他们在二重奏——(学生朗读)
蟋蟀爸爸出来了,蟋蟀妈妈出来了,他们琴瑟和鸣——(学生朗读)
所有的蟋蟀都出来了,他们在集体合奏小夜曲啊!——(学生朗读)
这真是浪漫温馨的时刻!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仿佛听见什么声音?也像法布尔那样带上你心中对蟋蟀的爱,也来有趣的、诗情画意的、富有创意的表达吧!(学生仿写)
五、总结升华,感受精神
文章学到这儿,喜欢这些蟋蟀吗?想看《昆虫记》吗?再次隆重介绍这位伟大的作者。
(图)这是年轻的法布尔:头戴宽边草帽,手里握着他的宝贝放大镜,嘴边挂着一丝微笑。(图)时光走过了四十年,我们又看见了他的身影:年华老去的法布尔,满脸皱纹、老态龙钟,可不变的是他的头上依然戴着宽边草帽,手里还是握着他的宝贝放大镜,嘴边永远挂着孩子般的微笑……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最钟爱的昆虫的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他守了30多年的荒石园,从此消失了,但我们仿佛听见他对我们说:孩子们,来吧,快到我的昆虫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