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作品 > 情感 > 正文

冬日暖阳

作者: 郭志刚2023/10/08情感

村庄东头,柴火垛旁,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身穿粗布黑棉袄黑棉裤,揣着手,一边唠着嗑,一边懒洋洋地晒着太阳。这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冬天的真实画面。

那个时候农村没有取暖设备,冬天特别冷。能给人们带来温暖的就是太阳,人们对太阳有特殊的感情。太阳一出来,人们赶紧到"太阳地里"晒暖,浑身立马暖和起来。现在想想"晒暖"这个词太形象太传神了,晒暖晒暖一晒就暖。人们还喜欢晒被子,再破的被子,经太阳一晒,温暖无比,再不感到冷了。

让孩子们感到温暖的远不止太阳的光辉,更多的是父母的疼爱。我们小孩子睡觉怕被窝凉,父亲就先躺下替我们把被窝暖热;我们的脚凉,父亲就用体温给我们暖脚。第二天早上我们起床时,嫌衣服凉,母亲就在灶火上给我们烤棉袄烤棉裤。那个时候棉花稀少珍贵,母亲的棉衣很单薄,但我们的棉衣母亲却舍得套进厚厚的棉花,母亲怕冻着孩子。我上大学时,母亲给我套了一床新表新里新棉花的被子,也不知放了多少棉花,反正寝室里数我的被子最厚,上了几年学,我从未感觉冷过。孟郊的诗说得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就是我们的太阳,就是孩子冬日的暖阳。

何止父母温暖孩子,儿女也关心孝敬老人。远在新疆的五叔给爷爷、奶奶寄来了皮袄;三姨给外婆寄来了羊毛靴子。即使下大雪,爷爷、奶奶、外婆他(她)们也冻不着了,不仅如此,老人们还忒有面子,逢人就说:"这是孩子从新疆寄回来的,你看看可暖和了!"还有一件事,我想起来就泪流满面,外婆是正月初九去世的,当时天气很冷,弥留之际,外婆手脚冰凉,二姨把外婆的脚放怀里去暖,实际上二姨也冻得瑟瑟发抖。行文至此,我潸然泪下。中华民族素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从这些父母疼爱孩子、儿女孝敬老人的点滴小事中,我们感受到人世间博大深沉的爱,这样的冬天不再寒冷。

实际上冬天还有许多暖心快乐的事儿。第二天一早醒来,我们发现天比往日亮了许多,原来下雪了。一推门,发现院里地上积了一尺多厚的雪,天地间是一个银装素裹白色的世界。大人们忙着扫院子扫道路。孩子们慌着玩雪。有的堆雪人,有的学着鲁迅《故乡》中少年闰土的样子,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大竹匾,撒秕谷,看麻雀来吃时,远远地拉动缚在棒上的绳子,把麻雀罩在大竹匾下。孩子们忘不了打雪仗,你一团子我一团子,每个人身上都沾满了雪。还有的在坑河里滑冰,突然间咔嚓一声,冰冰要裂缝了,吓得孩子们连滚带爬赶快上岸。房檐下滴流着老长的冰挂,拿着像锋利的宝剑,吃着像脆脆的冰糕,是孩子们的最爱。

雪人可爱,但太阳一照就变成了水和水蒸气。我想起了"雪孩子"的童话故事,小兔子皮皮家不小心着火了,雪孩子为了救皮皮,被火融化变成了水。她牺牲自己勇于救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小朋友们也要学习安全知识和消防知识,始终要有安全意识。

冬季,面对刺骨严寒,"松竹梅"迎风傲雪,经冬不凋,被称为"岁寒三友"."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未曾出土便有节,纵使凌云亦虚心。""隆冬到来时,百花迹亦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这三首诗非常美,也很有哲理,象征着"松竹梅"坚贞高洁的风骨和品质。

哈尔滨冰天雪地,屋子里却温暖如春,人们总有战胜寒冷的办法。不论是大自然中的冬天,还是人生中遭遇的冬天,只要我们心中有太阳,就处处皆暖阳、处处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