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克思靠谱》一书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马克思靠谱》一书有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马克思靠谱》一书有感 篇1
《马克思靠谱》一书由内蒙轩主编,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别具匠心、标题新颖、内容不枯燥,牢牢吸引了我,让我一口气读完,感觉酣畅淋漓。这本书也让我重新认识了马克思,摆在我面前的不再是晦涩难懂的高深理论、不再是庄严嘹亮的口号、也不再是外延无限放大的革命导师,而是抽丝拨茧,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彩色的,情感丰富“鲜活”的平常人。伟大的思想与平凡的生活交互融合,以前,我总是以瞻仰伟人的角度去了解他,总觉得,他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可在阅读完《马克思靠谱》之后,让我走进了马克思的生活,马克思从未远离。在书里,年轻的马克思思想叛逆闪闪发光,从叛逆青年到超级学霸;曾因酒后打架决斗,被学校关24小时监禁;给白富美贵的燕妮写情诗等等,都真实地反映了一个伟人的日常往事,可见,再伟大的人也有平凡的'一面,终究也是一个平凡的、普通的人。然而,书中最令我难忘、最感动我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伟大的友谊。他们的友谊是真正的同志之间的革命友谊、是并肩战斗的友谊,谋求共同理想和追求,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友谊,决不是以利益为纽带,酒肉朋友之间所谓的“兄弟情义”,从他们的友谊中,诠释了友谊的真谛。伟人宽广的胸怀铸就了伟大革命事业的成功和理论成果的辉煌,也成为我们今天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是我在一边品味一百多年前马克思经典著作的科学性、规律性、革命性的同时,一边深刻领会当时鲜活的马克思非凡的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坚忍不拔的历史担当精神。
他将全人类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用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奉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马克思正是将自己年轻时的“高调”依靠坚定地信念发展成了无人能及的“高尚”,这便是根正苗红的我们需要借鉴学习的地方。我庆幸,我生长在伟大的中国,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复兴时代,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继往开来,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正以百倍的信心,迎难而上,努力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更庆幸、更自豪,我是这个伟大时代的建设者,不仅亲身感受正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创造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奇迹”,而且亲手建设我们美丽的家乡--平谷,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树立看齐意识、创新意识、领先意识,不断拓宽服务新领域,与时俱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后花园添砖加瓦。从昨天到今天,从历史到现实,马克思主义依然焕发着经久不衰的活力与生命力。马克思,靠谱。
读《马克思靠谱》一书有感 篇2
作为我们这一代人,听到马克思这个名字当然毫不陌生,他对于社会主义的构想在今天仍影响着许多国家的发展。他的伟大不言而喻,可能就是因为这种伟大,我们总是以瞻仰伟人的角度去了解他,仿佛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前段时间,单位给我们推荐了《马克思靠谱》,阅读后,使我重新认识了一个朋友般的――马克思。
谁的青春不叛逆,谁的青春不彷徨。马克思也拥有着激情昂扬的青春。看似其貌不扬的小马却将白富美燕妮征服,众所周知马克思一生潦倒贫困,燕妮作为家中女主人没有因生活水平的巨大落差而愤然离去,反而在马克思背后全力支持,生活中事无巨细,思想上碰撞共鸣。他们的爱情少了些天真浪漫,却在革命考验中温暖燃烧。“其实,最好的爱情不是物质上的门当户对,而是精神上的势均力敌”。
马克思与恩格斯伟大友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让我感动着,从他们的友谊中,让我看到了真正而伟大的友谊。在两位伟人的感情波折中,马克思表现了伟人的真诚坦率和自责精神,而恩格斯则表现了伟人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宽宏大度,这就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真正密码。伟人宽广的胸怀铸就了伟大革命事业的成功和理论成果的辉煌,也成为我们今天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德国有马克思“为人类幸福而工作”。十七岁的马克思高调宣言自己的终身理想,并高调用之后的行动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承诺,放弃安逸多金的政府工作,义无反顾投身看似虚无缥缈的思想事业,真正做到将他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
马克思说:“没有知识从来也不能帮助任何人”。他在伦敦最初十年间,即使生活艰难,他也每天去图书馆如饥似渴的进行学习和研究。他所积累的知识非常渊博,包括经济学、法学、宗教学等各个领域,他也熟识德、法、英三种语言。他之所以能掌握如此多的知识,除了天资聪颖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勤奋拼搏、对知识的忘我追求以及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这种严肃的学习态度、惊人的学习毅力、刻苦的学习精神贯穿他的一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马克思曾说:“我还有这样一个特点:要是隔一个月重看自己的东西,就会感到不满意,于是又得全部改写”。法拉格曾回忆说:“马克思对待著作的责任心,并不亚于他对待科学那样严格。他不仅从不引证一件他还未十分确定的事,而且在他尚未彻底研究好一个问题时,他也绝不谈论这个问题。”严谨治学是人类的崇高品质和优良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愿在马克思的启迪下,我们可以不断进步,为人类的幸福生活共同努力!
读《马克思靠谱》一书有感 篇3
最近闲来无事,在网上找了《马克思靠谱》电子版读了读,这一读,深陷其中,实在是一本让人着迷的书。
恰好最近对哲学非常感兴趣,所以带着探讨哲学的兴趣来阅读这样一本书,其实我之前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一知半解的,并不是非常深入,读罢此书,感觉马克思的哲学观开始在我的心中遍地生花了。
这是一本写马克思和他的哲学思想的一本书,他的思想随着他的人生阅历也在不断的更新,扬弃,最终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哲学体系。书中文字毫不晦涩难懂,反倒是非常贴近90后或者新一代的青年们的日常用语,但是作者用深厚的功底把高高在上的哲学拉下来,变成了我们都能了解的概念体系。其中穿插了一些实例来解释名词的意思,这样一结合,让读者很快就能明白,是一本深入浅出的书。
读罢此书,收获甚多。此书可以说是马克思的一个小小的传记,但是不是很详细,只是摘出来几个要点来写他人生的某个阶段,但是足矣!几个阶段就能让读者了解马克思,崇拜马克思,信仰马克思。马克思这一生,真的是艰难困苦的一生,在生活遭遇中,他丧子,颠沛流离,人生之艰难,可想而知。可是也是幸运的,幸运的是他的妻子一直在支持着他的.事业,还有革命朋友恩格斯。
我实在是非常羡慕马克思和恩格斯先生之间的友谊,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两个人三观一致,你懂我,我懂你。学识也能够让他们彼此可以沟通毫无障碍,甚至是一方缺钱,另一方就倾囊相助。两个人可以坐在一起谈论思想,毫不觉得疲惫。我对这样的友情实在是非常羡慕,非常非常羡慕!
学到的除了马克思先生一身的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的浩然正气,还有他的思想理论。通过此书,深入了解了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真谛,感觉这种哲学思想对我人生的道路也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接下来还要进一步掌握运用这些哲学思想。
有的人活着,却早死了。有的人死了,却一直活着。我算是真正明白了这句诗的含义。马克思虽然离开我们百年,但是他却在这百年之中一直活着,他的精神永垂不朽,他的思想将延绵万年,永不凋谢!
读《马克思靠谱》一书有感 篇4
马克思,一位经常出现在课本中的人物,一直在提到他伟大的思想理论,也经常把马克思主义挂在嘴边,经常说他的思想对我们中国的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他究竟是谁,他这一生又是怎么过的,和我们这些普通人有什么不同,怎么他就有了这么先进的思想,对现代依旧有着这么深厚的影响?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进了《马克思靠谱》这本书,在书中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这本书,语言没有其他思想政治类那么复杂难懂,还带有一些诙谐幽默,其中还有不少其他书中的名句,恰当的引用在本书中,使阅读本有些枯燥的内容变成享受,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与马克思成为朋友,与他一同学习。
书中所描写的青年时期马克思,仿佛印证了那句话,谁的青春不叛逆,谁的青春不彷徨。马克思也曾拥有着叛逆的青春。根据书中所描写马克思在波恩大学上学时,是个十足的“问题少年”,花钱大手大脚,还经常出去花天酒地,一年甚至能花掉700塔勒,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有14万。而且,当时的马克思并没有工作,这些钱自然都要由他父亲来支付。除了挥霍金钱,马克思还加入了一个叫做“特里尔同乡会”的组织,去波恩各地的酒馆吃饭,酒后甚至和其他学生打架决斗。因为打架,马克思还曾被关过24小时的监禁。这样的一个问题少年被父亲强制转到柏林大学,此后,马克思也开始了他真正的学术生涯。柏林大学是德国的最高学府,可谓是大师辈出,群星璀璨,有浓重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想不学习都难。后来的事情也证明,这样的环境的确适合学习。但只学不思或者只思不学都是不会有进步的,要把学和思结合起来,认真分析,结合实践,才能成为真正对自身有用的东西。我记得书中说过的一句话,我认为说的十分正确,也一阵见血“浮躁其实就是不知以为知,少知以为多知,说白了就是不读书,但又自以为是,就是俗语所言,一瓶不满半瓶咣当。“”学习就像思考吃东西,得有原料,不然只能消化自己原有的组织,长久下去新陈代谢必然失调。”
细品这些语句,看似浅显易懂,实则富有较强的道理。
再看爱情,书中标题写为“黑矮富平逆袭白富美贵”,可见马克思的外表并不出众,而且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就只是家庭富裕的'平民阶级罢了,怎么就追上了舞会上的皇后,出身名门的千金,特里尔城最美的女孩子?他的计划分为三步,先是给燕妮大胆些情书,但是得到了幽默但否定的回答,再是搞好燕妮身边的人,比如燕妮的闺蜜和弟弟,甚至还有她的父亲,都和马克思的关系很好。最后一步便是用自己的才华去征服燕妮。可见,才华在那个年代对于求爱也是很重要的。他们排除万难走到一起,一走就是一辈子。两人在共产主义的道路上相互陪伴,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着,这样伟大的爱情,令人羡慕。
有的人活着,却早死了。有的人死了,却一直活着。马克思就是这样的人,他虽然离开我们百年,但他却在这百年中一直活着,他的精神永垂不朽,他的思想一直流传。
读《马克思靠谱》一书有感 篇5
自然本身给社会划分了大的范围,赋予了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权利。但自然本身不停变化,所以它的范围不停改变,对于存在于此的人们来说,这件事却并不是彰明昭著,昭然若揭的。自然天生就给人行权限制了条件——严肃思考。然而人不是天生就明白完成这件事情的手段,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阶段的变化,人终于尝试掌握精神,意识和以此严肃思考的方法。
这是人比其他物种优越的所在,然而,却也会将人引向毁灭,我们无法明确地得知自然变化的速度和规律,无法清晰地理解自然动荡的强度,无法清楚地明白我们在自然中所处的位置,我们就像在一口深井中的青蛙,上方还有无尽螺旋的楼梯。我们怎么样才能弄清楚哪些未解的谜团?怎么样才能那些支持我们的思想和理论、精神与意志,有没有在自然的变幻中淘汰?如何确保那些我们引经据典,引以为傲的东西不只是我们心中的一腔热诚,或是我们以为是热诚的东西?我们的灵感须臾而生,处在变化之中,面对周遭的变化却又无法察觉。
我们从客观和伟人的一生中不停的为自己的大脑添加营养,我们可以模糊的总结道:“马克思忘我的,执着的,高效率和专注的精神贯彻他的一生,我们感受到他个人的'伟大人格,初步认识到他的思想理论。”
你有什么感想?
我的感受就像是听到从前流行的歌曲旋律一样,“那时候原来是这个样子啊!”。但是200年过去了,我们终于可以客观评价,让我们把“如今自然和社会面临的课题变化速度太快。”这种显而易见的粗浅的道理上划一道横线,写下这样一句话:
“现在,社会的发展者们已经开始发展和以前完全不同的业务。”
马克思懂得这个道理,他在黑格尔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方式握住了自然赋予的权利。我感到不安,对自己面对这场变化无感觉,不自知,不思考,不行动,至今从未想到从中脱身而惊讶。
德文‘aufheben’,中文译为扬弃,抱有这样的一种态度面对无穷无尽的变化,这样人才不会被自己的妄自菲薄所毁灭,抱着充沛的热情去学习和思考,这样我们的错误将不会使我们自身受到惩罚,面对望不到头的自然,我们才可以醉心于天空的湛蓝,一直不停的前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