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南旧事》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城南旧事》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1
一滴清水,折射了心灵的光辉;一缕暖阳,诉尽了心灵的温度。还记得你曾经的好友吗?如今他去了何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也许它七彩如鲜花,或平淡如冷月,又或许温暖如冬阳。
这是一本名叫《城南旧事》的书,书中描述了林海音的童年生活。文章朴实无华,语言纯真。讲述了作者童年生活中的一切悲欢离合,发人深思。
看到最后,我只觉得视线开始模糊。泪水,卷着一连串的领悟,“啪啪”地砸落在书中的最后一行字上——“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那行含义深刻的字已经湿透,泪水也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开始思考如今的我。
我并不是一个特别乐观的人。在班级里,我更显得有些“特殊”,就像一只被圈养的小鹿无法去亲近大自然。我在默默享受孤独,舔着悲伤,只享受到一丝纯真善良的友谊。其实,我很羡慕英子——她能获得那么多好朋友!但是,我并不是没有好朋友啊!我也收获了几份善意的友谊,就像英子和妞儿一样,或许我们成绩不相近,或许我们的观点不相同,但是她就是我的好朋友。不管我们有着什么样的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就是那如水晶一般的友谊。这就是令我永远铭记的友谊水晶。
英子不但拥有纯洁如水晶的友谊,更有着温暖如冬阳的亲情。但我并不羡慕她,因为,我也有!我也有一个疼我的父亲,一个爱我的母亲!虽然母亲并不在我身旁,但我能从她电话中关切的问候声中感受到。远方的她一定在默默思念着我,一定在梦中对我痴痴牵挂,一定在念我时悄然落泪……那离别时做出的云淡风轻,也不过害怕我伤感,对吗?
世间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不过回首,一念之间。但是,错了就是错了,不能用任何借口去掩盖。孩子的纯真善良也许令他们难以分辨出好人与坏人,难以分辨出对与错,是与非。但这也正是他们的可贵之处。而英子,就是善良与纯洁的化身。
看了无数遍,我始终难以忘怀的便是秀贞与妞儿相认的那一幕,是多么感人。文段没有过多华丽的语言,却令人泪落如珠,诠释了母女相认的激动与惊喜。最后妞儿与秀贞离去,英儿的生活又要重新开始,但这对母女依旧在英子的童年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一辈子无法忘怀。忘了看过几遍,忘了笑过几次,哭过几回。但是,我不会忘记,那些亲情、友情,以及如鲜花般的童年。
转眼间,我已经读五年级了,已经走到了童年之道的岔路口。任凭童年从我指间缓缓淌过,我终是走向了成长,往童年的红绿灯走去。岁月不会允许我们做一辈子的孩童,我们终会成长,但若回首,童年归于我梦中,刻于我心中。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2
今天,我与妈妈同读一本书——《城南旧事》,并且约定读完后相互评价,看看谁读的好。
开始,我与妈妈一块读,练练嗓子,读的时候,我的心一直忐忑不安,读了一会儿,紧张感消失了。
“咱们开始读吧,比比谁读的声色并茂有感情。”妈妈说。
于是,我们就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战”
妈妈先读,她读的是这一部分:“他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脚,从床上打到床下……”妈妈读的有声有色,牵动了我的心灵,随着妈妈的声音,我的表情时喜、时欢、时悲的变化着。
妈妈读完了,我的评价是:“妈妈,您读的很好,很有感情。”
该我读了,我朗声诵读:“不回去了,死也不回去了……”并且带上愤怒的表情,好像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营养丰富的菜,但是,不知怎么了,这种 品尝总是有点紧张。终于读完了,我松了一口气。
“嗯,读得不错,如果再愤怒一些,再加上动作和变化极端的表情就更好。”妈妈说。
看来,我还是读得不错吗,不过还要继续努力,加油!相信我会读得更好!
同读名著的经历
今天,我和妈妈共同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做《城南旧事》。我和妈妈一人读一段,读完之后让爸爸点评,看看我和妈妈谁读的最好。
吃完饭后,我和妈妈开始共同读一本书了。我心想:哈哈,妈妈的普通话说得不太好,这次肯定是我赢了。
妈妈先读书。果然不出我所料,妈妈读错了几个字,但是她读的感情很好,这令我非常佩服。接着轮到我读了,我专门挑了一个我最熟悉的、最不容易读错的一段,读得非常好。爸爸说妈妈读得不好,但是感情很好;说我读得声音有点小,缺少顿挫抑扬,但是挺顺畅的,所以这一局我赢了。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妈妈却很不服气,说分明我的错误比她多,但是我却赢了,她要再比一次。
第二次比赛开始了,这一次爸爸给我们选读哪一段。这次还是妈妈先读。我觉得妈妈这次又赢不了,但是我想错了,妈妈这次读得有感情,并且没有错字。但是我读得却很不好,有许多地方都读错了。我想,为什么妈妈和我读得都是同一段,而我读得却不好呢?想来想去,我知道了原来妈妈都改正错误了,而我却很骄傲,所有读得不好。这一次,妈妈赢了。
通过这次读书,我知道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骄傲,因为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啊!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3
《城南旧事》这本书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影,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长篇小说,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它可能在座的老师看过《城南旧事》的影片,应该说看书和看电视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想许多老师有这种经历,看了书以后,再看电视,会觉得在影片中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正如著名作家秦文君女士所说:看电视不需要动脑思考,而看书则是有一个思维过程.通过前段时间对《城南旧事》的阅读,我了解到此书描写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八十年代还被搬上银幕,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人.它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骆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半个多世纪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京华古都的残阳驼铃,闹市僻巷……这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会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为何人世这般凄苦 不谙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却又不得其解.
50多年过去,如今远离北京的游子,对这一切依然情意缱绻.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记忆里,永不消退,也深深地打动着我.
读《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4
每个人的童年也许是最美好的,它不懂伤害,只管微笑;它没有世俗的污染,单纯的如同清泉般一尘不染。而《城南旧事》就是这样一本书,听老同学说在家没事翻阅了大一时看过的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很是回忆,当初也看过此书的部分内容,便感兴趣的在网上搜寻此书,能感受到文风的清新与质朴,让人沉淀其中。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八十年代还被搬上银幕。透过小主人公英子童稚的双眼,这本书向世人展现了她眼中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字里行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又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美丽宛如一首歌的《城南旧事》由《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个既独立有连贯的短篇组成,再加上前面的《冬阳 童年 骆驼》合起来可看作是作者自己以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创作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闭上眼睛,那一幅幅用文字雕琢而成的画面跃然眼前,那缓缓的流水、那带着铃铛的骆驼队、那漫天倾盆的大雨和脖子后有这一块青色胎记的小桂子、那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故事在略带暖意的笔调中舒缓的展开: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6岁的小姑娘林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童稚未消的子以一双好奇的眼睛,观看着成人世界的喜喜悲悲。
在这5个故事里,最喜欢的那一段就是第五章《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爸爸的离去,使她开始告别无忧无虑的童年,懵懂中却又夹杂着坚定。
13岁那年,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英子随家人坐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读到这里的时候,没有太多的杂念,因为没有太多跌宕起伏的情节,所以心绪是淡然而平和的。感动着我的,只是这文字之间荡漾的一种淡泊与纯净。林海音以儿童清澈的眼眸,用清新淡雅的文字,诉说他对城南旧事的情意。半个世纪的别离,城南的落花依旧,然而零落的,只是人们记忆的碎片。
半个多世纪过去,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记忆里,永不消退,也深深地打动着我。她只是用波澜不惊的文字从容描绘着童年的记忆,从容描绘着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地不疾不徐,那样地纯净,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无怪乎众多的人会倾心于这样一个回忆中的美丽童年了。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5
冬日的阳光慵懒地泻下,透过朦胧的水汽,晕开底下的一大朵白云。
昨天和明天,一个是回忆,一个是惊喜,光阴搅动着阳光,泅湿成一片轻柔的光晕。装载《城南旧事》的书页微微泛黄,是阳光绽放的花,暖暖地摇曵在软软的心房里。
记忆为墨,书写着长长的思绪,林海音说:“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去。”
于是,阳光透过窗棂,尘埃似海浪翻涌,二十世纪初的老北京犹如那页泛黄的旧纸,倏然翻开,黑白间亦幽幽透出色彩来。
夜幕投射出惠安馆黛色的剪影,门口可还倚着盼着小桂子的秀贞?西厢房可还有和英子一块儿看小油鸡的妞儿?她们可找到了思康叔?那片青蓝的天空,那条晃悠悠的船,那被风吹来的马缨花的香,谁能告诉我那是否只是一场不曾留痕的梦?草地上留下的匆匆的约定还记得吗?“我们看海去”,犹在耳边,却亦飘远了……灯火阑珊,仿佛窥见兰姨娘袅娜的背影,随烛明灭,她与德先叔一道走了,她说:“英子,好好地念书,可别像上回那么招***生气了,上三年级可是大姑娘啦!”宋妈再也见不到小栓子了,英子也再见不到宋妈了,只是那驴打滚的香甜味道,仿佛一个软糯的梦,滑进我的肺腑之中,挥之不去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骊歌声声,唱荡着天外的天,朦胧似乎也算香甜的童年,终于走到了终点,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合上书,烈日下的浓荫夹杂着斑驳的碎影,却剔透地泛着光,渐渐地碎影淡却了,余晖吿却了姹紫嫣红,随即,又是朝阳出开了,天际一片薄荷色。仿若能理解那感伤“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仿佛和她重新走过那些年华,那个童年,隔着将近一个世纪的童年。
时光是编制故事的藤条,柔软但坚韧,一年年永不停歇。或许有一天,我会惊恐地发现,我已走出那个童年。正像这样“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但是,心里有童年的人,会在默默中透出那份天真。童年不止是一个时间段,她是那个精灵,一直都在,在你疲惫时悄悄走出,振动她闪着荧光的翅膀。在童年里笑过,哭过,迷茫过,含着泪微笑,或许那个翅膀从未消散,就在那里,不来不去。那么,长大以后,我会保留纯真,让她留在心坎,让她不会走远。
最后,英子终于长大,那哀而不伤的童年不会远去,病榻上的爸爸对她说:“闯练,闯练,英子。”如今的我也已经长大,想要学会奔跑,即使路上荆棘丛丛,我也学着不再畏惧,揣着坚强,一路向前。或许,在若干个岁月后,还会想起我这错落的年华。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6
最近重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小时候也看过,只记得里面的故事,其中的道理不明白,这次重读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城南旧事》是作者林海音对童年往事的回忆用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的世界,讲述了送别秀贞和妞儿,送别那个为了供弟弟读书当了小偷的人,送别兰姨娘,送别宋妈,送别爸爸,送别自己的童年,然后小女孩长大了。
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看海去》里面的一段对话,小偷问英子:“你说我是好人?还是坏人?”英子说;“我不懂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人太多了,很难分,你分得清海与天吗?我分不出海与天。”小时候看见这段话时觉得你都是小偷了,为什么还要问英子自己是好人还是坏人,很不明白。英子说:“分不清天和海”天和海怎么可能分不清,天那么高,海在地上,相隔那么远,好人和坏人,自小父母和老师就告诉我们有好人和坏人,又怎能分不清。
长大了在看这段话,你会明白这是一段长大的人与儿童的对话,长大的人他对生活充满悔恨和无奈,他在偷盗的同时承受着巨大精神折磨,所以他才问单纯善良的英子我是好人还是坏人,英子给不了他想要的答案,但英子在与他几次接触后,直觉告诉英子,他可能不是一个坏人,天真的英子还和他成了好朋友,约定一起去看海。
孩子分不出天与海,好人和坏人,长大了的人也不一定是能分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的,好人与坏人有时候也不一定分得清,在母亲和弟弟眼里小偷是好儿子和好哥哥,因为为了能让母亲生活,能让弟弟上学,生活所迫才当了小偷,在被偷盗的人眼里他是坏人,因为他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给别人造成了损失。对于社会来说小偷是犯了错误的人,长大了做错事就要接受惩罚,不能为你犯下的错找借口,生活的无奈、压力、种种的不顺每个长大的人都在承受,所以最后小偷被警察带走,英子很难过。因为这个社会的黑暗还没在她童稚、纯真、善良的心灵上投下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这首歌是英子唱了五年的骊歌,但在她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唱给他们的送别,英子哭了,小时候不理解毕业了为什么要哭,小学毕业了应该高兴啊,可以去新的学校,见新的老师,认识新的朋友。长大后才明白那时候最想逃离的地方,是现在最想念的地方,可再也回不去了,那一年分别说后说的“再见”到了现在也未曾再见……生了重病的父亲让她去历练,她害怕,父亲变告诉她:“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让英子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书的最后一页,最后一句是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个小孩子,看到这句话我流泪了,现在多希望我还是不懂这句话,可是经历过了就会懂,因为你已经长大了。
我们的童年也许不一样,但要长大一定都要经历过无奈、送别,愿所有的孩子们都慢一点长大,慢一点懂得长大后连哭都不敢带声音,成年人的崩溃,都是悄无声息的。告别了童年,就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