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2025/09/02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1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除法很不容易被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教学语言富有童趣,能吸引低年级学生。在这节课里,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多次给他们讨论、交流的机会。

做得好以及有待改进的是:

1、备课深入,准备充分,内容要求合理。

2、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针对这一难点,教师先示范讲解,再让学生讨论、交流,最后共同总结出规律,从而较好地突破了难点。

3、教学环节清晰,衔接紧凑,知识连贯,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合理科学。

4、除了教材上安排的`练习形式,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更多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掌握知识。

5、教师的数学用语有待进一步提炼。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2

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

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教师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使情景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借助学生在商店购物的生活经历来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加生活阅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灵活的运用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轻松、有序、和谐。进而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需要改进的问题:

(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活体验的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好。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素质。

(2)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3

摘要

新课程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更为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全面发展。

教学《克和千克》这节课时,为了唤起学生有关台秤的知识经验,课前就布置学生在家搜集有关物品重量的素材。课中就出示一台秤,这是什么,干什么用的,台秤怎么称物品的重量?接着让学生认识台秤及使用方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称出1千克的橙子。学生有的说1千克的橙子有4个,有的说有5个,有的说小一点的有6个。学生发现每组1千克的橙子的个数是不同的。然后让学生用手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有多重。

这时教师拿出一些袋子,问:“在这些袋子里装上多少东西,就可以达到1千克的重量了?看谁猜得准。”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寻找身边的物品,进行猜测。

生1:我想在袋子里装5本语文书和5本数学书。

生2:我想在袋子里放2袋食盐。

生3:我想在袋子里装上5袋洗衣粉。

生4:我想在袋子里放上9个沙包。

生5:我想在袋子里放2瓶营养快线。

……

一会儿,学生的兴趣上来了,都迫不及待的想说。我于是话锋一转:你想验证刚才所装的袋子是否是1千克吗?如果不是1千克,你有办法使它成为1千克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一位学生把原来猜想的9个沙包放台秤上一称,羞涩的笑了,觉得相差太远了。有的小组在操作称物品时一会儿多,一会儿少,一会儿换个大点的,一会儿换个小点的,一直到刚好1千克为止。最后,学生展示汇报小组的成果,教师给猜测正确或接近的学生奖励智慧小花。学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反思

一、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这节课中,精心的设计,组织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在称物品,掂物品,数物品的活动过程中加深了对千克的认识,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时在活动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这个实践活动也让每一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称一称、掂一掂而真实的感觉到“1千克”的物体到底有从重。从而把本节课推向了高潮。因为物体的重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让学生通过现实的称一称、掂一掂才能让学生感觉到物体的重量。这也体现了“新课标”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悟能力这一教学理念,又体验到了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不但学会了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思考,起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形成了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让学生经历生动的学习过程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教师的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地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教学中,对课本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和增加,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生动的学习过程,从而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引向最佳状态;同时分小组验证,把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千克”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感觉到“几千克”的物体到底有多重。学生对1千克的实物称重量的展示过程,正是一次科学实验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火花碰撞,经验共享的过程。教师更加关注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的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实际体验,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让不同的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他们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得以培养,并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让学生享受自主探究的乐趣

新课程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更为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全面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在这个片段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验证,合作交流的方式,给学生创造了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环境。在学生小组合作“称一称”的反复尝试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有探究价值的学习材料,以具有较大思维空间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观察,猜想,操作,讨论,验证,交流之中。当学生在认真活动的时候,教师认真地听,准确的理解,热情的鼓励,并给予学生帮助,进而营造了一个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这样,学生享受到了自主探究的乐趣。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4

在教学本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笔算的方法,(积是两位数是教科书上主要学习的内容,积是三位数的情况补充习题上也有出现过),因此学生已经体会到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有可能是三位数,同时教科书第85页第7题已初步接触了本单元的第一次乘法估算(积是两位数),对估算方法已基本了解。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的算理和掌握其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以及估算的方法。 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以下三各方面:

1.在用一位数与另一个乘数的十位相乘时,积满了几百,就要向百位进几,这是一个新知识。

2.在用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时,每次都要进位,计算出错的机会增加了。

3.在用一位数与另一个乘数的十位相乘时,学生短时记忆的容量增加了,不仅要记住向百位进的数,还要记得加上个位进上来的数。

这节课我鼓励学生自己进行估算,再引导学生探索需要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这给学生的自主探索算法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一、教学中以旧知识的复习引入新授教学,让孩子通过旧知识和新问题的比较,探究新的.方法。课堂中注意算法的交流,同时加强练习(板书),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在提高正确率的同时提高计算速度。

二、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自己提醒自己,比单纯的归纳计算法则让学生记忆效果更好。学生在相互交流补充中总结计算方法,自主讨论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错误,相互交流计算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通过对连续进位算理的反复训练,让学生掌握了计算的过程。学生能清楚的表达计算连续进位的时候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课堂有讲有练,讲练结合,在估算和连续进位这两个知识点后分别安排了一组练习,将书上的习题有效的整合,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5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二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动手是他们的天性,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的知识。比如通过学生分小棒来理解“平均分”,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建立概念,这样将兴趣激发,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知识充满内在活力,充分为学生提供体验经历探索的过程,并敢于把自己想法、做法展现给大家。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实物卡片),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有较多的不足:

1、对练习题的正确处理。因此在教学例题后,如果觉得是学生难以把握住的要拿出来先讲,而不是在学生出现问题了再拿出来讲,这样时间就浪费了。

2、要充分让学生说。不会说要领着说,再放开让学生自己说,让学生在说的时候理会计算的过程。并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的激情是带动学生热情的关键。将教师的激情、活力与教材的情感因素相结合,以情动情,让学生饱含着热情去学习。而我这一点做的是远远不够的。

4、对生成的课程资源没有充分的利用,如像在课中一学生对16除以4等于4读成16除号4等于4,没能够抓住这个时机说明除法算式的读法。本人的随机应变能力不够,有待加强。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6

教学本节课我首先是引导学生复习过去学习的两位数的减法的笔算,通过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回顾两位数的减法的笔算法则:即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向十位退一当10加在个位上再减。

为三位数的减法的笔算做好知识准备。例题6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本题中的数量关系:总的本书—借出去的本数=还剩的本数,理解时可以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用一条线段表示总的本数,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借出去的,另一个部分是剩下的,在学生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列式计算,发展学生的数量关系思维。列竖式计算时,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计算,留给学生充足的计算时间,安排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演,从学生板演的情况来看,出现了如下一些问题:竖式书写不规范退位时“点”的写法不规范百位上退位后,计算百位上的得数没减“1”,教学中将巧妙利用学生出现的这些错误进行讲解,本题的验算要引导学生理解清楚数量关系:借出去的本数+剩下的本数=总的.本数,根据这个数量关系进行本题的验算。

从这节课的练习情况来看,学生对三位数的减法的验算方法掌握得不是很理想,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是新课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观察清楚验算的每个数和原算式中的每个数的位置关系。如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进行表述,取得的效果一定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