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爱习作提供的孔子拜师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篇1
一、谈话导入,找准切入点。
在课前预习中,我要求学生充分收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资料。课堂伊始,我请学生交流自己对孔子的理解,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对孔子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及时抓住有效的信息,并以此为切入点相机导入,展开教学。
我个人认为这种导入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首先,教师必须对孔子、老子以及他们生活的时代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教材的内容要吃透,力求在教学中能够运用自如。其次,时间上要有所把握,不能喧宾夺主,冲淡了对主要内容的教学。
二、情境中理解词语,帮助体悟情感。
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从而读懂句子,进而读懂课文,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词语的理解往往陷入程式化的“说说词语的意思”“用词语说话”之中,不免枯燥、呆板。本堂课中在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意思时,我先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让学生懂得:世上的学问是学不完的,我们要虚心好学,活到老,学到老。
又比如文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而且使词语教学变得既有“语文味”,又充满了趣味。
三、让朗读贯穿课堂的始终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好学生的朗读训练和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有利于发展其语言,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品德和审美教育。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方式的读,如:轻声读、默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等,让学生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并在读中培养语感。
当然,这堂课中也存着在着许多问题:
1、解词方法还很单一,虽然也用了很多方法,但每次解词总是想提醒学生到词语手册上查,其实有些学生可以自己从字面上理解的,我应该把这些方法明确地告诉学生,让他们真正掌握学语文的方法。
2、这节课的重点虽然抓到了,但文章的中心——“孔子的好学精神”学生还体会不够深,应该在学生理解孔子拜师艰辛时,再让学生读一读,体会孔子的好学。
总之,在教学中我本着一种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态度,真实的再现我们的课堂。不是用花哨的表演抓住人,而是努力用一种深层的、人文的、纯语文的精神之美吸引人。力图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反璞归真,创造一种纯语文的课堂。
同时,我也深深地认识到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所说的:教师对文本的钻研深入,决定了你的课堂是否精彩。教师像一位引路人,你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广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我们走上讲台前,应该静心地把教材多读几遍,力求读得深读得透。多思考每篇课文怎么去挖掘它的语文特色,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简单的精彩。 这也是自己今后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篇2
回顾《孔子拜师》这堂课的教学,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
教学伊始,我创设一个小的情境,将学生带入高山流水,探访圣人的意境,了解孔子,为进一步学习做铺垫,但是在设计提问: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说点什么?有些不妥,这毕竟局限了学生的认识,若能让学生谈谈你对孔子还有哪些了解,想必学生一定会积极交流,也将使学生对孔子的认识更加全面,促进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接下来检查预习,在初读课文之后,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列出了本课16个词语,量比较大,检查的遍数比较多,对于“风尘仆仆”等易读错的词语,朗读落实的还不够,应当将读不准的多读几遍,能读好的,一带而过。我想对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词语的落实也应把时间用在难读词语的教学上,不能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在研读课文学习时,我基本上能通过把握一段话中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远近闻名、不够渊博”,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在重点学习第二段对话时,本想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但在学习之后,学生学习的结果,表现让我意外,因此,慌乱中只顾按照已定思路进行,而没有采取能够及时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解决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的问题,比如:“再读对话,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或“你通过读对话体会到孔子老子是怎样的人?”,以致在第二次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结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并且,耽误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没能从整体上使学生把握课文,对于重点学习的词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等候、迎候”学的仓促,落得不实。本课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课堂上没能灵活的进行教学操作,只限于备课思路,而没能很好的关注学生学的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来以学定教。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无论课备得再好也不能照搬,应随时关注学生学的情况,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
同时,教学中有些内容的设计,只顾自己教的方便,省事,而没有从教学达到的目的出发来设计。例如对于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绍,我怕学生谈得不够全面,不够生动,只想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没有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无从表现,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深刻。再如,对于曲阜的介绍,我只考虑,通过介绍曲阜引出孔子文化节向本单元主题*拢,因而影响了教学的主旋律。节外生枝的教学,并没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益处。我想,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要多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灵活掌握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中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落实重点词句的训练,加强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更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恰当的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篇3
滚雪球
闻( ) ( ) ( )
等( ) ( ) ( )
迎( ) ( ) ( )
小书法家 先说说写时的注意事项,然后再写一写。
纳 闷 等 候 品 行 风 尘 仆 仆
你对自己的书写满意吗?奖励自己几张 吧!
找朋友 看看哪些词与下面的词语意思相近。
填什么正确呢?查吧!
佩服--( ) 纳闷--( )
拜见--( ) 学问--( )
连忙--( ) 敬重--( )
查查填填
等候 迎候
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太客气了,多谢你( )。
有名 闻名
孔子是( )世界的大教育家。有很小的时候就非常( )。
加油呀!
想想说说
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名的大学者,人们非常敬重他们,对照课文想一想?和同学讨论一下以下的问题吧!
人们为什么佩服他们的学问?
人们为什么敬重他们的品行?
你对哪个话题感兴趣,根据搜集的资料和文中的内容,想一想,看看你是怎样理解的,再和小伙伴们一起交流。开始吧!
--------------------------------------------------
互评寄语:
积累传统文化精华是爱国的`好表现呀!
积累窗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你还知道孔子的名言吗?想办法查找一下,然后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
----------------------------------------------------------------------------
聪明屋
下面的这些名言,究竟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开动脑筋,连一连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积极思考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不懂就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及时复习
阅读在线
谦虚好学: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说给爸爸妈妈听听!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17孔子拜师练习题,孔子拜师,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篇4
今天,,我领着孩子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课前,我认真地朗读了课文,发现让学生理解孔子和老子让人敬重的品行有困难,于是我把这一点作为学习难点,准备上课时重点解决。
在突破难点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理解重点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我请了几个平时不读书的学生,教给他们怎么读,经过努力他们终于能正确地读下来了。看到他们露出了笑脸,我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接着,我提问:“读了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有些同学抓住了“上千里”说洛阳和曲阜离的太远了,有些同学抓住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来讲路上的艰险,我问他们:“你们想象一下孔子会在路上遇到什么困难?”他们也说的很好。还有的学生抓住了“几个月”来说,说“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天可以,几个月就太困难了,我心里一阵高兴,我的目的达到了。这时还有一个同学在举手,我一看是平时总不认真听讲的叶祥仕,我想:他举手了就让他说吧。于是我示意他来说,他说:“为什么孔子不坐马车,而要走路?”“你怎么知道的?”我连忙问,同时心里掠过一丝不安,我备课时并没有考虑这一点。他指指书说:“书上写‘终于走到了洛阳’”,这时同学们有的面露难色,有的看着我等待答案,更多的.已经忍不住开始讨论了,我有几秒的迟疑:是我简单地说几句搪塞过去,然后按教案往下进行呢?还是让他们自己解决?他们自己解决会耽误时间,有可能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最后,我决定把这个绝好的机会让给他们。我笑着说:“叶祥仕真厉害,给我们提了这么好的问题。这个问题有些难,你们能解决吗?”这下孩子们一下有了精神,大声说:“能!”我马上说:“那就先讨论一下。”话音未落,他们就已经开始了。不一会儿,举起的小手如云,他们有的说,孔子没有马车;有的说,孔子如果骑着马,会把马累坏的,因为走了几个月,又要日夜兼程;有的说,孔子很爱惜自己的马,所以不骑。这是叶祥仕也举起了手,我倒真的有些喜欢他了,就让他来说,他说孔子走路表示拜老子为师是有诚意的,所以书上说老子迎候孔子,也可以看出孔子的谦虚。多精彩的回答呀!我带头给他鼓掌,他在大家的掌声中骄傲地坐下了。我暗暗庆幸,今天又看到了一个同学地成长。在叶祥仕的启发下,同学们的发言更是精彩,他们很自然地提到了孔子和老子高尚的品行。难点就这样在轻松中解决了。
这节课与其说是我讲了一节课,不如说是孩子们给我上了一节课,使我真正懂得了教育无处不在的道理。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篇5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孔子拜师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篇6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了解孔子。读读他的名言和让学生知道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但我们中华民族敬仰他,连外国人也崇拜他。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伟大的人物形象。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以“孔子是怎样拜老子为师的?”作为引线。让学生去读懂课文,找出重点词句。学生普遍都能找到,还能讲出孔子拜师的艰难。然后再问你喜欢孔子还是老子?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喜欢孔子。因为孔子有礼貌;有的学生说喜欢孔子虚心,自己都远近闻名了,还要向别人学习。而有的学生则喜欢老子,因为老子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孔子,他很无私等等。学生们还提出了各自喜欢的方向,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结合“孔子和老师不仅学问使人们佩服,人们还很敬重他们的人品。”这一句感悟在孔子老子见面的一幕中,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所以我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再联系现实生活,同学们每天上学、放学见到老师时是怎么做的?让他们自由说说,从而教育学生学会礼仪,是一种美德。
另一个拓展是理解孔子的'话中“学习是无止境的”这个句子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有的学生说:我学琴考了3级,还要考更高级。有的学生说:我妈妈一直在学习,她现在正在读夜大考会计专业呢。还有一个学生说:我妈妈是老师,虽然她知识渊博,可她还在坚持学习,每天都还看书呢。学生理解得不错。我不特意介词了毛泽东主席晚年在病床上还坚持看书,后来眼睛不行了,还让警卫读给他听。然后归纳出:世上的学问是学不完的,我们要虚心好学,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