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预防秋冬季节传染病安全教育教案

2025/09/02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预防秋冬季节传染病安全教育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预防秋冬季节传染病安全教育教案 篇1

一、活动目的:

1、冬季是各种传染病多发季节,避免传染病在校内发生。

2、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进行预防教育。

3、增长学生的卫生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二、活动过程:

班主任讲话:

同学们,冬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尤其是结核病,表现为咳嗽、发烧。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开展本次主题队会,希望同学们能更多地了解有关传染病的知识。

(一)、通过看视频资料了解传染病

(二)、向学生进行传染病的宣传教育。

1、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长期以来因为没有有效药物治疗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故人们对结核病产生了很强的恐惧心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科学工作者自50年代以来,已经研制出十数种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只要早期发现,正规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结核杆菌可以侵入人体任何器官,也就是说人体的各种器官都可以发生结核病。

2、有哪位同学知道结核病是怎样传播的吗?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空气中的结核杆菌,通过人的呼吸进入人的肺部,在那里繁殖、生长,这样人就会被传染上肺结核。另一种是血液传播。就是说原发肺结核病灶迅速发展,结核性脑膜炎等等疾病。

3、肺结核有那些症状?

(1)指名说一说

学生1:肺结核早期或轻度肺结核,可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而被忽视,若病变处于活动进展阶段时,可出现以下症状:

1、发热:表现为午后低热,多在下午4-8时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这时病人常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

2、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也最易使患者或医生误以为是“感冒”,北宗小学六二班黄杏然或“气管炎’而导致误诊。

3、痰中带血: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大多数痰内带血是由结核引起的。学生2:是啊!得了结核病的人不仅十分痛苦,同时也会严重地影响工作和学习。为了给病人加强营养,还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学生3:吃了病人污染过的东西,就会得结核病。

学生4:你讲的是对的,但还不完全,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空气中的结核杆菌,通过人的呼吸进入人的肺部,在那里繁殖、生长,这样人就会被传染上肺结核。另一种是血液传播。就是说原发肺结核病灶迅速发展,结核性脑膜炎等等疾病。

学生5:还有咳嗽,咯血,天天下午发低烧。

学生6: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咳嗽,浑身没有劲,软绵绵的,人渐渐消瘦,晚上睡觉常常盗汗,面部潮红,下午发低烧,胸口发闷,严重的时候还会咯血。这时病的传染性很强,因为病人咳嗽的`时候,空气中会有许多结核菌。

(2)、小组讨论:如何从身边做起,如何搞好卫生,如何预防肺结核病?

生1:不吃肺结核病人吃剩下的东西,不到他屋里去玩。

生2:平时要多吃好的,增强自己身体的抵抗能力。

生3:及时发现结核病人,积极治疗结核病人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我们知道结核病人,尤其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是结核病的传染源,因此对结核病人及早给予有规律的彻底治疗,使之不在排菌,从源头上控制结核菌的传播,是至关重要的。

生4:切断结核菌的传播途径也不容忽视,提倡注意个人卫生,做好消毒隔离,避免结核菌的扩散。

生5:病人最好单独住一间房间,如果没有条件,也该与别人分床睡。房间要经常开窗透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生6: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感染。

生7:给已感染结核菌的病人服用抗结核药物,可以防止结核病发病。

4、学生谈收获。

(三)发出倡议

同学们,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大家讲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一定就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传染病的防治”主题班会,我们了解了更多的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希望大家要爱护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并回家向家人做宣传,发动家人讲好卫生,预防各种疾病发季节,避免传染病在校内发生

预防秋冬季节传染病安全教育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掌握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

呼吸道传染病和腮腺炎的'预防。

教学难点:

了解传播途径。

教学用具:

《学校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课: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白喉、腮腺炎等。)

二、让学生说一说得了呼吸道传染病的感受。

三、怎样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计划免疫。注意卫生。少去公共场所。会添减衣服。积极锻炼身体。

四、流行性腮腺炎是怎样传染的?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腮腺炎病毒存在与病人地唾液、鼻烟分泌物及被病人的`唾液、鼻烟分泌物污染的衣物、手帕、食品、用具等,干燥后病毒可以进入空气引起感染。

五、怎样预防腮腺炎?

避免与腮腺炎病人接触;病好后才能上学。可煎服板兰根等草药预防。

六、观看影片《学校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并交流感受

七、作业: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有那些方法?

预防秋冬季节传染病安全教育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秋冬季节常见传染病的种类、症状和传播途径。

使学生掌握预防秋冬季节传染病的基本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秋冬季节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明确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对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难点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切实养成预防传染病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展示一些秋冬季节生病的孩子的图片,提问学生:“大家看这些小朋友看起来不太舒服,你们知道秋冬季节有哪些疾病容易让我们生病吗?”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预防秋冬季节传染病。

(二)知识讲解(20 分钟)

介绍秋冬季节常见传染病

流感:讲解流感的症状,如发热、咳嗽、喉咙痛、乏力等,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

水痘:描述水痘的症状为皮肤上出现丘疹、水疱,会伴有瘙痒,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

手足口病:通常在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也可通过密切接触和飞沫传播。

传染病的传播条件

传染源:解释什么是传染病的传染源,如生病的'人或者携带病菌的动物。

传播途径:详细说明上述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接触传播等。

易感人群:指出儿童、老年人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容易感染传染病。

(三)预防方法(25 分钟)

个人卫生习惯

洗手:演示正确的洗手方法(七步洗手法),强调在饭前便后、外出回来后要洗手。

咳嗽和打喷嚏礼仪:告诉学生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病菌。

生活方式

饮食均衡:讲解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对提高身体免疫力的重要性。

适量运动:鼓励学生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如跳绳、跑步等。

充足睡眠:强调小学生每天应保证 10 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环境卫生

教室通风:解释经常开窗通风可以减少室内病菌的数量。

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提醒学生在传染病高发期,尽量不去商场、电影院等人群密集的场所。

(四)小组讨论(10 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有效预防传染病。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五)总结(5 分钟)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秋冬季节常见传染病的种类、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强调预防传染病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教学延伸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宣传预防秋冬季节传染病的知识。

制作一份预防秋冬季节传染病的手抄报。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秋冬季节传染病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预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演示法和讨论法的运用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传染病的危害和预防的必要性。

预防秋冬季节传染病安全教育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识别秋冬季节常见传染病,包括其症状、传播途径等。

学生学会并能运用有效的预防措施来应对秋冬季节传染病。

培养学生关注健康、预防疾病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知秋冬季节常见传染病的预防要点。

学会在生活中实践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难点

让学生深刻理解传染病传播的复杂性,从而自觉养成全面的预防习惯。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互动游戏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5 分钟)

教师讲述一个小故事:“小明在秋冬季节不小心生病了,他发热、咳嗽,还全身无力,他的爸爸妈妈非常担心。同学们,你们猜猜小明可能得了什么病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秋冬季节传染病这一话题。

(二)讲解常见传染病(15 分钟)

流感

展示流感患者的图片,介绍流感的症状,如高烧(可达 39 - 40℃)、头痛、肌肉酸痛、流涕等。

解释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菌就会传播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就可能被感染。

麻疹

描述麻疹的典型症状,先是发热,随后出现皮疹,从耳后、颈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

强调麻疹的传播方式,不仅可以通过飞沫传播,还可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

流行性腮腺炎

讲述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大、疼痛,有时会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

说明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三)预防传染病的措施(25 分钟)

个人防护措施

结合图片和实际操作,再次强调正确洗手的重要性,按照七步洗手法详细讲解每一步骤。

介绍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如区分口罩的内外、上下,调整鼻夹等,在传染病高发期,去人员密集场所要佩戴口罩。

生活习惯养成

组织互动游戏:“健康饮食搭配”,准备一些写有食物名称的卡片,让学生分组搭配出健康的饮食组合,教师借此讲解合理饮食结构对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如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水果、蔬菜,适量摄入蛋白质等。

讲述适量运动的好处,建议学生每天进行 30 分钟以上的体育锻炼,如课间操、户外运动等,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强调充足睡眠的必要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要保证相应的'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应保证 10 - 11 小时的睡眠。

环境卫生维护

以教室为例,讲解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如每天开窗通风至少 3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可以降低室内病菌浓度。

提醒学生不要随地吐痰,避免病菌传播,同时要保持个人物品的清洁,定期清洗。

(四)案例分析与讨论(10 分钟)

展示一些秋冬季节传染病在学校或社区传播的案例,如某学校流感爆发的情况。

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找出案例中哪些环节没有做好预防措施,应该如何改进。

(五)课堂总结(5 分钟)

回顾秋冬季节常见传染病的种类、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

强调预防传染病是每个人的责任,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五、教学延伸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预防秋冬季节传染病的小短文,描述自己学到的知识和今后的打算。

鼓励学生在家庭中担任 “健康小卫士”,监督家人做好预防传染病的工作。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游戏等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较好的激发,对知识的掌握也较为扎实。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传染病传播途径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形象化的演示或动画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难点内容。

预防秋冬季节传染病安全教育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通过班会课中的看录像、看照片等,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

活动准备:

1、关于预防传染病的挂图、录像。

2、准备知识竞赛题十个。

3、前黑板上作相应布置,渲染气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秋季入学以后,昼夜温差很大,我们的身体很难适应,因此非常容易得病。在这样的季节里,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类疾病的发生。

二、讲解传染病知识

1、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普通性感冒

成人感冒以鼻病毒为主,儿童以副流感病毒及呼吸道融合病毒为主。临床表现:潜伏期短,约一天左右,起病较急,一般仅有轻度发热,体温多不超过39摄氏度。常咽痛、头痛、全身乏力,并有鼻塞、喷嚏、流涕、胃不适等。

3、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是小儿、未患过麻疹者,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烧、咳嗽、流涕、睑结膜充血及口腔黏膜有麻疹黏膜斑。发热3-4天后出现全身红色斑丘疹,经一周左右可自然恢复,注意防止合并肺炎、心肌炎。

4、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表现:开始常有低热,上呼吸道及胃肠道症状,此期约为一天。发热一天左右即出现皮疹。先由躯干及头部出现,后见于面部及四肢,皮疹躯干多四肢少呈向心性分布。起初为小丘疹,一天内即变成泡疹、透明如水珠,椭圆形、大小不一。周围有红晕,皮疹有搔痒感,水泡一天后混浊,2-3天干缩结痂,一两周内痂皮先后脱落不留瘢痕,起病三、四天内皮疹陆续分批出现。

三、预防秋季常见传染病应该注意什么?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2、教室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秋季传染病的关键。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5、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

6、衣、食细节要注意。

7、切莫讳疾忌医。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让学生了解各种秋季多发传染病的知识,在日后生活当中养成讲卫生爱干净的习惯,从而从源头上减少传染病发生的几率。

预防秋冬季节传染病安全教育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的感冒症状,对发病原因有粗浅的认识。

2、了解感冒带给人的不愉快感受,乐意积极预防感冒。

3、掌握一些预防感冒的方法,学会照顾自己,避免感冒。

4、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针吃药,做个勇敢的孩子。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重难点】

掌握一些预防感冒的方法,乐意积极预防感冒。

【活动准备】

ppt课件、动物头饰、预防感冒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老师扮演狗妈妈,带领狗宝宝去动物新村找小动物们玩。

师:老师是狗妈妈,那我的狗宝宝在哪儿?

1、到小猫家,发现小猫咳嗽、流鼻涕,因为白天出去玩的时候衣服穿得薄,回家的时候没有及时换衣服。

2、到小兔家,发现小兔发烧了,因为晚上睡觉的时候蹬被子,所以着凉了。

二、讨论感冒的症状及原因。

师:这些小动物都感冒了,宝贝儿们,你们感冒过吗?那你们感冒时都有哪些症状呢?你为什么会感冒呢?感冒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师:既然小朋友们都知道感冒了会发烧、流鼻涕,那么如果老师给你们一些图片,你们能辨认它们中哪些是感冒症状吗?

老师展示图片,让幼儿辨认哪些是感冒症状图片。

求,就会远离传染病:

1、头发:头发整洁无异味;男生不留长发。

2、脸:洁净无污垢。

3、颈:脖颈、耳根干净无污垢。

4、手:手干净无污物;不留长指甲,指甲缝内无污垢。

5、衣服:衣服整洁,勤换洗;衣领、衣袖无污垢;

6、鞋袜:鞋子整洁,上学穿袜子,不拖鞋带。

7、书包:书包干净整洁,书本摆放整齐。

8、桌兜:整洁无杂物。

9、不吃生或半熟的鸡鸭鹅及鸡蛋

10、尽量不要接触猪和鸟类。

预防措施:

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

2、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勤洗手,远离家禽的分泌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3、应尽量在正规的销售禽流感疫情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饮食,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5、学校及幼儿园应采取措施,教导儿童不要喂饲野鸽或其他雀鸟,如接触禽鸟或禽鸟粪便后,要立刻彻底清洗双手。外出在旅途中,尽量避免接触禽鸟,例如不要前往观鸟园、农场、街市或到公园活动;不要喂饲白鸽或野鸟等。

6、不要轻视重感冒,禽流感的病症与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症相似,如发烧、头痛、咳嗽及喉咙痛等,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