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教学反思
爱习作提供的《西门豹》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西门豹》教学反思 篇1
《西门豹》这篇课文很长,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只有抓住重难点,敢于取舍才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对教材和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确定把西门豹是怎样利用送新娘的办法破除迷信的这部分做为重点,并以西门豹的言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西门豹破除迷信的过程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惩办巫婆和教训官绅是主要部分。在教学时,我就针对三部分内容的不同特点采用了不同的`训练形式。在惩办巫婆时,西门豹的语言十分重要,他用了一个借口,将计就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西门豹的话外之意,我采用了评读的方法,学生在“读—评—赏”的过程中理解了内容,提高了朗读水平。惩办官绅的内容与前边的内容相似,这部分就以读带讲。教训其他官绅这部分内容中有若干处难点问题,我就采用了质疑解疑的办法,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不断地读书过程中,了解西门豹不动声色地惩办巫婆和官绅,教育了百姓,最终破除了迷信,治理好了邺这个地方。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始终由学生自己来学。
首先,我出示了两道思考题:
一是在破除迷信的过程中,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请画下来。
二是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并记下不懂的问题。学生在充分的默读自学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动脑筋思考,在自悟自得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产生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兴趣。在汇报时,先说说自己读懂的,读懂的内容通过朗读、评读再深入理解;又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通过讨论互相启发来解决。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都是围绕学生展示自己的需要和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的,学生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的前提。
《西门豹》教学反思 篇2
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以及与同学讨论来读懂课文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活动的经过。抓住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话,让学生边读边注意带点词语,并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不难明白:西门豹并不是真的要为河伯重新选媳妇,只是以让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为借口,把巫婆投入漳河,从而达到破除迷信,教育群众,惩治巫婆的目的。紧接着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巫婆当时的神态,动作,想象巫婆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通过想象,使学生明白西门豹聪明过人,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地惩治了邪恶,为老百姓报了仇,出了气.
在教学惩治官绅头子这一部分内容时,抓住人物的话要求学生注意带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就会懂得西门豹并不是真的在等巫婆回来,而是做样子给官绅们和围观的百姓看。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巫婆回来只是为了找借口把官绅头子也投进漳河,达到惩治邪恶的目的。接着提出问题:围观的群众表现怎样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他们似乎明白了什么……”当西门豹杀一儆百,官绅们吓得丑态百出,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读读课文中的内容,并要求划出描写官绅们极度恐惧的词、句。学生们能很快找出“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等。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官绅们如此害怕?围观的老百姓都明白了什么?有的学生说:“那些官绅们之所以害怕,是因为他们明白,用‘河伯娶媳妇’这种骗钱害人的把戏被戳穿了,他们活不成了。”有的学生说:“官绅们看到他们的头子被投进漳河里,下边该轮到他们了,个个吓得没了魂。”有的学生说:“官绅们知道他们罪恶大,西门豹不会饶了他们,老百姓也不会饶了他们。”教师这时进一步追问:这时的老百姓会怎么认为呢?有的学生说:“老百姓会想,哪有什么河神啊,都是这些巫婆官绅们编出来骗人的,害得我们家破人亡,他们一个个发了财,应该让他们受到惩罚,把钱还给老百姓。”有的学生说:“要不是西门豹来做官,还不知道要害多少人家的女儿,西门豹真是一个为民办实事的好官。”教师稍一启发,学生想象的翅膀就都展开了,同学们兴致很高,都说好像看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
联想是桥梁,想象就是翅膀。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西门豹》教学反思 篇3
西门豹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西门豹这个人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惩治巫婆、造福百姓的故事。故事内容十分精彩有趣,结局也是大快人心,是一篇引人入胜的课文。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方法及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学习运用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受到教育。而作者在叙述这一重点、难点时,是通过西门豹惩治巫婆、惩治官绅头子、惩治官绅们的言行来突出的。因此,教学《西门豹》时,我紧紧抓住“三惩”,并有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西门豹》这篇课文很长,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只有抓住重难点,敢于取舍、长文短教才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对教材和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确定把西门豹是怎样利用送新娘的办法破除迷信的这部分做为重点,并以西门豹的言行为研究重点,引导学生读一读来深入理解,体会西门豹办法的巧妙。从而感悟到西门豹在破除迷信的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机智。其次本文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惩办巫婆和教训官绅是主要部分。
首先,我已调查报告的展示为导入,在展示交流中逐步确定研究主题: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通过围绕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寻求答案的过程,学生的自主探究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他们懂得努力寻找方法去探究自己思考的内容。在思考、分析、交流后,学生锻炼了动脑、动口的能力。同时,教师的提问随着学生的思路转移,并进行必要的梳理点拔。这样便创设了师生间的民主、和谐、自由的教学空间。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信任、理解。整堂课气氛热烈。而且,学生在充分的自读自悟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动脑筋思考,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产生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兴趣。在汇报时,先说说自己读懂的,读懂的'内容通过朗读、评读再深入理解;又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通过讨论互相启发来解决。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都是围绕学生展示自己的需要和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的。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时间安排的不够恰当,在确定研究主题中占用的时间较长,以至于后面的时间较紧,缺少了对重要的句子,以指导感情朗读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外,学生的预习不理想,对课文的阅读不够。
《西门豹》教学反思 篇4
《西门豹治邺》是一篇颇具戏剧性的历史题材课文,讲述了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重点记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治恶人、破除迷信的经过。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此次小片区语文研讨课,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主线分明,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教学效果良好。整堂课虽没有华丽的语言,惊为天人地设计,但真实、有效,真真正正、扎扎实实地引领孩子学语文,领略语文的魅力。本堂课成功之处有三方面。
1、巧设表格,突破重难点。
本堂课的重难点是“西门豹惩治恶人、破除迷信的妙处在哪里”。为了突破重难点,我紧紧抓住课文重点段落,抓住西门豹的语言描写,以西门豹采用“将计就计”的方法,惩治了“首恶──巫婆和官绅头子”、教训了“一般官员”、教育了“百姓”的.经过,创设表格,逐层递进,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学生理解了西门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计策巧妙无比,西门豹这一人物形象顿时跃然纸上。在讲解表格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抓住西门豹语言中的重点词,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深入地朗读,既培养了语感,又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
2、巧补空白,拓展训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紧紧抓住与文本有密切联系的“空白”,重视“空白”,巧用“空白”,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当教到“西门豹将计就计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和官绅,破除迷信”时,我适时地抓住文本的空白点:围观群众亲眼目睹此情此景会说些什么。然后出示设计的写话练习“死里逃生的新娘喜极而泣说……痛失爱女的老人老泪众横说……围观的老百姓拍手称快说……”。我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想象他们最想说的话。学生兴趣盎然,思绪如泉涌流淌于笔尖。不一会,一段段精彩、动情的人物内心独白跃然纸上,妙语如珠,入情入境,想象合情合理,符合人物当时的心境。
3、紧扣文本布局,渗透写作方法。
《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结构清晰,主次分明。这一谋篇布局的特点是渗透写作方法的最佳时机。因此,我提问学生:我们这节课学习了西门豹“惩恶”和“治水”两件事,哪件详写,哪件略写?学生们迅速答出“惩恶”详写,“治水”略写,他们是根据文本篇幅的长短来判断的。于是,我又抛出问题:为什么“惩恶”详写,而“治水”略写呢?此时学生们一脸茫然,无言与对。为了让他们释疑,我利用课件出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孩子们一阅,顿时释然,神”害难破,水利易修。老大爷说河伯是漳河的神。如果不先破除迷信,就没人敢去开渠引水,所以我们要重点表现他敢于破除迷信。原来文章布局的详略,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这一点拨,这一渗透,学生马上领悟到今后写作要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一堂课毕竟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即使是好课,也会有瑕疵。课堂上如果能适时抓住“面如土色”“提心吊胆”“磕头求饶”这些关键词去刻画官绅们的心理活动,去想象他们磕头求饶的语言,再进行朗读指导,理解侧面烘托,对学生理解西门豹的做法之巧妙将大有助益。以其人之道,还治人之身,将计就计──实在是妙不可言!
《西门豹》教学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1.研读第10-14自然段,抓住西门豹三次说的话读、评、议,体会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之处,进行说的训练和展开想像写人们的议论的表达训练。
2.借助表格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理解、感悟、体验,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概括、转换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确定研究主题。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西门豹是个好官。现在他想请大家帮个忙,事情是这样的,魏王也听说西门豹在邺这个地方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要西门豹写个工作汇报,你们能替西门豹大人完成这个任务吗?
教师出示表格,哪些你已能填了,请填好――姓名、性别、职务
2.余下的怎么办――我们先来读读课文。
3.我们知道,西门豹刚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他明白了原因是――巫婆和官绅头子给河伯娶媳妇;年年闹旱灾。我们可用一个词来概括――天灾人祸。
4.如果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他也知道了真相,他会怎么做――同流合污;全抓来,杀了;……
5.西门豹这样做了吗?他的做法巧妙在哪里呢?这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自主研究,合作探索:
1.学生自学:读10-14自然段,找找写西门豹言行的词句中的巧妙之处,好好读读,细细体会。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说说你找了哪些句子,你是怎么想的。教师随机点拨,理解意思,并要求用"西门豹借口……就……"的句式来说话。
主要有三句,分别是对巫婆、官绅头子、官绅们说的。使学生明白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恶人的巧妙言行。
3.同学们刚才找得很好,说得很好。的确,西门豹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气说这些话的呢?你能来试一试吗?
学生自由练习,可选一处反复读。
交流读,评议,再读。
4.除了西门豹的话以外,你还能从其他地方体会到西门豹做法的巧妙之处吗?
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
面如土色,磕头求饶
老百姓明白了……骗钱害人――让学生明白西门豹做法对他们的教育作用
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
……
5.想象写话:
书上说,漳河边上站满了百姓,想象一下岸上有哪些人?――农民、小孩年轻姑娘、老奶奶、新娘、新娘的父母、官绅们……
他们会说些什么?请选择一个人写在表格上。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讨论,教师点拨。
6."人祸"解决了,老百姓不用再外逃了。那么天灾如何解决呢?
齐读第14自然段,说说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做了什么事――兴修水利。
7.填表:
西门豹的主要事迹――破除迷信,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兴修水利。
要是魏王看了这张表,他会怎么评价西门豹,请写在表上。
三.继续质疑:
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疑问?
教师随机处理,或引导自答,或请同学帮忙,或存疑思考。
四.作业:
选择:1.摘录西门豹言行巧妙的语句。
2.以魏王身份写一份通报,表彰西门豹的功绩,号召官员们向他学习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
附一、作业纸:
魏国官员工作汇报表
姓名性别职务
主要事迹
巧妙的言 行
人们的议 论
魏王的评价
附二、课后反思: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曾说:"宁可上一堂千疮百孔的研究课,也不上一堂十全十美的传统课。"
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之一,就是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所以,本课时的设计理念就是积极开展语文教学的研究性学习。这种研究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需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首先,我设计了一张"魏国官员工作汇报表",它囊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只有仔细研究了课文,对课文的信息进行分析、选择、整合才能完成。借助这种崭新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根据课文的特点,我确定把西门豹是怎样利用送新娘的办法破除迷信的这部分内容做为重点,并以西门豹的言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西门豹破除迷信的过程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惩办巫婆和教训官绅是主要部分。尤其是惩办巫婆的部分西门豹的语言十分重要,他用了一个借口,将计就计。所以我抓住课文中西门豹说的三个重点句,让学生先找到这些句子,读懂意思,再进行语言的转换练习,然后各自根据自己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并借助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
在领略了西门豹的睿智与胆识后,我设计了一次写的练习,让学生展开想象,写写河岸上们目睹这一切后会议论些什么,这样的练习将以往的对人物品质精神的理性概括的赞颂,转化为儿童生动形象的积极的语言表达训练。而且这个训练不是划一的,而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有弹性的作业。
第四,研究学习不能以解决学生的全部问题为宗旨,而应十分讲究保持学生的问题意识,真诚地希望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地保持质疑、解疑,产生新问题的热情和冲动。有实实在在的问题,才会有切切实实的研究性学习。课尾,"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疑问?"就是问题教学的有机组成总分。
当然,问题还是不少的,自我感觉,一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尚不够,二是合作很少,三是容量欠多,课后感觉可以把西门豹做的第二件事和魏王的评价这两部分内容移至第三课时去学。
希望得到专家和同仁们的帮助与指点,共同探究语文教学的新路子。
《西门豹》教学反思 篇6
《西门豹》一文通过写战国时候,西门豹治理邺这个地方,运用了将计就计的方法,和群众一起破除了迷信,惩治了恶人,教育了老百姓,率领老百姓开凿水渠,从此年年都得到了好收成的故事。赞颂西门豹聪明过人,除暴安良、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西门豹来到邺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找来当地的`老大爷了解情况,摸清底细,知道这是由于当地的官绅和巫婆给河伯娶媳妇给闹的;第二部分讲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了巫婆和官绅,让当地的老百姓受到教育;第三部分讲西门豹兴修水利,为民着想。整篇文章曲折迂回,学生都感兴趣。
在一班上《西门豹》第一课时时,我发现,在教学课时的分法上出现了不足,即使能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但时间必须非常紧凑,因而缩短了学生在课堂上书写的时间,最后连对学生的书写也不能进行点评。
根据上次的经验,我把教学任务改了一下,把课前预习收集到西门豹资料,让学生自由讲,并且在默读环节补充了解主要人物。结果,既检查他们预习情况又让学生读的时间多了,写字的时间也比较充分,还对两名学生的书写进行点评。
特别是我们班的陈宇轩同学的点评,学生们都能对这位平时书写十分马虎的孩子进行表扬,这位孩子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加上这节课学习任务清晰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