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窃读记有感

2025/09/03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窃读记有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窃读记有感 篇1

看了林海音写的《窃读记》后,我十分感动。首先,我想,这世界上有窃贼,什么东西有价值,就窃什么,可是,我真没有听说“窃读”的。虽然少年林海音家里没钱,不能买书,可是她还是很爱读书。读到这里,我懂了“窃读”的涵义。可我们现在有些人,有了钱,可以买书了,却不爱读书了。林海音在书店“窃读”,有许多不便之处:怕书被卖光了,没得看怕被书店老板发现。要忍着饥饿。要一直站着看。要站在一个大人身边,假装是那人的女儿或妹妹。

到了下雨天,要是是我的话,我一定会觉得很懊恼。可是,林海音却非常兴奋,因为,这样她就有充分的理由一直在书店看下去了,她有时还得装着皱起眉头望望大街,好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她心里却在想:“大些,再大些!”如果是我的话,哪还有心思跑到书店去呀,立马就跑回家去了!

我妹妹也有过“窃读”的滋味:有一次,她去书店,忘了带钱。正当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心急如焚时,不经意间看到许多人正蹲在书架前看书时,她也蹲了下来,拿起一本书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后来的几次到书店,都不带钱,就蹲在书架前看书。看久了,也觉得不好意思了,服务员来了,就把书放回书架上。她有时也会脚酸,可是没有林海音那样要忍着饥饿。

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这时光才对。

读窃读记有感 篇2

读了《窃读记》这篇文章我感觉到了,作者虽然没有能力购买书籍,但却用了窃读的方法阅读书籍,感觉到书带给她的快乐和惧怕。

在文章中,作者开门见山的写了书带给她的吸引力,让作者放学后的第一件事,不是与同学玩耍而是去窃读。读书给作者林海音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快乐。但林海音却没有能力购买所爱书籍,只能窃读。这让我想起了她的国文老师的话: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除了自身的物质需求以外,还需要精神。心灵的成长。

读了林海音的经历,让我想起了我的窃读经历:周六的晚上十点,妈妈催促我快点睡觉,不许看书了。我拿起正在看的《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塞进衣服了,钻进被窝,把我的“衣服军团”安排好后,我便把手电打开大胆地看了。所谓的“衣服军团”就是我所有的衣服把他们堆在枕边,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热爱阅读,掌握足够的知识才能实现远大抱负!

读窃读记有感 篇3

今天,我细读了《窃读记》这篇文章,文中话语,像涓涓细流,流入我的心田,令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我不由得抚卷沉思起来……

文章以生动形象的语句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因家穷,不得不到书店偷偷看书的事。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之情和对知识的渴望。

当我读到“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的读着!”这句话时,我的心像大海里的波涛一样久久不能平静。文中的“我”多酷爱读书啊!“犹如饿狼进食”,为了读完一本书,常常要跑几家书店。

我继续往下读,当我读到:“我的腿真酸啊!不得不用一条腿,撑着另一条腿,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文中的“我”已经很饥肠辘辘,应该吃饭休息了,但仍然如饥似渴地读着。

她这种孜孜不倦的读书精神,难道不会令人敬佩吗?

此时此刻,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与小作者相比,我觉得我多么惭愧。现在,我们的生活富裕了,要什么书都可以买来看,不用到书店偷偷地看。可我不是静下来好好读,而是心里老想着QQ游戏,当妈妈去买菜时,我便马上打开了电脑,玩游戏玩得如痴如醉。现在回想起来多么愧疚,自己当时不懂得珍惜时间,好好读书。

读了《窃读记》这篇文章,我懂得了“不经一番彻苦寒,怎得梅花扑鼻香”的道理。今后,我应该珍惜时间,多读课外书,为把祖国建设得繁荣昌盛而学好本领。

读窃读记有感 篇4

一天早晨,我随手拿起一本书翻了翻,发现了我感兴趣的文章---《窃读记》,我被故事内容吸引住了。故事讲了一位家境贫困的小学生在书店里窃读的过程,表达作者对书的渴望。

我真的很敬佩这位作者,佩服他对书的那种喜爱,与现在有些人来对比,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有的人看书漫不经心,翻开一本不愿读的书,不思考,不认真地读;有的则是挑出部分自己喜欢的内容去读;但,一个真正喜欢读书的人,则是带着很认真地态度去看书,会思考书的内容,并且还会根据书中描写的情景流露出相应的表情。

我愿做最后一种人。我看书时,会结合每一篇文章的题目想一想主要内容,再从第一页开始读,并找出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写上自己当时的感受。有时,还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表达怎样的情感。当读到不明白的地方时,我会停下来静静思考一下,实在不懂就去请教别人。看完一本书后,就会写一写读后感。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你的朋友,也是一位使你终生受益的良师。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读窃读记有感 篇5

从入学直到现在,我学过很多篇课文,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窃读记》这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小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而买不起书,于是在书店里“窃读”的经历,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们的腋下钻过去。在一片花绿封面的队列里,找到了昨天读的那本书。”这段话中有着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跨”写出了步伐之大,可见书籍对作者的召唤是多么强烈;“踮”“挨蹭”“钻”说明尽管书店人多,但作者对环境和路线非常熟悉,目标明确。从这些动作描写中足以体会到作者的急切心情。

作者是没有条件买书,而有一些人只要说出书名,他的爸爸妈妈一定马上就会卖给他看;作者是如饥似渴地读书,而有一些人却是家里书到处都是,却没有认认真真地看完过一本,这样做好吗?这样做应该吗?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类最好的营养品”,“读一本好书就是交了一个好朋友”……关于书的名言警句有很多,大家也都懂,可又有几个人真正做到了呢?明白没有用,只有付之于行动才会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