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标志》教学设计

2025/09/03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标志》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标志》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图形工具的综合运用

教学目的:

1、通过讨论、交流,学会分析图形的特点及组成。

2、能灵活运用所学的图形及修改工具绘制交通标志。

3、认识几个简单的交通标志,了解其含义,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绘画工具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对图形元素的分析判断及绘画工具的灵活运用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最近我们学校周围都在拆迁,很多楼房都变成了废墟,楼房拆迁下来的很多建筑垃圾都堆放在学校周围,所以同学们每天上学、放学的时候,都要注意安全。同时在我们学校大巷口竖起了一块交通指示牌,指示牌是这样的。

【出示:“禁止驶入”交通标志】

提问:有同学知道这个交通标志表示什么含义吗?

师:为了保证同学们的安全,同时保持路面通畅,交警大队规定我们学校大巷口在同学们上学和放学的时间段,禁止机动车驶入我们的校门口的巷子,这个就是“禁止驶入”标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个简单的交通标志,并试着来画一画,通过学习,让我们更多地来了解一些交通安全知识,好吗?

【示课题:认识交通标志】

二、新授

1、画“禁止驶入”标志

(1)先请同学们来观察一下这个标志。如果我们要把它画下来,要用到哪些图形工具?(圆、矩形)谁能来简单地说一下绘画的过程?(配合SHIFT键画标准的圆,再在中间画长方形,涂色)

(2)请学生试着画一画(教师巡视)

(3)思考:怎样能将长方形正正好好地画在圆形的正中间?(在边上画好长方形,再用“选定”工具移进去,注意设置“透明”状态)

过渡:虽然规定了机动车禁止驶入,但还是有一些小汽车,包括一些同学的家长不顾交通标志的指示,违规开进了我们校门口的小巷,同学们觉得这种行为怎么样?(很不好,违法)

所以我们要劝阻我们的爸爸妈妈,不要违反交通法规。

2、画“减速让行”及“限制速度”标志

(1)师:像我们校门口这么窄的巷子苏州还有很多。机动车通行时,很容易撞到行人,所以进过这些小路的汽车通常都会放慢行驶速度,同时,交警大队也会相应地提供这样的标志告诫机动车驾驶员。

【出示:“减速让行”及“速度限制”标志】

提问:有同学能猜出这;两个标志的名称吗?

如果要画“减速让行”标志,需要用到哪些图形工具呢?(直线或多边形工具、文字工具)

如果要画“速度限制”标志,又需要用到哪些图形工具呢?(圆形工具、文字工具)

强调:用文字工具输入汉字时,注意字体要用“黑体”,设置“加粗”

(2)学生选择“减速让行”或者“速度限制”标志画一画(教师巡视)

(3)提问:你是怎么把“让”字放入红三角的正中间的`?(用“选定”工具移进去,注意设置“透明”状态)

【(4)提问:“速度限制”标志的圆环你是怎么画出来的?(一大一小两个圆,选定后重叠在一起)】

三、练习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些交通标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红色为主,像这样的标志都是“禁止标志”,其实,除了红色的“禁止标志”以外,还有蓝色的“指示标志”黄色的“警告标志”等等。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个蓝色的指示标志。

【出示】停车标志和直行车道标志

(1)你有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两个交通标志吗?

(停车场、十字路口)

说明这两个标志的名称

(2)讨论:这两个指示标志该怎么画?

停车标志:矩形、圆角矩形、文字

直行车道标志:矩形、直线

提问:直行车道标志左右两边的虚线怎么画?(画好直线用橡皮擦)怎样保证左右两条虚线一样平整?(复制、粘贴)

(3)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个交通标志画一画(教师巡视)

(4)若学生绘画有困难,教师演示。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认识了一些交通标志)

在画交通标志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用到哪些工具?(图形工具、选定命令、文字工具、橡皮)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的绘画技巧能有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对交通安全标志也能有进一步的认识。

《标志》教学设计 篇2

今天早上第二节,在四二班,我的组内公开课终于讲完了!这次“痛苦”的讲课经历又是让我有了一次进步的机会。

第一节下课的铃声还没落,我就提起包从办公室冲了出去。来到班里,同学们收作业的、上厕所的乱作一团。于是,带上耳机,整顿纪律,其实孩子们还是挺聪明的,知道今天要讲公开课于是很配合的很快做好了课前准备,趴在桌子上静息等待预备铃的响起。上课了,孩子们一个个坐的端端正正的,精神焕发,看到他们那可爱的小脸,我紧张的感觉立即消失殆尽。终于,上课进行了十几分钟,我要讲的内容也讲完了。孩子们像快乐的鸟儿一样很快的拿出工具,开始了他们的创作。。。。。。

一节课上下来,虽然效果还行。但问题还是一大堆。首先,我感觉我安排的学习内容有点多,重点不突出。在备课的过程中,虽然我也知道内容偏多,应该删除一点,可是,在删的过程中,我又觉得什么都想让学生知道,什么都舍不得删,结果导致了学生上课时刚开始积极性很高,可是到了后来,学生就不愿意说了,他们更愿意的是画。这方面我应该注意。另外,在讲“如何设计标志”时,像周老师说的.那样,我可以把这一部分融会在“标志的作用”“标志的分类”里讲,这样既生动又形象,更利于学生接受。

其实,在这节课里。我感觉自己相比之下是有进步的。特别是在课堂纪律方面,在这方面我要特别感谢程老师和周老师的悉心指导。

其实,每一次痛苦的经历都是一次进步的机会,虽然这次的公开课,在准备的过程中有些痛苦,可是,当公开课结束之后,听着别的老师对我的指导,安静的思考着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这样的一节课能够抵得上我们平时10节课的提高。所以,我很珍惜每一次讲公开课的机会!

《标志》教学设计 篇3

《设计生活标志》是人美版第八册第四课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类的美术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为校园设计实用、美观的标志,并用在自己的校园内,用以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及自己动手装饰美化生活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标志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我们看到这些标志知道应该怎样做,并且自己会设计简单的标志。

四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初步造型、设计、制作的能力,对绘画工具及各种材料的运用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这一课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设计的标志很难做到易识别、简洁、美观,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表现什么样素材的标志会感到困惑,往往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所以我让学生为校园创作标志,我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首先让学生走近生活,引导学生主动认识标志,客观的了解,学习有关标志的知识;再走进标志,将自己主观的设计意识,用标志的设计来表达。这样的'设计适应了学生的心理特征,突出了知识的层次,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有效。

本课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上课的主题,感知标志给我们生活的帮助,体会标志的作用。通过活动让学生将标志与行为主动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的铺垫。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在传授知识、启发智慧、发展能力的同时,应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课中。因此在课堂上,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表扬学生们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教育学生要节约用水、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等等。从正面对学生进行公德心的教育。

本节课教学还存在不足和遗憾:

1、大部分的学生作品表现形式内容雷同于示范作品,有创新的学生作品较少。我想这与教师的演示有直接关系,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发挥,这样学生作品的表现内容会形式多样一些。

2、在设计的环节处理的较好,但是在涂色和剪贴方面还有待提高,个别学生用彩笔、油画棒涂的太粗糙,颜色不均匀,画面也不够整洁。

3、教师的教态比较自然,但是过于严肃,教学气氛不够融洽。严肃的表情会让学生感到紧张,往往出现会答的问题也不敢举手或是不愿意举手的现象。应记住要时刻保持微笑,这很重要。

《标志》教学设计 篇4

《设计标志》是初中六年级第三单元《校园的春天》活动一的内容,是设计应用类型的课题。通过学习有关的设计知识和理解设计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引导学生欣赏、认识、了解并尝试设计的内容。是知识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与掌握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典型课题。其中既有对中外优秀标志设计作品的欣赏,又有对标志作品的设计思维和方法的剖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观察与比较能力,结合预习,能有意识的收集寻找各种标志,并通过认识初步了解标志。联系实际生活,对理解本课学习内容已有较丰富的学习基础。

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我收集了大量中外优秀的标志设计精品作为课堂范例,以使之能准确表达教材内容。但在第一次试讲之后发现了一些问题:所选用的范例与学生生活较接近的的优秀标志设计数量偏少,课堂上学生们明显表现出对标志了解信心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结构进行了调整,突出强调了几个环节:为了突出标志的世界语言性,选

择奥国奥使民名(,选志德之热为来过解身的合交严使高国内优秀标志设计作品(如:林匹克标志、宝马车标志、中铁路路徽和北京运会标志等),并作重点分析,学生在欣赏之余增强族自豪感;选择国内著品牌的标志设计作品如:中国李宁标志等)择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标(如商业标志中麦当劳、肯基等食品标志)使学生在亲切余,又多了一份对家乡的爱;选择教师自己的设计作品范例(如:音乐会标志等),讲述标志的设计思维和制作程,使学生增强内容的理,切实感受到设计就在自己边。同时,鼓励学生有创意选择不同形式表现,并在尝试作练习中,加入了草稿设计的流与选择,让学生明白设计的谨性,恰当的加入德育内容,本课教育目的上提了一个层次。

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有各自的收获,知道许多的标志图案的知识。同学们也了解了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一些品牌标志。也设计了一些标志图,很有意思,为此我对同学们充满信心,一定能亲手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级品牌标志。

课后反思论证:

这节《标志设计》课本着知识性实用性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与掌握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原则,在课堂结构设置上采用了环环相扣的方式。通过介绍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包括标志的概念、类别、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艺术表现方式),分析重点设计作品,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分析标志设计的思维过程和方式等环节,使学生达到在一课中既要学习知识又能使用知识的教学目的。在本课中,结构设置体现了较好连贯性和完整性,使整节课脉络清晰、层层展开、一气呵成,这些成为本课比较成功的一个方面。这样的结构设置,使课堂教学内容比较丰富,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自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的内在创造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这也成为本课的不足之处。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本课的又一大特点。利用微机编制CAI课件并使用液晶投影或大屏幕电视展示作品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确有优势:信息量大,单位时间展2

示作品数量多、效果好。通过欣赏大量的范例作品,加强学生直观感受和感性认识(本节课为学生展示和分析了四十余件设计作品,这在传统教学手段中是很难做到的);在分析作品的设计思维过程和动态演示上,能够很多和促进和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对作品的深层次理解(比如对教师自己设计的心理门诊标志和自己家乡的长城干白葡萄酒标志设计思维过程的分析和演示就很说明问题);此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视听效果,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强化教学效果起了明显的作用。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突出感受。当然在对课堂的把握c

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这堂课教学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以学生感兴趣卡通片入手,引入主题,突出课中的知识点,背景音乐导入激发兴趣,体验情景教学之乐。来达到以“趣”入题、引路,以“美”入情、入境。

2.学生的主体参与、情感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开放、多元的评价作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

反思不足之处:

1.学生活动时间相对不足,和预设有一定的差距,不能将自己的一些很好的创作想法通过作品准确的表现出来。

2.教学语言有待于进一步简练和提高。

3.每一堂美术课生成的东西远远比预设的要多的多,在课堂生成时把握的不够及时、不够理想。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习观念不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新课改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为此,我也总结、反思了自己在本课教授时的一些优缺点。

在课堂当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能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我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通过分析、讨论,培养了学生的一种探求精神。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是实验教材的基本要求,也是它的优势。我还注重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了解卡通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之后,学生就会发现,在实际生活3

当中我们处处到能见到卡通作品,也能尝试应用学到的这些知识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于是这些知识就不再是枯燥地凌驾于人的情感之上了,就会生动地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现出了实验教材的一种人文主义精神。以这样的方式上课以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我的“启发”﹑“引导”,学生能够比较深入的挖掘实际生活当中一些和卡通有关的问题,并能够找到运作卡通画的表现语言表达生活的方式以及卡通与情感、生活之间的联系。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很好,实现了教学要求,达到了教学目的。

因此,在使用这套实验教材的时候,作为执教者的我们,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该更进一步地拓展课本内容,把这些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的就是,教师自身的卡通知识和技能积累积少,平时对卡通的发展关注得不够,所以教学准备比较仓促。这一点充分说明美术教育的发展是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美术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不断提高。

《标志》教学设计 篇5

《标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标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标志》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并理解本课的部分字词。

2、理清课文的思路,能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以心去爱护我们城市的树,从而使我们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地阅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同学们红领巾佩带的很整齐,那么你们知道红领巾的标识是什么吗?咱们知道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识,那么你们知道哪些物体可以作为城市的标识呢?(大楼、公园、树……)今天咱们就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2、出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城市的标识

3、指出“识”是多音字,解题:什么是标识?所谓标识, 是指用来辨认识别事物的标志。课前,你了解了哪些事物可以作为城市的标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掳掠 霓虹灯 遒劲蔚为壮观婀娜

挺拔苍劲 坚韧忠心耿耿芸芸众生

3、理解一些词语:

遒劲:雄健有力。形容树枝。

馈赠:赠送。

芸芸众生:芸芸:众多的样子.众生:泛指人类和其它一 切动物.指一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川流不息:川:河流.息:停止。象河水那样流个不停。比 喻来往的人或车辆,船只很多。

4、理清课文思路:出示课文的三部分内容。

全文层次清晰,共分三个部分:

(1-5)段为第一部分(写出了城市的雷同)

(6-15)段为第二部分(写出了树是城市的标识)

(16-17)为第三部分(写出了为什么把树作为城市的识

三、精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文中让你感触最深的句子,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体会句子:文中对城市的雷同之处的描写有哪些? 学生找找有关的句子来回答。

3、教师归纳雷同的地方出示出来:

(1)高耸的大厦和大楼。

(2)满街的霓虹灯和高架的`立交桥。

(3)街上川流不息的轿车。

(4)满街的现代服饰和商品。

4、让学生划出含有“多保胎”、 “连体人”的句子,体会其句子,并说出“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四、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作为城市的标识呢?快速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想一想作者所指的城市的标识是什么?(树)

1、(出示问题)说一说文中列举了哪些树标识着哪些城市? 找出句子并读一读。

2、师归纳并出示一下内容:

香樟树 杭州

法国梧桐南京上海

榕树 福州 广州

椰树海口

油松 长春

圆冠榆新疆喀

国槐 北京

3、出示一些树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学习第三部分内容并出示最后三段文字。

1、体会文章最后三段的语言,作者给予城市的树怎样的赞美?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1)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描写城市雷同?(铺垫,为下文从正面写城市的标识——树,做好了准备)

(2)文中连用了三个只剩下了树,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在本文中把树当做一座城市的标识,其作用是表达对现代化城市树木的珍爱,提醒和号召人们要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与人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我们知道了树是城市的标识,自然界还给予我们一些花作为城市的标识咱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出示花的图片。

四、拓展延伸:

想一想,应该怎样去爱我们的树,爱我们的大自然?

五、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城市的标识

树标识

保护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