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读《人间草木》有感

2025/09/04心得

爱习作提供的读《人间草木》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人间草木》有感 篇1

在安静的午后,拿起桌上的一本书,手边放着一杯清茶,或许这对许多人来说是一种意境。但在每当我捧起汪曾祺老先生的那本《人间草木》细细品读时,我便能感受到那种无人能打搅的静谧,那种不一样的意境。

在品读汪曾祺的作品好像倾听一位性情和气、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在平常的话语中隐藏着与众不同的趣味。翻阅他的作品,大多是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就是这样的景色让我们感觉到了安静,祥和的气氛。汪曾祺靠着对事物的独到领悟和审美发觉,从小的视角、细腻之处着手。谱写着凡人小事,记录着乡情民俗;谈论着花鸟虫鱼,还有对辞章典故考究。同样,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间充分流1露出他对凡人小事和乡土民俗的深深眷恋和对往日生活情景的缅怀!

在汪朗为他父亲的作品写序时有提到老头儿之所以对花鸟鱼虫感兴趣,并写了不少这类违章,是因为他觉得,人们假如能够养成一些正常爱好,具备文明素养,懂得亲近自然,知道观赏没,就不至于去做坏事,去毁坏世间的美好事物。汪曾祺的这一番话,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快节奏的社会里的人有很大的感触。

在他笔下的大自然是具有色彩,具有生命力的与其他作者描写的自然则截然不同!文章中,作者在一九四六年夏天,离开昆明去上海,途径香港时。因为等船期,滞留了几天。但在这几天,作者发觉了一个奇迹,那边是阳台上的一堆煤块里竟然长出了一颗芋头。在没有土壤,没有胖料的环境下,它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正是这芋头生长出的大叶子,让作者获得了生活的勇气,让作者在寂寞的羁旅中多了一笔色彩。同样作者在以这几片碧绿胖厚的大叶子提醒着我们:生活处处有着盼望,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留心;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要有更多的勇气去坚持,坚挺下去,才会有成功,才会有看到阳光的那一天!

还记得作者在书中提到他祖母首饰盒中的琥珀扇坠。那一滴琥珀里有一只小黄蜂。这只小黄蜂在透明的琥珀里形态如生,如同它还活着。祖母告诉他这是因为在小黄蜂飞动的时候,一滴松脂滴下来,恰巧把它裹住。松脂在地下好多年后,便形成了现在的琥珀。但当作者后来发觉那些人造琥珀时,总觉得那些琥珀里的`小昆虫缺少了一些灵气。是因为那些琥珀并不是因为偶然才形成的。作者会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都可以发觉美的存在。因为真正的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

在夏天的昆虫中,作者有提到许多小时候经常捕捉,玩弄的小虫子。例如,蝈蝈,蝉,蜻蜓,刀螂。作者描述了他们小时候怎样捉虫子,捉到虫子后又喂它们吃什么。这一篇文章满足了我们这些从小就很少接触大自然的好奇心。作者也有在文章最后提到他盼望现在的孩子也能玩玩昆虫,对自然发生兴趣。并不能再电子玩具的包围中长大!

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散文的经典。文中那一幕幕的浮世悲欢,看得人平静欣喜,又有些淡淡的惆怅!

读《人间草木》有感 篇2

在我的印象中,蘑菇是我们家食谱中的重要配角。 我妈妈做了一道原创菜,西红柿炒海鲜蘑菇。 奶奶炒时令蔬菜时,会加一些杏鲍菇或湿木耳。 火锅里少不了鲜菇、金针菇、红烧排骨。 汤里用的红菇……这些配角从来都不是最惹眼的,但在一道美食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还有一种木耳,是奶奶做馒头的时候用的。 它被称为酵母。 通过课堂学习,我知道它是一种小型单细胞真菌。

我妈妈喜欢在番茄制品中加入菌类,比如番茄鸡蛋汤。 她会加入全身乳白色的海鲜菇,或者扁平可爱的小平菇。 脆嫩爽滑,比普通的番茄鸡蛋汤更胜一筹。 有一些鲜味。

金针菇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 很多时候都是作为配料放在最底层的,比如外婆做的蒸带子。 她会先在盘子里铺上一小层金针菇,然后放上干贝和粉条,蒸熟出锅,加上干贝的鲜味,金针菇非常的香甜。 突然想起一句话:世界上有很多事情看似微不足道,但在合适的时候,总能起到关键作用。

看了汪曾祺先生的《蘑菇谱》,我发现自己知道的`太少了。 文中提到的很多类型我是完全不认识的,就像很多美好的事物对我来说是未知的、神秘的,需要我不断去探索、去感受、去体验。

我们总是在抱怨自己的压力有多大,一路狂奔也无暇顾及身边的美景。 因此,不妨适时放慢脚步,像王老师一样,用心聆听,用心去感受身边的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山一水、一虫一鸟,记录下来, 把它们记在心里。 在你的美好记忆中。

读《人间草木》有感 篇3

倾听草木——读《人间草木》

草木为什么会有呼吸?是汪曾祺给予了它们鲜活的生命。这位大作家用执笔的手写出一棵棵淡雅、清新的花草树木,让曾经置身于那人世间的姹紫嫣红找到了一方净土。这方净土是汪曾祺的小小天地,在那里,每一株花草树木的背后都拥有一个藏在陈旧回忆里的故事。

我喜欢汪曾祺的文字,它就像水一样,虽然流过了你面前,但仍然在你的心里留下了不可擦拭的浓黑色彩。我喜欢这一片像净土一样的地方,在那里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是安详的,它们与汪曾祺的悠长时光一起沉浸在美好的岁月里。最喜欢的,不过于他写的塞里木湖了。塞里木湖在风雨中,似乎更加神秘、恐怖,在雨中的湖水是铁灰色的,像海一样。汪曾祺说:“塞里木湖是超人性的,它没有人的气息。”至今不懂他为什么这么说。或许只有在风雨中见到塞里木湖那深沉的湖水,才会这么说吧!雨后的'果子沟就像人间仙境,山头和山谷交映出一片片浓郁的春绿,星星点点的生活散落在山谷各地,悠闲又安静,像岁月中悄悄流去的时间。这是人间,但景色虽有差异,却也带来了格外不同的感受。

清新脱俗又不失粉黛的文字深深映在我的脑海里,面对世俗变得越来越暴躁的我,像在这温柔如水的文字中找到了归宿,静下一颗浮躁的心。这一株株花草后的故事,在悠长时光中被无限放大,我像一个寻求安慰的人找到了心底里希望的入口,它被回忆里温暖的阳光照亮,开满了淡雅的花草,长满了清新的树木。

读《人间草木》有感 篇4

今天,我来到了胡天宁家。听金老师说,中国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名叫汪曾祺。说着,还拿出了这位作家的一本书——《人间草木》。

这本书有着淡黄色的封面,封面上画着一丛竹子和一块竹石,看上去与我以前看过的儿童故事书完全两样。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看到一篇文章——《夏天》。果然,与我以前读过的儿童文学完全不同。

这本书中的文字简洁、深奥。比如:“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就概括了作者一个早上干的事,就像对联一样,或者是五言诗中的两句。

说它深奥,比如:“此吾乡所未有。”这句话,听金老师解释了我才知道,意思是“这是我们家乡所没有的。”

其实,简洁和深奥是相辅相成的,简洁了就会深奥,而深奥的文字都会很简洁。

慢慢地,我开始读出一点意思了……

汪曾祺用他特有的文字写出了夏天的花、草木、水果、虫子。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写虫子那段,他写道:“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哈哈,这只虫子真有趣。这样的虫子我也曾见过呢?

记得那也是一个夏天的早晨,我在楼下看虫子,那是一块热闹非凡的草坪,拨开草丛一看,那儿简直就是虫子的天地,有全身碧绿如翡翠的蚂蚱,有全身乌黑如煤炭的蛐蛐……

我最喜欢蹲在草地上看小虫子吃东西,跳来跳去,听它们唱歌。

有了这些虫子,夏天就变得更有趣了。我想如果汪曾祺也看到了这些虫子,一定会写一篇更精彩的文章。

汪曾祺笔下的夏天是有情有趣的,而我生活中的夏天也正是如此有意思。

其中还有许多不惟人知的奇妙趣事,美丽动人的景物。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花儿呢?更是艳丽夺目。有缅桂花,芳香扑鼻,香的`像兰花。夏天有珠兰、牵牛,牵牛花是短命的,还有薄命的秋葵,美丽的凤仙,真是数不胜数。还有一种奇妙的野草“万把钩”它结的果实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很难清除。

这些东西都很有趣吧!看了这之后,我深深的陶醉并沉迷在此,其中的乐趣还无穷呢!

山丹丹一种很漂亮的花,可以入药,还有紫红诱人的葡萄,沁人心脾,还有香甜的槐花,弥漫在整个春天。啊,真美!我仿佛亲眼看见如此优美的景色。

作者把这些优美的景色刻画的栩栩如生,他细微的观察深刻的描写,都使人仿拂置身其中,给人一种视觉的享受。《人间草木》刻画的如此醉人、优美,仿佛只有融入大自然才能真切体会。

说到生活,肯定少不了美食,文中对于食品的描写更是让人垂涎三尺,那美味简直是人间极品。

高邮的咸鸭蛋可是不同凡响。那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蛋黄发红,散发诱人的香味。不似别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说到美味自然少不了作者钟爱的咸菜茨菇汤、气锅鸡、火腿,还有昆明的牛肉等祖国各地的特色佳肴。气锅鸡特别鲜嫩,汤清如水,而且鸡想扑鼻,看着这生动的描写,我不禁口水潜溢。

作者有这么渊博的知识,如此独特的见解,一定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而且了解的风土人情也相当之多。作者了解到各地区的人们口味迥异。山西人爱吃醋,爱吃酸。无锡人爱吃甜。四川人爱吃辣,等等的异域风情。作者竟能对各地的风土人情知之甚详,看来作者是一个喜欢游历,善于观察的人。

读《人间草木》有感 篇5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他们很多很多日子了。”这句话是汪老写在人间草木前的一个题记,虽然我没能有幸看到那些花儿,但也能感受到温暖。一果一蔬,皆是人间至宝;季节供养了人间万物;游遍东南西北,写下七篇小记,包含人间百景;西南联大虽小,却也有着数不胜数的师友与汪先生的九页趣闻;从从容容的面对衰老与死亡,平平静静,无喜无忧,无欲无求而终。

走过昆明、四川、福建,游过泰山、桃花源、岳阳楼,再了解一下美国,四方游记就写完了。七载云烟,亲身经历一遍联大的.生活,感受金、沈、吴、闻几位联大名师的课堂,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就散了。

一定要爱着点儿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汪老爱着人间草木,从容而安,他是这平凡人间的一位草木作家。世间万物皆有情,难得最是心从容。作者:和姝妤

读《人间草木》有感 篇6

读《诗经》读到一句:“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出自《诗经·大雅·卷阿》,诗人借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梧桐生长,身披灿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

时有梧桐,郁郁而生,葱葱茂茂;时有朝阳,端着万丈霞光,从容挥洒。

此时再看《诗经》,大多皆从草木写起,便如“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再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时人风雅,以牡丹喻国色,以松竹言品行。那我便暂且从草木说起吧。

爬山虎

我曾经写爬山虎,枝干盘虬,紫红色的藤蔓缠绕着网线,苍翠的叶片迎风招展。及至深秋,虽说看起来仍旧繁茂,可却隐隐露出精力不济气血不足的疲态来,风若是刮得紧致一点,黄叶飞舞,刻意的优雅也无法掩盖凋落的事实。

按本意来说,该是称赞其生命力顽强,品性不屈,虽然渺小,亦可伟大。但是如今想来,一切都不过是身为作者的'臆想。

作家与其眼中微小的事物

作家们总是能从那些微小的事物中幻想出许许多多的故事。他们说过草木无情,却又把草木想象得有情有义。

诗人们喜欢写草木,岁寒三友,春风一家都被描绘过无数次。他们写兰花,赞其有君子之风,又写寒梅,称其不畏霜寒。《爱莲说》里写道:“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说过这一切都是作者的臆想,他们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平凡的草木,似乎越是微小越显其可贵。很多人附和他们,将这些本该自生自灭的草木捧成了珍宝,雇了人悉心栽培,供人观赏。

我想如此一来,草木便也不能称之为草木了。草木的微小,在于其漫山遍野,随处可见;世人眼中的可贵,便是它们在恶劣的环境中亦可从容生长。一旦被拘泥在富庶的花园之中,草木也就不是草木了。就像盆景,在我看来也只是盆景。盆景之于草木的区别,在于自由。草木可以肆意生长,盆景却只能被束缚在那一方真正渺小的天地。

自由使人有了想象的空间,草木的自由,使其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生长成任何模样。在自由的世界里,一切相遇都不再试普通的相遇,而是邂逅。因而才产生了那么多的诗作名篇。

草木只是生长,诗人只是想象。

最后,容许我再臆想一次。身为草木,也许它们并不想做那诗人笔下的君子大家,它们或许,只是想做平凡的草木,恣意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