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小黑板。
3、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二课时
线》提供的文章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一位老人呢!
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
出示:
攀登 精瘦 运动鞋 气喘吁吁
瘦削 眉毛 慈善 宿鸟
⑴同桌互读检查
⑵指读,互评
⑶这些生字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讨论的?
⑷完成课后练习2。
2、指名朗读课文(可分小节读)。
提问:课文主要写什么?
3、理清文章脉络。
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
第一段(第1、2节):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节):“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1、听读第一自然段。(播放磁带)
⑴听读。
⑵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板书:天游峰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4、说话练习。
出示:
天游峰
5、文章怎样来写天游峰的险?
出示: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⑴指名读。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九百多级石梯
⑵这一句用什么方法来写天游峰的险?
⑶怎么打比方的?从这个比喻,我们可看出石梯怎样?
(高、陡、窄)
⑷情景创设
教者把一根棉线拎在手上,让线飘悠,感知石梯的险。
⑸自由读。
边朗读,边想象,边体会“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
⑹指名读。
6、这么险峻的天游峰,作者攀登上了顶峰,心里怎样呢?
7、指导朗读。
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作者登上了险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8、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四、作业。
1、认真诵读课文。
2、写出下列字的笔画数。
攀( ) 瘦( ) 鞋( )
眉( ) 慈( ) 宿( )
3、抄写词语。
攀登 傍晚 伴随 气喘吁吁
瘦削 鞋子 慈善 自在悠闲
宿鸟 眉毛 汗珠 炯炯有神
第二课时
师述: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并给课文分了段,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一)全班齐声朗读全文,要求读得响亮整齐、有感情。
(二)本节课解决两个问题:
1、出示第一个问题,找出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读一读,再想一想这些句子在描写的特点。补充学习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天游峰高而险,是武夷山的象征,它如长城一样,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之说)。
板书:
天游峰;九百多级游客重而却步
半途而返
2、出示第二个问题:你觉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学习外貌的语句:找出读一读,你觉得老人是怎样的人?(朴实、健康)
(2)学习动作、神态的语句:重点理解“悠然”一词
(3)学习体会语文的语句:“不得——————”
“按说——————”
“30年后,我们———”
板书:
扫跑人:每天一级级扫上山轻松自在
扫下山自信豁达
外貌:————
神态:————
动作:————
语言:————
补充学习: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老人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
(三)、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指导概括中心思想。
2、有感情朗读课文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小黑板。
3、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二课时
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一位老人呢!
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
出示:
攀登
精瘦
运动鞋
气喘吁吁
瘦削
眉毛
慈善
宿鸟
⑴同桌互读检查
⑵指读,互评
⑶这些生字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讨论的?
⑷完成课后练习2。
2、指名朗读课文(可分小节读)。
提问:课文主要写什么?
3、理清文章脉络。
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
第一段(第1、2节):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节):“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1、听读第一自然段。(播放磁带)
⑴听读。
⑵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板书:天游峰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4、说话练习。
出示:
天游峰
5、文章怎样来写天游峰的险?
出示: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⑴指名读。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九百多级石梯
⑵这一句用什么方法来写天游峰的险?
⑶怎么打比方的?从这个比喻,我们可看出石梯怎样?
(高、陡、窄)
⑷情景创设
教者把一根棉线拎在手上,让线飘悠,感知石梯的险。
⑸自由读。
边朗读,边想象,边体会“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
⑹指名读。
6、这么险峻的天游峰,作者攀登上了顶峰,心里怎样呢?
7、指导朗读。
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作者登上了险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8、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四、作业。
1、认真诵读课文。
2、写出下列字的笔画数。
攀()
瘦()
鞋()
眉()
慈()
宿()
3、抄写词语。
攀登
傍晚
伴随
气喘吁吁
瘦削
鞋子
慈善
自在悠闲
宿鸟
眉毛
汗珠
炯炯有神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以及感悟“老人工作到底累不累”中体会到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悟到老人身上的品质特点
教学策略:品读赏句 先学后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师:能用上一个成语来形容吗?
3、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武夷山第一险峰-----天游峰 ------幻灯出示图片
4、 这是一组游客登山时的图片
5、 语言描述:文中的“我”终于登上了 ,心里好不得意。
因为,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板书: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6、 过渡:天游峰高大险峻,作者通过天游峰赞叹了一位令人敬佩的天游峰的扫路人。学习写人的文章,要注意研究哪两个方面的内容?(人物品质、写作方法)
师:很好,同学们关注到了学习写人的文章的学习方法。
二、 出示自学导读,导学
1、过渡:这也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出示自学导读① 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划出有关语句,细细体会,简单地写下阅读感悟。② 思考:为了表现扫路人的特点,作者抓住了描写人物的哪些写法?
3、引导交流
师: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哪些方面来描写扫路人的?
生: 外貌 语言 动作 神态
(1)、学习外貌描写部分
A、①谁来读读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
②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板书:朴素
③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位朴素的老人?*“褪色的衣服”“精瘦”“运动鞋”
*我们往深处想一想:从这些词语当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
④可见,无论是“褪色的衣服”“精瘦”“运动鞋”,都非常准确地反应出老人是扫路人这一身份。你看,只有这么一句话,但是作者用词多么的准确。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B、①还有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吗?
②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板书:慈善 健康 有精神
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C、文章学到这,老师有个问题,对老人的两次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要分开写?
提示:联系上下文思考作者在什么情况下描写的?
(2)、过渡:到底老人的哪些话语让作者产生了敬佩之情,让作者带着深深的敬意打量着他?
①、指名说,幻灯出示
②、同学们,你们觉得老人真的不累吗?真的一点都不辛苦吗?
③、生汇报:
师引导
继续汇报:
引导:
同学们,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这位老人,为什么在第 段中还写了游客?它有什么作用吗?(反衬天游峰的高,反衬老人的形象,像这种写法,我们叫反衬的写法)
师:,文中还有哪句话可以说明老人热爱他的工作?
师:指名读,齐读,你从中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豁达开朗)
师:“我能舍得走吗?”这是个什么句?这句话换种说法就是(生:我舍不得走)
师:两个句子的意思都一样,哪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更好些?
小结这一小节:
(3)、正是如此,作者内心里对他涌起了一股深深的崇敬之意,幻灯出示句子“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情感的变化?
同学们,30年后,老人多少岁,从老人的回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的乐观自信)
(4)我们从描写老人语言外貌神态的句子读懂了他身上的这些品质,哪个句子描写了老人的动作?从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板书热情好客)
(5)学完了课文,你在老人身上看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自强不息)
(6)结合板书小结全文
4、总结写作方法
a) 分角色朗读3—12自然段
请大家再来读读3——12自然段,把这位热情好客、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老人记在我们心中,也把作者的的写作方法记在我们脑中。
三.拓展作业: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朗读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析语言文字,感受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谁来自信地为大家读一读今天的课题?(指名2生读)
2、我们一起信心满满地来读一读!(学生齐读课题)
3、引入: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作者有一天非常有幸地登上了天游峰,终生难忘。其实,令作者难忘的不仅仅是天游峰,更是因为他认识了一位扫路人。那么,天游峰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第2、7自然段,感受天游峰的高、险
1、出示第2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
2、指名学生朗读
3、问:同学们,从他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4、指名交流:
“第一险峰”――难怪作者在一开始就说……(引读第1自然段)
“九百多级台阶”数字说明它的高。
“银丝”极细、容易断,显出天游峰的险
“飘飘悠悠”、“抛”、“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都说明天游峰的险。
“终于”一词说明作者爬得很辛苦,爬上去是很不容易。不难看出作者的得意和兴奋,从中也可以看出天游峰的险。
5、如此高而险的天游峰,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6、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同学们想见识一下这天游峰吗?出示图片,引读第2节。
7、读着这些生动的文字,看着眼前这高而险的天游峰,老师真替作者捏了把汗哪!我们一起读好这一段!(学生齐读)
过渡:课文还有一处描写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天游峰的高和险,请你打开书本,快速找一找。
8、指名答,出示第7自然段,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看看具体从哪里感受到天游峰的高和险?
9、指名交流:
“顶天立地”说明天游峰是极高的。
“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数字说明天游峰的高。
“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写游人的感受、反应,从侧面衬托了天游峰的高和险。
10、欣赏图片,引读第7自然段
11、同学们,登上了这样的天游峰顶,你会想到那句诗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是啊!登上如此高而险的天游峰,怎能不令作者印象深刻呢?然而,留给作者最深印象的另有其人,他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
三、学习第3-12自然段,感受扫路人的品质
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2自然段,走进字里行间,看看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扫路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扫路人的?读读想想、圈圈画画,也可以适当写写。
(一)组织学生交流
1、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扫路老人的?指名答,板书:外貌、动作、语言
2、交流外貌描写的句子
◆出示:我循声迎了上去……清扫着路面。
(1)从这段外貌描写中,你读懂了什么?
“精瘦”老人有精神、辛劳;
“褪色”、“运动鞋”老人节约俭朴;
“清扫着路面”老人很勤劳。
(2)女生齐读,板书:勤劳俭朴
◆出示:借着淡淡的星光……炯炯有神。
(1)从这段外貌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瘦削”、“黝黑”老人勤劳健康;
“慈善”老人慈祥善良;
“炯炯有神”老人充满精神、健康。
(2)男生齐读,板书:健康慈善、充满精神
问:这两处都是对老人的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不放在一起写呢?而要分开写呢?
(因为第一次作者是无意中听见“哗哗”的扫路声被吸引过去的,他对老人只是初识,并不了解。所以这时候只能从穿着等方面对老人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能看出老人的身份就可以了,第二次,是因为老人和作者交谈了很多,作者对老人每天扫一千八百多级石阶很佩服,这时他是怀着很深的敬意来看这位老人的,所以打量得非常仔细。)
◆齐读两段外貌描写的话
过渡:从外貌描写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朴实、健康、慈善、充满了精神气的老人。这还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3、交流描写动作的句子
◆出示: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心灵。
(1)读了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指名回答,板书:热情好客
(2)具体体现在哪里?(指名答:引我进了他的小屋、沏了一杯浓茶)
(3)是啊!老人真是热情好客,还为偶遇的我沏茶!茶热,请更热;茶浓,情更浓!它很快沟通了我俩的心,我们开始品茶谈心!
过渡:老人都对作者说了些什么?从他的话中,你对他又有什么更深刻的认识呢?
4、交流语言描写的句子
◆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1)你们觉得老人的工作应该是累还是不累?为什么?指名答
(2)比较朗读
师: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可是老人却说(生接:不累不累)
师: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可是老人却说(生接:不累不累)
师: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可是老人却说(生接:不累不累)
(3)引读:这九百多级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废。作者也因登上了天游峰心里好不得意,而老人却要每天一级一级扫上山,再一级一级扫下山,这么辛苦,这么累,可是老人却说:(生读),而且说得(生读)。
(4)指导读好老人的话
(5)老人的话带给作者极大的震撼,使我(生接: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作者看到这样一位不顾累,不怕险的老人,感到惊讶,更无比敬佩,所以不禁(生接:倒抽了一口气)
(6)再读老人的话,想想:;老人为什么不觉得累?指名答:
乐在其中、爱工作、无私奉献,豁达开朗 板书:豁达开朗
(7)齐读,感受老人的豁达开朗
5、出示: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 :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1)最后一个句子是什么句?(反问句)请你换一种表达方式(我不舍得走。)
(2)同一个意思,为什么老人要用反问来表达?(语言强烈,体现老人的不舍。)
(3)老人舍不得的是什么?(舍不得雪花泉的水,舍不得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 舍不得清爽的空气,舍不得那些花鸟,舍不得的这天游峰,舍不得这大自然。)
(4)再读老人的话,从老人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爱工作、爱天游峰、爱大自然)
(5)清贫而辛劳的工作,恬静而充实的生活,在老人眼里都是最令他舍不得的。他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了乐趣,这何尝不是一种乐观豁达开朗?
(6)齐读第10自然段,感受老人的豁达开朗。
过渡:老人朴实的话让我忍不住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6、出示: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1) 你明白作者这么说其实是什么意思吗?(祝福老人能活到100岁,)
(2) 你说老人能活到100岁吗?为什么?
每天扫天游峰的石阶锻炼身体、环境好、心态好、吃得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3)那么,老人是怎么回答的?指名答
7、出示: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从老人的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回答,板书:自信乐观)
(二)情感深化
1、师:这样一位豁达开朗而又自信乐观的老人怎能不令人敬佩,不深深祝福他健康长寿呢?一起读好11、12小节!(学生齐读)
2、出示最后一句,问:笑声应该是短暂的,为什么它能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呢?
(这是说老人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留在了作者的心里。)
留在作者心里的,除了那爽朗的笑声,还有什么?(老人……的精神。看板书回答)
3、老师在这里情不自禁地想为老人朗诵一首小诗,请大家用心聆听!(配乐朗诵)
4、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指名畅所欲言)
5、七旬老者,按理说应该干什么了?指名说说
6、小结:人到七十古来稀,应该是享受天伦之乐,而这位老人每天坚持清扫着登天游峰的石阶,风里来,雨里去,不管严寒或是酷暑,因为他把这份工作看成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因为高兴,所以他不觉得累,这就叫做“乐此不疲”。(板书:乐此不疲)
7、学到这儿,老师有几句话要送给大家,出示齐读:
(1) 自信地享受生活吧,你会活得更有意义!
(2) 是青松,就挺立山巅;是小草,就装饰大地。岗位可以不同,追求应该一样:做一个快乐的人!
(3) 世界上最伟大的是精神。
(4) 我要做天游峰的扫路人!
四、当堂练习
出示:欣闻天游峰的扫路人被评为武夷山游览区十大杰出模范人物,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1、师读
2、请同学们拿出笔和纸,让你的智慧才华在笔尖流淌吧!(提示:写颁奖词语言要精炼。)
3、指名交流,适时表扬。
4、总结:正是老人这种豁达开朗、自信乐观的品质,使他坚持在天游峰每天一级一级扫上山,再一级一级扫下山;正是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学生齐读课题)
5、此时此刻,老师想到了一句话(板书:知足者常乐)读!
6、总结写作方法:(1)写天游峰的高和险,侧面描写;
(2)抓住了老人的语言、动作、外貌进行了正面描写。
五、布置作业
1.学习课文通过侧面描写以及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描写的方法,写你熟悉的一个人。
2.读一读本文作者章武的另一篇描写武夷山的文章《武夷撑排人》和作家冯骥才的《挑山工》。
3.想象一下,要是30年后,“我”再次遇到了这位老人,老人该是什么样子?相见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我们”之间会进行怎样的对话呢?请写一段话,描述一下。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篇5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感悟作者对这位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2、读写结合,迁移训练,指导学生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
课文第3节至第12节的内容,如何指导学生很好地朗读,并体会作者内心的敬佩之情。
三、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完成“写”的迁移训练。
四、教学过程:
(一)从“天游峰”入手,抓住一个“险”字指导学生朗读。
(二)由“峰”到“人”,在朗读训练中完成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清晰认识,体会作者内心的敬佩之情。
1、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这个扫路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2、抓住作者对人物外貌的两次描写,在比较中,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⑴学生读两次外貌描写。
⑵启发提问:从这两次外貌描写上,你觉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⑶思考:两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
⑷是什么原因让作者“仔细”打量这个扫路人的?
⑸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①读出“轻轻松松、自在悠闲”的语气。
②抓住“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在朗读中感悟作者对扫路人的佩服。
3、指导读好第10节,深化对扫路人的认识。
通过反复读书,感悟“悠然”的含义。并在读、悟后,认识到作者对扫路人的敬佩。
4、齐读11、12节。
(三)读写结合,迁移训练
回到住地的作者,对偶然相遇的扫路老人念念不忘,他会在心里叨念些什么呢?
1、相互议一议。
2、个别发言、交流。
3、写写。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小黑板。
3、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一位老人呢!
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
出示:
攀登、精瘦、运动鞋、气喘吁吁
瘦削、眉毛、慈善、宿鸟
⑴同桌互读检查
⑵指读,互评
⑶这些生字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讨论的?
⑷完成课后练习2。
2、指名朗读课文(可分小节读)。
提问:课文主要写什么?
3、理清文章脉络。
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
第一段(第1、2节):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节):“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1、听读第一自然段。(播放磁带)
⑴听读。
⑵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板书:天游峰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4、说话练习。
出示:
天游峰
5、文章怎样来写天游峰的险?
出示: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⑴指名读。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九百多级石梯
⑵这一句用什么方法来写天游峰的险?
⑶怎么打比方的?从这个比喻,我们可看出石梯怎样?
(高、陡、窄)
⑷情景创设
教者把一根棉线拎在手上,让线飘悠,感知石梯的险。
⑸自由读。
边朗读,边想象,边体会“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
⑹指名读。
6、这么险峻的天游峰,作者攀登上了顶峰,心里怎样呢?
7、指导朗读。
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作者登上了险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8、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四、作业。
1、认真诵读课文。
2、写出下列字的笔画数。
攀()、瘦()、鞋()
眉()、慈()、宿()
3、抄写词语。
攀登、傍晚、伴随、气喘吁吁
瘦削、鞋子、慈善、自在悠闲
宿鸟、眉毛、汗珠、炯炯有神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文中哪些语句写了,请你朗读给大家听。
二、精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扫路人清扫路面的声音是那么分明,请读读有关语句,细细地体会。
3、出示: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跟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⑴这段话着重描写了人物的什么?
⑵你对老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⑶你能把这样一位干炼的老人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⑷谁来试试?
4、这位老人是谁呢?
板书:扫路人
三、精读第三段。
1、文章的第三部分着重描写了人物的对话。
2、请自由轻读,说说读后的感受、体会。
⑴老人每天一级一级地扫石阶、多辛苦啊!
⑵“不累,不累,我每天……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老人的这句话,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可以看出老人与山的感情很深。
⑶第7节的第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眼中的天游峰顶天立地,它用具体的数字告诉人们天游峰的石阶之多。
⑷文章的第1段已告诉我们天游峰的石阶又窄又陡又险,这里用具体的数字又一次告诉我们,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天游峰的险。
⑸“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倒抽了一口冷气。”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游客攀登之难,以及老人每天扫石阶的顽强,写出了作者对老人的敬意。
⑹“按说,我早该退休了,……我能舍得走吗?”这段话是写老人对自己美好生活的描绘,从最后一个反问句可以知道老人一辈子也不想离开大山。
⑺“三十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这句话表达了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⑻这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行为的语句把一个自信、豁达的老人呈现在我们面前。
⑼“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写出了对老人的尊敬之情,作者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了。
注:学生在讲述体会、感受时,要充分让他们朗读课文,要有感情地投入地读,或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磁带,或教者范读,要充分调动学生想读好书的兴趣,在讲解人物外貌时,可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
3、指名分角色朗读。
⑴天游峰的扫路人是怎样一位老人呢?
(自信、爽朗)
⑵文章从开始到结束,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老人的什么感情?
(崇敬、仰慕)
⑶分角色朗读。
四、欣赏佳句。
这篇文章你们喜欢不喜欢读?请大家再读一遍,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2、有感情地赏读佳句。
⑴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⑵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⑶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⑷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文章描写了天游峰的险峻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扫路人工作的辛劳,歌颂了老人的顽强不息,对生活的自信与热爱。)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⑴课文第3、8小节都有老人外貌的描写,请认真读一读。
⑵学习文中这一方法练说一个你熟悉的同学。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附板书:
13、天游峰的扫路人
游客
天游峰:九百多级石梯、望而却步
(险峰)、半途而返
扫上山
扫路人:每天一级级、轻松自在
扫下山、自信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