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葵花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青铜葵花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1
近日,我读了曹文轩的作品——《青铜葵花》。
全文主要写了不会说话的乡村男孩青铜与城市女孩葵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互相认识了,阴差阳错中成了无话不谈的兄妹。葵花在青铜家生活了数年,他们一起承受苦难,一起享受快乐,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每一天都过得十分愉快。可是,就在葵花读五年级下学期的那一年,市长得知雕塑城市标志物——青铜雕塑的葵花,那位伟大的作者已经去世了,不禁悲上心头。知道他还有个女儿寄养在大麦地村,便吩咐有关部门,把葵花接回了城市,而且还拨出一笔数目不小的款项,专门为葵花设立了一个成长基金。葵花走后,青铜天天呆坐在村里的草垛上,遥望葵花所在的.方向,不会说话的他竟然开口高喊了一声“葵花”!
文中有好多感人的瞬间:青铜为了让葵花上学,自己放弃了上学的机会;青铜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冰天雪地里去卖芦花鞋,最后自己光着脚丫回的家;青铜为了让葵花看马戏,让葵花坐在自己的肩膀上我最喜欢的一个章节就是纸灯笼,讲了不足十岁的葵花为了凑足给奶奶治病的钱,居然独自一人与许多陌生人坐一条船去人生地不熟的江南捡银杏。同船的大人们都有意照顾她,看哪儿银杏多,就让她到那儿去捡。为了不让葵花挣的钱弄丢,还用一根别针将口袋别上。青铜在不知道葵花何时能够回来的情况下,他和爸爸商量好,白天,爸爸去油麻地镇等葵花,晚上,青铜拿着纸灯笼去油麻地镇等葵花,父子俩轮流守候在油麻地镇。葵花一下船,一眼就认出了纸灯笼,是哥哥,飞奔过去。读到这儿,我不禁想到了自己,葵花是那么的与众不同,既孝顺又独立,而我只要遇到了一点点挫折,就会依赖妈妈,难道不是天壤之别吗?
感谢《青铜葵花》这本长篇小说,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2
《青铜葵花》这本书是我读过所有书中最精彩的一本,也是我最喜欢的。
《青铜葵花》是一本非常感人的书,这本书主要写一对非亲兄妹胜似亲兄妹之间发生的故事。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城市女孩名叫葵花跟随爸爸一起来到了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她认识了一个不会说话的男孩名叫青铜。后来,葵花的爸爸去世了,她爸爸的死让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慢慢地,葵花和青铜成为了兄妹,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在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用尽了心力。12岁那年,命运又将葵花召回了她原来的城市,青铜失去了妹妹,心里十分痛苦,他望着芦荡的尽头,居然开口大声说话,高喊一声:“葵花!葵花!”喊声震动了所有人的心灵。
在这篇小说中,我最喜欢青铜,因为青铜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子汉,为了让葵花上学,就去卖芦花鞋。这时,当所有的芦花鞋卖光时,有一个人没买到,青铜为了满足那个人的`心愿,不顾自己,就把自己的芦花鞋脱下来卖给了那个人,那个人感动至极,想多给青铜一些钱,但青铜不要,可见他是多么地诚实!在青铜家里,一家人都非常疼爱着这个妹妹。青铜为了让葵花上学,放弃了自己上学的梦想;为了让葵花晚上写作业有灯点,捉来了最大的萤火虫做十盏南瓜灯点;为了让葵花看戏自己顶着葵花默默地站立了一个晚上……
当我读完《青铜葵花》这本书时,我被青铜的淳朴、善良所感动,流下了感动的泪水……《青铜葵花》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学习青铜和葵花那种不怕吃苦、不怕累的精神!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3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在和高尚的人说话。”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人交朋友!”是的,读一本好书,能让我们受益终身。《青铜葵花》这本书是曹文轩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最爱的,它令我爱不释手,翻了一遍又一遍。
《青铜葵花》这本书讲述了乡村哑巴男孩青铜与失去双亲的城市女孩葵花的故事。他们因为一个特别的机缘成为了兄妹,在一起生活,一起长大。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用尽了心力,而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的呵护着葵花,几乎为她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然而在葵花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她召回了城市,从此,青铜便常常一个人坐在大草垛上,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青铜一家虽然十分贫穷,却十分快乐。他们遭遇了水灾、火灾、蝗虫灾等各种自然灾害,无论生活多么苦难,可他们都没有放弃生活,而是更加坚定努力,在贫困中挺立,在风雨中成长。这本小说给我们感动,给我们启迪,是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
这本书不但能给我们深刻的感受,而且那精彩绝伦的故事情节更令人细细回味。故事中葵花赶往江南捡银杏赚钱给奶奶治病的情节最为感人,让我眼眶红了一圈。葵花只赚了面值很小的.一些小票,却以为“挣了很多钱”!她还不懂金钱的价值,只懂得爱与责任。奶奶操劳终身,力竭而逝,只为用亲手摘的棉花为青铜、葵花做件衣服,她是多么的无私呀。
曹文轩的所有小说总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他的文字像是有一种巨大的魔力,能让阅读变成一种心灵的享受,让你不由自主的沉醉在书中,走向大麦地的河流和村庄,走向寂静的月夜和雪天,走向青铜和葵花的世界,不知不觉的,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悲伤。
看这本《青铜葵花》,会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在阅读这些乡村作背景的故事中,我们将会融入其中,融入到水、火、船、风车、草房子这些自然的东西中。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4
“好书是伟大心灵之富贵。”——弥尔顿。今天我向大家推荐的书就是《青铜葵花》。
故事的作者是在文学界很有名的曹文轩。在《青铜葵花》中,他对读者目力所及的苦难做了淡化处理,那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这样可以把人物面对苦难的坚强和爱显得很突出。就淡化了苦难本身,所以曹文轩才这么做。文中老槐树这一段,主要写了青铜一家想要领养葵花,但是因为家庭不富裕,所以没有领养。
本书开篇第一段就用了风景描写法,以哀景衬悲情,将景物显得格外凄凉,让人不禁对主人公悲惨的身世产生共鸣。还有芦花鞋这一段,写了青铜的爸爸妈妈一起编了一百零一双芦花鞋,其中有一双是留给青铜的。他冒着大雪出去卖芦花鞋,不到三天就卖得只剩十几双。正当他想要去卖掉最后十几双的时候,下起了鹅毛大雪,但是倔强的'青铜还是不顾家人的阻拦,冒着大雪出去了。最后十几双很快卖掉了,但是这时又来了一个人想买鞋,青铜略微思索了一下,将自己脚上那双崭新的芦花鞋脱下来卖给了他。青铜自己只能光着脚踩在刺骨的冰水里回家。看到这一段不禁让人潸然泪下,青铜善良的天性和他悲惨的身世令人动容,更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因为这些苦难而被磨平棱角,反而顽强地活着,与命运抗争到底。书中的青铜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自卑。领养了葵花之后,他也什么都谦让葵花。他真是一个好哥哥。
《青铜葵花》真是一本好书,它教会了我要有同命运抗争的勇气,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眼下的困难而自甘堕落,永远保持初心,最终我们都会收获希望。我推荐大家一定要去读一读。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5
在如今这个社会中,孩子是家长的心肝宝贝。所谓:“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就是这么个意思吗?家长的这种心态我并不赞成。如果孩子在小时候就生活在一个娇生惯养的环境中,那他将来长大后必成不了大器。苦难是人生的必修课,如果人生的旅途上没有坑坑洼洼、没有绊脚石的话,这将是一个残缺的、不完整的人生。
《青铜葵花》写的就是一个关于苦难关于爱的故事。
作者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作者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作者写爱——至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
当你真正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时,你会发现: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阅读。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这是一次感情的升华;这是一个让你潸然泪下的至爱,这是一个让你切实般体会苦难与爱的感悟。
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如此深刻的感受大爱、大难、大美,没有第二个人可以用如此朴实的笔尖触动所有人的心弦。
苦难几乎是永恒的,每一个时代的人都会有每一个时代的痛苦,痛苦绝非是从今天开始的`,在痛苦中,我们才能感受到爱的味道,感悟到爱的真谛。苦难是不可避免的,可当面对痛苦时,人与人之间的选择却截然不同:有人会放弃来之不易的生命,有人则会在苦难中静静等待曙光的到来,而有人则会去寻找那离自己不远的希望,在黑暗中,不同的对待苦难的态度决定着你今后不同的命运。我们用不着对降临到自己身上的苦难大惊小怪,更用不着怨天尤人、为自己而抱不平。苦难与爱一样,在万物制造了人类后,它也就诞生了,它们追随着人类谱写了一部又一部的历史,伴随人类走过了一代又一代。
苦难没有尽头,就如遥望天空般,你永远也看不到边界是哪。罗曼·罗兰曾说过:“我们应当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我们在面对苦难时,需要的是一种不惊不悲的态度,需要的是一种对待痛苦的风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苦难背后那深沉的爱。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6
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草房子》《青铜葵花》《根鸟》《狗牙雨》《野风车》《山羊不吃草》……中的一部——《青铜葵花》。
这是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中,让城市女孩葵花与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但是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着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看完了这部小说,我早已热泪盈眶,着部小说太感人了,文中每一个细节都让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青铜奶奶生病了,葵花自己单独一人去江南捡银杏,为奶奶挣钱治病,而青铜知道了,天天晚上提着灯笼在油麻地等葵花,而我们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会自己挣钱,而葵花也不大,她就会挣钱给奶奶治病,难道我们不行吗?
还有一个细节让我感到,那就是蝗灾那年,蝗虫把粮食吃光了,人们每有粮食吃,青铜带领着葵花去芦花田挖芦根,在田野上挖野菜。来充饥,看看我们,有一次妈妈做了海带给我吃,我讨厌吃海带,所以我没有吃,妈妈把海带放在我碗里,我直接把海带扔了,不吃了。一点儿也不珍惜粮食,而青铜和葵花却没得吃。我实再是太浪费了。
看看这本书,看看我自己,我觉得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 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我们现在是物质上富有者,精神上的贫乏者。我们现在的快乐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是我们精神却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