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南旧事》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城南旧事》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1
《城南旧事》这书是我小学时候去书店买的,那时候小不懂什么,就只是看封面上的骆驼和一个小女孩十分有趣,便让妈妈给我买了。我因有了新书十分激动,我很好奇书里面到底讲了个怎样的故事,于是我便撕开了书膜,看到在书的下方有这样一段文字“透过童真的双眼,展现了老北京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愿时间停驻,一起感受那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骆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流逝的岁月……”我便轻轻地翻开了书页……
这是一本回忆童年时光的小说,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我们看海去》这章故事,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英子在给同学捡皮球时,在一片大草地上认识了一名长相淳朴的人,谁知没过几天就有好几家被偷了,英子也没太在意。过了一段时间,宋妈带着英子去看警察抓住的那个小偷,结果出人意料的是,那个陪英子聊天,给英子讲他和他弟弟的故事的人便是小偷,这让英子大吃一惊。其实,好人也好,坏人也罢,善良也好,丑恶也罢,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架天平——道德的天平。我们应该如天平一样以公正的心去衡量、评判他人的行为。
故事中还有一个人物令我感动,那就是英子的奶妈——宋妈,她的隐忍和慈祥特别像我的姥姥。故事中的英子一直对宋妈丢弃自己的家庭去照顾别人的行为,深感不解。谁又知道,在英子九岁那年,宋妈的儿子去世了,女儿被丈夫卖了,父亲又因为患上肺病而去世了。她悲痛欲绝,跟着丈夫回了家,永远地离开了英子。从此英子变得十分孤独,离别的'伤感也不禁让人感叹起生活中无奈的悲欢离合,珍惜起了眼前的时光。
《城南旧事》这本书描绘的童年就如作者在情感深处酝酿的一坛陈年老酒,回忆起来有苦涩也有甘醇。读一读,可以静静享受那份缓缓却又宁静的氛围。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2
在美好的生活中,少不了好书陪伴。在我的一生中,也有着许许多多的好书陪伴,比如:高尔基写的《童年》,懦勒·凡尔纳写的《 气球上的五星期》,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孙卫卫写的《小小孩的春天》,懦勒·凡尔纳写的《海底两万里》,……他们都是我一生的“好朋友”。在这学期里我认识了一位来自书海洋的“新朋友”。
在《城南旧事》中作者的童年是那样丰富、有趣。
作者的童年趣事在惠安馆、井窝子、油盐店、新帘子、空草地和医院。心情是从开心到悲伤,从愉悦到害怕,心情百变。
在这本书里,我认识了惠安馆的秀贞:一个爱傻笑,因失去唯一的孩子,成了人们口中的疯子的悲伤母亲。童年时的英子:一个懂得爱,懂得呵护他人的孩子,也是一个懂得将人们口中的疯子,去看成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看待,去帮助她,一个在爸爸踏上黄泉路时,坚强的孩子。同龄孩子妞儿:一个知道号称自己妈妈的人,并不是自己亲妈时,不仅不伤心,还坚强地决定要去找自己亲妈。兰姨娘:一个美丽,却在儿时被父母卖了的可怜孩子。德先叔:一个“我”们都 不喜欢的人,在关键时候,“我”却站在他这边,帮他说话。宋妈: 一个在一时间失去两个孩子的妈妈。却仍然坚持着工作,一心想养活自己的母亲。躲在空草地的小偷:一个“我”一直琢磨不清的人 ,也是一个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人。
在《城南旧事》故事中,《惠安馆》讲述了“疯女人”秀贞苦苦寻找她的孩子,而她的孩子却被养父母虐待的凄惨故事;《我们看海去》则讲述了一位集慈爱的哥哥、孝顺的儿子、可恶的贼多重身份于一身的青年,和“我”发生的于有趣童年故事,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隐忧;《兰姨娘》讲述了当时妇女的命运和凄惨;《驴打滚儿》则讲述了当时旧中国乡下人民的生活状况。
时光飞逝,纯真美好的童年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本《城南旧事》成为我告别童年,走向青年的人生坐标。当我回首往事,只有那些温暖纯真的记忆,像一张张老照片刻在心底,成为我童年时的宝贵财富。让我们在好书陪伴下度过最后的童年时光吧!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3
童年,是一朵香气袭人的花。每过一年,花瓣就掉落一片,随着这日日月月,岁岁年年光阴的流走,当花瓣都掉光了,我们美好的童年时光,也就一去不复返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每当翻开这本《城南旧事》,书中的人物都会一一闪现在我的眼前:活泼善良的英子,单纯而不幸的“疯女人”秀贞,乖巧可怜的妞儿,被迫当小偷的厚嘴唇男人,勤劳的宋妈,爱笑的兰姨娘,慈祥而又严厉的父亲……。这些美好而又灵动的人却又一个个先后离开了英子。他们的离去使英子尝尽了世间心酸,小小年纪就体会到了分离的不舍和痛苦,体会到了童年时光的一去不复返与悄然溜走的匆匆。
读完英子的童年生活,我为英子能拥有多姿多彩的童年时光感到欣慰,同时又为英子童年时光的曲折感到遗憾。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现在,属于我们的童年也稍纵即逝,如果不珍惜时间,换来的只能是无穷无尽的后悔。趁童年还未过去,我们就应该充实地度过每一天,用一颗纯洁美丽的心灵去珍惜美好时光,重视每一刻。
英子童年生活中美好的人与物都离她而去,令她无限的悲伤与惆怅。而我们的童年里却有亲人,朋友的陪伴及在难过时对我们的关心,在遇到困难时对我们的帮助,相比于英子,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我们美好的童年时光。童年是一朵花,人生更是一朵多姿多彩的花,需要我们在去品味它的芳香之际而珍视它带给我们的甘于苦。
在《城南旧事》里,最令我感动的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章节。英子最亲爱的爸爸的离去,对英子来说是最沉重的打击,使她深刻地明白了珍惜的含义。时光不待人。我们最爱的人也会在不经意间别离。所以,在与家人能日日相伴,守望相助的时候,更应珍惜身边的幸福,爱惜这愉快,喜悦的点滴。即使离别到来,虽有苦痛,但仍有满满的美好回忆。
于是,我想到了“杞人忧天”的寓言故事。一个愚昧的人,整天为天要塌下来而担忧,为自己有一天要死去感到无比痛苦。其实,当他在痛苦流连这些无用的问题时,却浪费了大好的青春时光,浪费了自己的生命。人的一生是有限的,如果悲观地将大好年华都花在盲目的担忧上,那就太迂腐了。我们应该用有限的生命,活出最绚烂的价值。就像烟花一样,它的生命只有短短的几秒钟,而它却在那短短的几秒绽放出最美的自我,绽放出了生命的美好,绚烂的价值,完成了它的使命。生命虽然短暂,但只要珍惜这短暂的一生,积极面对生活,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刻,这有限的生命也会被活得无限精彩。
童年,这朵美丽芬芳的花朵应该散发着它独特的优雅,而不该白白蹉跎。所有美好的回忆,只能用珍惜才能保留下来。珍惜成长的每一个记号,珍惜喜怒哀乐的每一个瞬间。花儿虽会落去,就让记忆中的花香永存下来。童年虽会离开,就让心灵中的憧憬永存下来。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4
童年是孤单的冒险,是不断分离的你我——题记
记得早些时候看过中央一台的一个关于电影的栏目,好像叫《电影传奇》,有一期就是讲的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还把演小英子的演员也请到了现场,我当时看到“小演员”后心里觉得接受不了,因为英子怎么就长大了这个事实我接受不了。
你会不会也像我一样,对某些故事或者影视剧的情节入戏太深之后,会对这个人物产生一种别样的“依恋”,再看到他,说出的不是他的本名,而是他在你看过的这个故事中的名字,就像现在火了的电视剧《三十而已》里的林有有,你去看她的抖音,很明显的,火了之前和火了之后观看的量关注的热度是截然不同的,也许有一些盲目跟风的成分在里面,但你不得不承认,故事的情节是如此动人,吸引你去跟着伤感,悲哀,遗憾,甚至开心,甚至愤怒。
城南旧事到底是什么事?
很简单的家乡零碎记忆往事,可是林海音老师那温柔又略显苍翠的笔触娓娓道来,给我们展现的却是最纯真的永恒,我读着读着,仿佛自己就成了小英子,就成了那老屋里的一块砖一块木一棵树,感受着时过境迁,倾听着时间脚步,一点一滴,都在说着逝去的年华。
小英子是善良的,天真的,她很爱“管闲事”,她像“破案”一样找到了自己好朋友的亲生母亲居然就是那位“疯子阿姨”,她们“策划”着逃离,想象着可以怎么走,收拾哪些东西,可是,这一切的“逃离”从一开始就是注定要失败的,读者们读到这里,知道这种“失败”的必然性也欣然着前往,因为这些必然的因素都是童年的必须啊。
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也“策划”过无数次的“逃离”,至今都记得看到“逃跑计划”这个乐队名字的时候内心的雀跃,我们每个人,从儿时到成人,都会有那么一刻,那么一个小小的瞬间,逃离掉这片熟悉的区域,想要另一种开始,而《城南旧事》中的这一次笨拙的略显幼稚的“逃离”正是生活本身的一种延伸,一次领悟。
电影中,小英子的眼睛总是忽闪忽闪的,那黑溜溜的眼睛似乎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又似乎早已看穿了一切。
小英子搬家了,她坐在车上一脸忧愁,哀伤写在眼角,她看着过去熟悉的树木,花草,道路,她回忆着发生过的故事,想念着这片土地的人,可是人生不就是这样聚多离少吗,我们总是要往前走,总是要朝前看,总是要和过去的故事,过去的人,以及过去的自己挥手道别,然而这样的道别却在哀伤的同时有一丝的希望在里面,希望前路更灿烂,希望未知都是惊喜,希望成长可以再添光彩,希望……
远处,山川呈现出依恋的态度,熟悉的道路上芳草萋萋,碎石子斑驳在记忆的洪流,往事依依,似乎就在昨天,又似乎早就发生过去了很久,很久……
骆驼队又来了,风从学校吹来。
小英子背着自己的小书包,站在那里,扬起头,眼睛微微眯着。
她笑着,她的短发飘扬,她的眼神清澈,她的目光温暖。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5
读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我颇有感触。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时,幼小的英子跟着爸爸妈妈从台湾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在那里她遇到了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遍体伤痕的小伙伴----妞儿,藏在草丛里的小偷,斜着嘴笑的兰姨娘,朝夕相伴的宋妈……她们给英子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她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个个离她而去。
合上书,闭上眼,书中的人物便一个个向我走来。
英子,聪明善良。别人都认为秀贞是疯子,没人跟他讲话,独独英子对她表示了友善,并和她成了朋友。为了帮助妞儿和秀贞找她们的亲人,英子偷偷拿出了妈妈的金镯子。别人认为那是个“小偷”,而英子说自己分不清好人坏人,其实她是用自己的标准在衡量着世间的人。那个“小偷”为了供弟弟完成学业,供养母亲,而自己要冒着危险去做贼,这在英子看来可不是坏人,反而和他成了朋友。这不是她善良的本性使然又是什么呢?蓝姨娘尽管可爱,讨英子的喜欢,可当她发现兰姨娘和爸爸手拉手,而挺着大肚子的妈妈正在灶台便炒菜时,她心里难过,为妈妈不平,可又不知如何表达,最终,聪明的英子通过牵线搭桥,促成了兰姨娘和德先叔的婚事,却把爸爸蒙在了鼓里,可真是个机灵鬼啊。
妞儿,一个不该出生的、苦命的孩子,但却有着有着与命运抗争的顽强个性。她出生后便被抛弃了。被人捡去后,也无非是把她当作卖唱挣钱的工具,还要每天遭受继父的毒打。为了摆脱苦海,她竟要偷偷去寻找自己的生身父母。没想到,生母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在英子的引导下,她轻而易举地找到了自己的生母。她的生母——秀贞,但是刚要离开的时候,母女俩人双双葬身车底。
兰姨娘,可以说是因祸得福。三岁时,生身母亲由于生活所迫便把她卖掉了,后又沦落为风尘女子。被人赎身后,作了一个七八十岁老头的姨太太,当然没有什么幸福可言。好在她敢于与自己的命运抗争,脱离了那个家庭,最终与进步青年德先走在了一起。
宋妈,是个可怜的女人。她为了养家,为了不遭丈夫的打骂,忍痛离开自己的亲身骨肉,而去给别人的孩子当奶妈。最终,自己的孩子死的死,散的散。
书中的一个个人物形象鲜活,真实,再加上作者那朴实的、诗意的语言,使读者不自觉地被他们深深吸引,为他们哭,为他们笑,透过他们,了解了那个时代生活在各个阶层,尤其是社会底层的贫苦人民的生活状况。它就像一面小小的镜子,照出了20世纪北京城南,乃至整个中国的社会现状。
全书透过英子纯洁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透着淡淡的哀愁和绵绵的思念。正因为她有一颗纯洁无暇的心,她的童年才是多姿多彩的。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6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正如莎士比亚说的那样:“生活中没有了书,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而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和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交谈。今天在书籍的海洋中我又找到一本让人赞叹不已的书,《城南旧事》。现在让我们闭上眼,回到过去的北京城。
《城南旧事》主要写了英子儿童时在北京城南所发生的几件事情。
“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等.....
惠安馆主要讲了一个“疯”女人秀祯,给继父虐待的妞儿,故事巧妙地将英子和惠安馆串联起来,让人回味无穷。
而在我眼中最让我难忘的是《爸爸的花儿谢了,我也不是小孩了》。文章中爸爸奄奄一息,而我小学刚毕业。文章里最让我感动的那句话就是爸爸临终说的话:“你12岁了,已经不是小孩了。”
读到这里我闭上眼,仿佛看到了英子父亲在病床上低声对英子嘱咐着。母亲含泪坐在病床前。
是啊,12岁了,要撑起一个家了。童年的列车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离开了。只留下一声声汽笛。童年来无影去无踪。正如朱自清说的:“时间像针尖上的一滴水地在时间的大海里。”板板手指,我也有5110个日子了。14岁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它好像一场梦,一部分已经毫不犹豫地步入青少年。而剩下一部分却还在童年里游离。当童年的列车远去时,伴随着轰隆声的是青少年的新列车。我在童年的最后一年里不要迷恋过去,而要珍惜未来。这不仅是英子父亲希望的,也是所有父母希望的。
《城南旧事》这本书让人回味无穷,现在我再次翻开书,又一次融入了书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