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心得体会
爱习作提供的暑期心得体会(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暑期心得体会 篇1
为进一步做好我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际掌握已经建立家庭经济困难档案同学的家庭状况,把有限的资助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受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机电工程学院委派,我和学院勤工助学中心相关学生干部利用暑期对2012级自动化专业胡佰成、梁玉亮以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张希萌三位同学进行了实地家庭走访。
本次走访工作得到了党委学工部和学院相关负责领导的高度重视,我在挑选走访学生的时候也尽量使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甄别较困难的学生、多次拖欠学杂费的学生以及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如本学年学习退步较大的、家庭发生变故的、本人身心状态不佳的等等。
这三位同学有的来自于城市寒门、有的来自于贫困乡村、有的是代表学生干部、有的是遭遇家庭变故而出现心理问题、有的成绩优秀、有的面临降级。也是希望通过本次走访考察学生家庭的真情、实情,确保资助资源的合理分配;把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关爱送到被走访学生家庭,给他们的家庭以信心和力量;向学生家长通报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详细介绍国家、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推动学生家庭主动与学校形成育人合力。
8月22日上午八点,我与一名学生干部从红旗大街公交枢纽站乘坐377-9在幸福乡站下车,在学生的指引下来到胡佰成同学的家中,大体耗时一个小时。该生虽然所在幸福乡光明屯属于哈市近郊,周边路网建设尚不完善,故交通不算便捷。通过与其父亲交流得知:该生父亲因慢性病丧失劳动能力,母亲务农为家中唯一经济来源。家中所住自建房于2010年建造,一个狭窄的两居室,和其他两个兄弟共有一个院子。室内陈设较为破旧,无贵重家具家电。另外其父还要与两个兄弟负担家中患病的老人治病花销(家中老人已经于8月15日病逝,家中负担丧葬费用,使得经济情况更加紧张);另外胡佰成在2017年9月曾因轮滑课滑到导致右腿半月板受伤,陆续花费医药费近一万元。随后,在学生父亲的指引下,来到学生家所种的蔬菜大棚实地考察,通过与在此劳作的学生母亲交流得知:一个大棚除去成本,每年可得利润两万元左右,但是今年菜价偏低,可能达不到这个数字。走访过程中,学生父母语言朴实,表达了对学校资助和帮扶的感谢同时
希望胡佰成能够自学校中能以更好的成绩和表达回馈学校和社会的帮助。
上午十点,结束了对胡佰成同学的走访之后,乘坐公交车返回市区。在朝一中站乘坐59路公交车大约耗时四十分钟到达十四中学站下车。在下一位受访学生梁玉亮同学的指引下来到其家庭住址:哈尔滨市道里区小职工街27号。由于该生父母在哈市打工为生,故居住地点在市区,距离东北林业大学大约8公里,交通还算便捷。学生居住房屋为使用面积为28㎡两居室,房龄超过25年。收访学生仍与哥哥居住在同一屋内。家中布置简朴,无贵重家具家电;受访学生父母在哈市以打工为生,母亲为三级残疾,二人无固定收入。有一个哥哥去年毕业,目前在哈尔滨地铁工作。由于近年来供养两名大学生完成学业,累计欠下外债五万余元。
在婉拒了学生家长的午饭邀请之后,我和随行学生干部走访了学生原户籍所在地街道——位于哈尔滨南岗区士课街16号的奋斗路街道办事处。街道的'王桂荣书记接待了我们。通过与王书记交谈得知:社区对梁家经济困难情况基本了解,对其帮扶工作也较为到位;学生及其家长虽然是租房客,但是平时邻里和睦,遵纪守法。走访的最后,王书记也对我校学生资助部门的工作表达了感谢,并且互留了联系方式,如辖区内还有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将会保持联系,实现共同帮扶。
下午一点三十分,在完成了对梁玉亮同学家庭的慰问和走访之后,我们乘坐公交车201路到达哈尔滨市道里区前进路口站下车,在学生的引导下来到第三位受访学生家中——位于道里区哈药路344号的张希萌同学家。张希萌父母于2008年先后下岗,母亲在所在社区的饭店当服务员,父亲因身体原因劳动能力有限,学生学费主要为亲友资助,平时家里出来要负担学生上学费用的,还要承担其父的医疗费用。学生所居住房屋为其母亲下岗前单位公产房,屋内布置极为简单,仅能保证日程生活所需,无贵重家具家电。
鉴于张希萌同学学习成绩下滑严重,已经濒临降级。除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之外和宣传学习的资助政策,还与学生家长通报了该生在校情况。希望家长能与学习共同合力,督促学生尽快提高学生成绩,期间,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波动,并且表示将会努力学习,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表现回报学校的资助和家长老师的关心。
紧接着,我们一行走访了位于哈药路346号的学生家庭所在社区——哈尔滨市南岗区河梁社区街道办事处。通过与办事人员交流得知:该家庭属于“三低”范围之内,其家庭经济情况属实。在街道的帮助下,已经办理了城市职工最低生活保障。在走访的最后,对方对我校学生资助部门把工作做到实处、细处的风格表达了肯定。同时,双方也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和帮扶交换了意见。 本次走访在学校的统筹安排、学生家长合和所在地区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配之下,完成了既定走访目标,达到了走访目的。走访工作带来的疲惫来不及缓解,我就迫不及待的伏案完成这个走访总结,因为走访的心得结合工作两年来的一些体会的确让我有一种倾诉的欲望,不吐不快。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能仅仅关注家庭收入
本次走访的学生,除了考虑地域因素之外(哈市周边),更多的是考虑那些在学业、心理上出现问题或者在自我发展遭遇困惑、家庭遭遇突发状况的贫困生。比如梁玉亮同学担任学院勤工办公室主任,但是成绩出现下滑;张希萌迷恋网络导致频临降级;胡佰成意外受伤却一度向家里和学校隐瞒伤情。大学生的资助不能仅仅以家庭收入高低为关注标准,摆脱某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越穷越关注、越帮扶越下滑”的资助怪圈。
2、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情况掌握也十分重要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很多通过贫困证明得来的信息实际上的参考价值的确有限。通过与一起走访的学生干部交流得知:很多他们看来平时衣着打扮都很入时的学生没想到家中是这样的情况;而很多申请助学金的同学,其消费程度却令人咋舌。这里面不仅仅是地方基层审查部门不严格的问题,更多的是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没有对社会帮扶的感恩之心,甚至缺乏最基本的向善之心和孝顺之道。高校的学生资助部门和心理干预部门应该形成联动,改变 “重资,轻助”的工作方针,有些同学急需补充的不是物质条件,而是心灵引导。
3、高校的学生资助部门应该多与基层的社区和乡镇联系。
学校本次发放的《东北林业大学学生家庭实地走访实录》里面有“学生家庭所在村委会、乡镇和街道民政部门信息”一栏。我觉得非常必要,通过与这些基层民政部门加强联系,可以更有效的甄别不准确的学习信息、建立社会与高校更通畅的学生资助渠道。所谓“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坐在电脑旁边得到的只能是数据,走出去得到的才是信息。
在今后的工作中,机电工程学院勤工助学中心将会在学校的学生资助部门的指导下,在学院的领导下更加有效、积极的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走访工作,本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力求“把工作做到实处 将温暖带到心间”。
暑期心得体会 篇2
在x月xx日,我们正式出发赶往xx光机所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光学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真心的希望走出培育了我们三年的校园,去看看校园外我们专业的情景,去了解校园外我们的光学。我们对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充满了期待。我们相信长春光机所会是我们了解光学的场所。探索光学的旅途,从我们,从这里开始。
x月x号下午开始,实践活动正式展开。在光机所xxx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加了针对于光机所所情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专题讲座。在讲座过程中我们对xx光机所的光荣的历史传统、丰厚的就业待遇、良好的生活环境、卓越的研究能力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其中光机所对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就业待遇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一份不可拒绝的引诱。
在之后几天的时间里,我们又参加了关于研发中心,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空间机器人中心,发光及应用光学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一体化技术,光电探测室等重点科研中心的介绍。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对世界上最先进的光学科研成果,如氧化锌pn结,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专家的讲解中,我们与在专业所学知识进行联系,比较,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曾理解的理论知识,受益匪浅!
在实践活动的中期,我们还参加了xx实践活动,在那里,我们与队友精诚合作,英勇向前,使我们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有了极大的提高,并且认识到了正确的方法在成功的道路上必不可少。
在整个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全体实践人员配合老师的工作,积极的参与其中,举一反三,并且不惧烈日,不怕流汗,不畏辛苦,受到了接待老师的强烈好评!
xx号,是我们起程赶回学校的日子,暑期实践活动正式结束了。通过此次实践,我们真正到了我们光学是科学及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我们专业有着广阔的就业以及发展前景,我们大家都可以成为光学上的先行者!每一段路,都是一段领悟,我们坚信,这段暑期社会实践的路,不仅对于我们,对于大家也是也是一段领悟,一份宝贵的财富!
暑期心得体会 篇3
20xx年5月6日下午,我们园组织全体老师一起参加了“美术技能”的培训,这次的主讲老师是我们园的xx老师,xx老师刚刚去参加有关美术的培训回来,通过聆听xx老师的《幼儿园美术技能培训》提升幼儿绘画作画的有效策略、以及美术活动的展示,使我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有了新的思考,而且感触颇深。
xx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幼儿园美术教学大致可包括绘画、手工和欣赏。适合幼儿进行绘画和手工操作的类型很多,如手印画、手指画、盖印画、喷洒画、吹画、蜡笔画、蜡刻画、水粉画、蜡笔水粉画、水墨画、黑白线描画、内容地图版画等不同绘画种类。撕贴、剪贴、折纸、泥工以及综合材料制作等手工类型。
xx老师还教我们画简笔画的.技巧,在圆的基础上加以想象创造,抓住动物的特征,从不同的方面去添加图形,动物的形式就不会单一。这样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的简笔画形式就更加丰富了。
紧接着xx老师把还给我们展示了她手工创作,教我们怎样把废物变成宝,如何把简单的墙饰变得立体,还有颜色的搭配,图形的折叠方法等。最后一个环节是纸浆画创作,通过一边玩,一边学,我们也掌握了纸浆画的创作方法。最全面的学以致用,以后在美工区中,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
通过本次学习培训,在今后工作中,我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多体会感受所学的知识,并用于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幼儿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也真心感谢xx老师的这节美术技能培训,通过这次培训,丰富了我们的创作方式。
暑期心得体会 篇4
暑期语文培训的感悟
1,确定教材新定位
2,新教材的特点。
3,如何推进语文课堂即实施教学新策略。
反思一对教材的重新认识,教材只是例子,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载体。我从教19年,教了12年初中,教过四套教材。经郭老师分析,我重新建构新的教科书体系。这套教科书以语文与生活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部分。进一步了解新教材的特点、变化。郭老师对教材的定位是:指导教学的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材,是教师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材支配教师。我非常赞同郭老师的说法。今后大胆地把教材作为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载体。
反思二如何确定教学目标?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的教学。一篇文章究竟该教些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往往自己心中没底。经常是翻阅教参和优秀教案才明晰了教学目标,则照抄之。认为这就是这课应该达到的目标。我听了郭老师说他上的公开课《背影》一文,有这样的环节:教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详细写父亲买橘子??学生回答说:“详细写买橘子是为了突出父爱。师又问:“能写其他事来突出父爱吗?”一生回答说:“可以,比如详细写父亲托茶房照顾我一事,可以细致描写父亲托茶房时的对话、神态、动作等展现父亲低声下气地求茶房的情景,同样也能突出父爱。另一个学生还说了他的亲身经历:他和父亲赶火车很挤,父亲用左手握栏杆的一头,右手握栏杆的另一头,弓起背,让他就站在父亲用手和身子隔出来的一个“空间”里,让他可以“自由”活动,以免被人挤着。郭老师给予了充分地肯定。课后专家评价说他重点不突出,因为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围绕中心选材,而他却是让学生学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来详写。郭老师说这个训练重点我班学生已经掌握了,我就可以选择记叙的详略来训练。就算是教同一年级的两个班的同一篇课文,可能教学的目标也不一样。因为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我悟出了这个道理: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情。我想起了我教《羚羊木雕》的时候,就把这篇文章当成写人物对话的范文,指导学生写好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等。因为学生写对话时不善于刻画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我庆幸自己的`大胆。学情就是“命令”这才是真正的使用教材,把教材当例子,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的理念。
反思三关于阅读教学课程标准中有:“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郭老师提出阅读教学中要接受一个美学的观点:作品只是一个有待于重新发现与创造的开放文本。我非常赞同。例如我在教《羚羊木雕》时设计了一个辩论赛:正方:羚羊木雕该要回来,反方:羚羊木雕不该要回来。学生积极说出各自的理由,有针对性地反驳。反方说:父亲送我的,我有权处理。当正方无言以对时,我及时解围,在大屏幕上打出法律中未成年人处理财产的相关规定:“10岁及以下未成年人没有处理财产的权利”反方又反驳说:“文中没有说我是10岁以下”双方谁也不服谁时,我抛出了另一个问题:作者的态度呢?学生从末句品出了作者是站在正方的此时我说:“你们想听听老师的意见吗?于是,我先让学生读《一碗混沌》。
暑期心得体会 篇5
暑假实践仅仅3周的时间,我却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在这3周的时间里,每一天都是十分充实和丰富的,无形中延伸了每一天的长度。3周,就像30周。然而即使在学校30周,可能也学不到在这3周学到的东西。
我们4个人参加的这次暑假实践,内容可能是最丰富的了。除了平时在实验室跟随带教老师和学长学习相关科研知识,参与相关实验外,在谢主任的安排、付老师的建议下,我们还在黄山社区医院参加了一次社会实践、在二院科室学习了一天。最后,在董老师的安排下,我们还有幸观摩了一次食管癌手术的全过程。
在实验室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哪一场精彩的实验操作,也不是哪一个先进的仪器设备,而是在每次的例会上,学长学姐和指导老师探讨问题的严谨态度。每开一次例会都像是打了一场仗,各种不同的观点摩擦碰撞,甚至有的时候双方会因为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实验分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至此,在我的印象中,科研与严谨密不可分。最初,参加这次暑假实践我其实是想了解下实验室的研究内容,期待着能够自己独立动手操作一次实验。但是,慢慢的我的想法潜移默化的改变了。我意识到,科研重要的是科研思路,比科研思路更重要的是科研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和实验的设计远比具体操作更需要智慧和更难考研个人的能力。
我仅仅在二院的科室学习一天,但是感受很多。上午在心血管内科,老师听说我是医学院的学生很是欢迎。遇到病人,会特意让我们关注病人的症状。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二尖瓣脱垂的病人,老师教我使用听诊器,听到了传说中的“吹风样杂音”。幸运的是,上午的病人不多,老师就用空闲的时间,教我看心脏CT,看心脏彩超,看心脏图,我越听越兴奋,同时也深深的意识到相关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下午我又跑了消化内科和内分泌科,发现了一个各科室都存在的问题——病人和医生很难沟通。一方面,病人的文化水平有限,对自己的病情很难有准确的描述。大部分的病人在问诊时,只说自己“难受”,“不舒服”,对医生的问题也难以理解,更不用说回答了。另一方面,医生每天要接触大量的病人,身心劳累,再加上沟通困难,对病人难免会有失去耐心的时候,就会造成诊断困难,医患关系紧张。我觉得,解决现在的医患矛盾的方法除了加强对医生的道德教育和沟通技能的锻炼的同时,也要从病人身上着手。要让他们理解医生,也要普及基础的医学支持,以便更好地与医生沟通。
最后一天,托董老师的福,我们组还观摩了一次食管癌切除术的全过程。一场手术持续了将近6个小时,期间主刀老师一刻不停,全身心投入手术中,在此之前老师仅用了5分钟的时间在早上9:00吃了所谓的午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外科医生的辛苦,也为自己将来能够从事这样的事业感到骄傲。
让我十分感动的是,在此次实践期间我们的班主任付老师始终陪在我们身边。在实践一半的时候,还主动给我们指导,教我们如何在实验室学习,还帮我们进行论文选题指导。生活上也非常关心我们,帮我们亲手制作换桃罐头,给我们水票。真的很感谢付老师。同时也要感谢董老师给我们在这次实践的机会,以及带教的学长学姐。感谢14卓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