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青铜葵花》后记

2025/09/05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青铜葵花》后记(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青铜葵花》后记 篇1

趴在桌子上,刺眼的阳光投射过来,睡意涌上,微微入睡,头压着一本书——《青铜葵花》。

书中女孩葵花,三岁丧母,七岁丧父。男孩青铜一家十分贫穷,但还是收养了葵花。青铜一家对葵花很好:葵花到了上学的年纪,青铜舍弃自己的学业,让葵花上学。青铜为了给葵花照相,大冬天去买芦花鞋,为了多赚一双鞋的钱,他甚至把自己的芦花鞋给卖了,他的脚冻得都没有知觉了。家里买不起灯,青铜为了葵花能写作业,他做了十几个南瓜灯。寻找葵花把脚刺破,给葵花做冰项链吹得腮帮子直痒……他尽了哥哥的责任。奶奶得了重病,葵花故意不好好考试,跟着大人到江南摘银杏,可奶奶仍旧去世了。葵花12岁了,命运将葵花召回了以前居住的城市,对葵花的思念使一个不会说话的青铜开口喊出了葵花的名字。

面对不公的命运,要敢于正视现实,同时在困难时受到别人的帮助,在别人困难时也要帮助别人,正如古人所说,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

想想现在科技那么发达,生活那么美好,爸爸妈妈每一分钱都是用汗水换来的,平时我老是乱花钱,现在想想实在让我心里酸酸的。每次我不写作业的时候,妈妈都提醒我,可我不听,还朝她大吼大叫,现在我面对困难不会退缩了,我要好好努力学习,回报我的亲人。

我们这个时代还有一种乐享主义,那是我们在面对困难、痛苦时的胆怯表现,是一种对生命缺陷深刻体验与理解的必然选择。

欢乐与困难不停地锻炼人类伟大的心魂,只有真正能够体会的人,才能懂得人生的价值,和亲情的可贵。

读《青铜葵花》后记 篇2

在整理书柜时,偶然发现一本书,掸掉上面的灰尘,是一本好书,是《青铜葵花》。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曹文轩。讲述一个7岁女孩葵花和哑巴青铜的故事,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葵花是个孤儿,2岁时母亲因病而死,和父亲相依为命。可在一次:葵花爸爸开着小船在河上游玩,不小心落水,失去了性命,葵花悲痛不已。从此以后,葵花被好心的大麦地人收养。终于有一天,村长决定让村民们收养葵花,葵花美丽又老实,人见人爱。大家都想收养葵花,可大麦人都不缺孩子,最后,葵花去了青铜家,青铜一家把葵花看做自己的孩子一样,青铜也不再独自一人,连牛儿都替大家高兴。

上学的时候,只有一人上学,青铜把上学的位儿让给葵花,由葵花上学。上学、放学总是青铜接接送送,葵花又有些自豪。葵花也更加孝顺了。

我心想:我们也应该孝顺父母,学习青铜谦让的品格。

青铜一家心灵手巧,大家都教葵花做芦花鞋,在冬天,大家都穿芦花鞋。下大雪时,青铜顶着寒风,在雪中卖鞋,还把自己的芦花鞋卖给别人,自己赤脚在雪中。

为了不让葵花在大麦地受苦,村长决定让葵花住在城里,葵花走了。第二年,葵花又回来了,青铜开心极了,大喊了一声,哑巴青铜会说话了,大家惊叹不已!

我想:青铜真坚强啊!还会说话了,葵花该多么激动啊!我情不自禁鼓起了掌!

《青铜葵花》激励我要像青铜一样坚强、谦让;像葵花一样孝顺、文静。该读好书,让家人开心。

我合上书,回忆那些动人的故事。

想想现在,我们不愁吃不愁穿,有些人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要学会独立、孝顺,做个好孩子,让老师、家长高兴。

读《青铜葵花》后记 篇3

经老师推荐,我买了一本《青铜葵花》,谁知一打开,我就忍不住一口气看完了。

这篇小说主要讲了一个乡村男孩和一个城市女孩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在充满天灾人祸的岁月里,他们饱受苦难的磨练:葵花不幸成孤儿,青铜遭火灾成哑巴;特别的机缘使他们成兄妹,他们真情相依,一起面对苦难——从容应对洪水;沉着对付蝗灾;饱经饥饿折磨;在风雪严寒中挺立。这两个少年在经受各种苦难历程中,显示出了顽强挺立的风度!

我想,曹文轩先生在这部书里所呼唤的—— 就是要我们在面对苦难、面对挫折时应有强劲风度吧!

看完着本书,我不由得想起我家的那盆小剑兰来。

它表面上看起来弱小无力,但是“真人”不貌相,你可别小看它!

记得去年我和妈妈在马路上捡起被人清除丢弃的它的时候,它快奄奄一息了:叶子恹恹的,根须也快干枯!我以为它肯定活不了,妈妈说试一试。谁知道,它只要一胚土,只要一些水,就安然无恙了!而且你可以随意浇水,忘记浇了,十天半个月它不会枯死;兴趣来了,多浇些,它也不会呛坏。这让我大吃一惊,想不到它的生命力这么顽强!现在呢,它叶子青翠,形如利剑出销——已经生机勃勃了!

而青铜葵花也就像我家的剑兰一样,不畏艰难困苦,顽强挺立着!

青铜葵花——我心中永远的剑兰!

读《青铜葵花》后记 篇4

曹文轩写的长篇小说——《青铜葵花》是我至今看过的最好的书。作品写苦难,写到令人心酸;作品写亲情,写到令人感动;作品写友情,写得充满情意。葵花,是一个从城市里来的女孩。青铜,是一个乡下男孩,因为一场火灾发烧。痊愈后,本来说话流利的他,变成了一个哑巴。葵花唯一的亲人(她的爸爸)去世后,被村里最穷的人家——也就是青铜家,领养了。从此,七岁的小葵花又有了家,有了爸爸、妈妈、奶奶和哥哥(青铜)。青铜一家人把所有的心思、心血,都花在了葵花身上,葵花也没辜负他们,成绩名列前茅。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命运又将女孩召回她的城市。青铜常常望着芦苇塘,葵花城市的方向。

看着,看着,就会情不自禁地哭起来。为什么?因为感动。这篇小说是美的,但这也是悲伤的。内容,让人有点觉得不可思议,却又感觉不像一篇小说,像早已发生过的事:文中的奶奶,因为要给孙子、孙女做厚棉袄、厚棉裤去采远方棉花时生病,不幸去世了。这就是爱,奶奶对青铜和葵花的爱。文中的青铜,为了让妹妹晚上看清字,写作业,出去捉萤火虫做灯,那是大地最闪最亮的灯!

葵花调皮,青铜也调皮,他们是天真、可爱的。他们之间,是亲情,还是友情呢?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珍惜这份感情!友情像甜甜的蜜一样,交到第一个朋友,就恨不得告诉全世界——“我有朋友啦!”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友情可能会越来越深,也可能慢慢淡去,然后回到从前——只是认识的人。亲情,亲人之间的情意。就是我爱和我有血缘关系的爸爸妈妈,他们也爱我,我们互相关心着对方,就这么简单的关系。可亲情不是说没就没的,父母,生我们、养我们的人,我们可要好好孝敬他们的!

读《青铜葵花》后记 篇5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并不都是美好。就像我读的这本《青铜葵花》一样。这是一个关于男孩与女孩的感人故事,每每回想起书里的点点滴滴,我不由潸然泪下。

男孩青铜在一场大火中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像一只失去翅膀的小鸟,非常孤独。而葵花的到来让青铜倍感亲切。他们亲如兄妹,一起生活,一起游戏,当然,也一起经历了许多困难:他们一贫如洗,为了让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上学的机会,自己走街串巷卖芦花鞋;他们饥寒交迫,蝗虫把所有的麦子吃光得精光,他们忍饥挨饿,互相鼓励。虽然是个孩子,虽然苦难正磨砺着他们的内心,但他们却用微笑和坚守给以回应。

读到这儿,我想起了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寒假里,我有幸参观了他的故居,了解了先生不为人知的童年经历:13岁,家道中落,他受尽世人冷眼,却坚强地同母亲一起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学习上,先生发奋图强,励精图治,最终收获成功。瞧,鲁迅先生和书中的主人公一样,能笑对生活中的不美好。正如曹文轩先生所说:“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一个时代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成为一个强者。”

“当时阳光如泻,一望无际的葵花田里,成千上万株葵花,花盘又大又圆,正齐刷刷地朝着正在空中的那轮金色的天体……”在那个午后,葵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青铜,离开了大麦地。我明白,生活并不美好,但若笑着面对,心间便能开出郁郁的小花。笑对苦难,芳香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