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

2025/09/06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新型玻璃》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急促、报警、盗窃、犯罪、嫌疑、金属、银行、图纸、即使、规定、窗帘、保持、噪音、集中、处理、对付、研制、奇迹、博物馆、安然无恙、藕断丝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和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4.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的语文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新型玻璃》这一课。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看看这一课一共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了以后,再往下读。一边读一边思考问题。

2.读完一遍课文的同学请默读第二遍,把新型玻璃的名字划下来,并读一读,记住它们的名字。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理解段落中不理解的词语。

①指名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指名读第二段,齐读第二段。

②第一、二段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引导学生理解“藕断丝连”是什么意思?这一课中说的是什么?指玻璃碎片里面的夹丝。玻璃碎了,夹丝把它连在一起。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③划出这两段中的关联词语:“不是??而是??”、“即使??仍然??” 。请同学齐读这两句话。

④指名读第三段,齐读第三段。

指名读第四段,齐读第四段。

第三、四段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⑤指名读第五段,理解“分贝”是什么意思。

划出这两段中的关联词语:“尽管??还是??”、“如果??就??” 。请同学齐读这两句话。

三、交流讨论,合作学习

1.小组交流自学情况,互相补充,相互释疑。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作用。

2.全班交流:课件展示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作用。

3. 课件出示:课文中有关说明方法的`句子

学生自己读句子,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说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

4. 课件出示:“新型玻璃的自述”

“自述”就是自己介绍自己。把全班分为五组,第一组写“夹丝网防盗玻璃自述”,第二组写“夹丝网玻璃自述”,第三组写“变色玻璃自述”,第四组写“吸热玻璃自述”,第五组写“吃音玻璃自述”。现在你们都是新型玻璃了。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作个广告。看谁会夸自己。要实事求是,不要吹牛。

5.全班学生写“自述”。师巡视。

6.请同学到前面来读自己写的“自述”。按着顺序来,先请“夹丝网防盗玻璃”来说。

7. 课件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内容

学生齐读一遍.

四、拓展延伸

放飞想象:大胆设计一种新型玻璃 (联系生活实际的需要,

自己也研制设计一种新型玻璃造福于人类。)

板书设计:

名称 特点 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 自动报警防盗

变色玻璃 能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 “自动窗帘”

吸热玻璃 吸热,阻挡冷空气 可使室内冬暖夏凉

吃音玻璃 消除噪音使噪音强度减弱

夹丝玻璃 非常坚硬,不易破碎 适于高层建筑使用

不断探索

创造奇迹

教学反思:学生初次接触说明文,这种体裁有点陌生,所以还需要继续学习。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 篇2

《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课文紧紧扣住一个“新”字,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通过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了解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三是鼓励人们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

本课教学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读顺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是教学的重点,主要解决两个目标:一是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二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课文前五段结构基本相同,都是先点出这种新型玻璃的名称,后写特点,再讲用途。于是我采取“读段落、画句子(特点、作用)、作总结”的.方法来学习“夹丝网防盗玻璃”,用“填表格,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学,由“扶”到“放”,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顺利达成第一个主要目标。接着,以“回顾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新型玻璃”来达成第二个主要目标。第二个目标的达成不是很让人满意,感觉学生学生热情不高,教学的时间把握也不够紧凑,教师讲得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够,学生的理解还是浮在表面,不够深入。

改进设想:

如果将总课时改为3课时,在“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时加大读的指导,把“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和“拓展练习:把你想发明的玻璃用你喜欢的方式写出来”专门放为一课时进行教学,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 “写”的能力。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 篇3

语文教学是人学,应该关注的是人,关注人的生命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中最响亮的口号与孜孜以求的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努力尝试着。像我们这样的实习老师都会把课的重点和难点放到对新型玻璃特点内容的理解上。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整堂课就称不上是语文课而是自然课了。语文课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一本基础学科,这就要求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使用语文这个工具,去帮助他们经后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所以,如果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是没有实际的意义的。学生只是对文本的内容有了比较详尽的认识,可离开了课堂,到了现实的生活中,这些知识发挥不了任何的作用。那么学生在这40分钟的时间里面就作了无用功。结合具体班级学生的特点以及两次试教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我和指导老师发现学生们理解玻璃的特点、作用比较容易,但是较难用简洁、明了的话进行概括。于是我们就把教学的重点放到了教给他们几种简洁、明了的概括方法。通过又一次的试教,发现学生的概括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在课堂中,学生还有了新的'创造,许多好点子都是我事先没有想到过的。这的确是让我又慌又喜,然而可庆幸的是我并没有扼杀他们创新的火花,而是把权力全部交给了他们,自己甘做一个热心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和他们一起去亲历探索的过程。所以学生从头到尾一直学得津津有味,讲得津津有味,他们敢于在无疑处质疑,师生一起共同解疑,学生从中获得了解决问题、自主读书的体验。整节课,学生不仅能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加以解决,并大胆设想不同方法,发展了发散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能不迷信教材和教师,敢于大胆发表不同意见,难能可贵,并且围绕提出的问题,设想多种解决方案,充分地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张扬。正如特级教师周一贯所说,阅读教学总是要通过学生主体的认识图式去同化课文内容。这种同化,并不完全是顺应,也应当引导学生去质疑、去批判、去否定,敢于给课文挑刺,从小培养学生不盲从权威,不唯书,敢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批判能力,养成遇事、遇理都能分清良莠、明辨是非的良好思维习惯。读书须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才有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提升过程;才有撷取信息、对比分析、综合梳理的研究性学习行为。只有遵循这种高效的阅读教学规律:源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凭借文本而又超越文本,才能逐以实现教育的终极关怀:让每个生命时时创新飞扬。

当然,这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当学生说出诸如空调玻璃时,就不必要再加上一个隔热玻璃了,这样就牵着孩子走,太过牵强了。还有当学生讲到敏捷时,也没有加以引导,敏捷一般是指动作敏捷,反应应该是用灵敏比较合适,学生用上了自己想的词语也该给予肯定。另外,在多媒体的使用上似乎还可以更加感性直观化一点,可给学生看新型玻璃的图片,让他们对新型玻璃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 篇4

《新型玻璃》这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如果把重点放在了解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上,这样做使人觉得就像一堂常识课,语文课应有的基本功训练得不到落实。于是我结合课堂作业自设一种新型玻璃,在课堂上开展新型玻璃展销会。课前跟学生说,学完《新型玻璃》这篇课文后要召开“展销会”,学生们觉得很新鲜,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在学懂课文内容,总结出学法基础上,宣布展销会开始。学生当“推销员”,展销的产品就是文中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要求“推销员”在会上把自己公司的一种“产品”介绍给大家,重点讲明它的.特点和用途。在我作上述说明后,“推销员”各自准备推销话语。高潮处我突然发话:“各位‘推销员’,除了刚才提到的‘产品’外,你们公司还有什么新型玻璃要介绍给大家吗?或者正在研制的产品。千万别错过这个推销的好机会啊!”教室顿时静了下来,毫无准备的“推销员”们先是沉默不语,接下来是窃窃私语。于是我给他们讨论的时间,之后又有几位勇敢的“推销员”走上台来介绍“产品”。于是一批“新产品”应运而生,“展销会”再掀高潮。

通过这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有意识地把认识事物、学习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既重视课文内容的分析,也落实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所以说这个“展销会”开得好。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 篇5

《新型玻璃》这一课是属于说明类的文章。本课内容浅显易懂,前五段结构基本相同。我就让学生运用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四个段落,意在让学生运用这种阅读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后,让学生当推销员、推销新型玻璃,促使他们在思考、表达等活动中理解、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然后让学生欣赏各种玻璃制品来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让他们也来设计新型玻璃。

一、话题生活化,创设和谐的空间

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上述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合作性,整个课堂洋溢着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张扬自己个性的机会。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当然,只有学生对话题本身感兴趣才愿意说,才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说好。玻璃随处可见,为学生所熟知,加上新型玻璃不寻常的功能与特点,很容易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兴趣,让他们热情地参与话题。

二、形式多样化,调动全员互动的交流参与

1、师生互动。

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在本节课中教师应该蹲下去与孩子平等对话,赏识孩子的闪光点,正面评价鼓励。这样有利于和谐气氛的营造,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积极参与。

2、生生互动。

对于时间的把握还待进一步的精心设计,由于对于时间把握不当,所以在处理后面的教学环节时明显的不透,显得过于仓促,没达到生生互动的效果。

在操作本节课时,我担心学生对课文讨论、理解不到位,因此在分析理解第一自然段时,花费了很长的时间,讲得太多了,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却搞得复杂化了,致使学生展示得不够精彩(时间不够)。其实,这本是一篇很容易理解的课文,完全可以采用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来设计方案,实践也证明,老师上课时的担心是多余的。看来,老师在备课时多备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 篇6

一课是说明文,以精炼的语言,采用多种说明方法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这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一、成功之处:

1.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首先,师生共同梳理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确定讲读重点。接着我运用诱发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演说的舞台——即一次别开生面的《新型玻璃介绍会》。在这一情景创设的同时,引导学生明确,熟悉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是这次介绍会成功与否的关键,从而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2.细读课文,列表归纳

这篇课文的前五个自然段结构基本相同,其突出特点是:作者在介绍每种新型玻璃时,先讲特点,再讲用途,内容浅显,条理清楚。我先让学生充分自由读课文,让学生在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的基础上,用列表的方式来加以归纳。如图(略),接着同桌互相交流作业,学生在交流作业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弄清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最后才全班交流。

3.巧引练说,横向拓展

在学生对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已十分清楚的情况下教师再次创设情景,让学生以做广告的形式对每种新型玻璃进行一次创造性的.复述。在小组合作时,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最后,请小组推荐最棒的推销员上台,给新型玻璃做广告。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课文中的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进行了创造性解说。通过这种形式,巧妙地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激活学生参与意识,从而让学生将知识内化并表达出来,求得知识的丰满和思维的拓展。

4.结合练笔,深化提高

本课最后,由我对“产品介绍会”作总结,对学生发明的新产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并号召同学们努力学习、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将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新产品,造福社会、造福人类。而后提出要求,要求同学们模仿课文的写法,把自己想发明的产品记下来。让学生结合课外练笔拓展想象,不仅能活化学生的思维,而且能促进他们继续去查找资料,为自己的想象提供依据。

二、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

1.在学生找到说明方法后,没有指导孩子针对几种说明方法进行实际运用的训练;忽视了朗读的作用,仅仅停留在指名朗读等,形式较为单一。

2.说明文一向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学生接受起来总是容易缺乏一定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用心进行教学设计,让孩子们不仅在快乐中学习,更能对说明文背后的写作方法,有所运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