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2025/09/06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课下的注释,自行翻译文言文;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从朗读中去感受人物形象,并深入体会文意;

3、让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信”和“礼”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从朗读中去感受人物形象,并深入体会文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古代聪明孩子的故事呢?(生答)今天,老师再领大家去认识一位聪明的小朋友,好不好?(生答)今天我们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出示多媒体投影)

二、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三、正音,通假字不(fǒu)通“否”,语气词。(出示多媒体投影)

四、学生结合课文下的注释,自行疏通文意,读一句原文翻译一句,把不会的字词,随时标注在书上,注意文中的'省略成分,可以互相讨论解决,仍有不懂的,等会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指导学生翻译)

五、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全班解决,并提出重点需要掌握的字词。

六、文言文里的字词意思,尽管和现代汉语不同,但个别字词的

意思仍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学生说出文中的几个这种词的意思。(出示多媒体投影)

七、每组选一个代表,一人翻译一句,翻译全文。

八、请女同学来齐读,男同学点评。

九、抓住文中陈太丘友人元方三个人的“怒”,让同学在朗读中去感受人物形象,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出示多媒体投影)

十、男同学齐读课文,读出三个人“怒”的不同感情。

十一、学生分角色扮演人物演出。

十二、全班同学讨论: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十三、讲解诚信和礼仪的重要性。(出示多媒体投影)

十四、全体同学跟老师宣誓,做一个诚信的大中人,做一个礼仪的大中人。(出示多媒体投影)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篇2

一、导入

1、同学们平时喜欢看故事书吗?

老师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这是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晋代名士言谈、行事的一本书,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陈太丘与友期》。

2、陈太丘,就是陈寔,因曾任太丘县令,所以称陈太丘。期,就是约定。整个题目连起来的意思就是“陈太丘和友人约定”。陈太丘和友人约定什么,发生了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读读全文。

二、读文释义

(一)初读课文——出示无句读全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全文,你能读准字音、读对停顿吗?

2、请一个学生读,让另一生从字音、停顿进行评价

3、打开课本,齐读课文

(二)疏通文意

1、同学们刚才自读的时候,能看懂这篇文章的意思吗?有哪些字、词、句不太清楚、不太理解呢?提出来,

2、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放开声音翻译全文

3、师读一句,生齐翻译一句

4、字词梳理

三、品文研析

1、读了这篇短文,

8、大家觉得,这篇短文为什么要安排一个才七岁、把喜怒都还摆在脸上的孩子来指责友人的迟到失信呢?(更能突显“信”的重要)

9、刚才同学们读友人和元方的对话时,有没有注意到他们所使用的称谓?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尊”是敬词,用于称跟对方有关的人或事,比如“尊姓大名”

“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称;“家”是谦词,用于对别人称自己亲属中年长于自己的人,比如“家父”

中国乃礼仪之邦,古人在人际交往中,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贫民百姓,都有许多谦辞和敬辞,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恰恰今天人际交往中没了这些礼貌用语,见面必呼职位,充分体现官本位社会的特点。元方这个七岁小儿,即便是在生气状态下,也仍然尊称对方为“君”,而没有爆粗口,说脏话,更加显示出“礼”的重要。

四、课堂回眸

1、陈太丘严格遵守约定,决不姑息不守时守信的人,是一种正直;

友人面对一个孩子合理的批评,能放下大人的架子知错能改,是一种正直;

元方不因对方是大人,有理有据地指出对方过错,对自己的爱憎不遮不掩,也是一种正直。

一篇135字的.小文,讲了一个关于信和礼的故事,塑造了三个正直的形象,告诉人们:要做一个守信讲理的人,要做一个正直不阿的人,这恐怕就是编者要把这篇文章收录在“方正门”的意图了。

2、这么涵义丰富的小文,不把它背下来总觉得有点缺憾。我们一起背背这个小故事把,老师背旁白,同学们背友人和元方说的话。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一的第2小题

3、课外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

六、板书

七、反思

本次教学比较顺利地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基本落实了教学目标,在朗读中解决字词积累与运用,通过分析三个人的语言、动作描写,体味人物内心、品格,把握人物形象,都是正直的人,符合刘义庆把这个故事收入“方正门”的意图。课堂总会有一些遗憾,时间把握上还有一点欠缺,还要努力加强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让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利用率能更高效。在品析部分,还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引导他们更多元化地理解。自己再尽量少讲一些,让学生再多讲一些。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是人教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在此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主要是写陈太丘之子元方聪颖机智,懂礼识仪。文中“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借“陈元方责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人必须明礼诚信。

【学情分析】

这篇文言文浅显易懂,学生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很大困难。初一的学生毕竟才接触文言文,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思考质疑的习惯非常重要。

【课型】新授

【教学方法】

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激趣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读及自主学习感悟故事的`内容。

4、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学习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良好美德。

2.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一些小故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作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图片

猜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画面,表现了少年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表现机智聪明少年的文章《陈太丘与友期行》。(板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学习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三、文学常识检查(填空,师强调)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方正”一门。

四、朗读、翻译

1.你读我念。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2、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3、文言文朗读一定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老师标出了这篇课文的节奏,看黑板,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4、你翻我译,自读课文,对照注释,试着翻译文章。

5、你争我抢,抢答下列红体字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2)期日中、(3)太丘舍去

(4)去后乃至、(5)元方时年七岁、(6)尊君在不

(7)待君久不至、(8)相委而去、(9)则是无信

(10)下车引之、(11)元方入门不顾

五、你思我想(读懂了课文内容,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2、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原文回答)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聪明、勇敢、明理

4、“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了什么?

“惭”字写出了“友人”已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尽显人物羞愧的神情。“引”字则表明了友人想对元方表示自己的友好,以示悔意。

六、你讨我论

1、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不失礼:①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

失礼: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他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这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所以我觉得元方最后的举动略显失礼。

2、《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的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陈元方的“方正”?

(1)他懂得“信”的重要。

(2)他懂得“礼”的重要。

(3)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4)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七、你收我获。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收获是什么?

八、你背我诵

【布置作业】

课后第四题

课后第五题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友人:无信无礼知错就改。

元方:聪明明礼直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结合课文注释与工具书疏通并理解文意,争取背诵下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3、情感与态度: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

诵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请发表你的看法。(开放性)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通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将学生分小组讨论,集合小组智慧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发放学案,学生做好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的时候,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有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船家说:“船小负载重,客官必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船家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才有得。”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这个年轻人,你会舍弃哪个背囊呢?你会留下哪几个背囊呢?为什么?好的,既然大家都觉得诚信应该留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诚信的一则文言文,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既聪明又讲诚信的小朋友陈元方,请大家翻开书129页,一起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二、初读感知

1、首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自由朗读课文。

2、在黑板左边抄下来,思考题:

(1)文中主要讲了哪几个人,讲的一件什么事?

(2)题目为“陈太丘与友期”为题而正文主要写的却是陈元方与友人,丘与友期,题目是否合适,为什么?

3、点两个学生当堂朗读,让其他同学点评。(优缺点,你最欣赏他读的哪一句,哪一句没有读好,该怎么读)

通过评议,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朗读应该注意的问题: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注意:不通否,读fǒu通假字

4、全班朗读

要想把课文读得好,我们还要明白课文的内容,可能大家在预习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字词顺的翻译不太明白,今天我们就在课堂上一起解决,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把难点字音提出来先在小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由小组代表提出后全班一起解决。重点词句:

尊君、家君、君

君: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期行”和“期日中”是不是同一个意思?

不是期行: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

三、译读课文:

清楚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我们请一位同学把全文翻译一遍。点名回答

(1)译:陈太丘和(一位)朋友相约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走后,(他的朋友)才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门外玩。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没来,(他)已经离开了。”客人便发怒道:“(真)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出行,(却)丢下人家而离去。”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一同出发),中午(到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客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的径直走入家门。

(2)解决思考题:(1)主要讲了陈元方和友人,相约日中,友人失信,友人骂元方父亲,元方反驳,友人知错的事情。(2)古人很多文章是没有题目的,这个题目是后人加上去的,一般题目与课文主题相扣,而这篇文章是将事件发生的原因拟为题目,不是事件的内容和事件结果,体现了人们的另一种拟题思维。

四、分角色朗读:

我们把元方与客人的对话读一遍。左边组读客人的话,后边组读元方的话,老师读旁白。

(一)师: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客的两处语言分别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生:第一处:询问,很客气。第二处:愤怒,音调很高。

师:元方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回答呢?

生:第一处:很有礼貌,客气的说。第二处:声调不高,但是义正严词。

师:非常好。

下面,老师请几个同学用这种语调读一下,注意读出自己的感情。

(二)师:对于元方的回答,客人的反映是什么?

生:“惭”,“下车引之”。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友人为什么会羞愧?

生:元方说的话很有道理,有说服力,客人知道自己错了,要表示歉意。

师:元方接受了客人的歉意吗?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没有,他头也没回就进自己家门去了。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友人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元方:聪明,诚实,刚正不阿(入门不顾)

友人:不讲信用,无礼,知错能改(友人惭,下车引之)

五、品悟课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学到了什么道理呢?点同学回答,引用名言来回答,在右边写上学生所说的名言,边说边写。要求学生抄在积累本上

有关诚信的名言:言不行者,行不果——墨子

民无信不立——孔子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三)师:你对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怎么看的?赞成还是反对?我们先来举下手,赞成的举手,反对的举手。

看来,大部分的同学支持元方,不过也有一部分的人认为元方做的.不好,我们先来听听反对的意见。

生1: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友人已经放下架子主动认错了,元方就应该原谅他,不应该不给别人台阶下

生2:我不同意,客人做得很过分,古代讲究孝,友人在儿子面前骂父亲就是不对的,所以不应该原谅。

生3:我们要注意到元方只有七岁,心里是不能原谅就怎么样做,我们应该为他的元方的坦诚,率真而鼓掌!

师:我应该为你们的精彩辩论而鼓掌,大家一起给自己一次响亮的掌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元方的做法,符合了他年龄的特点,也反映出了他的坦诚,率真。当然,我们也希望元方能够原谅友人,给他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对吗?老师想用一句名言来表达:比陆地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雨果师:让我们带着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把课文再读一遍,一定要读出感情。

六、背诵课文:

这篇百来字的课文,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把它背下来呢?有没有信心,大声的告诉我。好,现在,我们全班一起试着把它背下来好不好?

七、课堂小结: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表明了诚信的重要。而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摆正自己的立场,信守诺言,把诚信美德发扬光大,成为一个文明的好学生。

八、作业设计:

课文中的陈太丘一直都没有出现,我们假设这样的一个场景,这位友人某天遇见了陈太丘,他将对陈太丘说什么呢?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续写这个故事的结局,字数要求一百字内。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出现的基本字词,翻译并且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时的语气、停顿,并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白“做人做事讲诚信”是立世之本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人物语言从不同的标准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分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聪明机智的孩子,同学们可以举几个例子吗?(同学回答,教师总结)有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曹植作《七步诗》、王冕四岁学画、王羲之七岁通书法这些都是大家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伴着古人的脚步走进另一个孩子—元方的世界,看看我们从他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二、读古诗,品诗味

1、了解作者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小说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本文选自“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2)作者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洲)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洲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2、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然后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对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由教师总结,读的时候不仅仅要把字音读准,同时还要注意停顿以及感情,最后全班齐读。(暂设5分钟左右)

课堂细节:为什么同学们“尊君在不”要读成“fǒu”?指出这是通假字,请同学们思考下,在我们学过的文章中还有哪些是通假字?

《童趣》中“项为之强”,《论语十则》中“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是知也”。(重新读一遍,男生、女生、教师合作,读旁白、元方、友人)

3、根据文章注释和工具书,给同学们五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翻译全文,并且把遇到的不明白字词圈出来,全班解释。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太丘舍去:舍,放弃;去,离开。乃至:才

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下车引之:拉;顾:回头看

4、请同学翻译全文。(暂定八分钟)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后友人没有到达,陈太丘不在等候就走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嬉戏。客人问元方说;‘你的父亲在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都不到,他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的说:“真不是人啊!与人约定同行,丢下我自己就走了。”元方说:“您和家父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您还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的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三、品句子,评人物

1、当友人知道陈太丘已经离开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文中是用哪个词表示的?(学生集体回答)友人便怒

2、纵观整篇文章,在整个事件中怒的只有友人吗?(不是)那么还有谁也怒了呢?(学生答)陈太丘、元方请根据你的理解来谈谈他们分别是为什么怒?

友人:因陈太丘没有等他已经先离开而怒。

陈太丘:因友人没有按照约定准时赴约而怒。

元方:因友人不仅失信而且还责骂自己的父亲而怒,或者说因友人不但无信而且无礼而怒。

3、友人怒后对着元方责骂他的父亲,对于友人的做法你是怎样看待的?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你是怎样看待的?

①我反对友人的`做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没有遵守约定就没有权利去责备别人;作为一个长辈不应该在元方面前对陈太丘不尊重,这影响了父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不仅没有信用而且没有礼貌。

②元方的做法并非无礼: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而且当子面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③有失礼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认得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知错能改的人,不正体现了一个人的胸襟宽广和修养吗?

4、在你看来,友人是个怎样的人?元方又有什么性格特征呢?

友人:“期日中”,结果“不至”,说明友人言而无信,不讲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先离去时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说明他是一个缺乏教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义正言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较为诚恳,说明他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元方:有良好的家庭修养,懂礼识义;“入门不顾”,流露出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点。(同‘方正’相联系)

四、散思维,表立场

1、文章中有小小的遗憾,陈太丘无声的抗议,元方因“入门不顾”而使知错就改的友人尴尬,这样在无形中就激化了矛盾,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面对迟到的友人陈太丘应该怎样做呢?面对友人的道歉,元方应该怎样做呢?

①陈太丘应该等一会

②如果不能等,就留一张纸条让元方带给友人,让元方成为化解矛盾、传递友谊的使者。

③元方应该说话婉转些,接受友人的道歉。(联系生活实际,同学们之间发生的小矛盾和摩擦)

五、诵课文,悟哲理

1、请同学们背诵课文。

2、布置作业:做完《智慧大课堂》。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篇6

一、导入

二、读文释义

(一)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把课文朗读一遍,注意结合课下注释吧字音读准确!

2、请全班同学齐读。

3、请一个同学点评齐读的情景。

(二)疏通文意

1、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请大家放开声音自译课文,前后桌也能够互相帮忙翻译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标出来。

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师生共同解决。

3、考查学生对字词句掌握并链接现代常用的成语。(屏幕出现古今链接题)

(三)动笔积累

三、依文说故事

1、简单直译

字词障碍清除了,课文资料更清晰,也更容易理解了,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好不好?

2、想象创意

要想生动起来,就要把想象合理地加进去,让自我走进故事中去。想想当事人的心境怎样,表情怎样,动作会怎样?同学们能够互相先讲一下,能够互相补充啊!

四、读文悟“怒”

1、经过讲故事,同学们应当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一层了。请同学们再来朗读课文,看能不能把刚才欠缺的遗憾弥补上。先请女同学齐读,男同学注意听,评价她们读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2、要想把这篇文章读好,我们要抓住哪种情绪来读?抓住一个“怒”来读,读时体会他们“怒”的不一样:陈太丘是无声的怒,友人是恼羞成怒,元方反驳友人的话,是针锋相对的怒!请男同学来读一遍。看能不能把这些情感体现出来。

3、再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五、品文评“怒”

这是一个因诚信引起矛盾冲突的故事。大家全都生气了,全都在发怒,并且都有自我充足的发怒理由!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认为谁的发怒更合乎情理,或你认为谁的发怒不太妥当?

六、据文息“怒”

1、陈太丘无声的抗议不仅仅没让友人意识到自我的'错误,还引起了友人的大怒;元方针锋相对有理有据的指责虽然让友人惭愧却显得有些不礼貌了。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呢?假如是你,你会怎样说或怎样做呢?

2、生活中不可能没有冲突、没有矛盾,同样的问题不一样的人处理,就有不一样的结果。既能委婉地表达自我的不满,又不激化矛盾,更能解决矛盾,这就是说话的艺术。所以,我们在欣赏元方纯真睿智、敬佩陈太丘率性而为的个性、感叹友人知错就改的品行时,也应尝试着象同学们说的那样以诚信、理解、宽容的态度,更以睿智的语言、较好的修养去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冲突,去平息愤怒。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和谐完美!

3、一篇短短的小故事,涵盖了如此丰富的资料。教师和你们一齐合作背下这个小故事吧!我背旁白,同学们背友人和元方说的话。

七、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一的第2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