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2025/09/06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篇1

一、 教学内容:

1、由课本上的小插图引到社会现实生活的大画面,因地制宜地启发学生在探索、发现身边音乐的基础上,能大胆自信地将自己的发展示出来让大家分享。

2、聆听几段熟悉的音乐并选择与之相对应的生活场景,揭示一个道理:生活中到处都充满音乐,没有音乐的生活是苍白的、不可想像的。

教后记:学生参与的程度、交流的积极性、主动性等是评价这堂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教学目标:

1、对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2、对身边的音乐产生兴趣并萌生探索的欲望。

3、掌握探索、发现音乐的基本途径与技巧。

4、将自己对音乐的发现大胆、自信地展示出来。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在学生初步理解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音乐的兴趣;

2、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使学生充满自信地、充分地将自己对音乐的'发现展示出来;

3、在教材呈现内容的基础上,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四、教学方法:谈话、交流、讨论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综合课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二)导入课题:我们知道,人类的祖先开始是以群居的方式生活的,在没有任何通讯工具的情况下,他们会是怎样沟通联系呢?(学生讨论、发表见解)是通过简单的音节、手势、表情等身体语言来沟通的。他们在共同完成同一个工作时,有什么办法来协调动作的统一,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呢?比如,筏树。(学生讨论,发表意见)他们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或一定的音节,由一个人做指挥(领唱),其他的人随着他的领导统一了动作、统一了速度等来提高生产效率。这就是歌曲的雏形,也就是民歌的最早形式——劳动号子。在平原上的人们唱的号子种类很多,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劳动就有什么样的劳动号子。在山区上作业的人们唱的是山歌。其实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都是直接来源于生活的。例如:我们在北京旅游去到王府井的小吃一条街,就会听到买卖的吆喝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音乐。

(三)新课:生活中的音乐。

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大胆自如地表演自己常听的音乐片段。话题是:生活中的音乐,你会选择不同的时间听不同的音乐作品吗?你会唱你喜欢的音乐作品吗?

2、生活中离不开音乐,我们劳动时离不开音乐、在祭祀时需要音乐,高兴时、悲伤时都需要音乐。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普通人还是伟人、艺术家还是科学家,都离不开音乐。从音乐的角度来看,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直接来源于生活。

3、各种生活场景都不能没有音乐,无论是群众集会还是个人休闲,无论是欢庆国庆还是欢送亲朋,无论是商场购物还是车站候车等,都离不开音乐。

4、 欣赏音乐,为场景选配恰当的音乐。(听后学生展开讨论,对比答案)

5、得出结论:音乐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小结本课。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1.歌曲《在动物园里》

2.音乐活动“声音的长短”;听赏乐曲《狮子》

教学目标:

1.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感受声音的长短

2.练习三声部合奏能力,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在动物园里》,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上节课课后练习汇报: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表演

3.动物大合唱:教师选中一组节奏准确、节拍稳定的同学,加上老师组成一个三个声部的“动物大合唱”

4.学生聆听,感受大合唱中三声部的和谐美。

5.学生练习:将全体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刚才示范的组当指挥,练习“大合唱”

6.学生自由组合,演奏形式不同的“大合唱”。

7.教师出示各种打击乐器,学生自由选择,讨论

8.汇报练习结果。

9.欣赏乐曲《狮王进行曲》。这首乐曲描述的是动物园中哪一种动物?为什么?

10.你怎么感受到时狮子?体会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11.观看动画片《狮子王》片段

12.教师引导学生从音色入手,理解乐曲音色中的感受,兽中之王是狮子

听乐曲模仿狮子在森林中的形态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篇3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篇4

课题 《耳朵的故事 》 课时 一课时

课题 《谁的歌儿多》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谁的歌儿多》 课时 第二课时

小青蛙找家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第十课 快快跑

教学目标 1、用活泼欢快的情绪和清晰的咬字、演唱歌曲《快快跑》。 2、能选用打击乐为钢琴独奏曲《骑竹马》即兴伴奏,并从中享受到骑竹马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培养孩子们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教学难点:用欢快的情绪背唱歌曲,保持吐字、咬字的敏捷清晰。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新课教学

1、导入师:小朋友,你们骑过马吗?生:…… 师:这节课,老师就带领你们去骑马吧2、老师范唱3、学生随琴模唱旋律。(3、朗读歌词边朗读边做动作。5、随琴分句学唱歌词。6、完整演唱歌曲。7、律动表现

三、结束课业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复习旧歌《快快跑》要求学生在伴奏的提示下,整齐的起唱。

三、学跳集体舞1、先从学习舞步入手熟悉音乐。方法:引导学生听歌曲按词义配上相应的身体动作,模仿骑马的神态与动作。《快快跑》曲调中运用的休止符,不是意味着马儿停下来,而是骑马者扬鞭催马的动作与叫喊声的体现。教学时,引导学生尝试休止符处用“驾——”的声音来代替。跑马步:左手勒马状,右手持马鞭,左脚起步,右脚紧跟,像马儿一样朝前跑。骑马步:双手握拳勒马于胸前,双脚“蹓马”似的自转一圈。2、集体舞《快快跑》设计:教室内选四至六个小朋友为“邀请者”,手持马鞭站在座位行道之间,边喊“得儿驾”边扬鞭作准备。(1)——(4)小节,邀请者用“跑马步”欢快的奔跑。(5)——(8)小节,邀请者用“骑马步”围绕要邀请的舞伴跑一圈。(9)——(10)小节,面向舞伴站立,递交马鞭。(11)——(12)小节,舞伴接过马鞭,站在邀请者的.位置,接着喊引子,作扬鞭动作,音乐重新开始4、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自由设计队形或分组编排舞蹈动作。5、评价评价不在于队形、动作的规范、整齐,首要的是孩子们心情的愉悦及乐于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听赏钢琴独奏曲《骑竹马》1、看图导入(多媒体)你能说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吗?谁愿意来学一学。2、听曲律动,引导模仿你能随着乐曲用嘴模仿马蹄声吗?依据马蹄声与马铃声的特点,引导孩子们选配双响筒、串铃等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并联想骑竹马由远而近、再由近而远的情境,处理乐曲的强弱变化。

四、结束课业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用喜悦的心情演唱广东特色的方言歌曲《行花街》;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主动而自信地参与模拟逛花市的自编自演活动。

2、学会用打击乐器锣、大鼓、钹和小鼓,感受和表现特色的春节气氛;培养自我表演意识,提高分工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欣赏管弦乐《春节序曲》片段和《东北秧歌舞曲》;

2、学唱广东方言的歌曲《行花街》,让学生充分体验和表现过春节的.愉快心情。

3、培养学生自编自演的活动能力。

第一课时

一、听着《春节序曲》的音乐进入教室。

二、听《春节序曲》的音乐,师生一起贴窗花,把教室布置起来。

三、欣赏广东方言歌曲《行花街》。

1、看“逛花市”的画面,议以同学们所见到的花市是怎样的?

2、用模唱法背唱;

3、边唱边表演行花街逛花市的场景;

4、感受广东行花街的风土人情。

四、比较北方人过春节和广东人过春节有什么区别?

1、欣赏《东北秧歌舞曲》的音乐;

2、用声势和动作随音乐跳秧歌舞。

五、介绍锣、鼓、镲三种民族打击乐器,口练简单的锣鼓经。

六、做游戏:对对联。

七、播放《东北秧歌舞曲》。一部分学生随节奏挥动彩带,另一部分同学用声势和锣鼓敲击“锵锵锵”,为每一句的结尾伴奏。

八、在热闹、欢乐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背唱《柳树姑娘》。

2、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教学重难点: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电子琴、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造声音。

1、欣赏《春天在哪里》,感受愉悦的情绪。

2、创造春天的声音:沙球——雨声,人声模仿鸟鸣、大镲——雷声。

二、新歌教学

1、听范唱《柳树姑娘》。

提问:我们来为《柳树姑娘》这首歌找个朋友,你认为《小宝宝睡着了》、《小红帽》、《再见吧冬天》、《大树妈妈》这四首歌中谁可以成为它的朋友?为什么?

2、感受三拍子韵律,用不同的.方法为歌曲伴奏,表现出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3、学唱歌曲。

A带领学生朗读歌词。

B用整体跟唱法教唱歌曲。

C让学生在歌谱中用打击乐伴奏,或配以“沙”等象声词。

柳·树姑|娘--|…………

|沙沙沙|…………

4、动创编:分小组学生根据歌词创编舞蹈。

5、分组表演。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含有小动物叫声的音乐作品,带到学校来与同伴们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六、迎新春

《柳树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