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篇1
一、了解学习目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玲玲的画》这篇文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既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要把课文读好。
二、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有几次对话?请你找一找,用笔画一画。
(1)请你试着读一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爸爸为什么催玲玲快点睡觉?应该怎样读?
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用动作体会“满意地端详”的意思)
(2)找出第二次对话读一读。
第二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叭的一下”和“哇地哭了起来”说明了什么?
爸爸的话和玲玲的话应该怎样读?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师:这就是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画的.那只懒洋洋的小花狗,看着它,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为什么满意地笑了?(体会玲玲通过动脑筋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之情)
4、你认为爸爸说的哪些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出示第九自然段讨论)
5、师小结。
6、现在,你有心里话想对玲玲、玲玲爸爸或自己说吗?
三、积累词句,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下列词语,引导学生积累。
满意地端详仔细地看高兴的说
满意的笑了懒洋洋地趴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抄抄”并鼓励学生背下来。
3、、拓展活动。
借助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否遇到过“坏事变好事”这样的事情。
板书:25、玲玲的画
坏事变成好事
肯动脑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不可能办成的事能办成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篇2
设计思路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个简短有趣的故事学生并不难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再读中理解概括文章内容,并通过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换词、读单个生字等多种形式来学习生字。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形式体会玲玲由满意一着急──战胜困难后的喜悦的情感变化,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品味、思索、铭记爸爸简短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玲、幅”等8个生字,会写“脑筋”一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句子字条、一张画
教学重点
1.读好玲玲和爸爸的对话。
2.理解并背诵第九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边讲故事边出示词语:同学们,有个叫玲玲的小朋友,她画了一幅画,想看看吗?(出示课件)瞧: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她画完后,非常满意,左看看,右看看,端详着自己的画,越看越满意,越看越喜欢。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可是玲玲不小心,把画给弄脏了。玲玲急得哇地哭起来,再画已经来不及了,明天又要交,这下可怎么办呀?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后面发生的事吗?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板书: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同学们:打开书,翻到25课(板书:25)咱们认真地读一读,边读边把黑板上的这些词语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小组内交流你的识字方法。
1、自由读文。
2、检查生字读音并正音。
①借助拼音读生字。 ②全班齐读课文中的词。 ③抽一组开火车读词语。
④换词全班开火车认读生字。 ⑤去掉拼音抢读生子,组词。
三、朗读感悟
生字我们学的.很好,想再读课文吗?这遍我们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后告诉老师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过度:玲玲仔细地端详着自己的画特别满意,可是不小心,把画弄脏了,急得哭起来,谁想接下去读一读。想读的站起来齐读(5-10自然段)
你们读的真好,老师这有几个句子谁想有感情地读一读。
1.出示句子:
“怎么了,孩子?”爸爸放下报纸问。
“我的画脏了,另画张也来不及了。”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① 学生自由练读。
②指名读,你能读好哪句?你为什么这样读?(你读出了什么?)
③评议:他读得怎样?你能试试吗?
④齐读。读中对反问句引导理解,并转换肯定句式。
⑤师生合作读,男同学读爸爸的话,女同学读玲玲的话,老师读叙述部分。
2.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玲玲怎么做的?
①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
②指名读,评议。
③齐读。
④看着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她满意什么?
3.玲玲把这幅满意的画交上去,结果怎样呢?
①齐读第10自然段。
②为什么这幅画能得一等奖呢?如果你是评委,你会怎么评这幅画呢?
③出示玲玲的画,学生评这幅画。
④小结:是啊,同学们说得好,就是这只濑洋洋的小花狗,为这幅画增添了情趣,使这一幅有了生机,有了家的温馨。瞧,小花狗睡在这儿多舒服、多安心啊!连它也恋上了家的这一角,我想:这也许是这幅画能够得一等奖的原因吧。
4.这就正如玲玲爸爸所说的(出示字条)。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① 齐读。
② 背诵玲玲爸爸说的话。
③“坏事”指什么,“好事”指什么?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六
④指导书写“脑筋”一词(师范写,学生练习,评议)。
5.默读课文,
①思考玲玲的情感变化,以及学习文中两个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
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启发思维,课外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呢?坏事能变成好事,你遇到过吗?好好想一想,咱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坏事
变
好事
动 脑筋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能用关键词复述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的道理。
3.拓展阅读《新主题阅读》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读我诵》中的《祸福相依》,培养语感,丰富积累。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发思考
(一)“图片导入引发思考”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图片导入引发思考”对应的教学过程
1.自学提示:出示前后变化的三幅图,请你为它排出正确的顺序。
2.分享展示。
我认为图片的顺序是(),因为故事的经过是:首先(),然后(),最后()。所以,我认为图片的顺序是()。
过渡:那我们今天就来一探究竟,故事的真相是怎样的呢?我们接下来一起来看。
二、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1.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用“”画出课文中体现玲玲情感变化词语的'句子。并用“ ”标出关键词。
2.分享展示。
课文中体现玲玲情感变化词语的句子是(),这句话的关键词是()。
3.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用“-- ”画出课文中爸爸给玲玲建议的句子。
4.分享展示(指导学生把话表达完整)。
5.分角色诵读。
6.你读我诵——师生问答读。
师:玲玲刚开始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师:玲玲后来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师:最后,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玲玲满意地笑了。
7.用关键词复述故事。
(1)关键词:得意端详评奖伤心来不及仔细小花狗懒洋洋满意动脑筋
(2)学生自由运用上面的词语,复述故事情节。
三、拓展阅读升华主题
1.拓展阅读:新主题阅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自学提示:自读课文,请你用“—— ”画出课文中讲了几件事。
(2)分享展示。
(3)你问我答读。
师: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呢?
生:有天,他家养的马不知什么缘故跑到胡人的地界。
师: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
生: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不但自己跑回来,还带来了胡人的骏马。
师:这是一件好事吗?
生:他家有了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又喜欢骑马,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下来,跌断了大腿。
师:这是一件坏事吗?
生:这位老人家的儿子因为断了一条腿,免服兵役,父子得以保全。
(4)自学提示:自读课文,请你“ ”标出表示塞翁情感的词语。
(5)分享展示。
(6)你问我答读。
师:塞翁丢了马,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他却不怎么介意,轻轻松松地说:“丢了马也不见得是坏事,说不定还是件好事呢!”
师: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不但自己跑回来,还带来了胡人的骏马。塞翁怎么看?
生:他却一脸严肃地说:“不必高兴得太早,这件事说不定会带来灾祸呢!”
师:他的儿子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下来,跌断了大腿。塞翁很伤心吗?
生:可他却没看出有多难过,最后这位老人家的儿子因为断了一条腿,免服兵役,父子得以保全。
过渡:我们学习玲玲和塞翁的故事,这其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接下来我们来诵读一首小诗。
2.拓展阅读:你读我诵《祸福相依》
(1)师生(男女)承接读。
师:祸兮,福之所倚。
生:福兮,祸之所伏。
师:孰知其极?
生:其无正也。
(2)古今对译读。
四、课堂小结
在生活中,会发生很多意外。遇到坏事时,我们该怎样做?遇到好事时,又该怎样面对?老师相信你,在你的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只要你肯动脑筋,你就是生活的大智慧家。
五、布置作业
把《玲玲的画》和《塞翁失马》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坏事变好事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篇4
一、设计理念:
体现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在课堂中的整合与运用。集中识字有利于识字能力的提高,教给学生高效的识字方法;而字不离词,词不离文,随文识字则渗透着阅读教学,有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识字教学与文章的感悟结合在一起,字、词义的理解更胜一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这也是对我校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探索。
二、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四、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课前准备:
1、PPT课件
2、生字词语卡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认识一位新朋友,出示图片。
师:知道她的名字吗?
生:玲玲。
师:提示读法,“玲”是边音,后鼻音,第二个字要读轻声。
生:读。
师:同学们真聪明,请仔细看老师是如何写的。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
生:观察,书空。
师:比一下,看谁在“我会写”中写得好!
生:书写。
师: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玲”字的?
生:令加上一个王字旁……
师:总结,同学们用了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记住了“玲”字,“玲”字多用于人的名字。我们还可以给“令”字加许多偏旁呢,谁来试一试?
生:冷 怜……
师:出示课件,复习巩固以下字:铃、拎、冷、怜
师:今天,我们学习25课《玲玲的画》,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初知课文内容。
师:播放课文朗读。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标出段号,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文章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板书以下内容: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 (好事)
(三)总结全文
师: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引读。
生:一等奖
师:她高兴吗?
生:高兴
师:板书高兴。是啊,正像玲玲爸爸说的话一样,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引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老师在生活中也遇到过这样的事:讲述衣服被划破了的故事。
生:听。
(四)品读,情感升华。
结合板书,师生共同回顾玲玲的情感变化。
师:最开始,玲玲看到自己的画很——————
生:满意。
师:画弄脏了,玲玲很——————
生:伤心。
师:听了爸爸的建议,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玲玲很——————
生:满意。
师: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玲玲很——————
生:高兴。
师:找出玲玲的爸爸说的话,我们一起来分角色读一读。
师读叙述的话,一部分同学读玲玲的话,一部分同学读爸爸的话。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篇5
预设目标:
1、 会认“玲”等8个生字,在课堂上会写“玲”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初步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学习过程:
一、 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1、小朋友们,大家最近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请你来说一说,我们一起帮你分担。
2、既然大家有这么多烦恼,那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位新朋友,肯定会给你们带来欢乐的,她的名字叫玲玲。
让我们和她打个招呼,亲热地叫她一声,热情地喊她一次。
接下来,让我们认认真真地把她的名字写一写。
a、 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
b、 如果没有,让大家认真开老师写她的名字,然后再临写。
今天,这个玲玲她要告诉我们大家解决难题的魔法,这个魔法就在25课课文中,请齐读课题。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直到读通顺为止。
2、 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课文的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3、 合作学习
a、 同桌合作学习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b、 出示课件,看大屏幕,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齐读。
c、 将词语的拼音去掉,让学生练读,分组开火车读。
d、 去掉其他字,留下生字,让学生进行抢读。
三、词句结合,朗读感悟。
1、 自由读课文,分别划出带有这些字词的句子,并认真地读一读。
2、 交流
句子1:“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a、 请女同学读一读
b、 用动作体会“端详、满意地端详”
c、 指导朗读。
句子2:“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a、 请男同学读一读
b、 这时候,玲玲的心情肯定是怎么样的?
c、 这时候,玲玲会想些什么?
d、 带着这种想法,这种心情再齐读句子。
句子3:“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a、 这时候,玲玲的心情怎么样了?
b、 带着这种感悟,自由读读这句子。
句子4:“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这是事情的结果,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呢?
句子5:“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a、 齐读
b、 尝试背诵
c、 生活中,你能想到这样的例子吗?
d、 带着自己对这句话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四、联系实际,渗透思想。
上课一开始,有些小朋友说了自己的烦恼、难题,那么现在你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了吗?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篇6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课文,讲述了一个名叫玲玲的小女孩因不小心把已画好的画弄脏,由最开始的着急(“哇地哭了起来”),经过爸爸对她的启发,最后竟然变坏事为好事(把弄脏的地方画成一只小花狗),改后的画获得了一等奖的故事。教学时应该特别注意文中玲玲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强调要保持好的心态,才能将劣势转为优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玲、详、幅、奖、催、叭、脏、筋”,积累“端详”等词语。
2、会写“玲、叭、楼梯”四个生字。
3、把课文的前七自然段读正确,读通顺。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1、懂得“端详”等词的意思,灵活运用所学生字;
2、写好“楼梯”二字。
一、导入课文
1、今天有位小朋友来到了我们二(二)班的课堂,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瞧,她向我们走过来了,还在向我们打招呼呢!(PPT1)让我们认识一下她吧。(教读“玲”的`拼音)看老师写她的名字,仔细看哦,它是左右结构王字旁,但王的最后一笔变成提,右边是个“命令”的“令”,不是“今”。会写了吗?赶紧把她的名字端端正正写在“我会写”的田字格里吧。
2、玲玲是位很聪明的小姑娘,她画得一手好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玲玲的画》(板书课题),来读读课题(齐读)。
二、扫清障碍,为读通课文做准备
1、小朋友回去都预习课文了,老师现在要考考你们,看你们预习得怎样了?(PPT2)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这些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下面就把它们带回到课文中去读读课文吧,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流利。端起书本,开始吧。
3、读完了?老师这里有一个长长的句子,想请小朋友来教教老师怎么读,行吗?(PPT3)自己先读读看。指名读,教师跟读,齐读等。
4、下面咱们再把这些生字朋友带到课文中去,同桌之间你一段我一段再把课文读一读,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5、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小朋友知道得可真多,老师要奖励你们欣赏玲玲的画,请看:(PPT4)
2、这幅画画得怎样呀?自己先读读第一自然段,玲玲对这幅画的感觉是怎样的?是很(满意的),板书:满意。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端详)那“端详”是什么意思呢?像老师这样是不是端详呢?(教师示范)哪位同学来演一演?对,他表演得真不错,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个遍就是“端详”。谁能读好这句话?她读得真不错,咱们也学着她的样,把这句话读一读。
3、就在这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赶快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学生读后出示PPT6。
(1)自己读读这一段,这时玲玲的心情又会怎样呢?指名回答(板书:难受、着急)
(2)指名读。问:玲玲你为什么那么伤心啊?师:“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听了爸爸的话,玲玲是怎么做的?究竟玲玲会怎么做,咱们下次课继续学习。
四、写字
1、教师范写“叭”“楼梯”三字。
2、学生观察,指出写时应注意的地方,不足之处教师补充。
3、学生写,写一个看一个,争取写得一个比一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