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2025/09/06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篇1

一、了解学习目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玲玲的画》这篇文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既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要把课文读好。

二、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有几次对话?请你找一找,用笔画一画。

(1)请你试着读一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爸爸为什么催玲玲快点睡觉?应该怎样读?

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用动作体会“满意地端详”的意思)

(2)找出第二次对话读一读。

第二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叭的一下”和“哇地哭了起来”说明了什么?

爸爸的话和玲玲的话应该怎样读?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师:这就是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画的.那只懒洋洋的小花狗,看着它,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为什么满意地笑了?(体会玲玲通过动脑筋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之情)

4、你认为爸爸说的哪些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出示第九自然段讨论)

5、师小结。

6、现在,你有心里话想对玲玲、玲玲爸爸或自己说吗?

三、积累词句,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下列词语,引导学生积累。

满意地端详仔细地看高兴的说

满意的笑了懒洋洋地趴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抄抄”并鼓励学生背下来。

3、、拓展活动。

借助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否遇到过“坏事变好事”这样的事情。

板书:25、玲玲的画

坏事变成好事

肯动脑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不可能办成的事能办成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篇2

设计思路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个简短有趣的故事学生并不难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再读中理解概括文章内容,并通过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换词、读单个生字等多种形式来学习生字。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形式体会玲玲由满意一着急──战胜困难后的喜悦的情感变化,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品味、思索、铭记爸爸简短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玲、幅”等8个生字,会写“脑筋”一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句子字条、一张画

教学重点

1.读好玲玲和爸爸的对话。

2.理解并背诵第九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边讲故事边出示词语:同学们,有个叫玲玲的小朋友,她画了一幅画,想看看吗?(出示课件)瞧: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她画完后,非常满意,左看看,右看看,端详着自己的画,越看越满意,越看越喜欢。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可是玲玲不小心,把画给弄脏了。玲玲急得哇地哭起来,再画已经来不及了,明天又要交,这下可怎么办呀?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后面发生的事吗?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板书: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同学们:打开书,翻到25课(板书:25)咱们认真地读一读,边读边把黑板上的这些词语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小组内交流你的识字方法。

1、自由读文。

2、检查生字读音并正音。

①借助拼音读生字。 ②全班齐读课文中的词。 ③抽一组开火车读词语。

④换词全班开火车认读生字。 ⑤去掉拼音抢读生子,组词。

三、朗读感悟

生字我们学的.很好,想再读课文吗?这遍我们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后告诉老师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过度:玲玲仔细地端详着自己的画特别满意,可是不小心,把画弄脏了,急得哭起来,谁想接下去读一读。想读的站起来齐读(5-10自然段)

你们读的真好,老师这有几个句子谁想有感情地读一读。

1.出示句子:

“怎么了,孩子?”爸爸放下报纸问。

“我的画脏了,另画张也来不及了。”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① 学生自由练读。

②指名读,你能读好哪句?你为什么这样读?(你读出了什么?)

③评议:他读得怎样?你能试试吗?

④齐读。读中对反问句引导理解,并转换肯定句式。

⑤师生合作读,男同学读爸爸的话,女同学读玲玲的话,老师读叙述部分。

2.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玲玲怎么做的?

①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

②指名读,评议。

③齐读。

④看着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她满意什么?

3.玲玲把这幅满意的画交上去,结果怎样呢?

①齐读第10自然段。

②为什么这幅画能得一等奖呢?如果你是评委,你会怎么评这幅画呢?

③出示玲玲的画,学生评这幅画。

④小结:是啊,同学们说得好,就是这只濑洋洋的小花狗,为这幅画增添了情趣,使这一幅有了生机,有了家的温馨。瞧,小花狗睡在这儿多舒服、多安心啊!连它也恋上了家的这一角,我想:这也许是这幅画能够得一等奖的原因吧。

4.这就正如玲玲爸爸所说的(出示字条)。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① 齐读。

② 背诵玲玲爸爸说的话。

③“坏事”指什么,“好事”指什么?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六

④指导书写“脑筋”一词(师范写,学生练习,评议)。

5.默读课文,

①思考玲玲的情感变化,以及学习文中两个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

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启发思维,课外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呢?坏事能变成好事,你遇到过吗?好好想一想,咱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坏事

好事

动 脑筋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能用关键词复述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的道理。

3.拓展阅读《新主题阅读》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读我诵》中的《祸福相依》,培养语感,丰富积累。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发思考

(一)“图片导入引发思考”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图片导入引发思考”对应的教学过程

1.自学提示:出示前后变化的三幅图,请你为它排出正确的顺序。

2.分享展示。

我认为图片的顺序是(),因为故事的经过是:首先(),然后(),最后()。所以,我认为图片的顺序是()。

过渡:那我们今天就来一探究竟,故事的真相是怎样的呢?我们接下来一起来看。

二、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1.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用“”画出课文中体现玲玲情感变化词语的'句子。并用“ ”标出关键词。

2.分享展示。

课文中体现玲玲情感变化词语的句子是(),这句话的关键词是()。

3.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用“-- ”画出课文中爸爸给玲玲建议的句子。

4.分享展示(指导学生把话表达完整)。

5.分角色诵读。

6.你读我诵——师生问答读。

师:玲玲刚开始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师:玲玲后来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师:最后,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玲玲满意地笑了。

7.用关键词复述故事。

(1)关键词:得意端详评奖伤心来不及仔细小花狗懒洋洋满意动脑筋

(2)学生自由运用上面的词语,复述故事情节。

三、拓展阅读升华主题

1.拓展阅读:新主题阅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自学提示:自读课文,请你用“—— ”画出课文中讲了几件事。

(2)分享展示。

(3)你问我答读。

师: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呢?

生:有天,他家养的马不知什么缘故跑到胡人的地界。

师: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

生: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不但自己跑回来,还带来了胡人的骏马。

师:这是一件好事吗?

生:他家有了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又喜欢骑马,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下来,跌断了大腿。

师:这是一件坏事吗?

生:这位老人家的儿子因为断了一条腿,免服兵役,父子得以保全。

(4)自学提示:自读课文,请你“ ”标出表示塞翁情感的词语。

(5)分享展示。

(6)你问我答读。

师:塞翁丢了马,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他却不怎么介意,轻轻松松地说:“丢了马也不见得是坏事,说不定还是件好事呢!”

师: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不但自己跑回来,还带来了胡人的骏马。塞翁怎么看?

生:他却一脸严肃地说:“不必高兴得太早,这件事说不定会带来灾祸呢!”

师:他的儿子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下来,跌断了大腿。塞翁很伤心吗?

生:可他却没看出有多难过,最后这位老人家的儿子因为断了一条腿,免服兵役,父子得以保全。

过渡:我们学习玲玲和塞翁的故事,这其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接下来我们来诵读一首小诗。

2.拓展阅读:你读我诵《祸福相依》

(1)师生(男女)承接读。

师:祸兮,福之所倚。

生:福兮,祸之所伏。

师:孰知其极?

生:其无正也。

(2)古今对译读。

四、课堂小结

在生活中,会发生很多意外。遇到坏事时,我们该怎样做?遇到好事时,又该怎样面对?老师相信你,在你的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只要你肯动脑筋,你就是生活的大智慧家。

五、布置作业

把《玲玲的画》和《塞翁失马》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坏事变好事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篇4

一、设计理念:

体现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在课堂中的整合与运用。集中识字有利于识字能力的提高,教给学生高效的识字方法;而字不离词,词不离文,随文识字则渗透着阅读教学,有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识字教学与文章的感悟结合在一起,字、词义的理解更胜一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这也是对我校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探索。

二、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四、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课前准备:

1、PPT课件

2、生字词语卡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认识一位新朋友,出示图片。

师:知道她的名字吗?

生:玲玲。

师:提示读法,“玲”是边音,后鼻音,第二个字要读轻声。

生:读。

师:同学们真聪明,请仔细看老师是如何写的。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

生:观察,书空。

师:比一下,看谁在“我会写”中写得好!

生:书写。

师: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玲”字的?

生:令加上一个王字旁……

师:总结,同学们用了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记住了“玲”字,“玲”字多用于人的名字。我们还可以给“令”字加许多偏旁呢,谁来试一试?

生:冷 怜……

师:出示课件,复习巩固以下字:铃、拎、冷、怜

师:今天,我们学习25课《玲玲的画》,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初知课文内容。

师:播放课文朗读。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标出段号,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文章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板书以下内容: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 (好事)

(三)总结全文

师: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引读。

生:一等奖

师:她高兴吗?

生:高兴

师:板书高兴。是啊,正像玲玲爸爸说的话一样,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引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老师在生活中也遇到过这样的事:讲述衣服被划破了的故事。

生:听。

(四)品读,情感升华。

结合板书,师生共同回顾玲玲的情感变化。

师:最开始,玲玲看到自己的画很——————

生:满意。

师:画弄脏了,玲玲很——————

生:伤心。

师:听了爸爸的建议,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玲玲很——————

生:满意。

师: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玲玲很——————

生:高兴。

师:找出玲玲的爸爸说的话,我们一起来分角色读一读。

师读叙述的话,一部分同学读玲玲的话,一部分同学读爸爸的话。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篇5

预设目标:

1、 会认“玲”等8个生字,在课堂上会写“玲”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初步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学习过程:

一、 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1、小朋友们,大家最近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请你来说一说,我们一起帮你分担。

2、既然大家有这么多烦恼,那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位新朋友,肯定会给你们带来欢乐的,她的名字叫玲玲。

让我们和她打个招呼,亲热地叫她一声,热情地喊她一次。

接下来,让我们认认真真地把她的名字写一写。

a、 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

b、 如果没有,让大家认真开老师写她的名字,然后再临写。

今天,这个玲玲她要告诉我们大家解决难题的魔法,这个魔法就在25课课文中,请齐读课题。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直到读通顺为止。

2、 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课文的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3、 合作学习

a、 同桌合作学习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b、 出示课件,看大屏幕,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齐读。

c、 将词语的拼音去掉,让学生练读,分组开火车读。

d、 去掉其他字,留下生字,让学生进行抢读。

三、词句结合,朗读感悟。

1、 自由读课文,分别划出带有这些字词的句子,并认真地读一读。

2、 交流

句子1:“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a、 请女同学读一读

b、 用动作体会“端详、满意地端详”

c、 指导朗读。

句子2:“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a、 请男同学读一读

b、 这时候,玲玲的心情肯定是怎么样的?

c、 这时候,玲玲会想些什么?

d、 带着这种想法,这种心情再齐读句子。

句子3:“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a、 这时候,玲玲的心情怎么样了?

b、 带着这种感悟,自由读读这句子。

句子4:“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这是事情的结果,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呢?

句子5:“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a、 齐读

b、 尝试背诵

c、 生活中,你能想到这样的例子吗?

d、 带着自己对这句话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四、联系实际,渗透思想。

上课一开始,有些小朋友说了自己的烦恼、难题,那么现在你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了吗?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篇6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课文,讲述了一个名叫玲玲的小女孩因不小心把已画好的画弄脏,由最开始的着急(“哇地哭了起来”),经过爸爸对她的启发,最后竟然变坏事为好事(把弄脏的地方画成一只小花狗),改后的画获得了一等奖的故事。教学时应该特别注意文中玲玲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强调要保持好的心态,才能将劣势转为优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玲、详、幅、奖、催、叭、脏、筋”,积累“端详”等词语。

2、会写“玲、叭、楼梯”四个生字。

3、把课文的前七自然段读正确,读通顺。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1、懂得“端详”等词的意思,灵活运用所学生字;

2、写好“楼梯”二字。

一、导入课文

1、今天有位小朋友来到了我们二(二)班的课堂,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瞧,她向我们走过来了,还在向我们打招呼呢!(PPT1)让我们认识一下她吧。(教读“玲”的`拼音)看老师写她的名字,仔细看哦,它是左右结构王字旁,但王的最后一笔变成提,右边是个“命令”的“令”,不是“今”。会写了吗?赶紧把她的名字端端正正写在“我会写”的田字格里吧。

2、玲玲是位很聪明的小姑娘,她画得一手好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玲玲的画》(板书课题),来读读课题(齐读)。

二、扫清障碍,为读通课文做准备

1、小朋友回去都预习课文了,老师现在要考考你们,看你们预习得怎样了?(PPT2)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这些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下面就把它们带回到课文中去读读课文吧,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流利。端起书本,开始吧。

3、读完了?老师这里有一个长长的句子,想请小朋友来教教老师怎么读,行吗?(PPT3)自己先读读看。指名读,教师跟读,齐读等。

4、下面咱们再把这些生字朋友带到课文中去,同桌之间你一段我一段再把课文读一读,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5、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小朋友知道得可真多,老师要奖励你们欣赏玲玲的画,请看:(PPT4)

2、这幅画画得怎样呀?自己先读读第一自然段,玲玲对这幅画的感觉是怎样的?是很(满意的),板书:满意。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端详)那“端详”是什么意思呢?像老师这样是不是端详呢?(教师示范)哪位同学来演一演?对,他表演得真不错,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个遍就是“端详”。谁能读好这句话?她读得真不错,咱们也学着她的样,把这句话读一读。

3、就在这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赶快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学生读后出示PPT6。

(1)自己读读这一段,这时玲玲的心情又会怎样呢?指名回答(板书:难受、着急)

(2)指名读。问:玲玲你为什么那么伤心啊?师:“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听了爸爸的话,玲玲是怎么做的?究竟玲玲会怎么做,咱们下次课继续学习。

四、写字

1、教师范写“叭”“楼梯”三字。

2、学生观察,指出写时应注意的地方,不足之处教师补充。

3、学生写,写一个看一个,争取写得一个比一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