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 篇1
有人给我推荐了一部儿童读物,听说这位大师很厉害,于是我打开读了一下。这本书获得过很多大奖,它就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故事的主人公在查理生活的小镇上有一个较大的巧克力工厂,工厂非常神秘,大门紧锁,从来没有人从大门进去或出来过。他们工厂生产的冰激凌在最炎热的太阳下也不会融化!他们的糖果永远不会失去甜味!他们的泡泡糖可以吹得奇大无比!他的工厂里没有一个工人....
有一天,工厂的主人威利·旺卡先生发出告示,他将邀请五位幸运的孩子参观巧克力工厂,结束时,每人可以得到足够吃一辈子的巧克力糖和其他糖果。全世界购买旺卡巧克力的孩子都有机会。前提是得到藏在包装纸里的金奖券。
查理的家里非常贫穷,他的.家里有七口人,仅靠爸爸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他们住在狭小的木屋里,一日三餐想吃好都是非常奢侈的事情,特别是当我看到查理每年过生日时才能得到一块巧克力,而这个小孩只能一天舔一点来享用它。小查理的爷爷知道他买不起巧克力,于是把自己的私房钱给小查理去买,但是没有中奖。有一天小查理在路边见到一枚五十便士的硬币,他飞快跑去商店买了一块巧克力,这次查理成为了一位幸运儿,他获得了最后一张幸运的奖券。
他获得了参观工厂的权利,参观工厂的过程是一次奇特的经历。在参观的过程中,每个参观者都感到了无限着迷、狂喜、好奇、惊讶和迷惑不解。即使做最荒诞的梦也想象不出这样的事情。飞瀑而下的巧克力瀑布,流漫着棕色糖浆的河,大片大片的口香糖草地,还有牛奶糖堆成的山。工厂里的工人全是来自蛮荒丛林的酷爱巧克力的矮人国的小矮人。巨大的诱惑使得其他四个孩子失去了自制,最后他们都得到了不好的下场,只有小查理不为所动。
威利?旺卡准备把巧克力工厂交给小查理,他带着小查理乘坐玻璃电梯回到了小查理家并邀请小查理的家人和小查理一起住到巧克力工厂去。
罗尔德·达尔是世界奇幻文学大师,他的作品构思奇特,情节紧凑,在每个故事的开始就打破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常规对应,其魔力穿越语言和国界。这本书我知道了真诚,善良都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查理的家庭非常贫穷,但是他的家人生活非常和睦,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这本书非常适合小孩子阅读。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 篇2
我在暑假读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这本书,我觉得父母不要宠坏孩子,否则会害了孩子。学生不能读死书,应该有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查理生活的小镇上有一间全世界最大的巧克力工厂,有一天工厂贴出要邀请五位幸运儿参观的告示。查理成为其中的一位。参观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最后这间工厂的老板威利·旺卡先生决定把工厂留给查理,全家人都搬进工厂里了。我读懂了为什么查理能得到老板的信任。
“他不肯吃我们省给他的食物。今天吃早餐时我听见他的妈妈要把自己的`一片面包放到他的碟子里,但是他碰也不碰。他硬逼着妈妈把面包拿回去。”约瑟芬奶奶难过地嘟哝着。这就是有个性的查理,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想大人们挨饿。要是换成被父母宠坏的孩子可不一定会这样做,这也是整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
查理的家境很贫穷,一家人连饭吃不饱。他不像进入巧克力工厂的其他四位幸运儿那样骄傲、自大、为所欲为、欲望强。这也是查理获得胜利的原因。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只顾溺爱孩子们,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没注意到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孩子长大了怎么和人相处呢?怎么过日子呢?要是有一天你不在了,孩子还能为所欲为吗?父母宠孩子是不对的,如果家长没有正确教育孩子的观念,反而会害了孩子的一生。我听爸爸说他的一个朋友很有钱,结果把女儿宠坏了,什么都依赖别人做。现在她15岁了,什么都不会做。一点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要去上中学住宿的时候,没有人照顾,自己也不会照顾自己,最后还是同学帮忙照顾她。这时父母才意识到之前宠她是不对的,就教她自己照顾自己的方法才去上学。这是一个教训,想要让孩子好,就要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让他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会的再教。
书给了我启迪,给了我很多经验,我觉得这个暑假能静下心来读书,使我收获了很多。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 篇3
在一个骄阳似火的下午,我坐在舒适的冷气房里,翻开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很快,我就被书里面的情节所吸引了。
书中先是描写了主人公查理家庭的困境,每餐的食物都少得可怜,七个人一起挤在一间小房子了,冬天寒风从缝隙里吹进来,使人感到刺骨。查理爱吃巧克力,当他看见别人吃巧克力时总是羡慕不已,直到他在街上捡到了五十便士时,他才能如愿以偿吃到他最爱的巧克力,就是这么的幸运,查理在吃第二块巧克力时拿到了金奖券。这张金奖券可以使查理得到资格参观旺卡先生的巧克力工厂,也有可能让查理得到一辈子都吃不完的巧克力。和他有一样资格的人有:贪吃的奥古斯塔斯·格鲁普、任性的千金大小姐维鲁卡、傲慢的.维奥莉特和自以为是的迈克。
工厂里有许多令人惊叹的景象:巧克力草地、巧克力瀑布、粉红色的糖船···这一切都使人多么惊叹于旺卡先生的想象力,巧克力工厂就似童话世界般,这个童话般的世界吸引着奥古斯塔斯、维鲁卡、维奥莉特和迈克,最终他们都不能抑制自己的欲望,得到了惩罚:奥古斯塔斯因为贪吃掉下巧克力瀑布,被吸管吸走、维鲁卡因为想要一只有特殊能力的松鼠结果被推下垃圾场、维奥莉特因为贪吃口香糖而吃了没研发好的口香糖而变成一颗大蓝莓、迈克因为迷恋电视而被分解变成迷你人。只有查理,没有受到欲望的控制,从而成为了旺卡巧克力工厂的接班人。
每个人都有欲望,关键在于能不能控制自己,查理就是因为能控制自己,所以得到了奖励。我不禁脸红,查理比我好太多了,查理能控制自己,我却不能。有一次,周末我回到家,心里老想着玩,结果没写完作业,回学校被老师骂了一顿。这也应该是没能控制好自己欲望的惩罚吧。
这世界上太多人都没学会了控制自己,结果被欲望控制,我们也应该学会控制自己,才能控制自己的未来。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 篇4
悠闲自在的假期里,我读了一些书,其中记忆犹新的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罗尔德·达尔。我很佩服这位“梦想之灵”,奇异的幻想,精彩的叙述,惊喜的结局……处处洋溢着欢乐与诙谐。
在主人公查理生活的小镇上,有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巧克力工厂。这个工厂特别大且神秘,大门紧锁,从来没有人进去过。有一天,工厂的主人威利·旺卡先生发出告示,他将邀请五位幸运的孩子参观巧克力工厂,全世界购买旺卡巧克力的孩子都有机会,前提条件是得到藏在包装纸里的金奖券。查理成为了最后一个幸运儿。参观工厂的过程是一次奇特的经历。每个参观者都感到了无限的着迷、狂喜、好奇、惊讶和迷惑不解。可在参观工厂时,有四位小朋友因为禁不住诱惑而退出工厂,只有查理禁住了诱惑。最后,威利·旺卡先生把查理的家人接到巧克力工厂,让查理一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不可思议的情节一浪高过一浪,把我们读者的吸引力不断地延伸、延伸,让字里行间充满焕然一新的.奇妙感受,这些都是罗尔德·达尔的功劳。
读完一本书,总能从中得到感悟,领悟道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调皮、任性的孩子最终都不会有好结果;遵守规则的孩子最终一定会收获幸福。我们不能像暴饮暴食、不爱思考的奥古斯塔斯,被家人宠坏、娇气霸道的维鲁卡,嚼口香糖冠军、只在意自己战利品的维奥莉特和爱炫耀自己、痴迷于电视的迈克一样,因为他们一个比一个自以为是,并且不遵守规则,总会让人觉得讨厌,就不会获得别人的帮助。而查理虽然贫穷,但他善良朴实、遵守规则,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虽然查理非常贫穷,但他却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从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看出:在生日的时候,查理只有一小块巧克力,可查理还是分给了自己的家人。
世界上最伟大、最珍贵的莫过于是亲情了,都说家庭都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可我们却很任性,生在福中不知福,从不好好珍惜,总是把自己看成小皇帝或小公主,不会体谅家人,这点我们要向查理学习。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 篇5
“巧克力”封面上显眼的三个字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眼球。带着好奇,我读起了这本书。
奇异的幻想,幽默的情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处处洋溢着欢乐与诙谐。达尔的想象力着实令人惊叹,各具特色的车间,纵横交错的走廊,五彩缤纷的原料,矮小可爱的工人……尤其那些诱人的,奇异的巧克力糖,足以吸引读者读到最后一页。
“谢谢你,查理!”这是我读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之后,最想说的一句话。
查理家里有六个人,生活十分贫穷,只有巴克特先生在拼命干活,养活一家人。虽然家庭贫困,但温馨的一家人却生活得有滋有味,我不由得产生羡慕之情。
一天,查理一家听说巧克力工厂的厂主旺卡先生要发金奖券,请五位小朋友来参观工厂,全国的孩子们不停寻找金奖券。四个贪婪的小朋友在家长的倾力帮助下获得了参观的机会,最后一个人会是谁呢?对了,他就是查理。也许是幸运女神眷顾着善良的查理,在买回家的两块巧克力中惊奇地得到了最后一张金奖券!
参观巧克力工厂途中,太多的诱惑、新奇和有趣正向孩子们招手,有些人开始不守秩序。肥大的奥古斯塔斯·格鲁普,就是因为贪吃,掉进了巧克力玻璃管里,变得像根竹子似的;淘气的`小姑娘维鲁卡·索尔特,因为贪心,掉进了垃圾槽里,全家满身都是垃圾;假小子莉特·博雷加德,因为不听话,变成了一颗大蓝莓,整个人都发紫了;傲慢的迈克·蒂维,因为自以为是,则成了信号微粒,成了小矮人。这不正是自私、贪婪、任性的下场吗?而查理则非常听话,遵守规矩,没有发生任何事故。后来,旺卡先生让乖巧的小查理继承巧克力工厂的主人,并把他的家人送到工厂里住,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结局!可见,成功者没有过多的奢求,只是默默地努力。
“谢谢你,查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是你告诉我,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一定要遵守规矩,只有遵守规矩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实现理想,收获幸福!”合上书本,我轻轻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