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反思

2025/09/07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1

这篇课文结构比较简单,是典型的总分结构。文章的内容也是便于学生理解的。卞婵来我们班试上这节课。课后,卞婵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她问我第二自然段写的是南沙群岛的物产丰富,第三自然段写的南沙景色的美丽,如果从整体上入手让学生谈一谈读了课文,从哪些语句体会到南沙的美?学生毫无以外地选择了第三自然段来谈。为什么课题不叫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呢?仔细揣摩后,我想:南沙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景色迷人,还因为它丰富的物产让它的美的内涵更加丰富。

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完全可以将这作为写作指导的着眼点告诉给学生,也可以由此指导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学会抓“题眼”。

语文《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反思3

晚上,走到拉面馆,我问老板娘要了一份大碗拉面,说实在的,我感觉到自己的肚子有点饿了。从我拿到赛课的材料时,心里就一直担心,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去上这样的课?那么难读的课文,又是那么优美的课文,却只有一节课的时间,到底该不该把这篇课文上完?我的心里似乎一点底都没有。

到了昨天下午,我听了高年级两位老师的公开课,心里就更加紧张了。她们居然都把课文上完了,平时要两课时甚至要花到三课时的文章,一节课就能够上完了,而且学生在课上的反映还不错,我不禁佩服起她们来!所以我决定尽量把课上完,至少我觉得能够给孩子们一个整体的概念!

还记得昨天晚上,躺在床上准备入睡前,还反复读了几遍文章,生怕自己还有地方读错;闭上眼睛,脑海里反复的浮现出我的教案;一大早走到食堂,即使是平日里喜欢吃的菜包,也咽不下去;第二节课在办公室里坐立不安,任凭师傅怎么安慰,那种紧张真的不亚于高考!

但是当我真的上课时,我却惊奇的发现,自己不紧张了!而上完课的我,却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且不说课上的怎样,事实上我真的轻松了很多!

一下课,虞新伟就告诉我——浪花的地方感悟还不够!孙老师提醒我——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没讲透!鲍书记问我——怎么不解释一下海洋动力、矿产资源啊?许校长也建议我——不必要把一课上完!……

那个时候,我突然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感,我真觉得自己的课是那么失败!可是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如果大家都说我好,我会得到什么呢?事实上也正因为不完美的课,才值得我去思考,去学习,不是吗?

我自己总结一下,这次上课不好的地方是:

1。课文朗读没有真的让孩子感受到美,尤其是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范读不吸引人。虽然我自己已经把课文读了不少于10遍,可能我这个人感情还不够丰富吧!

2。请求外援画了中国地图,可是我没有学会好好的利用它。在处理第一小节,介绍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的时候,应该再让孩子们来看着图来加深理解。

3。让学生感悟不够深。在我备课的时候,处理第二小节,我找了很多资料来说明南沙是个巨大的蓝色宝库,它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有(),(),();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它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有(),(),()。因为知道孩子们不理解,所以我都举了例子填好了,写在小黑板上想让他们体会的,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上课的时候居然给忘了,这也是我上完这堂课最大的遗憾!否则学生对于这部分的理解,一定会更深刻!

4。基础知识学生掌握的不够扎实。虽然我也让孩子们读了词语,写了生字,因为赶着把课上完,孩子们对于一些字词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了表面的模糊概念!

这么多老师给了我最真实的评价,我才会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因为有不完美,所以我要去追求,去努力!事实上这样的一次赛课,也让我明白了很多东西,到底该不该把课上完?我现在已经知道答案了。虽然这个煎熬的过程有些痛苦,但是却让我成长了许多。

最后特别感谢我的师傅对我的指导和鼓励!也感谢鲍书记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安慰!

还有谢谢徐涛老师百忙之中抽空帮我画了地图!

我会好好努力,争取有更大的进步!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2

这篇课文用优美、精练的词语介绍了南沙群岛的迷人及富饶。教学本课时我先从学生整体感官入手,范读课文,引发学生读的愿望,再把一些较绕口的词抄出来让学生反复读,扫清阅读障碍。

“同学们,你们知道美丽的南沙群岛是哪个国家的吗?”“中国!”“从哪看出来的?”大部分学生说的都是课文第一、二句,在我的.提示下,学生发现了:“这句话也能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浩瀚的大海上航行……’”借助课文18页的中国地图,孩子们了解了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理解了“最南端”的含义。“你们知道吗?历史上曾有很多国家侵占过南沙群岛,为什么呢?”学生通过预习,很轻松地回答:那儿很美丽,物产丰富。于是我就让学生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学习。

教学第二段时,通过引导,学生具体地领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用三个不同的词——难以计数、极为丰富、用之不竭,表达同一个意思——南沙群岛的物产丰富。课堂上有的学生问到了“数”的读音,我舍不得给时间让他们查字典,也不愿意直接回答,就让他们课后查查,再再讨论讨论。(事后觉得如果当堂查效果可能会好,课后没人监督完成情况也许不容乐观,因为一些学生不够自觉。下周一定记得反馈这个问题。《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学习第三段我让学生领略到湛蓝如玉的天空及碧绿澄澈的海水后,选择一个任务与同桌合作完成;

1、为南沙设计广告词。

2、当导游为游客介绍南沙。大概学生还没将课文内容内化,说话训练时语言欠流畅。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一定记得让学生多阅读,把美融入心中,让这些美丽变成孩子的记忆,相信这样效果会好些。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3

《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运用了优美的语言分别从物产丰富、景色迷人两方面具体描绘了南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宝岛的热爱之情。

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和感受那儿的美,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我巧妙地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被那儿的什么美景所吸引?接着引导他们:那金色的沙滩,黝黑的礁石,雪白的浪花,碧绿的海水……任意的组合都是一幅美丽迷人的热带风光图,你能试着把其中一处景画下来吗?然后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边创作绘画;最后,与学生共同评点,讨论为什么这样画?并让学生用书上的词语和句子说说。

整个过程中,学生在“读读、画画、评评、说说”中张扬了个性,更重要的'是,学生轻松地理解了“清澈透亮、蓝玉、五彩缤纷、心旷神怡、碧波浩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从而理解课文描述的情景,深刻地体会和感受那儿的美。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4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5

《美丽的南沙群岛》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介绍了南沙群岛美丽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南沙群岛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在教学第二小节的时候,我让学生自读课文,并且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学生经过思考后,都能很快地找到这一小节的中心句是: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于是,我就因势利导:让学生想一想,你在这个宝库里找到了哪些宝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南沙是一个巨大的蓝色宝库?学生在细读课文后,都找到了很多的宝贝……生1说:“我找到了很多海洋的生物,我从“珍贵的”和“难以计数”这两个词语知道了海洋生物很多,是数不胜数的,可以看出它是个宝库。这时,生2提出一个问题:“老师,什么是海洋动力呢?”生3迫不及待地举手回答:“海洋动力是利用海水、海风来发电。”这时,又有学生提出:“老师,波斯湾是什么?”“是一个地方,那里有很多石油”,一个学生插嘴说……第二小节就这样热热闹闹地过去了。

在教学第三小节的时候,我让学生抓住“迷人”一词来感受南沙群岛的美丽。在学生仔细读完这一个小节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南沙群岛的哪处景物深深地迷住了你?”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生4说:“我被这一句给迷住了(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它把天比成了蓝玉,把海比成了翡翠,蓝玉和翡翠都是很高贵的,很值钱的,这说明了南沙群岛的天和海都是很美丽的。”生5说:“我被这句给迷住了——‘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令人心旷神怡’,我从清澈明亮这个词语感受到海水很清澈,很美丽。”生6说:“我被‘碧波浩淼的南沙海域……挥舞着花束’这句话迷住了,每一个大海都有浪花,但是南沙群岛连那么小的一个浪花都那么美丽,把它比喻成挥舞的花束,从中可以看出南沙很迷人。”这时,生7站起来说:“老师,我要为生6补充一点,我觉得她说天是一片蓝玉,一片说明了天很薄,海是一块翡翠,一块说明了海比天厚,而且翡翠比蓝玉更高雅,更值钱,那说明了南沙群岛的海更加迷人。”听了这个学生的回答,我的.心激动起来,我们的学生是多么的聪明,这一点,我在备课的时候也没有想到。在课堂上,我表扬了这位同学,并且鼓励其他的学生也向她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

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学生们意犹未尽,纷纷沉浸在刚才愉快的课堂气氛中。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的课堂会越来越精彩,越来越有趣。让老师和我们的学生一起努力吧。相信明天会更好!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6

读三年级下册第二篇课文,结合着第一篇《长城和运河》,其中“祖先”是两课的焦点,当然这也是教材主编的意图,即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让孩子在阅读之中,知道一些中国史。这一课,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着一定理解上的难度。比如本课的难点句“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我个人认为,这两句话非常有诗意,学生放声读之,很容易把其美融入心中。 文章是作者多量信息的一种概括,这种简洁的概括,需要学生思考,我们的教学重点也许应该放在这点上,即让概括性的语言还原成图像,这样他们就能够感受到“美丽的南沙群岛”是如何的美丽。比如第二自然段写:“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我们如何还原其景,那是我们老师应该思考的。

这篇文章关于“美丽”的词汇是非常多的,在教学中,我个人认为,应该让这些美丽变成孩子的记忆,比如“一串串晶莹的珍珠”、“星罗棋布”、“蓝色宝库”、“珍贵的”、“蕴藏着”、“极为丰富”、“用之不竭”、“第二波斯湾”、“迷人的世界。”“蓝玉”、“翡翠”、“蔚为壮观”、“清澈明亮”、“五彩缤纷”、“碧波浩淼”、“连浪涛都是美的`”、“洁白的浪花”、“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这些词汇一定能够把孩子的大脑洗的更美,在美的享受中,他们肯定能够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可以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全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肯定在理解中产生未来去开发、去旅游的期待与冲动。 阅读教学中,当文中的美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后,成为他们有价值的记忆后,随着时空的变化,那种阅读之后的创造才能够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