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小妇人》读后感

2025/09/07心得

爱习作提供的《小妇人》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妇人》读后感 篇1

《小妇人》共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描述了贫穷却温馨的马奇一家在内战时期的家庭生活;后半部描述了姑娘们离家闯荡寻求独立各自找到幸福归宿的经过。在生动形象的语言中,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四个美丽的女孩子走向成熟,学会认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的过程。其中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马奇夫人说过的一句话,生活,就是一次无路历程,行者不能停留,要背上包袱,跨过漫漫征途,跋山涉水去寻找自己的“圣城”。想想生活中的我又何尝不是一个寻找“圣城”的行者,面对学习的压力,我累得喘不过气来,但是,我不能退缩,从一次次的.失败中获得成长。还记得那时候我刚开始练习书法,总觉得心静不下来,手上的笔似乎有千斤重,写出来的字总是歪歪扭扭,特别是在练习笔画中的“捺”时,练习了好长时间总是那么难看,这时急躁的我顿时火大,拿着毛笔在纸上乱画,老爸见了上来帮助我,可是我还是没有成功,于是,就对老爸大吼,还说了不少的丧气话,气得一向和蔼的老爸也说我没出息,我转身进了房间,把门轰上了,一个人在房间里生气,气自己的无能,这时一阵阵凉风从窗口习来,吹到我脸上,让我的心平静了不少,突然间,想起上次说过,要找时间重新看一遍《小妇人》,现在自己不愿练字,倒不如去看它,于是便拿起书看了起来,不知过了多久,妈妈走了进来轻声地对我说:“小婷,看你看得这么投入,故事中都讲些什么,给我讲讲吧。”“好啊,这本书是讲四个女生在经历生活中的磨练后成为优秀妇人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乔了,她是一个性格浮躁脾气爆的女生,但是在她努力下,不仅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而且还给其它的孤苦孩子带来了温暖,还有她对写用的坚持和热爱,令我很是感动……”

说着《小妇人》中的故事,自己不正是那一个个年轻姑娘的缩影吗,现在我才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想退缩,从来不愿去坚持,忽然间我感觉自己似乎又充满了力量,可以面对任何困难了。在那本书中,令我感动的还有马奇一家人的善良,她们能够向一个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贫困的家庭献出自己最好的东西和四姐妹为家里所做的一切,对一切的知足和感恩,再想想现在的我们吃好的穿好的,养尊处忧,从来没有想到过为了那些贫苦地区的孩子们的生活做些什么,也从来不懂得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去珍惜和感恩,更不用说是去为了家庭而牺牲自己的利益了。

通过读了《小妇人》我懂得了朋友之爱、亲人之爱、长幼之爱,并且学会怀着一颗收获的心体会、感受并对待他们。他们的笑容永远存在我的记忆中,她们的信念将成为我克服困难的勇气。

《小妇人》读后感 篇2

小妇人是路易莎为“女孩子”写的故事。作者以自己的童年经历为素材,撰写出这本带着浓浓的青春和童真味道的读物。

这本书从开始,一直到故事的结束,没有浓烈的悲喜离合。贝思离开人世可以说是本书最催人泪下的一个情节。

善良的,如水晶般透明的贝思,远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坚强。面对即将到来的分离,贝思除了不舍外,没有过多的埋怨和忧伤。

面对死亡,贝思异常平静,平静到让初次阅读到此的我,有一种过多脆弱的不忍心。那朵在青春里,过早凋谢的白色的花,携带着太多的晶莹,泪水,与执着,永远开放在小妇人里。

乔是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形象。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刻画出一个热情,开朗,有着男孩性格的典型人物。

迷恋着写作的乔,第一次隐瞒着姐妹们,独立向报社投稿并最终得以发表。初尝胜利果实的.乔得到了劳理和姐妹们的夸奖,并从此一心写作。

最终乔成功的当上作家,完成了自己最初的梦想。最后乔与一名大学教授结婚,并和她收养的孩子们一同住在马奇婶婶留下的大房子里面,过着幸福,无忧,美满的日子。

如果把乔比喻成向日葵,那么写作就是太阳。向日葵的生命注定向着阳光绽放。乔是幸运的,她不仅完成了梦寐以求的作家梦,还与那么多如朝阳般正在冉冉升起的孩童们住在一起。我想乔即便错过了劳理,人生也不会遗憾和缺失了。因为没有什么比家庭和事业双重成功,更让人觉得满足。

在此希望我最喜欢的乔,可以与她的孩子们快乐的生活,带着她最美丽的理想,与敬佩的丈夫,慢慢变老,把握回忆与时光。

梅格是四姐妹中最漂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梅格爱上了劳理的家庭教师泰迪。在不断长大与蜕变中,梅格为了爱情,放弃了最初预想的:漂亮的马车,华丽的衣服和大房子的那种奢侈无忧的生活。

嫁给泰迪的梅格,婚后孕有两个可爱的孩子。虽然放弃了象劳理那样的有钱人的生活,但是梅格却收获了爱情,亲情,并且还有经常与姐妹们团聚的天伦之乐。

我无法评价梅格偏离最初的那种奢侈的幸福是对是错。但是,可以看到她婚后如此美满,我还是感到一阵阵的喜悦。因此,大胆猜想,她应该不会后悔。应该算是甘于贫穷吧。

在这里,我不对艾美作过多的点评。我想艾美应该是真心喜欢劳理的,因此也希望她和劳理能幸福。艾美长大后,成为一个优雅,迷人的小妇人。她以扶弱为己任,过着缓慢而美满的日子。

无论是四姐妹中的那一位,或者哪一种命运,都无疑向我们展示着善良、无私、慷慨、尊严,这些女孩子应有的美好的品质。

这本书讲的不是大人们的奋斗,而是孩子们的成长。她们如何从天真走向成熟,从脆弱走向坚忍,从急切走向耐心,从自我走向他人。

《小妇人》读后感 篇3

当合上书的那一刻,神情恍惚,发呆了很久。不禁感慨,名著就是名著啊,经久不衰,受益匪浅。

我大概还会再读十几遍吧。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在不同的时光里。

虽然喜欢看书,却比较孤陋寡闻,很多经典名著都没曾读过。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看《老友记》,第3季的第13集,乔伊和瑞秋互换喜欢的书看,并相互剧透,发生的一系列逗趣的故事。

剧中瑞秋说小妇人这本书是她最爱看的,看过好多遍。

而印象深刻的是乔伊因为书中的主人公们的命运和故事情节而悲伤。

当看到这部小说要再次被翻拍成电影搬到大屏幕时,对故事情节产生了兴趣。并把电影预告片看了快十遍了。

也因为剧中的男主角“甜茶”而收获了另一部喜爱的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在此再推荐一下这部电影。我太爱“甜茶”提莫西·查拉梅了。

《小妇人》这本书让我哭过很多次,悲喜交加、激动振奋的心情一直延续到读完书,合上书。

这真的是我最爱的一本书了,一下子俘获了我的心。

书中的亲情、爱情、友情,各种故事,都谱出来一个最真实的世界。

这是一本集合了很多智慧的书,无论是家居生活,还是勤奋工作,或者是情爱相恋,非常具有智慧的书。

哎呀,我又忍不住想哭了,真实的想哭,不是出于悲伤或者欣喜,而是发自内心地感恩,让我的人生遇到了这样一本好书,一本我会反复读很多次的书。

已经确定无疑啦,电影在中国上映后一定会第一时间去看。

书中太多太多的观点是非常赞同并且会谨记的。

并且相信,爱情会在某个瞬间降临于我,并不求对方容貌家庭财富,只愿二心合一。

总之,这本书改变了我对财富生活的看法,也说不太清具体是什么。

我大概需要整理好思绪再写一次吧。

我会的。

这里只记录书中,我印象深刻的众多情节的其一吧。

乔靠写小说赚钱,而为了迎合市场需要,她的故事暴力、奇幻,称不上有价值的'文字。巴尔教授在一次谈话中改变了乔的观点,她认识到,写文字的人要对自己负责,对读者负责,写毒害青少年身心的东西,是罪恶深重的。

这里我再赞同不过,并深有体会。

比如我自己,我不能奢求所有人都停止写暴力、荒唐、的东西,但是能保证我自己不去碰,不去写。

即使非常的赚钱,即使在我很缺钱的时候,我都会抵住诱惑。我坚信自己要做一个正义的人,为社会传播正能量。

还有,这本书应该叫《一位伟大的母亲和小妇人们》

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这本好书,我决定买纸质版啦。

不过下半年不会再读小说了,太伤神,太花费时间。

《小妇人》读后感 篇4

女孩们将灵魂交于父亲,将心交于母亲,将爱交于为她们操劳着、为她们努力生活的双亲。而这爱如同赐福人生并超越死亡的美妙纽带,将她们温柔地系在了一起。这便是路易莎女士所著的《小妇人》的震撼之处。正如马奇先生信中说:“我知道她们会牢记我的话,做好孩子,忠实的做她们该做的事,勇敢地生活、战斗,战胜自己的缺点,等我重返家园的时候,我的四个小妇人一定变得更可爱、更令我感到骄傲!”四姐妹没有让父亲失望,在她们看来,家是她们的生长之地,又是神圣的避难所。小妇人们会仔细聆听母亲的教诲,会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和聪慧的大脑发明一个个富有创意又能美化心灵的游戏。在马奇太太一个人承担家庭重担时,小妇人们不抱怨生活的艰难,而是尽其所能一起渡过难关。大姐梅格去做家庭教师,二姐乔去做陪护,自小体弱多病的妹贝思料理家务,连小艾美也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不给家里添麻烦。翻阅之时,一幅描述家庭幸福生活的画卷在读者面前徐徐打开,平实的文字中却蕴藏着一股温暖的涓涓细流,展示了伟大的亲情、友情与爱情。成长的路总是崎岖不平,我们能在小妇人们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你是乔吗?那个活泼爽朗的女孩,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并锲而不舍。当父亲奔波于前线时,你勇敢地保护着全家人。当可怜的贝思生病去世,你忍着巨大的伤痛来安慰家人。我想你就是那像阳光般温暖的女孩,感谢你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自立和坚强,提醒我勇敢地向前迈进。你是梅格吗?温柔漂亮的你,有着大家闺秀的风范,你不为金钱所诱惑,为了爱情甘于贫困。你温婉的形象将会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你是贝思吗腼腆又富有才气的小贝思。你就像你所热爱的钢琴曲一样恬静。天使般的你做任何事都毫无怨言,总是默默地为别人着想,不求回报地爱着家人们。更难得的是在死亡面前,你选择坦然接受——“死亡是与自然的融合”。你的善良和勇敢让我受到的极大的震撼,引发了我对生死的思考。我是艾美吗?有点娇气却善良的艾美。你对贫苦民众有着与生俱来的同情心,积极投身慈善事业。梦想成为艺术家的你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感谢你提醒我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争取做一个完美的人。

有个性、有尊严的小妇人们经历了成长中的种种磨砺终于蜕变成她们最美的模样,就像春日里的蝴蝶破茧向上。初春的年后,沐浴着金色的阳光。当你抿茶,回味那苦味退去后的甘甜时,你会听到她们轻轻对你说: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

《小妇人》读后感 篇5

《小妇人》这部小说以家庭生活为描写对象,讲述马奇家四个女儿独特的成长经历。《小妇人》故事情节简单真实,却感人至深。所有时代的所有少女成长过程中所要面对和经历的,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初恋的甜蜜和烦恼,感情与理智的抉择,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贫穷与富有的矛盾……

在这本书里,我读懂了女性的尊严和独立。书中四姐妹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老大梅格去金斯家做家庭教师,尽管金斯家的孩子比较难对付;老二乔不仅悉心照顾马奇姑妈,还偷偷写小说,勤奋使得她最终成为了作家;老三贝丝主动为家庭默默奉献,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老四埃米也努力照顾别人,我们也应该学着成为坚强懂事的小妇人。

不仅如此,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梅格和乔尤为可贵。梅格宁愿放弃马奇姑妈的遗产,选择清贫的布鲁克先生,二人同甘共苦,生活快乐自在。乔则努力写作,是自己完成了成为作家的梦想。她们自主地选择了自己的路,尽管归宿不同,但她们自立自强的精神,却是我们值得借鉴的。

马奇家的四姐妹具有善良仁爱的高贵品格,乔与贝丝尤其有这种令人可敬的牺牲精神。乔为了给父亲筹钱看病,毅然剪掉了身上唯一漂亮的东西——一头秀发。她喜欢劳里,那种感情是那么单纯,为了挽留姐姐,她甚至希望姐姐与劳里在一起。而她以为贝丝喜欢劳里时,又忙着为贝丝张罗。她总是关心别人而不为自己考虑,那么单纯,那么善良。

贝丝呢,她总是默默为大家做着各种事情,为了帮助赫梅尔一家而染上猩红热,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她爱惜一切生物,对小猫细心照顾,对小鸟非常关心,对破布娃娃也毫不嫌弃,处处闪烁着善良天性的光辉。我们也要成为一个想乔与贝丝一样单纯善良的少女。

温馨的家庭氛围曾一度被打破,源于埃米出于报复心理,烧掉了乔唯一自创的童话手稿,乔感到受伤与不公平,但当埃米掉进冰窟窿后,乔深深懊悔并原谅了埃米的行为,和谐的家庭氛围重新恢复,正是因为乔宽容了埃米,才使得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又向前迈了一步。

如果你也是一个暴躁耿直的`人,那么我们应该像乔一样,在话出口前,多思考几分钟;尽量不要因为自己的怒气使别人成为受害对象;宽容别人的过错,保持友好的心态;学会谅解他人,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逐渐成长成为一个心底宽厚,不与人计较的小妇人。

我们都曾经真正或将要从一个少女走向成熟,在自己快乐而艰难的成长路上,书中所提倡的善良、尊严、宽容、勇敢、无私、忠诚、坚韧、慷慨等品质,是我们永远尊崇和追求的美德和信仰,我们要做到以上几点,努力克服自身缺点,完成自己心中梦想,勇敢战胜超越敌人,成为一个美丽、独立、坚强、自尊、让所有人感到自豪的女孩!

《小妇人》读后感 篇6

久闻之名却一直未曾读。这次买了一本最厚的,几乎没有信心读完,几次想放弃……看来真的是和以前不同了。

读的时候,偶或想起前些年前的此时,在书桌前,仍从书中获取无尽信念的时刻。那两本书,我一直记得。《绿山墙的安妮》还有《小公主》。女孩的自尊,心中的高贵优雅,面对磨难是的希望信念,还有用以恢复的想象力,坚强的乐观。让我的压力消退于无形,曾一瞬,似乎回到幼年的纯净。以致每次再听到当时听着的Girlinyourdreams都不觉有种特殊的感觉。却无法再重复。

小妇人没有那两本那么引人入胜,的确很多说教。叙述的风格,也许也有些枯燥,从琐事之中透露性情和寓意。不过是四个女孩的成长点滴,一百五十多年前的生活至今,始终不变的品质和指引的光芒。让人在迷茫之中不堕落,不被侵蚀的力量。

第一部分是从女孩的十几岁,克服自己的各种性格缺陷,成长为一个个坚强优雅的小妇人,经历家庭的磨难,终于等到团聚的幸福。第二部分,则是讲述她们的幸福和归宿。当然是经历了很多才水到渠成的。

四个姐妹性格各异,却让我印象深刻,还有男孩劳里——年轻的绅士。都是一路成长,接受指引,成为最后的样子。

有时大段的说教会让我几乎失去读下去的坚持,但我不得不承认,这是成长之中的必须。一部可以给予心灵的指引的书。尽管看起来有些艰难——五六百页。大段式。不似近来读的风格。

长成一个独立的小妇人而不堕落懒散真是不容易啊,看来看去,自己差的'很远呢。虽然境遇和责任不同,但总是需要同样的品质去面对一切。可曾确实的认识自己?又可曾真正着手坚持什么?如此,我会长成什么样子?现在的我已与初中时的坚持相去甚远,又怎能保证明天的自己不受侵染?

虽然没有看到曾经听过的奥尔科德的名言,但也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未来并非一片光明静待抵达,而是无数的考验和艰险,没有信念的力量,也许永无抵达的可能。

没有一个孩子可以永远留在永无岛上,谁都不是彼得潘。而他,是会忘记的。长大了就知道,美好的童话是维持孩子心灵纯洁透明的最好方式,孩子轻信,易愿意相信。

不知怎么结束这篇文章,似乎没有头绪,与昨晚读完的想法相差很远。但最终,四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归宿,从十五六到二十五六。也许某天,应该回头重读一下,汲取一些力量和信念。而有些感觉,只有儿童文学才能给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