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运动》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小班《运动》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运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模仿虫类飞、爬、跳。
2、按运动方式分类。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虫虫的运动方式课件,透明大塑料瓶三个(瓶身分别贴上毛毛虫、蝴蝶、蚂蚱图案)虫类粘贴卡(蝴蝶、蜻蜓、苍蝇、蚊子、毛毛虫、蚂蚁、蚂蚱、蟋蟀、蚯蚓、青虫、螳螂、蝈蝈)。
2、认识常见虫类。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仔细看看都有哪些?
二、探究活动。
1、虫类运动方式——爬。
播放课件,认识这个虫吗?在哪里见过?它怎样走路?还有哪些虫是爬来爬去的?模仿它爬的样子。
2、虫类运动方式——飞。
播放课件,认识它吗?在哪里见过?它怎样走路?还有哪些虫是飞来飞去的?模仿飞行的样子。
3、虫类运动方式——跳。
播放课件,谁来了?它怎样走路?在哪见过?还有哪些虫是跳着走路的?虫虫还会怎样走路?
小结:有些虫会爬,有些虫会飞,有些虫会跳。
三、分类活动。
出示透明大塑料瓶,幼儿操作虫类粘贴卡片,按照虫类运动方式尝试分类。
【延伸活动】
带领孩子收集、认识身边常见的虫类,知道它们的名字,观察它们的运动方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特点,活动兴趣浓厚,能积极描述自己的发现。通过让幼儿探究、模仿虫类的运动方式,利用饮料瓶制作分类记录单,引导幼儿初步尝试分类,体验游戏的快乐。在探究活动中,既感知了生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模仿了各种动物行为,又能够辨别生物种类的相似和不同。活动让幼儿表达昆虫的运动,把科学、语言、艺术等领域知识相互渗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小班《运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我是···,我会···”的句式进行简单的看图说话。
2:引导幼儿在原有的内容上进行扩展,培养幼儿的思维。
3: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用“我是···,我会···”的句式进行自我介绍和事物介绍
活动准备
小鸟、小鱼、兔子、乌龟、鸽子的`头饰若干
大树、石头、小草、蘑菇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老师先介绍认识图片上小动物的名字
2:老师头戴狮子的头饰,给幼儿分别戴上各种动物的头饰扮演小动物
3:老师导入故事,模仿狮子的语气说:森林里就要召开动物运动会了,这些小动物都有他们自己的特长,我们去帮小动物报名好吗?报名时我们一定要说清楚你是谁?你会什么?小朋友,现在请你给小动物们报名吧!
4:小朋友们戴上头饰在大树后面、小草旁边等地方,当老师说请谁那个小朋友上来报名时,戴相应头饰的小朋友就上来报名,老师引导幼儿说“我是·
··,我会···”。如“我是小鸟,我会飞”
5:引导幼儿拓展思维“小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吗?他们都有些什么本领呢?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都还是可以,整个游戏中,孩子们都很活跃,有个别小朋友对有些动物不是很了解。主要是老师在上课前对动物的描述不是很仔细,导致有些小朋友有些模凌两可。
如果让我再来上这节课,我会先准备好大些的动物挂图,先讲解动物的外貌特征与习性,让幼儿充分了解后再去玩游戏。我还会在游戏结束后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如:我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我是男生还是女生?在什么幼儿园上什么班?
小百科: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态和地理分布等)进行分类,将动物依次分为6个主要等级,即门、纲、目、科、属、种。
幼儿园小班《运动》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计数活动是小班数学教育主要内容之一。小班幼儿在计数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为幼儿创造计数的环境之外,如何发挥集体数学教育作用,为幼儿“强化总数”、“感官计数”、“多形式计数活动”等学习计数练习的机会,同时也为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给予不同方式不同强度的计数练习?本活动试图从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入手,发挥教师在“强化总数”上的引导作用,积极为每个幼儿计数的操作机会,并在游戏中让幼儿运用感官进行多种形式的计数练习,从而为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给予一定的刺激和强化。
一、活动目的:
1、能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实物,强化总数。
2、通过自主操作和感官计数练习,发展幼儿计数能力。
3、愿意操作摆弄材料,体验操作活动和集体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张。小动物图片若干,1~5的数字卡片。
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萝卜、香蕉、草、超市游戏架图片及数字卡片),如图:
点数取物操作卡 按点取物操作卡 实物卡和数卡操作材料
3、托盘、坐垫、录音机、磁带。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强化总数。
(1)情景语:今天森林里要开运动会,小动物们都来了,看看它们是谁?
(2)整体出示2只鸭、3头牛,4匹小马、5只小猴,教师引导幼儿从左到右手口一致地点数,点数到最后一个时教师提高声调,加大音量来说这个数词,并用手指围绕所点数过的动物画个圈,引导幼儿说出总数,出示相应的数卡2~5。并引导幼儿学习用“只、头、匹”等量词来表达。
2、点数取物,个体操作。
(1)情景语:小动物比赛结束了,我们送一些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给它们吃。(引导幼儿讨论动物们喜欢吃什么东西。)
(2)提出操作要求。数数有几只动物,一只动物吃一个,应该吃几个食物,从筐子里拿出相应数量的萝卜、香蕉、草等食物和数卡摆放在架子上。(教师演示操作卡1)
(3)幼儿个体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典型的操作案例进行拍照。
每个幼儿完成一张操作卡,对点数能力强的幼儿可多不同操作卡,或点卡满足他们的操作需求。
3、收拾材料,点评。
(1)两个袋子,引导幼儿按数字卡和食品卡分类收拾操作材料。
(2)运用PPT进行点评幼儿的操作案例。引导幼儿发现同伴的操作错误,并给予纠错。
4、游戏活动,感官计数。
(1)情景语:我们也来当动物运动员进行比赛,运动前先让我们做准备活动吧。
(2)引导幼儿根据图片上动物的总数做相应数量的动作。如:4只小鸭叫4声,5匹马跺5次脚,3只小兔跳3次等,也可根据动物的叫声总数用动作表示,如听猫叫声5声后,做跳的动作5次等,也可根据动作的动作次数发出相应总数的叫声等。
5、延伸活动:动物运动会
幼儿带上动物头饰到草地上进行游戏。
教研组反馈意见:
1、游戏情景贯穿始终,活动动静交替。
故事情节“森林运动会”始终贯穿整个活动始末,幼儿在故事情景中学习,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幼儿操作游戏的趣味性,更好地理解活动的目标,从而让幼儿更专注地操作和学习。整个活动先静后动,从安静独立的.操作到轻松活跃的集体游戏,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
2、把握教学要点,关注个体差异。
活动中教师紧紧把握“计数点数”这一教学主轴,通过创设个体操作、游戏练习的机会,让幼儿在“强化总数”、“点数取物”、“感官计数”等活动中促进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教学要点明晰。在目标的达成上教师充分考虑了不同计数水平幼儿不同的需求,从个体操作材料投放的数量或是难易程度上给予不同的满足,在游戏中通过从易到难、不同强度的感官计数让幼儿从听觉、视觉、肢体觉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刺激,在提高计数的趣味性同时也促使幼儿运用不同感知觉来进行计数能力的发展。
3、各领域相互整合,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活动设计中教师有意识地选择动物,以便有机地进行相关量词的学习,如“3头牛”,“4匹马”等,扩展了对量词的学习。此外,教师还把“动物喜欢吃的食物”这一科学认知巧妙地融入活动中:在个体计数操作活动中,操作材料中了多种动物的食物,幼儿必须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动物和其喜好的食物进行匹配。然后再进行计数操作,如:鸭子吃鱼的、马和牛是吃草、猴子吃桃子等。有机的整合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幼儿园小班《运动》教案 篇4
幼儿园小班《运动》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运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小班《运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用记号笔随意勾勒出人类或动物做运动的形象,尝试运用三原色进行着色。
2、初步体验在湿画法中用盐进行创作,感知盐在融化时将颜色化开,干后产生雪花的肌理效果。
3、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情绪,和撒盐画的新奇有趣,在绘画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三原色“红黄蓝”颜料(每组两份颜料);粗盐和细盐(每组混合一份);
2、不同粗细水粉画笔若干;画纸若干;抹布、盛水水桶(每组一份);
3、人类、动物运动图片;撒盐画范画;
活动过程:
一、游戏情境导入
1、游戏名称:运动猜谜
在游戏中,老师先做一些运动的动作,请幼儿猜这是什么运动?
再请幼儿来做动作,其他幼儿猜。(并用身体展示该运动)
2、谈话讨论:
师:小朋友们,你会做哪些运动呢?你最喜欢做什么运动?
鼓励幼儿简单表述不同运动中身体的形态。(跑步、跳绳、游泳、做操、跳舞……)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会这好多项运动呐!运动不仅使我们身体变得健康更强壮,还会给我们带来愉快的心情,我们要坚持天天做运动哟!
二、游戏模仿激发兴趣
1、集体展示动物、人类运动的图片,幼儿自主选择一幅图片进行游戏模仿。
2、逐幅出示动物、人类运动的图片,个别幼儿进行游戏模仿。(教师拍照)
(人类:跑步、跳绳、游泳、做操、跳舞、……)
(动物:蝴蝶飞、小鸟飞、鱼儿游、毛毛虫扭动……)
3、展示幼儿游戏模仿活动照片
师:小朋友们学的可真像,真有趣!我们一起来瞧瞧刚才做了哪些运动?
师:我发现你们的脸上都是笑嘻嘻的,原来做运动时人们是很快乐的。
三、讲解示范
1、出示运动图片,
师:现在我们把这些快乐的运动画下来,把快乐带给更多的小朋友。
2、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绘画。(用记号笔随意勾勒出人类或动物做运动的`形象)
3、运用三原色进行着色
(1)集体分辨三原色,清楚说出他们的名称。
(2)提示幼儿涂色谨慎,不涂到轮廓外,保持画面整洁。
4、撒盐示范
(1)教师进行撒盐画示范,将混合的粗细盐均匀撒在运动的人(动物)身上。
师:画面上撒上盐后效果是怎样的呢?会发生什么事儿呢?画面干了以后就可以看出来了!
(2)展示运动撒盐画的前后对比图
师:在做运动时,我们都会出许多的汗水。图中的小朋友、小动物也流了许多汗水,你瞧见了吗?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画面有不同的肌理,
师:“盐撒过的地方有什么变化?像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盐会吸收水分,留下像雪花的痕迹和盐粒反射的亮光,就像运动后的汗水。)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平时在厨房用的盐也可以拿来作画。这种用盐作画的方法就叫撒盐法,这美丽图画我们叫它撒盐画。
四、幼儿创作,师巡回指导。
1、愉快轻松地勾勒出人类或动物做运动的形象。
2、选择三原色中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搭配涂色,正确使用排笔,控制好水分。
3、上色动作快,注意色彩的衔接和画面整洁。
4、耐心、细心进行撒盐活动,撒盐要均匀且量少。
五、欣赏交流作品,运动快乐
1、教师展示幼儿水分未干、未完成的撒盐画作品。(照片)
2、把幼儿完成的撒盐画运动作品平铺在一块大垫子上展示。(集体流动欣赏)
3、请幼儿说说喜欢哪幅运动作品?为什么?学学他是怎么运动的。
4、请个别绘画较优秀的幼儿简单介绍,讲解绘画撒盐画时注意要点。
5、请个别绘画较弱的幼儿表述作品内容。
六、结束活动
师:运动后真的很累,需要休息,请把运动的小人(作品),放到阴凉处休息。(教师事先余留的摆放图画的场地)
小百科:运动,一种涉及体力和技巧的由一套规则或习惯所约束的活动,通常具有竞争性。没有不运动的物件,也没有能离开物件的运动。
幼儿园小班《运动》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体验并练习上肢抛接与投掷的动作,提高上肢力量与动作的协调。
2、让幼儿感知白纸的变化与游戏的'递进,乐意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废旧报纸(或白纸)人手一张,报纸球一筐。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雪花飘
游戏方式:教师与幼儿一起在场地中,每人手持一张白纸做自由跑动、旋转等热身活动。
2、游戏一:飞雪花
游戏方式:幼儿自由分散练习,将手中的白纸向上空抛起,并能够接住,反复练习。
3、游戏二:扔雪球
游戏方式:幼儿将白纸团成雪球,继续练习自抛自接的游戏。
4、游戏三:打雪仗
游戏方式:
(1)幼儿将多张白纸分别揉成雪球,进行多次单向投掷。
(2)幼儿人手一个小框,将雪球捡至框里,在指定位置进行投掷游戏。
5、放松活动:小雪人
游戏方式:幼儿跟随教师的口令摆成雪人造型,用身体模仿雪慢慢融化的形态。身心放松,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