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卧薪尝胆》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卧薪尝胆》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读中感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有志者事竟成的品质。
2、创设情境,劝劝吴王,学习勾践。
3、听写词语,帮助复述,抓住重点,变序学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默写词语
1、勾践报仇雪恨亲自柴草苦胆尝苦味提醒
2、检查
师述:写字不仅要写得正确,还要写得漂亮,学习语文更是如此,不光要写会,更要学好,今天我们就来学好卧薪尝胆好不好?(好)有志者,事竟成!
二、学文(第四自然段)
1、看着这些词语,听老师讲故事,待会儿老师请你也来讲讲,看谁能更老师讲得一模一样(师讲故事,放音乐)
2、练讲一下,然后再指名讲,要求:(1)讲得正确(2)有感情
3、这就是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出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读好这一段,想想怎么分配最好?
4、指名小组读,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这一段是总分结构的段落,这样读可以读出段落结构来)
5、从哪里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引读
他这么做不是故意折磨自己吗?他想干什么?(板书:奋发图强)
6、出示“雪”,理解“报仇雪恨”。快速朗读法读其余段落。
(默读全文,思考)
(1)勾践的耻辱是什么?(第三自然段)
A、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养马驾车,舂米推磨是十分自然的事,为什么对于勾践夫妇来说,却是受尽了耻辱?这不是他自找的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B、这屈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整整三年。
指名读,齐读。(板书:忍辱负重兵败求和)
C、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国王?(引读课文)
D、他如此忍辱负重,如此奋发图强,结果怎样?
(2)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A、怎样才能读好,提提建议。
B、指导读(二十多年,终于)
C、理解“奇”最让人意想不到的还是吴王夫差(板书:转弱为强)
D、吴国怎么会转强为弱的呢?
出示:
______________建议______________灭掉越国
______________不听大家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一演:群臣提建议:“启奏吴王,……”
E、吴王怎么也没想到,后患未除,竟让他灭国了。这真是后患无穷!
F、想象越国的奇兵兵临城下时,吴王会怎么想?你有什么话对吴王说?
三、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联系学习说一说)
2、齐读全文。
3、说说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
4、夸夸越王勾践。
板书设计:
兵败求和
忍辱负重
26、卧薪尝胆
奋发图强
转弱为强
资料提供者:
《卧薪尝胆》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有取得最终胜利的道理。
3、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读题)
2、卧薪是什么意思?尝胆是什么意思?
3、过渡:越王勾践贵为一国之君,不享受荣华富贵,却每天睡柴草、尝苦胆,这是为什么呢?周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穿越时空,到春秋战国时期那烽烟四起的古战场上去看一看。
(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指名朗读课文14自然段。
2、学习第一段。
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
__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_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3、学习第二段。
(1)两国国君都有称霸的决心,所以发生了会稽之战,越国惨败,越王勾践和几千残兵败将被围困在会稽,这时勾践作出一个什么决定?
(2)理解万般无奈的含义,并指导学生读好这种心情。
(3)为了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勾践向吴王求和,为了不让吴王起疑,甘愿和夫人一起去吴国为奴。但他报仇雪很的心思并没有瞒得过吴国的谋臣们,他们纷纷(引读第二段)
4、学习第三段。
(1)勾践夫妇在吴国过的什么日子呢?轻读第三段,用笔画出描写他们生活的句子,读一读。
(2)完成填空: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_____________
,住进了___________
,给吴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受尽了屈辱。
(3)根据收集的资料,描述勾践夫妇还受了什么苦,什么耻辱?讲完后用四个字概括填在横线上。
完成填空: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_____________
,住进了___________
,给吴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尽了屈辱。
5、学习第四段。
(1)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回国后他是怎样生活的呢?看图说话。
(2)你们看勾践的表情,想一想,每次尝苦胆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3)勾践是怎么做的呢?有感情地读课文。
(4)你还知道勾践做了那些事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6、正因为勾践有坚定的报仇决心和行动,所以(引读第五段)
(三)、讲故事。
提示:
1、熟读课文;
2、加入适当的语言、表情、动作和收集的小资料,可以让你的故事更吸引人。
(四)、课后作业。
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父母或周围的朋友听。
《卧薪尝胆》教案 篇3
一、故事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卧薪尝胆》,谁来说说上堂课我们所学的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生讲述。
3、师补充:有一次,他们在会稽打起了仗,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吴国大获全胜,越国掺败,可二十多年后,越国转弱为强,反败为胜,把吴国给灭掉了。听到这,你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呢?
4、学生提问
过渡:你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课文《卧薪尝胆》给小朋友准备了想知道的答案。
请你用读故事的语气,读一读课文,找一找,会稽一战,越国被打败后,越王作了一个什么决定?
二、教学二、三、四自然段。
(一)、理解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交流:(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
思考: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
会稽一战,越国士兵死伤无数,越国子民家破人亡,除了这样做,勾践还有其它办法吗?从哪些词中可看出?(万般无奈只好)
师:就是吗,有哪个国君不想做主人,倒想当奴仆的?这里的“万般无奈、只好”就表示越王是被逼无奈的。看来,读书还是要用心读!
指导朗读:请你试着读一读,看谁能读出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求和的样子。
生读,评,齐读
对此,吴王的谋臣和吴王各有什么反应呢?
师:(出示图片:谋臣们向吴王进见)看图想象当时的情景,吴王和他的谋臣们会说些什么?
(小组练说)
师:假如你们都是吴王的谋臣,你们会向吴王提出怎样的建议呢?
生自由发言
师:听了谋臣们的进言,吴王又是怎么说的??
生……
师:多么骄傲的吴王啊!能把他的傲气读出来吗?
生读。
齐读,这一节懂了吗?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给表达出来。
(二)、理解第三自然段。
师:为了自己的国家和子民,勾践夫妇只好给吴王当起了奴仆。小朋友,见过“奴仆”吗?
生:自由发言。
师:补充说明。
师:勾践夫妇到吴国当“奴仆”,他们又会遭到怎样的磨难呢?
生:自由读课文。
师:(等学生读完后)谁愿意来读一读勾践夫妇在吴国当奴仆的内容?
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
师:“磨”见过吗?
(“磨”有上下两个圆圆的石头做成的,可以把米磨成粉。)
师:(出示图片“磨盘”)你们推过磨吗?
师:大磨盘需要几个人配合才能工作。干这个活很累,又很单调,所以一般就让驴来拉。可是驴也不愿意,人们就用一块黑布蒙住驴的眼睛,它才肯不停地走。这样的活,吴王让谁干?
生:勾践夫妇。
师:这就是勾践夫妇受的屈辱!
师:勾践夫妇在吴国还受了哪些屈辱?
生:……(发挥想象)
师:这些屈辱之事真是一言难尽那!但勾践硬是“熬”过来了,这就叫“忍辱负重”!读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养马驾车、舂米推磨这些事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是不是屈辱之事呢?
生:不是。
师:为什么对于勾践来说就是“屈辱之事”?
生:发言
师补充:(国君一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勾践代表越国,现在成了吴王的奴仆,不管做什么事,都是屈辱的。吴王侮辱越王,就是侮辱越国。勾践作为越国的国君,当然感到是一种耻辱了。)
师:勾践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生:……
师:这句话假如这么说,“勾践在吴国才干了三年,就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怎么样?
生:……
师:这个“才”字在句子中的位子不同,句子的含义就不同了。读书时要注意这个“才”字。指导朗读: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读出受尽屈辱、度日如年的感觉。
生:(朗读课文)
(三)、理解第四自然段。
过度:这度日如年的日子总算“熬”过去了,勾践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他到底有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
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师:(插话)这就叫“卧薪”。
生: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师:(插话)这就叫“尝胆”。
师: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
师:这就叫“发奋图强”!(板书:发奋图强)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师:这就叫“坚持不懈”!现在你对“卧薪尝胆”有新的理解吗?
师补充:“卧薪尝胆”表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师: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生:(齐读)
(四)小结:学到这,这问号能解决了吗?生自己小结课文。
三、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还记得沉香吗?沉香为了能救出被压在华山下的妈妈,他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就这样几年后,沉香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救出了妈妈。这种精神就是“卧薪尝胆”的精神,是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的精神!(生齐读)
古人把“卧薪尝胆”的精神蕴藏在这幅对联中,(出示上联: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生读,说说理解。(再出示下联: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师:理解吗?老师有个建议,请小朋友注意听,我建议大家回家后自己查一下有关的历史书,或者请教家长。如果同学们采纳了老师的建议,我将感到非常高兴。在刚才的话中,有个词语老师一连说了三次,你听出来了吗?
生:建议。
师:“建议”的“议”和“意见”的“意”一样吗?(板书:建议、意见)你看,“意见”是心里对别人有想法,所以是“心”字底;“建议”是把心理的话说出来了,所以有个“言”字旁。
(用“建议”说句话)
《卧薪尝胆》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过灭掉。课文着重表现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课文故事脉络清晰,文字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三、四自然段是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合理想象,领悟故事蕴涵的哲理。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准备图片,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卧薪尝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朗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古代的越国和吴国,你了解越国和吴国吗?请你介绍一下。(学生不知道,教师介绍)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4、薪指什么?胆指什么?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带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边读边想,理解词语的意思。
简要说说故事的意思。
2、检查生字。
出示:败仗
表示
免除
屈辱
万般无奈
建议
谋臣
后患
耻辱
转弱为强
吴王
勾住
奴仆
灭掉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纠正错误读音。
(1)薪、臣是前鼻音。
(2)夫、差是多音字。
(3)会稽中的会读kuai
(4)朗读时随机出示卧薪尝胆、免除后患、万般无奈、舂米推磨、报仇雪恨、转弱为强朗读记忆。
(5)说说你理解了哪些词语,也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6)练读课文,做到熟练。
4、齐读课文,说说故事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指导写字。
1、说说哪些词语写的时候要注意。
2、指导写好患、臣
3、学生描红。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2、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读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呢?学习第一段。
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
__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_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3、齐读。
二、精读感悟。
过渡:出示投影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图上画的是(勾践)他正在干什么?(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卧薪尝胆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看!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出示: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3)、齐读,思考:哪句是写卧薪?哪句是写尝胆?
卧薪是什么意思?薪是指什么?
尝胆懂吗?尝苦胆该是怎样的滋味呢?(象尝苦药一样)
板书:卧薪尝胆
(4)、勾践贵为越国一国之君,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
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板书:报仇雪恨
(5)轻声读这一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说的?(第一句)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交流归纳:这一自然段以第一句为中心句,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勾践白天亲自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这三个方面来写他如何激励自己的。这样的段落结构属于总分结构。(板书:总分)
(6)这一段用了几个不忘?分别是?(指名读)
两个不忘前分别加了词语时刻、提醒,如果不加有什么不同吗?
(朗读对比体会:仇恨和耻辱的刻骨铭心,强调勾践不会忘记。)
(7)勾践时刻不忘记报仇雪恨,你能读出来吗?试试看?
2、学习2、3自然段。
激发思考: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
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读了课文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那你知道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
(因为会稽一战,越国站败,所以越王才会无可奈何地去吴国当奴仆。)
(3)你能把万般无奈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评议)
(4)那吴国有什么反应呢?想象当时吴王和他的谋臣们会说写什么?(小组练说)
指名扮演众大臣,向吴王提出建议。一名扮演吴王回答听了大臣们的话以后说的话。
(5)多么骄傲的吴王啊!指导读出傲气。
(6)看着这位傲气十足的吴王,你能预测一下今后局势的发展吗?
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画出有关的语句。
(2)交流:
穿:粗布衣;
住:石头房;
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吃:粗茶淡饭(想象)
小结:作为一国之君,却这样做,这些就叫屈辱。
板书:受尽屈辱
(3)文中还有那些地方可看出勾践在吴国受尽了屈辱?(在吴国整整干了3年)
(4)小结:这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了受辱程度之深(穿、住、做、吃)
一方面,表现了受辱时间之长(这度日如年的日子,他们整整过了三年)
看来他们是受尽屈辱、度日如年啊!(指导朗读)
4、理解第五自然段
(1)、讨论:在这段受尽屈辱的日子里,他会想些什么呢?(立志报仇雪恨)
(2)、过渡:是啊,这些日子会让公勾践刻骨铭心,发誓要报仇雪恨,回国以后,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引读)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听课文配乐朗读。
2、从卧薪尝胆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教师小结: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恨,终于转败为胜,灭掉吴国,后来这个故事形成一条成语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
四、讲讲这个小故事。
五、指导造句。
1、找出句子读一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完成下面的填空;
在中队会上,队长李红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造句,教师评议。
六、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
1、抄词。
2、多音字组词。
夫、差
3、结合课文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课外作业
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故事到班里来交流。
板书设计:
兵败求和
忍辱负重
26、卧薪尝胆
奋发图强
转弱为强
《卧薪尝胆》教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1 、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2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干取得胜利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投影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认读词语:
夫差 夫人 差异 会稽 会议
2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下面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3 、那么谁来告诉老师,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什么?(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
二、继续精读:
过渡:出示投影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图上画的是——(勾践)他正在干什么?(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卧薪尝胆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看!
1 、理解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
(2 )、出示:
白昼,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身不忘兵败会稽的羞耻。
(3 )、齐读,考虑:哪句是写卧薪?哪句是写尝胆?
“卧薪”是什么意思?“薪”是指什么?
“尝胆”懂吗?尝苦胆该是怎样的滋味呢?(象尝苦药一样)
板书:卧薪尝胆
(4 )、勾践贵为越国一国之君,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身呢?
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板书:报仇雪恨
(5 )、轻声读这一自然段,考虑: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说的?(第一句)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交流归纳:这一自然段以第一句为中心句,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勾践白昼亲自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这三个方面来写他如何激励自身的。这样的段落结构属于总分结构。
这一段用了几个“不忘”分别是——(指名读)两个不忘说明了什么?
(仇恨和羞耻刻骨铭心?强调勾践不会忘记。)
(6 )、指导朗读:
勾践时刻不忘记报仇雪恨,你能读出来吗?试试看?
2 、牵动理解2 ——3 自然段
激发考虑: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羞耻是什么呢?
(1 )、理解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考虑: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
交流、板书:兵败求和
会稽一战,越国士兵死伤无数,越国子民家破人亡,除了这样做,勾践还有其它方法吗?从哪些词中可看出?(万般无奈只好)
指导朗读:读出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求和的样子。
对此,吴王的谋臣和吴王各有什么反应呢?
“后患”指什么?(越国再次强大,反攻吴国)吴王因为骄傲而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指导朗读:读出吴王骄傲得意的.语气的。
齐读,这一节懂了吗?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给表达出来。
(2 )、理解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考虑: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画出有关的语句。
交流:
穿:粗布衣;住:石头房;
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吃:粗茶淡饭(想象)
这些就叫——屈辱
板书:受尽屈辱
文中还有那些地方可看出勾践在吴国受尽了屈辱?
一方面,表示了受辱程度之深(穿、住、做、吃)
一方面,表示了受辱时间之长(这度日如年的日子,他们整整过了三年)
指导朗读读出受尽屈辱、度日如年的感觉。
3 、牵动理解第五自然段
(1 )、讨论在这段受尽屈辱的日子里,他会想些什么呢?(立志报仇雪恨)
(2 )、过渡:是啊,这些日子会让公勾践刻骨铭心,发誓要报仇雪恨,回国以后,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引读)——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3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 、听课文配乐朗读
2 、从卧薪尝胆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 、教师小结: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恨,终于转败为胜,灭掉吴国,后来这个故事形成一条成语——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
四、练习:
写习字册
和板书:
20 、卧薪尝胆
兵败求和 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 报仇雪恨
转弱为强 灭掉吴国
《卧薪尝胆》教案 篇6
一、教学要求:
1 、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2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认读词语: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知道他们都想征服对方。
二、精读
过渡:老师请你们看看这幅图,知道图上画的是——(勾践)他正在干什么?(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这幅图的意思?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看!
1 、理解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
(2 )、出示:
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板书:卧薪尝胆
(4 )、同学们,这可是越王勾践啊,贵为越国之君,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
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板书:报仇雪恨
这句话也是这段的中心句,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交流归纳: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勾践白天亲自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这三个方面来写他如何激励自己的。这样的段落结构属于总分结构
这一段用了几个“不忘”分别是——(指名读)两个不忘说明了什么?
(仇恨和耻辱刻骨铭心,强调勾践不会忘记。)
2 、牵动理解2 ——3 自然段
师:激发思考: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
兵败会稽(补充资料)“兵败会稽的耻辱”是怎么一回事?(会稽一仗,越国打了败仗以后所受到的耻辱)
(1 )、理解第二自然段
越国打了败仗,出现了哪些情况?会稽一战,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越国士兵死伤无数,越国子民家破人亡,后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
这时的越王已经是走投无路了,用书上的词语是:万般无奈。那是不是就一点点办法都没有?唯一的办法就是求和。理解奴仆
指导朗读:读出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求和的样子。
你觉得勾践求和有哪些目的?
对此,吴王的谋臣和吴王各有什么反应呢?
“后患”指什么?(越国再次强大,反攻吴国)看来他们都是有才能的人,看出了勾践的真正目的。
吴王因为骄傲而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个国家的君王来给自己当奴仆,任由自己使唤,这是一件多舒心的事啊,他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你认为吴王的决定对不对?
吴王的决定也给勾践翻身提供了机会。
指导朗读:读出吴王骄傲得意的语气。
齐读
(2 )、理解第三自然段
勾践夫妇给吴王当奴仆,我们来说说奴仆是什么样的人?(没有自由,挨打挨骂、受屈辱)
指名读、思考: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画出有关的语句。
交流:
作为奴仆,仅仅做这些事吗?从哪可以看出?(受尽了)那他还会受到哪些屈辱?
这些屈辱之事真是一言难尽那!但勾践硬是“熬”过来了,这就叫“忍辱负重”!(板书:忍辱负重)读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养马驾车、舂米推磨这些事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是不是屈辱之事呢?
师:勾践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师:这句话假如这么说,“勾践在吴国才干了三年,就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怎么样?
师:这个“才”字在句子中的位子不同,句子的含义就不同了。读书时要注意这个“才”字。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指导朗读读出受尽屈辱、度日如年的感觉。
3 、牵动理解第五自然段
(1 )、讨论在这段受尽屈辱的日子里,他会想些什么呢?(立志报仇雪恨)
(2 )、过渡:是啊,这些日子会让勾践刻骨铭心,发誓要报仇雪恨,
再次读第四自然段
师:读到这里,老师又有一个问题,如果勾践仅仅“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算。因为勾践还亲自下田耕种,使自己的国家富裕起来。
生:他还要练兵,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
生:勾践还会找那些有本事的人,为国家的强大出谋划策。
……
师:这就叫“发奋图强”!(板书:发奋图强)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算!因为“卧薪尝胆”需要很长的时间。
生:课文中讲勾践“卧薪尝胆”了二十多年,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师:这就叫“坚持不懈”!现在你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了吗?
生:“卧薪尝胆”表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师: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引读)——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补充材料转弱为强
(3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 、听课文配乐朗读
2 、从卧薪尝胆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 、教师小结: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恨,终于转败为胜,灭掉吴国,后来这个故事形成一条成语——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
四、练习:
写习字册
附板书:
20 、卧薪尝胆
兵败求和
忍辱负重 转弱为强
点评:
1、教师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到位,构思精巧,以文中图入手,找出文中相应内容来理解“卧薪尝胆”,以为什么卧薪尝胆为主线贯穿全文,紧扣主线问题展开教学。
2、能紧扣重点语段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体会勾践受尽的屈辱、报仇雪恨、发奋图强。如对奴仆、万般无奈、免除后患等词语的理解。同时让学生通过想象说说勾践当奴仆前后的区别,更好地体会了勾践如何受尽了屈辱。
3、能结合课文内容适时有效地补充相关资料,既让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有突出了人物个性特点,为更好地解读教材,理解教材,升华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
4、能把练习4的相关成语有机的结合课文内容出示,让学生有效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