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爱习作提供的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篇1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是一本名著,但是大多数人在看《三国演义》时候,总会被那兵戎相见、刀光剑影的场面所吸引,可《三国演义》当中还有一大看点那就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微妙的描写。比如,曹操,有人评价他是奸诈的小人,而我认为,用乱世奸雄来称呼他是最恰当不过得了,因为曹操虽说在做人方面毫无可取之处,而且让人感觉很不厚道,不憨实,十分地奸诈,但此人求贤若渴、爱惜人才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另外,在看了多遍《三国演义》之后,我还真找到了一个让我仰慕、敬佩,觉得几乎十全十美的人——赵云。他不仅是三国中吕布死后武艺最为高强之人,而且其义薄云天也能比关羽差不了多少,,并且他比其它的三国名将还多了一个优点:有谋略,知轻重缓急。有一点就可以证明:在《三国演义》的后半部分,关羽、张飞相继死去,刘备决意要伐吴,为兄弟报仇。但赵云却劝说:“我们应认准我们的大敌——魏国,不应该转移目标去伐吴。刘备不听,即大败,最后还在白帝城把他那个被赵云救下的儿子托孤给了诸葛亮。尽管作者有一百个不愿,可历史就是历史,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淘尽的是前人的英雄事迹,淘不尽的是后人的英雄情结。《三国演义》是一部英雄的史诗,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英雄情结的产物。虽然结局有些悲凉,但其中的正面人物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你也赶紧找来读一读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篇2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一样的时期读它,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着《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好处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我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我不犯错误,不就应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就应因为自我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就应为自我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必须存在着需要充实改善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我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就应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不一样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篇3
两本书皮金黄的文言文名著静静地躺在桌子上,轻轻翻开,细细品读,书中的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合上书时,我平静的心早已波澜壮阔。没错,它们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的故事。翻开第一页,首先我看到的是“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作者罗贯中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把忠、仁、义融入书中,深入人心。
忠。他降汉不降曹,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他就是关羽。关羽不但忠,而且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里描写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自从我读过《关羽刮骨疗毒》之后,关羽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了起来,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仁。刘备骨子里透着一股仁的精神,刘备携民过江事件也让他的爱民名声流传。刘备、诸葛亮大败曹军之后,移驻在樊城。曹操为了报仇,分兵八路,追杀而来。诸葛亮料定抵挡不住,劝刘备放弃樊城,渡过汉江。刘备不忍心抛弃百姓,便带着他们一起过江。刘备看见百姓拖儿带女,号泣而行,哭喊:“为我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说罢就要跳江。幸亏左右急忙抱住,才免于刘备自尽。这件事,我一直记在心中。
读完《三国演义》,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三国演义》中的“义”,只是指兄弟之义,国家大义和知遇之义吗?它是否有着更深刻的含义等着我们去体会,发现呢?
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篇4
巴比伦说过:“每个有知识的人,应该在自己的一生中,好好读上8——10本书。究竟该读哪些书?若想了解这点,那至少得读上15000本才行。”在璀璨的星光下我又开始了“三国之旅”。
三国的世界里充满了奇幻。勇气。智慧。情谊……“桃源三结义”告诉我们情谊无价,友情是值得大家宝贵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血战长坂坡”“三英战吕布”赵云。关羽。马超。张飞。黄忠称之“五虎上将”,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火烧赤壁”“空城计”用的就是智慧,智慧有着无穷的力量,能让世界上所有的“不可能”都消失。
诸葛亮他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因为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他有独特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尽忠于刘备,尽忠于蜀汉,最后中献身于统一的大业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随着蜀汉的衰亡悲剧,他也成了悲剧人物!
曹操取得其成功,自有其出众之处。无论什么人怎么评论他的过错,我还是会以一家之言为其说句:这就是他成就大人格大事业的必要牺牲——虽然我是绝不会追随其足迹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篇5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里有三个国家:蜀国、吴国、魏国。蜀国的名将: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黄忠、马超、赵云、庞统、法正等;吴国的名将:孙权、孙策、孙坚、甘宁、周瑜等;魏国的名将:曹操、夏侯惇、许褚、典韦、郭嘉等。
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故事让我喜欢。刘备怕曹操大军追来,樊城难以据守,便带着两城百姓往襄阳去了。曹操听说刘备带了百姓便带了五千铁骑星夜追赶。赵云拼杀了一夜寻不见刘备,又失了老小,便回马到乱军中寻找。找了一阵,赵云在一段土墙下找到了糜夫人和阿斗。赵云让糜夫人上马,糜夫人说:“将军打仗怎能没有马,阿斗就拜托你了”。说完糜夫人便跳入枯井之中。赵云把阿斗报在怀中挺枪迎战。他与张郃战了几个回合后张郃便败下阵来,还从夏侯身上获得青红剑。曹操见这名武将很勇猛便让曹洪下山问问这名武将的大名。赵云答道:“我乃常山赵子龙也”。赵云一路杀曹军人员无数,杀曹军名将共五十余人。赵云杀出重围看见张飞在长板桥上,张飞说:“子龙快走,我来挡住追兵”。赵云回到刘备面前下马痛哭,刘备也痛哭。赵云抱起阿斗对刘备说:“公子没事太好了”。这就是赵云单骑救主的故事。
《三国演义》是越看越好看,他让我知道了许多英雄的故事,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地读《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