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与浮幼儿园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沉与浮幼儿园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沉与浮幼儿园教案 篇1
一、设计理念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并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表示物体的沉浮。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沉与浮的现象。
2、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精神。
三、活动重、难点
探索发现使物体沉与浮的不同方法
四、活动准备
各种实验材料(乒乓球、积木、弹珠、树叶、小石头、笔、纸)若干
五、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好朋友,瓶宝宝。让我们和瓶宝宝打个招呼吧。(礼貌问好)
二、教师演示
瓶宝宝要和小朋友们做个游戏,请小朋友们睁大眼睛仔细看(演示)两个瓶宝宝放在水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提问:
(1)为什么两个一样的瓶宝宝会出现不同的现象?
(2)那秘密到底藏在哪里?谁愿意到前面来找一找(幼儿到前面来拿瓶宝宝)
(3)对了,原来秘密就藏在瓶宝宝的肚子里,那我们来看一看瓶宝宝的肚子里装的是什么秘密 ?出示秘密(从瓶中放出沙子和泡沫)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体漂在水面上,有的物体落入水底。我们把漂在水面的现象叫浮,把落入水底现象叫沉。并认识标记浮↑,沉↓
三、幼儿尝试、猜测
(1)教师提出尝试题,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你会发现什么?
(2)让幼儿进行尝试猜测,如果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这些实验材料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请幼儿在纸上画好对每一种材料沉或浮的猜测结果。
四、幼儿操作、实验
1、幼儿操作,看一看自己的猜测与实验是否相同。
2、教师对幼儿的作业进行讲评,并做好一张总的汇总表。
五、课后延伸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做一做实验,看哪些物品能浮上来,哪些物品能沉下去。
沉与浮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现比较、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操作中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活动难点:探索如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积木、塑料瓶、弹珠、泡沫、雪花片、盖子、恐龙玩具、装水的盆子、毛巾、桌子;记录单(16)、笔、透明盆子、"↑""↓"符号图片。
知识准备:知道什么是沉,什么是浮。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师:今天小熊过生日,小蚂蚁要到河对面去给小熊送生日礼物,老师准备了积木、大盖子、塑料瓶、小纸片、珠子、雪花片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1、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
(1)师: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说说哪些材料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为什么(个别幼儿回答)
(2)师小结:小朋友觉得浮起来的材料可以帮助小蚂蚁过河,而沉下去的就不可以。
(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并用符号记录。
1、教师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
师:老师这有一张记录单,这一排是老师准备的材料。(出示ppt图片)我们把会浮起来的物品可以当小船,用符号"↑"记录,沉下去的物品就不能当小船,用符号"↓"。现在大家一起来猜想一下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老师帮忙将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
2、介绍材料,讲解要求。
师:等一下我们分组进行试验,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记录单、笔、装水的盆、抹布、积木、塑料瓶、小纸片、珠子、雪花片、大盖子。等一下小朋友可以将这些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哪些东西会沉下去,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并在记录单上做记录,小朋友们要轻轻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3、幼儿分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
(1)师:小朋友看看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下去,哪些物品一直浮在水面?哪些物品起先是浮起来,后来就沉下的?
(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4、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进行了试验,现在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你们刚才在实验中发现了哪些东西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
(2)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物品会浮起来。(个别幼儿回答)
(3)师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泡沫、积木、瓶子、大盖子会浮起来,弹珠、雪花片,恐龙玩具会沉下去。
(三)小朋友思考为什么有些会沉,有些会浮?
(1)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有的东西会沉下去,有的东西会浮起来。(请幼儿个别回答)
(2)教师总结:物体的沉浮跟它本身重量和水的浮力有关,当物体达到一定的重量就会沉下去,而没有达到重量就会浮起来。现在我们就来试试看。(做实验演示给幼儿看)
(四)引导幼儿探索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
1、探究一:借助辅助材料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1)师:现在我们的难度要加大了,请小朋友帮助小蚂蚁想想办法,如何让沉下去的物品也能浮上来给小蚂蚁当小船。
(2)请幼儿到前面来操作给小朋友看。
总结:小朋友们通过借助可以浮的物体来帮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小朋友都非常的棒,帮助小蚂蚁找到了过河工具。
(3)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时候是借助会浮的物体让会沉下去的物体浮在水面上的?小朋友们可以想一想,等会到教室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沉与浮》,小朋友在操作中感受,并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状态,幼儿兴趣浓厚,喜欢动手操作,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我在上课时思路清晰,活动中每个环节都有小结,小结语言还是很精准有效,帮助孩子理解沉与浮的秘密。
但是作为一个科学活动,需要老师的提问时语言简练,在这方面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在小朋友猜想记录时,可以记录小朋友的猜想时的个数,并现场做实习,科学活动并不是一定要让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动手,还可以结合已有的经验,切记不误导孩子。
总之,每次活动都有不同的收获,希望下次活动会更好。
沉与浮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辨别沉浮现象,认识“ ↓ ”“ ↑ ”标记。
3.乐于参与科学小实验,培养探索精神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1.钥匙、弹珠、之类的可以沉的东西。
2.泡沫、乒乓球之类的可以浮的东西。
3.盆子、水。
4.沉、浮标记卡片。
活动过程:
1.出示材料,介绍材料的名称。
“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们玩好玩的东西,我们来看看是什么?”
2.幼儿操作并观察物体在水中的现象。
(1).“这些好玩的东西好几天没有洗澡了,我们来帮它们洗洗澡吧!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3).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3.介绍“沉”“浮”概念。
(1).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将幼儿说的物体放在盆里,一起观察物体的沉浮。
(2).“我们把钥匙、弹珠、之类的东西沉在水底的现象叫“沉”.我们把泡沫、乒乓球之类的东西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叫“浮”。
4.认识“ ↓ ” “ ↑ ”标记。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更好玩的游戏,但是得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照片,看看都有什么?它是沉在水底?还是浮在水面上的?
(2),。“沉”我们可以用“ ↓”表示,表示它沉在水里。
“浮”我们可以用“ ↑ ”表示它浮在水面上。
(3).幼儿自己选择照片,把它贴在相应的标记下。
5.教师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玩这么多,知道了沉和浮,我们把像钥匙、弹珠之类的东西沉在水底的现象叫做“沉”,我们把泡沫、乒乓球之类的东西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叫做“浮”,小朋友们回家找一找、玩一玩看看还有哪些东西会沉?哪些东西会浮?
沉与浮幼儿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东西,洗脸、刷牙、漱口我们都必须用到它。虽然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但是我们的孩子对于水的浮力并没有太多的认识。有一天,在洗手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一个塑料袋掉在水里,于是孩子马上跑来问我:老师,为什么那个塑料袋漂在谁上面呢?我发现孩子们对这一现象的兴趣非常的浓厚,于是我抓住了这一契机设计了这一活动《浮与沉》。本活动通过实验来探索、丰富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并让孩子们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现象,学会记录实验结果。
2、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自主实验探索科学现象,培养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水、毛巾、铅笔、记录卡、木头、塑料、泡沫、玻璃、金属、石头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课题
师:这个魔术袋里啊装了好多东西,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装了什么吗?
1、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我们把他们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
2、教师操作让幼儿仔细观看记录卡,引导幼儿看上下两个箭头,上表示上浮,下的表示沉下去的,告诉幼儿如何做记录卡的方法。
3、让幼儿自由讨论,叫兴趣较浓的幼儿上来操作,并提醒幼儿记录的方法。
二、分组实验,自主探究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啊?
1、讲解操作方法与规则:要求幼儿操作完后,马上拿铅笔到记录卡做好物体沉浮现象的记录。
2、幼儿操作:师,小朋友在把物体放进水里时要看仔细了,看一下物体到底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的,认真观察水中的现象。
温馨提示:①把材料贴近水面轻轻地放入水中;
②每次只放一种材料;
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现象记录。
④小组要分工,更要合作。
3、教师来回巡视,适时指导,帮助幼儿在观察沉浮现象时,如何做好表示沉和浮的记录,同时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4、表达与交流请个别组幼儿汇报、分享实验现象:在汇报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
三、教师验证、小结
将幼儿做的记录卡作验证与分析,按幼儿的记录进行讲解,并对幼儿错误记录再次进行操作,加深幼儿对物体沉、浮有进一步了解。从而激发幼儿的探讨兴趣。
四、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趣的沉浮现象,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的物体放在水中会发生很有趣的现象,小朋友在家里也可以动手去做做实验,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噢!
活动反思:
幼儿对实验很感兴趣,在通过实验验证时我说一个幼儿放一个,应该让幼儿自己放物品更能调动积极性,应多进行此类活动。在科学角应投放沉与浮的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
沉与浮幼儿园教案 篇5
沉与浮幼儿园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沉与浮幼儿园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沉与浮幼儿园教案 篇6
主题名称 水 日期
活动名称
沉沉浮浮
活动目标
1、探索物体的“沉”和“浮”,并知道一些改变其原来状态的方法。
2、乐于参与科学实验。
环境创设
1、盛有水的大盆。
2、纸、笔
3、熟鸡蛋一个,盐水、清水各一杯
活动过程
1、在幼儿园里收集3种不同的东西(预先完成)
2、请幼儿试一试这些东西,如果放到水中会怎样? 一边试一边请幼儿记录在白纸上,然后交流,教师统计,其中同样的物品不再重复(通过统计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沉和浮与物体本身的材质有关。)
3、为什么有的物品会浮到水面上,有的物品却沉到水底?
4、探索在水中改变物品原来的样子,物品的沉浮状态是否会改变?
5、把鸡蛋放入清水杯中,让幼儿看到“浮”的状态,再放入盐水杯中,为什么鸡蛋又沉下去了?让幼儿尝尝盐水杯中的水,了解水里放盐(或海水)可以使东西浮起来。
6、引发继续发现:还有什么其他方法改变东西在水里的样子
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