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飞鸟集读后感

2025/09/08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飞鸟集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飞鸟集读后感 篇1

《飞鸟集》虽然每段诗歌都是简短的两三句,可是在冥冥之中,竟悄悄的点亮了我们的心灯。当我们迷茫、困惑、无助时,读读泰戈尔的诗,想想自由的飞鸟、穿着光之衣的太阳、披着绚丽围裙的云朵、祈祷的樵夫、淳朴的泥土…… 这一切真的可以让你找回你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真正思考,对爱的重新认识,面对失落与痛苦,我们不会再有抱怨与气愤,而是对平凡的生活充满激情,充满感动,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让我们用爱去回报世界,用宽容去亲吻世界。泰戈尔的爱就像海浪一样荡漾开来,遍及全世界,我们的思想随着这些闪亮的水滴而闪耀着,我们的心伴着阳光的抚摸而欢唱;我们的生命因与万物一同遨游在空间的湛蓝,时间的墨黑中而感到欢喜,绿叶、阳光、生命的万物,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美得无法言喻的世界;泰戈尔与飞鸟为我们提醒幸福,歌颂美,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爱生命,不爱世界;生活的苦恼,冲不掉我们对爱的追求;岁月的沧桑,或许会吞噬我们的青春,但我们心中的爱永不老,就像“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我也愿作一个这样来无影,去无踪的飞鸟,不求在这里带来我的影响,只求用我的爱,留下我成长的气息。读完泰戈尔的《飞鸟集》,我总能感受到一种振奋人心和进取奋斗的精神鼓舞。泰戈尔的哲理光芒,不仅唤起我对大自然、对人类,对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爱心,而且也使我执着于现实人生的理想追求,让整个人生充满欢乐与感激。《飞鸟集》是那样让我回味无穷,久久沉浸在美妙之中。

飞鸟集读后感 篇2

中国人注重佛教,讲究的是“出世”,超然物外,脱离凡尘,而在泰戈尔眼里,重的是“入世”,他本可以安享人生,钱,势皆有,可他却入了这“浊世”,用笔渡尽这世间苦难之人。

“你莞尔微笑,对我默默无言;可我觉得,我为此情此景,已等待得很长久了。”泰戈尔生于孟加拉地主家庭,是当时孟加拉知识中心之一,可以说泰戈尔家族当时在思想和经济上与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没有作为一个“施予者”,“一个慈善家”,而是与人民站在一起,同殖民主义搏斗,这意味着他所拥有的金钱,地位都有可能失去,但他不在乎,因为他知道,一直以来他所追求的,就是这样的命运。于是他说“神啊,我感谢你,我压根不是权力的轮子,而是与那些被碾得粉碎的凡人在一起。”

“黑夜亲吻逐渐逝去的白昼,在他耳边低语;‘我是死亡,是你的母亲,我要给予你新生。’”他反对极端派的暴力,也反对稳健派的妥协,群众们不同意,烧“英国货”,骂英国人,泰戈尔认为这是破坏,愤然退出,后结识了甘地,他们的友谊让他发现了一条崭新的路,他爱恨分明,访问了许多国家,在人们矛盾日益尖锐时,他大力宣传爱,对人性有无限的信心,根深蒂固的乐观主义“不要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否则你会因为错过繁星而黯然神伤。”他的话语如柔风细雨般拂过人们心里的伤痛,他轻声低语着;“亲爱的,黑夜会带来曙光,苦难会迎来希望。”

印度有一种思想叫做“梵”,意思是“你就是它”,即我与非我,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这便是泰戈尔思想的源头吧,他把重点放在“人”的方面,宽容谅解他人,持友善之心,这些都反映在《飞鸟集》中,他生于一八六一,死于一九四一,这八十年的动荡纷争,思想的融合碰撞,全都给作品打上了独特的烙印。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垂着绿荫的。”

飞鸟集读后感 篇3

我以前是不爱看诗集,不喜欢诗人刻意描绘的意境,无病的呻吟,空洞苍白。

而《飞鸟集》给我了不一样的感觉“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伤心,那么你将失去群星。”他告诉我们要懂得取舍,有得有失。

我不能选择那是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这更道出了人生要有奋斗目标,一改时刻准备着,因为,最好的机会是给又准备的人的。

飞鸟集中有一句话:“共建要射出之前,低声对箭说,你的自由就是我的自由。”弓和箭看起来是完美的一对,却不曾想到,他们在一起时,互相束缚,却都不能实现彼此的价值,只有在弓把箭射出的那一刹那,放手,两者都能自由。

比如在自己生活中,班里有的同学拔尖的几个同学,全都凭自觉和兴趣来学习的,父母从来不多加管束,这样的效果反而更佳,论天赋,谁也不比谁差,只是家长严格的管教与我们的目标之间插上了一道无形的屏障。

也许这就是《飞鸟集》的真谛吧。

飞鸟集读后感 篇4

《飞鸟集》由105段诗歌组成,每段诗歌都只有简短的两三句话,而在这些集灵感与思索为一身的精悍短诗中,泰戈尔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多个身份——他时而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孩,为母亲的微笑而手舞足蹈;时而是一名四海为家的探险家,向着高山大海发出感叹;时而是一位热恋的青年,因心爱的姑娘而讴歌爱情;时而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朽,独自在回忆中反思人生;但更多时他只是一个无名的过客,为世间万物记录下灵感闪动的瞬间,然后微笑着安静离开。

除去泰戈尔清新自然的文笔,在《飞鸟集》中,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爱的思索。毫无疑问,泰戈尔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但同时更高于生活。他用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巧妙地隐去了一些苦难与黑暗,而将所剩的光明与微笑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读者。他对爱的思索,更是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青年男女间纯真的爱情、母亲对孩子永存的母爱、人与自然间难以言喻的爱……在泰戈尔眼中,世界需要爱,人生更需要爱,正如他在《飞鸟集》中所写的一样:“我相信你的爱,就让这作为我最后的话吧。”

在另一方面,泰戈尔捕捉了大量关于自然界的灵感。他说天空的黄昏像一盏灯,说微风中的树叶像思绪的断片,说鸟儿的鸣唱是晨曦来自大地的回音。他将自然界的一切拟人化,他让天空和大海对话,让鸟儿和云对话,让花儿和太阳对话……总之,在泰戈尔的诗里,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万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长与思考,而他只是为它们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而这,便也是《飞鸟集》名字的由来:“思想掠过我的心头,仿佛群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到了它们振翅高飞的声音。”

这就是泰戈尔,这就是《飞鸟集》。或许,对于人类的文明史来讲,《飞鸟集》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然而,我却只想说,它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清新,在如今繁忙拥挤的都市里,用它蕴涵的广阔无边的自然荒野,为我们开创另一个天堂。

飞鸟集读后感 篇5

寥寥数字、区区几句,看上去或是描写风景,或是描写人物、或是在记叙着某一个事情,看上去并不起眼,但细细读上几遍,却感觉句句经典,字字珠玑,那一句句话语后面偶隐含着一个个大道理,真理,阅读着也真是快乐啊!

飞鸟集这本书的确很值得推敲,一句话的道理也实在不是读三两遍就能读懂的,每读一遍,都会得到新的感悟,一本书的文字,一本书的道理,而我印象最深的则是那三句。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也难怪,文辞优美,饱含哲理,也真是一句话便让人受益匪浅啊!也是,活着的时候不就应该像一朵花儿迎风绽放、竞展风华吗?不就应该像雨后彩虹般绚烂多姿吗?生活本来就应该是美丽的、绚烂的,我们的生活就应该如夏花多姿多彩,死亡应该是个令人悲伤的话题,秋叶却是那样从容,缓缓地落下,甘为大地的养料,人死不也应该如此吗?静美、从容、奉献、死亡若是这样又何来悲伤呢?

他把他的刀剑当做他的上帝,当刀剑胜利的时候他自己却失败了。初读还似感觉有些绕口,但细细品味却恍然大悟啊!刀剑,顾名思义,就是武力,虽然武力可以打败别人,但永远征服不了他们的心,最终也只能失败,被心灵的美征服,武力永远不是成功的依靠,用心感化别人才成功的关键。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是啊,如果你因为失去一次机遇而哭泣,而停滞不前,那么之后的机遇也终将一一失去,所以,我们不应该为一次失败而气馁和悲伤,而应该吸取教训,努力寻找下一次机遇,并牢牢抓住机遇,你才能成为人生的赢家。

阅读《飞鸟集》,阅读文字,认识人生的真理,懂得人生的诠释。

飞鸟集读后感 篇6

我还在读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跟随父亲到清华上课,在路过教室时看到一句格言:凡是有圆满的品性的事物都是人类共有的,是美的东西就不能让人独占。于是我记住了泰戈尔。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不管何时读到泰戈尔的《飞鸟集》,我都分不清,是因为泰戈尔而喜欢上《飞鸟集》,还是因为《飞鸟集》而喜欢上泰戈尔。

在《飞鸟集》里我读到了泰戈尔对时间的感悟。时间是一种客观存在吗?或者仅仅是我们的主观感受?其实在严格意义上,我们感受不到时间,只能感受到运动,然后把运动的过程描述为时间。夏天的飞鸟和秋天的落叶都是在我们主观感受中描述客观的事物,但我们相信日月的轮转同步于生命的轮转,相信这就是时间的力量。我们的每一次努力,其实都想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时间。而生命就是一场关于时间的博弈,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和别人交换着时间。学习就是一种提高效率,从而获取更多时间的方法。吊诡的是,效率又和时间成反比。当你在课堂上听的津津有味时,你会觉得时间如白驹过隙而感叹人生苦短。当你在课堂上觉得索然无味时,那就是度日如年,才上半节课就有长生不老的感觉。于是,对于那些拥有超高效率的人来说,必定更加珍惜时间,也享受时间带来的一切美好。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这些人将拥有所有的时间及资源。

今天,我理解泰戈尔的那句话,为什么要挂在清华的教室中。因为除了要知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让大家一味追求效率,掌握更多的时间及资源但这些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懂得谦让和善良。所以泰戈尔还说过:教育不应当是从智力上着眼,必须力求使受教育者变得更加敏锐、文明,更加宽容、仁慈。

每一次打开《飞鸟集》就看到泰戈尔的智慧充盈世间,每一次合上《飞鸟集》就感觉人性中至善的力量贯穿始终。也许此情可待成追忆,也许只是当时已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