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心得体会
爱习作提供的三下乡心得体会(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三下乡心得体会 篇1
我很荣幸地参加了我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感到最难的是,在活动初期感到的迷茫和孤立无援,但经过小队队长的会议讨论、熟悉活动内容、彼此互帮互助后,我们逐渐地有了一些思路,开始知道要如何去做,要如何去进行实践。我们服务团成员们做好了充足的身心准备。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无论是与基层农民的亲身交流,还是对乡村振兴政策的深入了解,都让我有了颇多的感悟与收获。同时积极参观红色革命故地,学习红色知识,加强自我修养。在实践调研过程中,我秉承随机客观的原则,在丰都县栗子乡金龙寨村中随机选取农民通过填写调查问卷,口头询问等方式来了解村民的`真实情况,保证调研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经过这短暂而又充实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从中深刻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一个团队要想把活动做好,首先要有团队意识,全队“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这样才能共同完成任务,我们小队成员齐心协力,各自努力做好提前分配的任务,每个人各司其职,使我们的实践活动进行得井然有序。
三下乡心得体会 篇2
“三下乡”活动把组织活动与机制建设结合起来,既抓住当前效果,也考虑长远利益,通过有效的工作机制,保证“三下乡”,常下乡。下面是整理的关于xx年过80的朱小香老人。我们到朱小香老人所在的杨柳下村时,得知朱小香老人正在番薯地里劳作,我和另外几位队员便又赶往番薯地,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我们见到了挥舞着锄头的朱小香老人,老人得知我们是来慰问他时,十分开心,几位队员在老人的指导下帮老人做完了农活,随后,我们与老人一起赶回老人家中,在老人家里,他跟我们讲述了他当年的革命史。
老人是在6岁得时候被党组织吸纳的,老人的左腿也不怎么方便了,是当年参与对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战斗中受伤遗留下来的,老人告诉我们,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起他们那会,真的是好上百倍,他们那个时候,连加急文件都只能靠双腿跑着送,现在还有车有电脑。在与老人交流的最后,乡政府的领导和我们台州电大暑期三下乡追寻红色足迹实践小分队的副队长李贞贞同学一起送上了慰问金和慰问品,老人也欣慰的收下了。我们第一次拜访老党员之旅圆满结束。随后几天,我们陆续拜访了姚西华、姚西唤、吴胡南、滕西乾等七位老党员,老红军。从与他们的接触攀谈中,我真正认识到了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所应该具备的那种愿意为了国家,为了我党,为了人民,能够并愿意付出一切的精神实质。我作为一名党校结业的学生,想要达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自身的素质要求,所需要从他们身上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我认为,那些生活在革命年代的'老党员所具备的不畏艰险,宁死不屈,实实在在为人民做事以及奋发向上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这个年代的党员以及党外份子们学习的。
7月6日早上8点,我们小分队根据行程安排出发前往姚岸村参观中共仙居县委旧址纪念馆。因为时不凑巧,我们去的那几天正值纪念馆翻修,所以的文字资料都被转移,我们只能从纪念馆中陈列的物品中去了解当年中共仙居县的革命历史。纪念馆里陈有当年边区委曾使用过的党旗,枪,火枪还有一些生活用品,边区委的房间仅仅只有一张床,一条箱凳,一盏油灯和一张办公桌,我简直不敢想象,当年边区委是如何在这种环境中,组织起仙临黄三地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政府进行不懈的斗争的。
7月7日上午x点,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方敏德老师与我校团委副书记陈红华老师等一行3人到我们实践的上张乡视察指导。中午,我们实践小分队全体成员在厨房亲自动手,为老师们准备午餐,并邀请上张乡政府领导与我校领导会餐。下午3点,我们参观了善音村的瓯江彩锂稻田养鱼生态基地,在基地里,我们队员主动的向农户请教稻田养鱼基地的基本情况,农户们也非常乐意的告诉我们队员,他们的基地是xx年在仙居县政府和海洋渔业局的指导与支持下建立的,一个有着50亩地的瓯江彩锂立体养殖基地,在水稻田中间有一个个的鱼坑是平时用作鱼儿休息以及收割稻谷的时候蓄鱼用的,瓯江彩锂可以用作观赏也可以用来食用,一般鱼苗会在5厘米长时投放下去,等到x厘米左右时捕捞销售,这些鱼一般销往本地的一些农家乐。
7月8日,早上我们拜访了姚岸村的4位老党员。下午,我们带领台州电大系统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的老师前往中共仙居县委旧址纪念馆参观,随后,我们在纪念馆门前与队旗合影留念。7月9日,行程的最后,我们拜访了住在方山村的老党员。我们为老人送上慰问品时,老人竟然对我们深鞠一躬,大家在掺扶起老人的同时,心里也非常感动,我们本就是抱着向老党员学习的目的而来,在学习之余,为老人们送上些微不足道的慰问品,老人作为一个老辈,却向我们鞠躬,这让我们队员在不敢受礼的同时,也再一次体会到了老党员们的素质之高。上午9点,所有工作完毕,我们登上了返校的路途。此次活动让我们感触颇深,从我个人来讲,我着实被老党员们的精神所感动,根据我们的了解,8位老党员中,年龄最大的已经84岁了,但是他们每天都还坚持在做农活,发挥出他们人生最后的余光,为我们国家的建设献出最后一点力量,我认为,我们此次活动是非常成功的,因为我们团队的成员都非常优秀。
在5天的实践活动中,有人受伤,也有人生病,但是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没有一个人抱怨生活条件的艰苦。每次团队活动中,大家分工明确,互帮互助,团结努力。大家都在此次活动中学习到了很多实用的经验,我相信大家会在接下来的在校生活亦或毕业工作后都会运用到。
三下乡心得体会 篇3
七月,收获的季节。20xx年7月10日,我参加了创业协会暑期三下乡活动,为期八天的三下乡,让我感受很多,受益匪浅。这次活动我们在钦州市钦南区上刘村的钦州第十小学展开。八天的下乡时间虽然不长,但也是一个星期了,在这八天中,我们队26人力量凝聚在一起,尝尽了酸甜苦辣。以前,我们作为协会的一员在这个大家庭中,但很多时候都是工作上需要才会在一起,而这次的下乡,我们26人是一起吃大锅饭,一起开心,一起流汗。刚刚我们来到上刘村下乡的时候,村民们看到我们个个都穿同样的衣服,对我们是抱着好奇的心理,因为他们从没有见过这些。
下乡的日子是艰苦的,但再苦再累我们队员都没喊累过!由于我们都不是钦州本地人,有些队员不懂白话,所以下乡时,语言的沟通也是我们一大难题,想起那天我们去派宣传单、宣传活动的时候,如何同村民解说,他们也没见过这种场合,我们又要跟他解释清楚,我们本次的活动,用普通话、白话,详细地和他们说,他们用那白话,我们似懂非懂地听着,但很多时候,都很配合我们的工作,支持我们的工作。
下乡的活动每天在有序地进行,我们支教组每天都在总结经验中获得进步,顺利完成支教任务。18号晚,是我们下乡的最后一天,我们与十小的学生共同举行了“走进钦州,情系十小”的文艺晚会。我们文艺晚会在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下演出与及圆满地成功。
三下乡活动欢笑、努力与汗水,都历历在目。20xx年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给予了我人生一片灿烂的回忆。想起那个第一次,第一次大家吃大锅饭,虽然有时炒得不是很好吃,但都是劳动成果,所以吃起来也很好味道。第一次十几个人一起在那个阴森森的房子里睡觉,那个滋味那种感觉,至今都难忘记。三下乡,让我的大学生活增加了不同的色彩,也得到了很大的煅炼,经受种种挫折,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见风雨,怎么见彩虹”八天的下乡将是我人生的一个回忆。
这次“三下乡“活动在我的设想之中完全达到了我的意愿。虽然这次三下乡活动的时间很短,但在队长的带领之下,我们队员每个人都过得充实而又有意义。在每项活动中都能体现出我们大学生的做事风格。我参加的是支教组服务队。我们队员在出发前都认真地准备了丰富的备课资料,以至于每项活动都能做到有准备,有目的地进行。
这次活动使我意识到“服务社会,实行自我”是人生的一件乐事。社会是需要我的。社会培养了我,然而我应该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应该为人民干实事,做有贴亲人民生活的事。虽然自己的力量很小,但总可以让温暖的花朵灿烂碇放。
“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要好。”这是我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感悟得到的。在支教服务队里虽然很辛苦。做就在这环境里我意识到我们只能去适应而不是让环境去适应。那忙碌的八天“三下乡”的实践活动,随时间而过。在这八天里总有辛酸与欢笑。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农村贫困的生活。目睹了农村存在的各种现象。给予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受到了学生的热情的欢迎和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他们说:“我们需要你”这句话给了我无数的力量。我随从的虽然是支教组,我们队员都认真地备课,认真地上课,我们尽可能把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给予学生留下了很好的一个大学生的形象。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们也一以个大学生的具体行动证明了我们的一切。
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们每位队员都能相互的关心着对方,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有人鼓励我去战胜它。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想的是“我们是一个队团队”。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倒下来,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们相信也许人生只有一次。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珍惜着这短短的八天时间。每天我都觉得自己过得非常的充实,非常的快乐和愉快。总有一种家的气息缠绕在我的身边温暖着我,给我动力让我前进。这次也是我一次参加活动时间最长的一次集体活动,也是最有意义的一次,它让我学习到我缺少的东西。锻炼了我,成熟了我。给予了我人生回忆留下了美好的金色的一段。
三下乡心得体会 篇4
七天虽短暂,这段时光缺蕴含了我们与孩子的多种多样的、十分美好的回忆--哭过、笑过、累过、苦过、乐过、感动过、兴奋过。第一天,我们满怀着一腔热情,携带着憧憬,快乐地踏上下乡之旅;而第七天,我们早已收拾好行囊,装载着满满的回忆,回到原点。而与孩子们一样,我们在成长,我们成熟了!
学生:远离羞涩,欢乐相伴
初见,学生们很乖但很羞涩,与我们很陌生,一道鸿沟架在我们之间。初上课,他们会很认真地听讲,但是很少主动地去发言,课堂上安静得如大针丢在地上的声响,都清晰地在耳边响起。但通过拓展培训、趣味运动会、游园活动、文娱汇演等一系列活动,慢慢地,孩子们和我们熟悉起来,一种无形的暖流在我们心中流动,荡漾着点点的芬芳与动情。我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孩子们能够敞开心扉,真诚地和我们这群大哥哥大姐姐交流和沟通。我们更愿意与“朋友”的身份与孩子们交流,陪伴他们,用心去关爱他们。
让我记忆最深--几个学生为了演好小品中的人物,甚至在上课前到学校的“秘密基地”自己反反复复练习。他们演的是友谊破裂的陌生人,可是他们本身却是彼此很要好的朋友。尽管在演的时候有些许笑场,声音也有点小,但我看到的是他们的不断追求进步,不断要求自我的执着。
在我们离开之际,孩子们一大早就帮我们准备好了早餐,眼睛荡漾着泪水,依依不舍地送别我们,还不忘跟我们说:“以我们为榜样,将来和我们在华师大相遇。”七天,这最美丽的时光,也许我们不能给他们带来许多知识,但是这一次,让他们成熟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期待和他们的重逢!
队友:患难真情,真爱一生
七天前,我们认识但不熟悉,没有多少的交集;七天后,我们渐渐熟悉了彼此的存在,习惯了和队友一起并肩携手的日子,习惯了有你们陪伴的日子。一起的欢声笑语在我的脑海里历历在目,犹如一股暖流温暖我干枯的心灵。
我们一起给学生讲课、玩游戏、进行师生友谊赛,支教之路,与孩子,与你们共度开心的日子,感觉快乐的时间瞬间度过;一起戴上小红帽,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走街串巷去派问卷、做访谈,调研之路,虽艰辛但快乐,虽困难但硕果累累;一起前往市场买菜,煮大锅饭,做大锅菜,后勤之路,趣味无穷,与你们一起快乐;一起排练,尽管被自己的不规范姿势笑到抽;一起酣睡在桌子拼成的'大床铺上,笑言挤挤更健康;一起相约早起,然后开始忙忙碌碌的一天······
七天,我们之间的默契更多了,感情更深了,欢乐更多了!
自我:坚定信念,一直前行
这一路走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下乡前的准备到如今下乡结束,中间有曲折有故事,但很庆幸,我坚持下来了。仅仅的七天的经历,却用四个月来准备,但给予我一个成长的机会,让我收获更多。
七天里,我渐渐习惯每晚精心准备教案、汇报总结工作进展、安排第二天相关事宜的日子;渐渐习惯每天和学生们上课、相处、游戏的日子;渐渐习惯和师弟妹们聊天说笑的日子。我虽然还不够成熟,但是学会了一份坚持,一份责任,一份耐心。也许,以后我不会有机会再去下乡了,但是这份心情我会一直记得,只因这是属于我最美好的青春时光的记忆。
一段时光,一段路;一次体验,一次成长!在最美丽的时光里,我们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三下乡心得体会 篇5
下乡前,得知只有一节课程安排的我差点儿就崩溃了,压抑着退队的冲动,接受着每一次课程安排变换的信息。从只有一节课,到三节课,到让人忽然有点招架不住的.十节课,最后敲定了是七节课,其中五节是心理健康课。
五节课于我而言是什么意义呢?
每节课对应不同的年级班级,意味着,针对不同的年龄发展状况我要设计不同的课题来进行设计。有人悄悄对我说,你不想上课的话可以直接放视频给他们看。
我说不。
那都是我的珍宝呀,我可不会敷衍珍宝。每节课我都细心查阅文献,一本《发展心理学》被我翻了一遍又一遍,省的心理健康指导也是被我细心看过。每一节课的设计都有理有据,分配时间恰好。
可为什么世珍宝?明明备课的麻烦让人如此心烦气躁。
我说,那是我的梦想。我说,成为一名老师不容易。我说,一名心理健康老师的训练机会总是少之又少。我说,当一群年龄恰当的小孩子出现在你面前,给你机会上一节课,你为什么不去珍惜呢?我说,于平常而言站上讲台这件事总让人不敢去想,而这次三下乡,如此顺利让你授课,不该心怀感恩认真对待么?
上课的最后一天,为了留时间去节目排练,问谁不想上课,我安静地待着,守护着我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