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

2025/09/08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 篇1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课文用拟人的手法,给小动物们安排不同的身份,运用对话,使文章生动形象。

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如下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看图。通过看图了解“小壁虎、墙角、蚊子、蛇”等词语;“没有尾巴多难看哪!”等句子。

2、做动作。本课有不少讲尾巴怎么动的词,如“摇、拨水、甩、赶蝇子”等,通过引导学生做示意动作来理解。并通过做动作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区别,如“摇”用手做摇摆的动作,“甩”通过甩一根绳子(头上拴些东西)来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如读到燕子尾巴时,让学生联系方向盘来理解“摆、掌握方向”。

4、朗读。本文对话多,感情色彩浓,朗读时我很注重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如,文中反复出现的问句——“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不仅应读出小壁虎难过、焦急的心情,还要注意小壁虎说话的礼貌,重音放在“借给我”三字上,然后稍停顿一下,再读“行吗”。读小鱼、牛、燕子的话时,要把“拨水”“赶蝇子”“掌握方向”读重一点,以表达它们不借尾巴的理由和它们各自尾巴的作用。读老牛的话时,声音应比小鱼、小壁虎等的.声音低沉一些。

在朗读中,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合作的、互动的,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了认识,教师也以学习伙伴的身份来到学习中。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我们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 篇2

《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第4组教材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科普童话故事。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分别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有助于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如:自由读、小组读、齐读等,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朗读读懂每种动物尾巴的'作用。尤其是在朗读中还要让学生读懂对话的语气。注重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让学生仿照问话,学着用请求的语气读懂小壁虎结尾巴的经过,培养语感及体会语境。

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同,内容相似,分别写了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因此,在教学第三段时,我让学生在详细理解的基础上,边读边做动作,并通过课件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小鱼的尾巴的重要作用,紧接着,让学生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全班交流找同学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自悟,增强个人的朗读体验,分角色读课文,汇报朗读,学生很好地把握了课文内容,达到朗读个性化的体验。

不足之处:

由于过于注重朗读的指导,而忽视了对文中引号的学习及点拨,这也是对学生读文、写话,尤其是写人物对话时的重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文本,挖掘文本,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 篇3

《小壁虎借尾巴》一文借助形象化拟人得手法,通过小壁虎向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故事,将鱼、牛、燕子、壁虎的尾巴特点一一揭示,让学生认识到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的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想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没有注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识字阅读。围绕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程序是这样安排的:

一、回顾复习,顺势导入

上个学期,我们班上的公开课叫《比尾巴》,学生记忆深刻,于是我提议让学生背诵这篇课文,并提出我们今天仍将学习一篇关于尾巴的.课文。这样设计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投入自觉的全身心的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由特定情感转移在老师所设置得氛围中。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读课题两遍后,我让学生质疑:“你有什么疑问?”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成3个问题:

1、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2、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借到了没有?

3、结果怎么样?

围绕这3个问题,我让学生把“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认真读一遍,再来回答这3个问题。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有目的听说训练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能初步的感知画面和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在快速中捕捉信息的能力。

三、深入课文、插入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有两点,让他们初步学会总结问题。向谁借尾巴时,我抓住一个细讲,然后剩余两个学生自己总结,并学会续编故事。通过画面学生真实的看到小壁虎自己长出了一条新尾巴,这是他的特殊功能——再生,接着我便补充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

四、分层作业,各显神通。

我布置了四个作业,层次分明,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反思这节课,由于考虑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课文学生学过,而且课文没有注音,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阅读方法的指导上,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段落,如何归纳问题,分析段落中的字词句,然后具体运用。由于自己的掉以轻心,过分相信学生,所以没有在别班试讲,以至于一些环节太啰嗦,左后没有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工作四年来,教了两年中年级,第一次教授一年级,还没真正认识一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所以本堂课有些拔高了。下一步应该思考如何搞好一年级的识字教学。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 篇4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图学文的童话故事,它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用处,知道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特点。

因为课文内容较为简单、易懂。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演、说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地让学生去读文、思考、交流、表达、表演。本课生动有趣,语言优美,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使学生在较轻松的课堂气氛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我还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当学生了解到小壁虎长出了新尾巴之后,我问孩子们:“你知道这是种什么能力?”有些同学积极举手发言,把自己平时在书中了解的情况分享给大家听。继而明白了什么是“再生能力”。那有同学又问,人为什么不行呢?同学们的回答也是有声有色,非常棒。这样学生就在问答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能力。

最后我还让学生表演了课本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提到表演,孩子们各个高兴万分,纷纷举手要求参与表演,一下子激活了课堂气氛。表演是语文学习的实践,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积累。教学中,我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按小组先演示排练,我再深入小组给予指导,只到他们胸有成竹再上台展示,加上动作、表情,表演身上完美,得到大家的热烈掌声。一堂课就在学生们的笑声、掌声、读书声、谈论声中结束。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 篇5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通过小壁虎向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事,让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用处,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本课生动有趣,语言优美,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本文通篇没有拼音,这为学生的朗读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较轻松的课堂气氛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一、以读为本

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分角色读、齐读等,让学生真正投入读书之中。并在读书中自然引导识记生字,在反复读书中扫清了生字障碍。开展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通过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收获。

二、重视交流

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有充足的交流时间,围绕课文的重点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围绕着小壁虎向别人借尾巴的句子,去找找小壁虎的礼貌用语。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向同学借学习用品等的对话交流。同时让学生明白小壁虎已经很有礼貌了,他们为什么还不把尾巴借给他。

三、增长见识

学生了解到小壁虎长出了新尾巴之后,我问孩子们“你知道这是种什么能力?”让学生明白“再生能力”。在学完课文后我布置了课后去了解动物尾巴的妙用,到课堂上来讲一讲。引导孩子们丰富自然科学知识。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 篇6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在现实社会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