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最大的书》教案

2025/09/09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最大的书》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最大的书》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本课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

学习目标

⒈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⒊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化石和岩石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⒈谈话:教师手拿教科书问: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书)你见过的最大的书是什么样的?(学生说)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

⒉板书课题:最大的书。(故意漏写双引号)

学生纠错:书没加双引号。

师顺势问:为什么加引号?

师: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⒈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⒉学生汇报思考结果

师:大自然就是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在这本书中,你会汲取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营养,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⒊检查识字

⑴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⑵交流识字体会:

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怎么认识的。你还有哪些好的识字方法,说一说。

⑶巩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⒋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再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⒌检查读书情况。一人读一自然段。

三、理解词语

⒈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⒉师生释疑。

预设例如:

刨根问底:把课文中川川说的话用课件出示出来,一方面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另一方面从问句中体会川川是个爱问的孩于,总爱把问题问清楚,问明白,从而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宝藏:让学生说说叔叔要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来理解词语意思。

地质勘探队员:指导学生说说他们是千什么的。

四、指导书写

⑴写正确。

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厚”字上下都无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王”。“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埋”字左边是土字旁,要与“理”区分字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记住“有土才能埋”。

⑵写美观。

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的左撇,“铁”字右边的第二撇,“册”字的两撇。建议重点指导竖撇的书写。指导应以示范为主,不妨多示范几次,让学生反复观察由“竖”到“撇”的变化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反复练习,感悟由“竖”到“撇”的自然过渡。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质疑课题

⒈复习生字

⒉质疑课题

师:培根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想从这本"最大的书"获得哪些知识呢?

生质疑,归纳:

⑴“书”中有什么内容?

⑵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⑶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自己读书、多思考等)

二、细读课文,激发探究意识

⒈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⑴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知识。

⑵学生在班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随机进行讲解:

①岩石“书”:

A.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指名学生读,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

指导读第一句话:“岩石就是‘书’啊!”应读出叔叔自豪、高兴的语气。

B.“书”中的字:课件出示第六段内容

说说“书”中有哪些字?(如雨痕、波痕、矿物等)

指导读:你认为叔叔回答川川的问题时是什么态度,并读一读。

C.“书”中的画:出示第八自然段内容

“书”中有什么画?(树叶、贝壳、小鱼)。

(课件出示课后“我知道”之一)学生读一读。看始祖鸟的化石。

指名读:着重读好感叹句的语气(可引导学生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后为什么加叹号?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小鱼会是什么心情?)

小结:这神秘的化石犹如一份份珍贵的资料,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变化沧桑。

D.化石的作用: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内容

让学生说自己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课后“我知道”之二)

教师补充: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发现了鱼类的化石,便可知这一片曾是大海。

指名学生读。

②岩石的作用: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内容

说说:A.岩石的作用。

B.叔叔还能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指名学生读,注意感叹句的读法。

补充:南极洲发现有露出地表上千米的煤层,说明南极洲曾是森林茂盛之地。

⑶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会是什么心情、怎么说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凄出高兴的语气。

⒉猜中想: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三、课堂总结

⒈“最大的‘书’”不仅满足了川川的好奇心,而且从中找到自己的梦想。相信同学们在这本书中获得了自己所需的营养,使自己终身受益。

⒉ 通过描绘岩石这本 “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展示了岩石这本 “书”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

《最大的书》教案 篇2

【教学设想】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显然,这本最大的书对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如何把这篇偏重科学知识的文章上出语文味来,在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探索自然意识,获得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识好字,读好文,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在本课第二课时中,我打算从叔叔说的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这句话入手,跟着川川去刨根问底,从叔叔的话中去探索这本最大的书的奥秘。在刨根问底的过程中,让学生朗读、感悟、想象、探究,了解岩石这本最大的书,体会文中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岩石的作用及地壳的变化。

3、在对话中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趣质疑

1、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最大的书》。齐读课题。

2、复习词语。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川川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找出问句,读好对话

1、为什么觉得川川是个爱刨根问底的孩子呢?

2、交流。

3、快速读读课文,把川川提的问题找出来:

师生对读──同桌对读。

边读边想,从叔叔的话里,你解决了哪些问题?知道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刨根问底

1、爱刨根问底的川川们,从叔叔回答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

2、汇报交流:

⑴ 解决第一个问题:哪里有书啊?

交流,指导朗读。

⑵ 解决第二个问题:书里有字吗?(2和3随机调控)

① 出示第六小节。

② 你知道什么是书里的字呢?

③ 课件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④ 看到这么多藏在岩石中的`字,你想说些什么? 指导朗读

⑶ 解决第三个问题:这上面有图画吗?

① 课件出示化石,结合学习课后资料袋

② 指导朗读:

亿万年前的动植物就这样在岩石这本书中保存到了现在,成了书中最美丽的图画,真神奇!谁再来读一读?

⑷ 想象朗读,解决第四个问题:这能说明什么呢?

① 师范读。

② 听着叔叔的解释,看到地球亿万年间的变化,你想说些什么?

③ 多么神奇的变迁啊!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这神奇的现象展现在大家眼前?

⑸ 第五个问题:读了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① 引读第十二小节

② 川川听了叔叔的话,会想些什么呢?

③ 指导读最后一小节。你能猜出他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四、拓展实践,课文延伸

1、今天,我们跟着川川去爬山,去刨根问底,从叔叔那里知道了有关岩石这本最大的书里的很多知识。你想对川川说些什么吗?

2、是啊!正是由于川川充满了好奇心,爱刨根问底,才能从有学问的叔叔那里获得这么多知识呢!

3、继续刨根问底:听了叔叔的介绍,你的脑海里还有什么问题吗?

4、这么多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你们也会刨根问底了!老师向你们推荐几个网站,还可以把你们的发现写下来哦!

5、小朋友们,不仅仅岩石是一本书,大自然中还有很多藏着奥秘的书呢!你觉得还有什么也是书呢?

是啊!大自然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啊!在这些书里,藏着无穷的奥秘,让我们用心去观察,用眼睛去发现,多问一个为什么,学好眼前的这些书,长大了才能去读懂大自然中一本又一本的书!

五、写字指导

1、今天,我们还要来写写这几个字呢!

出示:质 厚 底

2、谁来读一读这三个字?能给他们找个朋友吗?

3、再来观察一下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哪个字需要老师的帮助?

底:老师指导,边讲解,边范写,学生书写。

厚、质:学生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师范写,学生书写。

《最大的书》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会认读“质”等10个生字,会写“册”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3.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化石和矿石标本。

3.学生课前搜集或老师提供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你们听说过世界上最大而且没有文字的书吗?今天学习的一篇课文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揭示课题,说说课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引号。课文中的叔叔是什么人?结合理解“勘探队员”。

朗读感悟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注意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读通难读的句子,直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分角色朗读。

(老师读叙述的语言,男生读“叔叔”的话,女生读“川川”的话。第二次男女生调换角色再读)

分组读议

让学生各自默读“叔叔”说的话,想一想下面几个问题:

1.“叔叔”为什么把这块岩石称作是“一册厚厚的书”?

2.为什么岩石上会留下这些雨痕和波痕呢?

3.你知道读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吗?除了书上说的,你还知道别的用处吗?

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思考结果。

汇报交流

1.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学习结果,老师随机引导学生朗读有关课文内容,理解“雨痕”“波痕”等词语。

2.默读“我知道”,读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第 二 课 时

认读词语卡片

地质 勘探队员 一册书 厚厚的 岩石

刨根问底 煤炭 宝藏 脚印 波痕

自读课文,相互交流

1.边读边思考:从“叔叔”说的话里,你懂得了什么知识?(读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实物。(也可以由老师提供,学生阅读和传看)

总结谈话

读课文最后一段。你能猜一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复习本课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

2.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记住字形。(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早已认识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认识的)

3.边利用课件演示要求会写的字的笔顺,边指导书写。(注意提示笔画、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写字,老师随机指导,组织评议。

拓展阅读

绿色情报员

植物科学院请小燕子选一批绿色情报员。

一大早,小燕子刚飞出去,就被小桃树拦住了。

“你能干什么?”燕子问。

“我能预报农时。”桃树对小燕子说,“我一开花,农民伯伯就得忙着种谷子。”

“好,算你一个。”燕子说。

小燕子飞过一片胡杨树林,胡杨树叫住了她。小燕子问:“你有什么本领?”

“我能报告地下水。”胡杨树说,“不信,顺着我的身子挖下去,准能找到地下水。”

这时,山坡上的篦子草又喊住了燕子:“我可以报名当土壤化验员。”

小燕子有点儿弄不懂,篦子草说:“我们喜欢长在钙质土壤中。”“噢,原来是这样。”小燕子话音刚落,那边的蓝玫瑰又说话了:“我也能做情报员,我的脚下就有铜矿哩!”

“花朵能报矿?”小燕子掏出小本子记下,“还有什么花有这种本领?”蓝玫瑰花说:“七瓣莲能报锡矿,蝴蝶花能报锌矿。”

忙了一天的小燕子高兴极了。这一天,她增加了多少知识呀!

《最大的书》教案 篇4

《最大的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大的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最大的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勘、岩”等10个生字。

认识“岩石”,了解岩石的作用及地壳变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对话中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岩石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要想学好这篇课文,先得学会这课的生字,你们有信心吗?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要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再把生字从课文中找出来,连成词多读几遍。

待会儿请同学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看谁的小老师当得最出色。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2、检查自读情况:

(1)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你喜欢的词?(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

(2)去拼音随机抽读。(“我指你读”)

3、同桌向集体汇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朗读擂台赛"。一人读一句,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4、由题质疑,自主研读,理解“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过渡:同学们生字认得真不错,今天咱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叫——最大的“书”(板书)

师生再次齐读。

(1)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书”为什么要加上“”号)

(2)请你们带着这个疑问默读课文,看谁最先知道“书”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

(3)学生默读汇报:

出示: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谁来读读这句话?(三人)齐声再读这句。

(4)读后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

读了这本书,我们会知道什么?

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你们都是勤学好问的孩子,课文中的小朋友川川和你们一样,也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想弄个明白,这就叫——刨根问底。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来看一看这世界上最大的书。板书课题。上节课中,小朋友们解决了一个问题"书",为什么加引号呢?还记得吗?谁能再说说理由。小朋友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最大的书到底是什么样的?可以做什么?我们这节课呀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细读课文5-12自然段,合作探究。

爱刨根问底的你们就发挥团结合作的精神,选择你们喜欢的读书方式,选择你的学习伙伴,读一读课文的第5-12自然段,解决你们提出的问题。

1、合作研读,小组内交流;

2、汇报解决:

(1)书里有什么?(文字和图画)

① 指名从文中找出书里的文字和图画。(雨痕、波痕、矿物、树叶、贝壳、小鱼)

② 分别指名读。各一个,愿意读的一起读。

③ 教师点拨:

平常我们在读书时,都是通过书里的文字和图画获得了知识,今天我们读了岩石这本书中的文字和图画,也一定会有收获。

请同学们不出声地再读一读这部分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了这本岩石书中的文字和图画,你知道了什么?

④ 默读课文,深入思考。

⑤ 交流:

适时出示:“它告诉我们……这座山。”(配音乐,展示这一变化过程)

⑥ 看到地球亿万年间的变化你想说些什么?

⑦ 有感情地读这段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瞧咱们的地球爷爷真像个魔术师,在亿万年间竞发生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⑧ 你们也很了不起啊!既能不懂就问,又能合作解决自己的疑问,老师看到你们的脸上已经露出了解决问题的兴奋的笑容。能将你们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选择读书伙伴分角色读5-10段(出示)

a、学生分角色读(请2-3组)

b、师生合作读:

老师被你们的朗读深深感染了,我可以和大家合作吗?

c、学生集体分角色读。

(2)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课内外结合。

三、拓展实践,课外延伸: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终于和川川一起读懂了这本最大的“书”。想一想川川现在心里会想些什么?

①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②猜一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2、爱动脑筋,勤学好问的你们还想说些什么呢?

孩子们,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其实就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这本书里有许许多多神奇奥妙的知识,你们愿意在今后的学习中走进大自然,一起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吗?

板书设计:略

《最大的书》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人物的不同,分角色朗读。

4、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2、合作识字,听读课文。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三、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课前交流。

知道同学们的知识面都特别的广,大家懂得的课外知识可丰富啦,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道智力问答,能接受老师的考验吗?

课件出示: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

世界上奔跑最快的动物是()。

中国最长的河流是()。

二.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也学习了一篇和“最”字有关的课文,还记得是什么吗?(出示课题)

2.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瞧!它们都藏进了石头里(出示用彩色卡纸做的石头),谁想当小小地质勘探队员,把它们的名字念出来?(指生读)

3.能把生子记得这么牢,真是聪明的孩子,调皮的生子宝宝钻进了词语里,你们还认识吗?小小火车开起来。

4.和你的同桌轮流读一读,如果他全读对了,就把你的称赞送给他

5.谁得到称赞了?真不错,生字词都会认了。会不会写呢?拿出田字格本,老师报一个词语,看看谁写得既正确又美观。(刨根问底)

6.我们一块读一读这个词,想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自己读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7.教师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个词语。

8.你从哪找到的,一共找到几句?谁把你找到的川川提出问题读一读?

9.仔细观察6句话,你发现了什么?疑问的语气该怎么读呢?请6个川川起来比赛读读,看谁最会问问题。

10.你认为哪个川川读得好?谁来评一评?咱们像他学习,都来问一问吧。

11.多么好学的孩子,面对这么多问题,你们想知道答案吗?川川也特别想知道,先自由地读读课文,再和你的四人小组一同去寻找答案吧。

12.你能解决哪个问题?

A.哪里有书啊?

以前你有没有把岩石和书联想到一起?真是没想到,这种感叹的语气该怎么读呢?老师要给你出出难题,你能够把问号变成句号,句子的意思不变吗?

B.这上面有字吗?

1.齐读第6自然段。

2.老师有些图片,你们来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

3.出示填空,谁来填?()都是字呀!

4.老师当川川问,你们就是叔叔,一块回答我。

C.这上面有图画吗?

1.石头上真的能有图画吗?想不想看一看?(出示图片)

2.出示填空“岩石上有(),有(),还有()。”

3.看见有石头的图画,你的心情怎样?叔叔此时的心情和你们一样,愿意当叔叔的站起来读。

4.这些有文字和图画的岩石能说明什么呢?咱们一块看着大屏幕读。(出示地壳变化的课件,并有文字说明)

5.你读懂了什么?(板书演变过程)

6.本岩石书的.作用真大啊,我们读一读课文的12自然段。

7.听了叔叔的话,你们的心情如何?你在高兴时会有什么表现?川川是怎么做的?

8.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

9.小朋友们,我们的地球就是一本巨大的书,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快看啊!(播放课件,伴随音乐。)许许多多宝贵的资源都在等待你们去发现,去研究,此时此刻的你,想说些什么?

10.在这堂课结束之前,老师要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和几个有关自然科学知识的网站,小朋友们可以用课余时间去看一看,不少同学还收集了资料,本周班会课我们要开展一次奇石博览会,欢迎大家把资料带来交流。

板书设计:

19.最大的“书”——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