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老师想看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
(出示:8.2÷5 15.9÷15 7.42÷7 25.6÷8)
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做一道,集体订正
师小结:在计算小数除法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什么?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引入:同学们对上一节的知识掌握得很扎实,你们真是一群爱学习的学生。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博
物馆参观,看看在博物馆里你能发现什么数学知识。(出示课题:参观博物馆)
二、新课探究
师:最近,博物馆里举办了一次恐龙化石展览,淘气和他的同学一起去看展览。看着这幅图,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四人的车费、门票费一共花了26元,平均每人花了多少元?
师:怎样列式?(师板书)
师:不用计算,先估一估每人大约花了多少元?说一说你估的理由。
师:到底结果是多少呢?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算好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展示学生计算过程,请一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典型错例。交流后,全班展示。
教师板演,边板演边总结:26除以4,商4余2。如果要继续往下除,怎么办?在添“0”之前要注意
先点商的小数点。这里的20表示什么?(20个十分之一)继续用4除,得到的商是5个十分之一,所以5要写在十分位上。得到26÷4=6.5(元)
师:刚才我们估计的结果是平均每个人6元多一些,计算出的准确结果是6.5元,和我们估计的结果比较吻合。
师:淘气在参观了恐龙化石之后非常喜欢,他便想买几个恐龙模型送给朋友们。
课件出示第二题:买16个恐龙模型共花了12元,每个恐龙模型多少元?
师:能列出算式吗?师板书12÷16
师:先估一估,12除以16,大约商几?
生:估计每个不到1元。
师:先自己算一算,算好后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师板演,小结:12除以16,个位不够商1,要用0占位,在被除数后面点上小数点添0,表示120个十分之一,再点上商的.小数点,用16除,商7个十分之一,得到112个十分之一,余8个十分之一,继续除,在8的后面添0,表示80个百分之一,商5个百分之一。除尽。(师生配合说)
师:观察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要先写可0占位,然后在整数后面加上小数点补0继续除。
三、巩固练习
1、师:同学们继续走入了美丽的蓝鲸展厅,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大家赞叹不已之余,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课件出示)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一只蓝鲸的体重相当于36头大象的重量。一头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吨?
师:你能算算一头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吗?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订正。
2、师:饲养员叔叔看到同学们这么喜欢蓝鲸,想送给同学们一些蓝鲸卡片,你们想要吗?快在你的书桌里找一找,你发现什么了?(书桌中的蓝鲸卡片)你们喜欢吗?要想得到它,要先回答对叔叔的题才行。(4÷25 610÷16)选择你喜欢的一到题来做。
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参观了博物馆,在博物馆中学习到了关于小数除法的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继续学习小数除法的其他知识。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
附页中的图形,尺子,彩纸(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画笔,点子图、KT板、双面胶、剪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想,你们一定玩过很多玩具吧?(展台出示主题图)这个玩过吗?(没有),这是什么?(图形),给这些图形,起个名字吧!
生:我想应该叫四角形,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它们有三个角,这些图形有四个角,就应该叫四角形。
师:受三角形的启发,想到了四角形,很有想法!
生:不对,应该叫四边形,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
师:正像×××说的那样,这些图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在数学上就叫它们四边形[板书课题四边形]
师:这节课于老师就想加入你们当中,和大家一起来玩四边形,好吗?
大家想怎么玩呀?(画、剪、拼、摆、撕)原来玩也有这么多的方法呀!
师:为了方便我们玩,先来把这些四边形分分类吧![板书:分类]
齐读课题
(出示主题图制成的题卡)你想怎样分,可以用你自己喜欢的符号圈一圈,画一画,再把你这样分的理由说给同桌听听。(师巡视)
二、操作实践
1、分一分(画集合图)
①按角分
生:我是按直角分的,带直角的四边形分一类,不带直角的四边形分一类!随学生说贴图
用到我们所学的角的特点来进行分类,学以致用,很有新意!
师:谁和他一样?
师:(手指有直角的四边形)仔细观察,在这些有直角的四边形里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还可以把图1分成一类,因为它有2个直角,还可以把图2、3分成一类,因为它们有4个直角,师:同样是有直角的.四边形,但因为直角的个数不同,所以形状也不同。
师:还可以怎样分?
②按平行分
生:我是按边平不平行来分的。图1、2、3、6、7有互相平行的边分为一类,图4、5、没有互相平行的边分为一类
谁和他一样?
生:我想给他补充,我把1、2、3分为一类,它们上下边平行、左右边平行
师:也就是说他们有两组分别平行的对边[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生:我把4、5、6分为一类,它们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师:谁和他一样?
师(手指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图形)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像这样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
生齐:平行四边形[贴平行四边形字]
生:老师我不同意,图1是长方形,图4是正方形,它们不是平行四边形
生:老师,长方形、正方形上下左右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所以它们也是平行四边形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长方形、正方形符合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特征,所以我们说它们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回你明白了吗?(学生点头明白)
师:(手指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像这样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又叫什么?有谁知道?
生:梯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
师:看书可以让我们增长更多的数学知识。谢谢你把这个新朋友介绍给我们,现在我们知道了,像这样(手指梯形图)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
生齐:梯形[贴梯形字]
师:(手指普通梯形)谁能来指一指这个梯形的互相平行的是哪两条边?
生上前指
师:知道吗?梯形的这组对边还有名字呢?有人知道吗?
生:老师,我知道,比较短的边叫上底,比较长的边叫下底。
师: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通常情况下,我们把比较短的一条边叫上底,把比较长的一条边叫下底[板书:上底 下底]
师:(指特殊的梯形)谁来找一找这个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一生指)
师:梯形的上下底是
生齐:互相平行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梯形的特征,能不能请你在点子图上画一个规范的梯形呢!同桌互相检查画的是不是梯形,如果不是请你帮他改正过来。
师:因为了解了梯形的特征,这回我们再画梯形就容易多了,像刚才大家画的梯形,还有黑板上的平行四边形、和这些不规则的四边形,它们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我们统称他们为四边形。(空手画一个集合圈)
2、练一练
刚才我们在玩中进一步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认识了一个新的图形---梯形,你们能准确区分吗?看展台!(出示题卡)
学生书写
学生汇报,随之分类,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为什么是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看来你们已经能根据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正确的区分他们,还想不想再玩呀?(想)听说过一锤定音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一剪定形的游戏!
3、剪一剪
①拿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先折一折,沿折痕只剪一次,看谁能剪出2个平行四边形?
生操作,指名到展台上展示作品,并介绍剪法。(折线与平行四边形任一组对边平行)
要想剪出平行四边形,只折痕与任意一组对边平行就行
②还剪吗?(剪)刚才我们一剪剪出2个同样的图形,这回我要来难为大家,快准备好一张三角形的纸,还是先折一折,沿折痕只剪一次,看能不能剪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生操作,指名到展台上展示作品,并介绍剪法。
观察折痕与三角形的这条边,有什么发现?(互相平行)c
③还想剪吗?(想)好,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一折,沿折痕只剪一次,看一看谁能剪出2个梯形来!行动吧!
生操作,指名到展台上展示作品,并介绍剪法。
师:在长方形比较长的两条边内各取一点,折成一条线,剪开,形成两个梯形,在比较短的两条边内也折一条线,形成两个梯形,看老师(沿长方形对角折),行吗?(不行,不是梯形)所以剪时不能沿对角线剪
(对折形成长方形)(不行,不是梯形)所以剪时不能沿对边剪
必须是沿斜线剪
师:你们剪的都是梯形吗?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为什么?生说:(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刚才剪得高兴吗?(高兴)一剪定形,让我们化整为零,共同感受到了图形的特征,现在就让我们化零为整和我们熟悉的图形来一次亲密接触,4、拼一拼
①快拿出学具袋,用你手中的图形拼一拼,看你能不能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3个学生)
学生汇报,师:你拼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是)说明理由教师将结果贴在黑板上
师:只要你开动脑筋,这些图形就可以拼成很多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②图形在我们手中不停变幻,平行四边形很快就拼成了,还拼吗?那就借助小组的力量,大家齐心协力在小组内试着拼梯形,有多少种拼法,就请把它贴在小组的展板上。看哪一组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师:看它们拼的是不是梯形?(是)
这些梯形的形状不一样,但是只要符合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特征,它们就是
生齐:梯形
三、总结评价
玩得高兴吗?(高兴)可时间过得真快呀!不知不觉中,就要下课了!在玩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想和大家共同分享?
学生自由总结
大家的收获可真多呀!在玩四边形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还认识了一个新的图形---梯形,其实在于老师看来,你们还有一个重要的收获呢!那就是在玩中你们还掌握了学习数学的好方法,分一分、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这些方法将成为我们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好助手!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4
一、谈话导入。
1、上周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的计算,学得怎么样,老师出几道题考考你,敢不敢接受挑战!
2、复习确定积的小数位数和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卡片出示:
0.12×50 2.6×0.5 1.2×60 2.13×4
0.02×7 4.8×0.33 1.3×2.2 9.6×0.8
3、快速说出下面小数乘法的积是几位小数,并列竖式计算2.13×4和 9.6×0.8
4、看来同学们学得不错,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小数乘法计算。(板书课题:小数乘法)
二、创设情境
1、收集信息,生成问题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有关地球上动物爬行速度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的收集情况。
学们汇报,教师向学生介绍动物的相关知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是什么吗?
老师课前收集的资料,同学们看一看。
出示信息: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它在地面上每分大约爬行2.2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的2.15倍。
师:资料中有哪些数学信息?生答,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教师板书三趾蛞蝓在树上的爬行速度大约是每分多少米?和三蛞蝓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两个数学问题。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根据板书的问题,你会列式吗?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1)三趾蛞蝓在树上的爬行速度大约是每分多少米?
①列出算式:2.2×2.15=
②学生独立估计每分钟大约爬行多少米?并说出估计的方法。
然后再全班交流
③探索计算方法
独立列竖式计算,小组交流,重点交流以下内容:
(1)独立计算时遇到的.问题
(2)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3)竖式的书写格式
一人板演并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师:积为什么有三位的小数?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得出:三趾蛞蝓在树上的爬行速度大约是每分米4.73米。答:
2. 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1)列式:2 .2×60=
(2)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并进行交流。
(3)独立列竖式计算,同时一人板演。
(4)由学生评价,并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5)检查得数是否在估计的范围内。
得出: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132米。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做课本47页第四题。
学生读题,独立列式解答,班内回报交流,集体订正。
2、做课本47页第五题
学生读题,独立列式解答,班内回报交流,集体订正。
3、做课本47页第三题
请你给下列得数点上小数点,使计算正确。
4.8×1.3=624 9.32×1.4=13048 1.87×2.3=4301
4.8×0.9=432 9.32×0.7=6524 0.15×0.63=945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说一说做题方法,同时观察前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在Ο里填上“?”“?”“=”
0.3×1.2〇0.3 0.5×1.8〇1.8
0.3×0.2〇0.3 1.5×1.8〇1.8
0.3×1〇0.3 1×1.8〇1.8
(通过计算这两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四、内化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比大小教材P9~1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顺序排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技能目标 :使学生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感知数 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顺序排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难点: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正确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一填。
50分米=( )米 960克=( )千克 45厘 米=( )米
1米8分米=( )米 4千克600克=( )千克
2.读出下面的小数。
0.68 0.85 0.001 0.10 0.15 0.01 3.45 1.457
教师谈话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 习与小数有关的知识。
教师板题:比大小
二、自主探究。
1.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跳高场地去看看,出示教材9页例题。
跳高成绩
姓名 成绩/米
王红 0.69
李娜 0.8
教师:这两名同学的.成绩都是小数,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都是小于1的小数。
教师:你能说出这两名同学的名次吗?为什么?
2.多种方法尝试解决。(小组活动。)
学生:李娜第一, 王红第二,因为0.69是6分米9厘米,0.8米是8分米,所以0.8﹥0.69。
学生:李娜第一,王红第二,因为0.69是69个0.01,0.8米是80个0.01,所以0.8﹥0.69。
由图可知:0.8﹥0.69。
3 .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跳远场地看看出示教材9 页例题。
跳远成绩
姓名 成绩/米
郑强 2.9 7
李明 3.13
张华[来源:学科网] 3.08
教师:能给这三名同学排出名次吗?怎么排?为什么?
学生:(小组活动,汇报结果。)3.13﹥3.08﹥2.97。
教 师小结:比较大小时,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小数部分。
教师:通过刚才比较小数的大小,你都掌握了什么比较方法?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生同归纳:
1.先比较整数部分 ,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也相同,就看百分位……
2.把几个数按顺序排列,首先比较它们的大小,然后按要求依次排列起来。中间用“﹥”号或“﹤”号连接起来。
四 、作业设计。
1.出示课件习题。
2.教材第10页练一练的3、4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动手实践,认真观察、思考归纳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学习难点
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填空:含有_______的_______叫做方程。
判断:下列这些是方程吗:
1.x=10 ( )
2.32+x ( )
3.16+4=20 ( )
二、自学指导。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课本左边主题图 )
提示:
(1)现在的天平处于什么状态?_______,说明两盘的质量_______。
(2)从左往右观察每组两幅图片,天平的左右两盘有什么变化?天平有什么变化吗?现在你能把天平的规律描述出来吗?换成等式呢?
2.现在再来观察一组,和上面的 一组有什么不同吗?(课本右边主题图。)
对比上面一组 天平图片的规律,你能说出这 一组图片中有什么规律吗?用一句话来描述等式的规律。
请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对这个规 律进行举例说明。
三、实践应用。
利用刚刚学习的方法,求出方程中的x。
x+2=10
思考:在这个方程里,未知数x属于这个加法算式的哪部分?根据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能想到这个方程的不 同解法吗?试一试吧。
练习巩固:
解方程:y-7=12 23+x=45
四、课堂小结。
总结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 了什么内容呢?
1.会解一些方程了。
2.注意算数准确。
五、目标检测。
1.通过研 究我们明白了:等式两边都_______(或_______)同一个数,等式_______。
2.解方程:x-12.3=3.8。
3.结合我们身边的事例,编一道题,列出方程并解出来。
六、作业布置。
课本P69页第2题、第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