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城南旧事的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篇1
暑假老师推荐我们看几本经典的课外书,其中有一本是《城南旧事》,林海英写的,是一篇关于童年轶事的小说,我看后也深有感触。
每个人都有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不一样。就像英子和妞儿,她们一样大,但她们的童年却截然相反。美好的是一个样,不幸的却有很多个版本,英子的童年是美好的,她虽然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但她有一个Happy family,还有一个和她合得来的玩伴——妞儿,她们一起喂小鸡、踢纸键;她还能和男孩子一起踢球……妞儿却不一样,没有家庭的温暖,没有妈妈慈爱的怀抱,没有上学,为了生存去唱戏,还经常遭到父亲的毒打,弄得遍体鳞伤。后来和英子成了好朋友,和英子在一起是她童年里最快乐最开心的事情。
小说里的另外一个主人公是“疯子”秀贞,她是一个苦命的人,孩子一生下来就被抱走,尽管她只看了女儿一眼,却怎么也忘记不了对孩子深切的思念,以至于自己整天精神恍惚,被外人称作为“疯子”。秀贞会时时想起给小桂子做衣服,养蚕给小桂子装墨盒,秀贞一见到英子就会想起小桂子,和英子说小桂子的点滴……在这点点滴滴里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母爱!
无巧不成书,《城南旧事》也一样,和英子一起玩的玩伴居然就是秀贞丢失的女儿妞儿,在英子的帮助下秀贞母女终于相认,也种下了最后的悲剧,在找英子爸爸的的途中被火车压死了…。
看完了这本书,我静静地想着心事,英子的是个有爱心善良的好女孩,有了她的爱秀贞和妞儿才能团聚。妞儿如果是出生在90年代,她就不会受那么多的苦,她会和我一样有个幸福的家庭,有爱她的爸爸妈妈,也就没有了悲剧。由此而想到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懂得了自己应该珍惜的东西!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篇2
《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讲述了小英子——作者林海音的童年生活。《城南旧事》通过小英子的视野和对童年的回忆,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文章中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自己的苦衷、有自己的血泪史,小英子目睹了底层人民的生活,是她的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林海音把我们带进了她的视野,读《城南旧事》就好像附身在小英子身上,看北京古老的四合院、尝北京美味的驴打滚,跟着小英子一起哭、一起笑。
文章描写了许多悲伤又精彩的故事。像因为丈夫的离去和女儿的丢失而成为人们口中的“疯子”的秀贞,为了寻找女儿小桂子,在菜市场苦苦等候。可当她找到被小桂子养父毒打的小桂子,好不容易才团聚二人,在奔驰着火车的铁轨上,双双命归黄泉,死在火车之下。
再如《我们看海去》中的小偷,我想如果不是当初因为他弟弟要上学,学费那么贵,他一定不会做偷钱这种对不起良心的事,还要承受来自内心的煎熬,坐立不安,只能躲在茂密的草丛后面单独相处。他原本应该是一个多么诚实、善良的人啊!英子偶然发现了他,在“我们看海去”这种美好的承诺下,小英子和小偷和平相处。可因为小英子无意中提供的线索,警察顺瓜摸藤,把他带走了。可想而知,小英子那时会有多么内疚、惭愧,因为自己的过失,失去了一个大朋友。书中还描写了宋姨与她的黄板牙丈夫跟一对儿女的故事、小英子爸爸因肺癌去世······故事。
我还发现了每个故事的共同点,不管是小桂子和秀贞、宋姨、小偷甚至她的.父亲,最后都离开了她。但她们虽然淡出了小英子的生活,可却没有离开她的记忆。我相信每一个读过《城南旧事》的读者,都不会忘记其中的每一个人物。
在爸爸死后,小英子长大了,但她的童年却是精彩的。我们是幸运的,生在和平年代,还有什么资格说童年并不快乐,并不精彩呢?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篇3
[城南旧事]朴素的文字,徐徐的叙述像摇着铃铛的骆驼将我们带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城,小说中中满含着怀旧的基调,笼罩着一种淡淡的愁思。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徐徐的流水徐徐的驼队徐徐而过的人群徐徐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副朴素淡雅的水墨画。
“骆驼戴铃铛,是因为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长途寂寞的旅程,才会给骆驼戴上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全书一开始,英子新颖而又不失天真烂漫的想法便一下子吸引了我的视线,也令我闻到了一丝童年的.怀念气息。
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交朋友,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难过难过。她喜爱兰姨娘,更爱自己的‘妈妈’,懵懵懂懂中却做了一次“红娘”。无论是[惠安馆]里的浓浓亲情,[我们看海去]的困顿迷惑,[兰姨娘]的暧昧彷徨,[驴打滚儿]的丧子无望,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的瞬间成长,无一不令人过目不忘久久沉思;每一章节都饱含深情,感人肺腑。
小说的语言是淡雅灵动的。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悲欢离合,却无半点声嘶力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布满书中[送别](李叔同)的那伤感深情的曲调,令人久久回味,不忍合卷。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篇4
你若问我,童年,是怎样的?抱歉,我不能准确告诉你,但我的童年一直在,也一直美好。从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中,也又让我体会一童年的快乐回忆,童年的纯真与自由,在她的回忆中,再次重温童年的过往,体会童年的美好。
再次细细品读,品其中深意,在六篇章节中,却又少不了一些深深的意境,或是一层对社会风气的反应。而这些小小的细节,隐藏在大故事中,在人们沉浸在回忆过往的美好之中,又增添又一份深思。
有人说《城南旧事》是对童年的回忆,而我说过是一面镜子,一面反映着现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驴打滚儿》中的宋妈、黄板牙,与他们的儿女你是否还记得?宋妈的一双儿女的悲惨遭遇是如此令人怜惜?两个鲜活的小生命、已是夭折或缺失父母的爱。宋妈只是个朴实的,农村妇女,与黄板牙一样,没读过什么书。出生在农村,就被注定了命运,要以卖力气为生,替人看牛、放羊,或是种田。若是出了一个读书人便是一大喜事。宋妈为了补贴家用外出谋生,家中的'田没有好收成,那经济来源只能集中在宋妈一人身上,这日子是何等的苦。黄板牙一个糙老爷们,不会照顾孩子,竟让家中的小栓子下水淹死了,宋妈2年后才得知。小女儿也被卖了,是何等悲哀。而宋妈只好与黄板牙回去,再生孩子。
这也反映了农村人民的信仰,日子苦不苦都要挺,传宗接代才是王道。这也是中国现代社会“重男轻女”的风气打下奠基。而宋妈这个农村妇女,正是当今农村中走出来打拼的人,他们没文化,只能去卖力气;而她的孩子也就沦为了留守儿童,死的死,卖的卖,命运悲惨。农村经济条件不好,工业也并不发达,人们依旧坚持老一辈的传统,种田养牛羊,教育资源贫乏,也就导致了在城里的一事无成。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去打拼,与现代的农村,是一模一样的。
《城南旧事》,不仅是回忆录,他带给我们的启示与警醒也是一个宝藏。一面镜子,反映了当今社会的生存法则,“文化是发达的基石”,也反映了农村的发展是与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篇5
我喜欢看书,但却不喜欢看名著,觉得名著枯燥、乏味,总是看了一半便丢在旁边不管了。可是,最近我喜欢上了一本名著,并且看了好多遍,那本名著就是——《城南旧事》。《城南旧事》用淡淡的文字,叙述出了古城的碎片、大树边的几根垂落柳条以及那些美好的回忆。
《城南旧事》写得是作家林海音在北京城南度过的幸福童年生活。这本书由五部分组成: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和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整本书的主人公——英子,以她纯真的眼睛来看在北平生活的点滴,记载着英子7岁到13岁的生活经历。
这本书写的是英子的童年,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记载了她所有的快乐。这时的我,多么希望回到童年,与幼时的小伙伴再在一起玩耍,与幼儿园的老师和同学们再在一起看动画片。可惜这是永远都不可能的.事了,因为童年是短暂的,是一去不复返的。
小时候,我多么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可是到了现在,我五年级了,却觉得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的失去了一种东西——童年。在你真正的长大的时候,你会发现童年的时候自己是最快乐的,自己是最自由的。
英子正是这样,她从不把自己心里的大门给锁上,让人们随便的进出。正因为这样,她才与惠安馆里的秀贞结下了友谊,与草堆里的小偷写下“承诺”,甚至认真地听小偷给她讲故事。
每一篇故事的结局,主人公好像都离英子远去。惠安馆的秀贞、草堆里的小偷、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小孩的德先叔、奶妈,最后连她的爸爸都离她远去。没有人修剪的花,也一朵朵凋零了。随着爸爸的离去,也为这本书画上了句号。虽然读完《城南旧事》会不禁落泪,但是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都洋溢这童年幸福与温暖。
童年是短暂的,是美好的,是值得珍惜的。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心灵也在随着时间一点点的变化。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让自己在每一分每一秒中度过快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