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夕阳真美》教学设计

2025/09/09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夕阳真美》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夕阳真美》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感悟揭题

1.同学们,我们把傍晚快要落山的太阳叫什么?想不想看一看太阳落山的美景?(播放图片课件,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强烈地感受夕阳的美丽景色,激发学习兴趣。)

2.看了这些图片,你最想说些什么?

3.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描写夕阳美景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出赞美之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作者是怎样描写夕阳西下的美景的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读课文之前,老师想问问你们,遇到不会认的字怎么办?遇到自己读不通的句子又该怎么办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学生学习生字和读书的方法,肯定学生运用汉语拼音帮助正音和识字,是一种良好的识字方法。)

2.检查生字词。

(强调读准“傍”“壮”“沉”“灿”“轻”的字音和“深蓝”“涨红”“壮丽”“下沉”“灿烂”等词语,特别注意翘舌音和后鼻音的字。)

3.学习新偏旁——“_”字旁,指导书写“壮、蓝”,学生描红并书写。

4.指名读课文。思考: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太阳下山的过程?

三、整体感知。品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

课文在第1自然段说“傍晚,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他们看到的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第2~4自然段,边读边用笔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西斜——下沉——落山)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旁边画个“?”。

2.学生质疑,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自己解答简单的问题,重点问题随课文理解,如“余晖”“连绵起伏”“壮丽”等词语。

3.赏析深蓝天空中夕阳光线的柔和美。

(1)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想象:如果在炎热夏天的中午,眼睛盯着太阳看,会有什么感觉?(理解“刺眼”的意思,懂得太阳不再刺眼即光线很柔和。板书:不刺眼。)

(2)指导学生读出太阳西下时光线的.柔和美。

4.赏析夕阳余晖映照下西山的壮丽美。

(1)想象说话:余晖洒在这些山峰上,就像是给他们披上了——(美丽的外衣、金色的衣裳等)

(2)“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选用不同的方式理解词语。例如:可以根据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说说对词语的理解;也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先理解重点字“绵”“伏”的意思,再理解词语;还可以看课文插图,用画简笔画的方式理解,或用手势比划理解等等。)《

(3)教师小结:西山一座连着一座,有高有低,层层叠叠,在深蓝色天空的映衬下,在夕阳余晖的照射下,显得那么壮观,那么美丽。这就是——壮丽。(板书:壮丽)

5.教师激情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三)学习第3、4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3、4自然段,边读边想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夕阳的美,把它读给同桌同学听。

2.学生感情朗读,教师相机评价指导。

3.太阳把身边的云染成了哪些颜色?只有这几种颜色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体会省略号的作用,想象云彩的绚丽多姿。)

4.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么多的颜色都说进去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五彩斑斓……1

5.再次朗读,体会云的颜色又多又美。

6.引读第4自然段。过渡:太阳的脸涨红了,多可爱呀!就像同学们的脸蛋一样,红扑扑的。

7.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太阳落山的景色。

8.播放图片课件,帮助学生将课文的语言还原成优美的画面,感悟理解词语“灿烂”(板书:灿烂),并拓展理解:除了“灿烂的霞光”,我们还可以说“灿烂的——”(阳光、星光、光芒、笑容),反过来可以怎么说?(阳光灿烂、星光灿烂……)

9.自由练习读,重点指导读好“轻轻地、遥远的天边”等词语。指名读,师生评议。 ’

(四)引读第5自然段。

是啊,夕阳像一个羞答答的小姑娘,红着脸悄悄地躲到了西山的背后,却把无比绚丽的霞光留在了遥远的天边。看着这一切,爷爷满面红光,情不自禁地对奶奶说:夕阳真美呀!人们把老人比作夕阳,让我们祝愿他们的生活也像夕阳一样美好、幸福!

(五)整体回归,配乐朗读全文。

1.板书填空小结:我们通过学习课文,知道了当太阳西斜时,光芒(不刺眼),这时的景色十分(壮丽);接着,太阳涨红了脸慢慢地(往下沉),把身边的云染成了(五颜六色);最后太阳(落山),脸色(更红),霞光(灿烂)。夕阳真是美不胜收啊1

2.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用你的声音告诉所有的人——夕阳真美啊!(学生配乐朗读全文。

《夕阳真美》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学会1个生字蓝,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夕阳真美,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3、课文讲了谁带我去看夕阳?

过渡:你想跟着他们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夕阳吗?好!我们坐飞机一起去江边看看美丽的夕阳,别忘了带上你心爱的照相机,准备好了吗?出发——看我们已经来到了江边

4、观看视频。(欣赏完夕阳美景,此时此刻,你站在江边你想说些什么?

过渡:这么美的夕阳,我们还犹豫什么,快打开课文读一读,别忘了拍下你认为美的景象。

二、讲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能告诉老师你拍到了什么时候的景象?能告诉老师你拍这一段的原因吗?你能把它美美地来读一读吗?

1、出示第二小节。(评价:听提出你很喜欢西斜时的太阳。)

2、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一段课文有几句话?

3出示第一句话,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写得是什么?板书:太阳

4、此时的太阳怎么样?“收起”了刺眼的光芒,说明此时的太阳非常柔和,板书:柔和,这句话该怎么读?先练一练,指名读。(老师听出来此时的太阳是柔柔的)我们一起读。

5、第二句谁愿意来读一读?出示第二句话。这句话写得是什么?板书:天空天空怎么样?板书:深蓝

6、第三句又写得是什么呢?板书:西山,谁来读一读。出示第三句。指名读。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请看图,对,一座接着一座,一起一落,一高一低,这就是“连绵起伏”。谁来读好它?自由读,指名读。

7、这连绵起伏的西山,多雄壮!披着夕阳的'余晖就像披上了一件漂亮的外衣,多美丽!这就是“壮丽”。板书:壮丽

8、谁再来读一读。指读——评议——再读

9、师叙述:天空一片深蓝,西山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段话连起来读读?——指读。

10、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深蓝的天空,走进这连绵起伏的西山去吧!——齐读

小结:西斜的太阳收起了刺眼的光芒,给大山披上了一层美丽的余晖,给树木穿上了红色的裙子,就连小朋友的脸也被映红了!让人忍不住想说——(指题齐读)夕阳真美!

11、谁能不看书给这幅画配音吗?练习背诵。

过渡:你还拍到了什么景象?

三、学习第三小节。

1、这时太阳有什么变化?(太阳慢慢地往下沉。)板书:下沉。“慢慢”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2、这一段中你觉得什么美?(云的颜色美)板书云。说说有哪些颜色?就只有这几种吗?还有哪些颜色?你是怎么知道的,它们都躲到哪里去了?(……)你能用一个词把这些颜色都说进去吗?板书:五彩缤纷

3、这么多的颜色挤在一起多美丽、多壮观呀!谁来读一读?评议:老师看到了许多颜色,谁再来读,让老师能看到更多颜色。

4、老师也来读一读,说说老师读得怎么样?你们也来读一读。

5、你能看着这幅画把句子补充完整吗?(出示图片)

小结:当太阳慢慢下沉时,他那圆圆的脸涨红了,就像是个可爱的娃娃。它让周围的云朵变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绿色、蓝色、金色……颜色多得数也数不清,让人忍不住想说:夕阳真美(读题)

四、引读第四小节:

1、最后,太阳的脸变得——它——把——

2、这时的夕阳哪里让你感受到了美?(指名交流,相机指导朗读)。板书:霞光

这时霞光怎么样?板书:灿烂

3、你能把这灿烂的霞光读好吗?这霞光真美呀!想亲自去看一看吗?让我们披着夕阳的余辉,一起去看看吧!欣赏图片

4、这霞光灿烂吗?美吗?可惜它很快就会从天边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黑黑的夜幕。你们一定舍不得吧,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文再来享受这美丽的夕阳吧!(齐读2、3、4自然段)。

5、是呀,夕阳真美,让我们放开嗓子,用所有的热情赞美它吧!——夕阳真美(读题)

6、小朋友,我们看了夕阳,觉得真美,爷爷奶奶看了夕阳,有什么反应?(满面红光、“夕阳真美啊!”)

7、爷爷为什么会满面红光呢?(幸福:牵着奶奶、小孙孙的手,一起看夕阳,是多开心、多幸福、多浪漫的事啊!这幸福是敬老爱幼、家庭和睦的幸福,是爷爷奶奶安度晚年的幸福。)

8、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指名、齐背)

五、拓展练习。

其实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景色,你不妨利用星期天观察一下天空中的云,你也来写一写天空中的云。要把天空中的云写得美丽,就必须把字写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生字。

四、教学生字词

出示蓝

说说这是什么结构?书写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先与同桌交流

老师板演、生书空。学生描红。

板书:23、夕阳真美

太阳柔和

西斜天空深蓝

西山壮丽

下沉云五彩缤纷

落山霞光灿烂

《夕阳真美》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将字旁,能理解“连绵起伏、灿烂、壮丽”等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结合具体的语境感受夕阳西下的美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尝试背诵课文。

3.通过反复诵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入境品读,感悟夕阳西下的的美。

2.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夕阳真美》。

2.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文中的词语。

逐行出示,指名认读,再齐读。

第一行:西斜 光芒 余晖 壮丽

第二行:下沉 慢慢 涨红 染成

第三行:日落 灿烂 霞光 遥远

二、导读课文,品味夕阳的美

(一)从整体上了解太阳自身的位置、脸蛋变化,感受变化中的美。

先请你大声地读读第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说的是在落山过程中夕阳的位置和脸蛋的变化呀。 读完后和同桌交流。

交流:第二自然段中,你找到了哪个句子?

1.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板书:西斜

2.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板书:下沉

3.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板书:落山

过渡:夕阳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一刻也闲不住。看,先是西斜,然后下沉,最后落山了。它的脸蛋也随着变化呢! 其实夕阳西下时,不光自己变漂亮了,还给周围的景物带来了变化。夕阳的美啊就藏在这些变化当中,就藏在文字当中,让我们再好好读读课文,用心去体会夕阳西下的美。

(二)感受“西斜图”的'美

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交流:你从哪儿感受到了美?

1.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1)指名读,交流:美在哪儿?——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2)如果在夏天的中午,我们的眼睛盯着太阳看,会有怎样的感觉啊?这就是一种刺眼的感觉。

(3)指导朗读: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夕阳的余晖变得很柔和。指名读。齐读。

2.天空是一片深蓝。

(1)指名读。

(2)是啊,这时的天空是一片深蓝。(出示图片)

(3)指导朗读。

3.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1)指名读。

(2)连绵起伏的山谁见过的?出示图片:看,西山一座连着一座,层层叠叠,一眼望不到边,这就是“连绵”;山有的高,有的低,这就是起伏。连绵起伏的西山远远看去是十分壮观的。谁能读好这个词语?指导读。齐读。放到句子中读一读。齐读。

(3)(出示图片)此时,这连绵起伏的西山在余辉的照耀下,在深蓝色天空的映衬下,显得又壮观,又美丽。这就是——壮丽。

(4)看,太阳、天空和西山组成了一幅壮丽的西斜图。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说:夕阳真美!

(5)让我们再读读,好好感受感受。齐读。

4.这么美的西斜图应该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中。请你看着这画面,抓住这些词语,一边想象一边背诵,相信你一定行的。试试吧!一起来试试。

(三)感悟“下沉图”的美

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想像画面。

1.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夕阳真美》教学设计 篇4

《夕阳真美》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夕阳真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夕阳真美》教学设计 篇5

《夕阳真美》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3册的最后一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给人一种“诗画合一,身临其境”的美感。其中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重点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勾勒出了一幅幅变化多样而又令人神往的夕阳美景图,因此,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夕阳的美,进一步理解一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便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设计理念:

苏教版教材在编写意图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要以培养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来构建语文教学的整体框架,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的基本教学策略。本课通过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主动发展的情境和活动,力求实现《新大纲》中所指出的“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要求。

学习语文最终是为了学习语言,语文教学也应该回归语言学习,让学生与文本尽可能多的直接接触,进行自主阅读。叶圣陶先生对此也曾明确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会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必须像叶圣陶先生指出的那样:首先,要使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第二,让学生“困惑得解”。学生通过紧张的思考与探索求得问题的解决,“印入与理解的程度一定比较深切。”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东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光芒、连绵起伏、壮丽、遥远”等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夕阳的美,感受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的美,并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3课(生齐读课题),我们初读了课文,还记得生字新词吗?

2、复习生字词语。

傍晚日落深蓝连绵(mian)起伏。

余晖壮丽涨红慢慢地。

下沉灿烂染成满面红光。

(留下词语:傍晚、日落)上堂课除了认识了生字词,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小节,谁能用这剩下的这两个词语,说说课文的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爷爷奶奶带你去看日落,你高兴吗?谁再来说一遍?

过渡:那就让我们跟着他们走进课文,去看看落日,好吗?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第2小节。

二、讲读第二小节。

1、读完了课文第二小节,看到了太阳西斜时的美景,老师想请小朋友把它画下来,行吗?

请生画。交流他(她)画的对吗?为什么不画在正中呢?板书:西斜怎么不给太阳画上长长的光芒呢?(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板书:收起光芒。

对了,“收起了刺眼的光芒”没有中午时那么耀眼,让人睁不开眼睛。看上去——(你来读一读这句话,让大家感受一下)

2、又红又亮的太阳挂在蓝蓝的天边,(出示图)在太阳的映照下,此时的天空变得更——蓝了,这就是课文中的哪个词?出示词语“深蓝”,你看了感觉怎么样?谁来读这一句“天空一片深蓝。”谁能把这两句连起来读,让大家感受这张夕阳的美。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题关键字可以查找所有相关资料。

3、美景还有呢,看这山,有的——(高)有的——(低),一座连着——(一座),这就是课文中的哪个词?(连绵起伏)。对——连绵起伏就是说西山一座连着一座,时高时低。那这西山顶上怎么样呢?有些什么颜色?么会变得金黄的呢?(夕阳照的),对这西斜的太阳,洒下的光,课文中叫做——(夕阳的余晖)。夕阳的余晖洒在山顶上,就像给西山——(披了一件五彩的衣裳)显得——十分壮丽。谁来读好这句话,就像电影似的把夕阳、西山放给大家看。

4、真是一幅美不胜收的夕阳图,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欣赏欣赏。齐读第一小节。

三、读讲第三小节。

西斜的太阳慢慢地往下沉,板书:下沉离山更近了,景色变得怎么样了呢?

1、老师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三小节,小朋友可以闭上眼睛一边静静地听一边跟着想象,眼前仿佛会出现怎样的美景呢?

2、睁开眼睛,谁刚才看见了太阳,这时太阳变得怎么样了?板书:涨红脸其他小朋友想看看吗?

3、出示图,指太阳,太阳圆圆的、红红的,像不像小朋友的脸?谁能把这么好看的太阳读好哇。出示句子“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

4、太阳的脸变好看了,还有谁也变得好看了?——云,出示句子“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云朵有些什么颜色?还有其他颜色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认识省略号,你们想想还有些什么颜色呢?哇,这么多的颜色谁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这么五彩斑斓的云朵,你喜欢吗?谁再来读一读这一句?

四、读讲第五小节。

太阳轻轻地走呀走,不一会儿,它就走向了西山背后,那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的'第四小节,看看能不能像刚才一样,眼前仿佛出现美丽的景色。

太阳和我们小朋友捉迷藏,这回谁眼前出现太阳了,它又是什么样的呢?

1、这时的太阳——更红了,就是比刚才还要红,你来读一读这句,它在哪儿呢?(出示图)哦,它已经轻轻地——走向了西山背后。板书:落山

2、这时候的云朵又是什么样的?你是从书上的哪个词语知道的?太阳它落山了,却把灿烂的霞光留在了远远的天边。板书:灿烂的霞光

3、那谁能通过朗读带着大家欣赏夕阳走向西山背后的美景呢?

五、读讲第六节,回归整体。

1、小朋友一起走进课文欣赏了美丽的夕阳,它像一位顽皮的小姑娘,又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指板书)一会儿——收起刺眼的光芒,给西山披上美丽的衣裳,一会儿涨红了脸,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一会儿轻轻地走到——西山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了——遥远的天边。

2、看着这么美的夕阳,爷爷心里怎么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满面红光,是呀,他示多么幸福啊,所以他不由得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呀!

3、夕阳如此美丽,让祖孙三个流连忘返,让我们也来一睹它的多姿多彩。播放录像(落日)。

美丽的夕阳令无数人陶醉,让我们陶醉,此时你想说什么?你又想干什么呢?

生交流。

六、学写生字“蓝”。

1、调皮又美丽的夕阳姑娘还给我们留下了礼物,是什么呢?

2、出示生字“蓝、芒”,指读生字。

3、分析字型结构、范写。

七、作业。

1、把今天学的生字每个写四遍。

2、课后阅读班级网站上描写夕阳的诗句,可以把它摘抄下来。

3、把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吟诵下来,让爸爸、妈妈也能欣赏到夕阳的美。

《夕阳真美》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境,在读中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点和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小朋友们,还认识他们吗?他们是(爷爷)、(奶奶)、(小作者)。(生齐说)

他们正在(看日落)。(生齐说)

2、瞧,他们还拍了一组照片给我们欣赏。

(先后出示3张图,师伴乐描述)

a、看,太阳已经西斜,落到了和我们的楼顶差不多高的位置。

b、它在慢慢地、慢慢地往下沉,沉到了天山交界地位置。

c、它再轻轻地轻轻地落到山下去了。

3、看得仔细的小朋友一定能告诉老师夕阳先是(西斜),然后(往下沉),最后(走向西山的背后)(生齐说)(师相机板书)

二、学习第二小节

1、看,这就是太阳西斜时的景色。(出示图片及文字)齐读第二小节。

2、此时,你觉得哪儿最美呢?(文字消失)

生说,师出示相应句子。

a、“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收起”相机加点。)──师:此时的太阳不刺眼了,是那么的温柔,收起了刺眼的光芒,你来读读看。(指名读。)

b、“天空一片深蓝。”

(“深蓝”相机加点。)──师:哦,你觉得天空美,天空的颜色美。你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c、“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披着”、“壮丽”相机加点。)──师:夕阳的余晖洒在西山的身上就像给它穿上了一件金光闪闪的外衣。书上是这样美美地写的,谁来读?

(指名读,评,再指名读,齐读。)

3、温柔的夕阳、深蓝的天空、壮丽的西山构成了一幅迷人的画面,让我们如痴如醉,谁能用你的朗读带着大家再来欣赏一下。

(指名读。)

4、夕阳这么美,可它一会儿就会离我们而去,我真想把它留下来。这样吧,你们读,我来画,你们把夕阳读得越美,我就画得越美。

(生齐读,师给太阳、西山、天空着色。)

5、谢谢同学们!(师手指板画,引导背诵。)看,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天空(一片深蓝)。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6、看到的夕阳让我们赞叹不已,留在心里的夕阳才能让我们回味无穷。没记住课文的小朋友再来用心读一读,记住的就背一背,老师想,能当堂记住的小朋友肯定最棒。

(生齐背。)

三、学习第三小节

1、西斜的太阳在慢慢地慢慢地往下沉,小朋友,我们也来慢慢地看。

(出示图片及文字,慢慢地齐读第三小节。)

2、我们看到了,太阳的脸多红呀,小朋友,你们什么时候的脸也会很红呢?

(生各抒己见。)

太阳公公可不是因为这些涨红了脸,它是因为把身边的云染成了各种各样的颜色而高兴得涨红了脸。(师相机画出红红的太阳。)

瞧,多可爱的太阳,谁来读一读?(指名读,指导读出太阳的可爱。)

3、你看,太阳公公把这朵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生说,师相机着色。)

还会有哪些颜色?(生:绿色、蓝色、粉红色、橙色……师相机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