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同读名著的经历

2025/09/09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同读名著的经历(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同读名著的经历 篇1

今天,我与妈妈同读一本书——《城南旧事》,并且约定读完后相互评价,看看谁读的好。

开始,我与妈妈一块读,练练嗓子,读的时候,我的心一直忐忑不安,读了一会儿,紧张感消失了。

“咱们开始读吧,比比谁读的声色并茂有感情。”妈妈说。

于是,我们就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战”

妈妈先读,她读的是这一部分:“他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脚,从床上打到床下……”妈妈读的有声有色,牵动了我的心灵,随着妈妈的声音,我的表情时喜、时欢、时悲的变化着。

妈妈读完了,我的评价是:“妈妈,您读的很好,很有感情。”

该我读了,我朗声诵读:“不回去了,死也不回去了……”并且带上愤怒的表情,好像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营养丰富的菜,但是,不知怎么了,这种 品尝总是有点紧张。终于读完了,我松了一口气。

“嗯,读得不错,如果再愤怒一些,再加上动作和变化极端的表情就更好。”妈妈说。

看来,我还是读得不错吗,不过还要继续努力,加油!相信我会读得更好!

同读名著的经历

今天,我和妈妈共同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做《城南旧事》。我和妈妈一人读一段,读完之后让爸爸点评,看看我和妈妈谁读的最好。

吃完饭后,我和妈妈开始共同读一本书了。我心想:哈哈,妈妈的普通话说得不太好,这次肯定是我赢了。

妈妈先读书。果然不出我所料,妈妈读错了几个字,但是她读的感情很好,这令我非常佩服。接着轮到我读了,我专门挑了一个我最熟悉的、最不容易读错的一段,读得非常好。爸爸说妈妈读得不好,但是感情很好;说我读得声音有点小,缺少顿挫抑扬,但是挺顺畅的,所以这一局我赢了。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妈妈却很不服气,说分明我的错误比她多,但是我却赢了,她要再比一次。

第二次比赛开始了,这一次爸爸给我们选读哪一段。这次还是妈妈先读。我觉得妈妈这次又赢不了,但是我想错了,妈妈这次读得有感情,并且没有错字。但是我读得却很不好,有许多地方都读错了。我想,为什么妈妈和我读得都是同一段,而我读得却不好呢?想来想去,我知道了原来妈妈都改正错误了,而我却很骄傲,所有读得不好。这一次,妈妈赢了。

通过这次读书,我知道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骄傲,因为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啊!

同读名著的经历 篇2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只有7万5千字,不多的文字蕴含着烟似的哀思与轻愁,又充斥着独特的京味。生活在老北京的童年,演绎着世间人情冷暖。

文字间没有华丽堆砌的辞藻,以孩子的眼睛看事物,用孩子的嘴巴说事情,率真自然。

文中记录了英子童年生活的5件事,说是记录而非记叙,因为都是英子童年亲身参与和经历的最真实的生活。读来似乎也隐含着一种人物悲情的宿命感。

疯婆子秀珍因为女儿一出生就被抱走遗弃而癫狂,在英子的帮助下竟然找到了女儿,最后却因神志不清母女二人横死铁路。盗贼因供养弟弟上学走入歧途,心中依然有着去看海的美好梦想。宋妈的丈夫因失去了田产,使她不得不舍家弃子到英子家当奶妈,没想到儿子淹死了女儿被送人了,而宋妈还是要回家与那个男人一起生活。兰姨娘本是大户人家的小妾受不了虐待愤然出走,最后在知识青年德先的引导下成为新女性并义无反顾的走向了光明的道路。热爱生活的爸爸因平时喝酒抽烟患上疾病最终离我们而去,我的童年也一去不复返了。

这些人物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绮丽的梦,最后都被无情的社会现实消融了,这种宿命虽然好像是理所当然的却投射着淡淡的悲凉和凄苦,也是那个时代小市民生活的缩影。童年本应是充满欢笑无忧无虑的,可是用大人的目光看孩子却多了份生活的沉重与不易,泪影交叠中生活仿佛也有一些醉人的微笑吧。

我很欣赏这种没有堆砌的文字,能直达我们心灵深处,如一湾潺潺清流给人以明净。作品都是采用儿童化的小短句,用一个孩子清明的眼睛向我们徐徐展开娓娓道来,看到人性中至纯的真善美。

同读名著的经历 篇3

我到此刻还记得暑假读完《城南旧事》这本书时的情形,我合上书后摸着书面沉思了好一会儿,就像要从书中的场景---20世纪二十年代老北京的某条老胡同里走出来一样,带着不舍和伤感。

这本书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一部自传体小说集。正是由于作者要使“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才让幸运的我们感受到了不同的童年时光和时代画卷,使人仿佛置身其中,也宁愿沉浸其中。姑且不谈文中许多非常棒的人物描写、心理描写,场景刻画等等,但就“情怀”这个主题就让我感触很深。

一是悲悯的情怀。书中英子虽然是一位孩童,但从她的心理活动、对人的判断,甚至是使的小伎俩(书中《兰姨娘》篇)等等,我认为她其实就是一位成年人。作者利用英子孩子的身份,利用她的眼,表面上是表明英子眼中没有成人世界的标签,如“疯子”“贼”等,在她眼中,疯子和张家、李家的大姑娘没什么两样。实际上,我的体会是,作者要表明的就是不要有标签,才是这个世界本来就应该有的样子,有了悲悯的情怀,这个社会才会温暖。谁敢说拥有悲悯的情怀还分小孩和成人吗?

二是成长与离别的情怀,或许这不能称情怀。离别总是让人伤感,但是成长总伴随着离别,这是人一生中永恒的“主题”,谁也不能改变它,就像书中每个篇章的主人公到最后都会离英子而去一样。而英子也正是通过对“离别”的感悟成长了,就像文中所写的“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是的,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成长。

我想,读书正是有这样的意义,通过对他人的经历的了解,有自己的感悟,让心灵开花、让自己成长。这是我读《城南旧事》最深的两个感悟:要有悲悯情怀;成长有时会伴随着离别,要去珍惜和努力!

同读名著的经历 篇4

《城南旧事》这本书是以林海音自己在老北京的童年生活而写的一本书。《城南旧事》中的五个故事,虽然互不相连,但却有着共同之处。故事中的主角都与小英子建立着一定的感情,但到后来都因为不同的原因而离开了主人公小英子。

看完了这本《城南旧事》,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因为我马上也与这章中的小英子一样快要上初中了,快要告别童年了。这最后一章写的是小英子的爸爸去世了,这个消息突如其来,小英子毫无准备。可是小英子这次却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安静。伴随着父亲的离去,小英子的童年就这样结束了。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等到我们长大了以后,都会想回到童年。可是人终究是要长大的,不可能一直是一个小孩子。虽然《彼得·潘》这本书中的彼得·潘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小男孩,但是这毕竟不是真实的。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记住童年:写日记,拍照片。直到我们老了以后,在去翻一翻,看一看,不就可以记起很多的往事吗?

等上了初中以后,我们就离我从小就觉得复杂的成人世界不远了。成人了以后就会觉得小时候玩过的游戏很无聊,幼稚。在一本书上的一篇文章中写着:留着一颗童心,可以让人长寿。可是,现在的大人都没有了童心,所以世界变得枯燥无味。因此,我们要保留住我们的童心,如果老了,做一个老顽童不是挺好的吗?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即使过去了,只要我们把小时候用过,写过的东西拿出来在看一看,不就可以回忆起我们的童年了吗?所以,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请抽出点时间回忆你们的童年吧!

同读名著的经历 篇5

童年,是记忆的开始,它代表经历沧桑后的人对纯真年代的怀念。童年,是梦中的纯真,是真实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读着《城南旧事》,我渐渐地走近了书里,看着英子在城南度过的幸福童年。

《城南旧事》就像是一幅幅怀旧的黑白照片展现在我的眼前:缓缓的骆驼队、惠安馆、胡同的井、闹市僻巷、草垛子,还有这些地方所浮现的人物:冬阳下的骆驼队、井边的小伙伴妞儿、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躲在草垛里的小偷、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我们”的德先叔、和“我”朝夕相伴的宋妈以及最后因肺病去世的爸爸,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陪伴英子度过多彩的童年生活。

最让我最感动的是这样一个片段:秀贞总让人家讨厌,可本性善良的小英子却对她不离不弃,总是找她聊天。后来,小英子察觉到妞儿是秀贞的女儿时,便找一切机会让她们见面,然后把妈妈最珍贵的金镯子送给她们,让她们去找妞儿的“爸爸”。让我敬佩的是主人公小英子的那种善良的本性,那种单纯乐于助人的品质。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我从来都不愿意帮助一些让人讨厌的人,比如说上次美术课上,某同学找我借水笔,我不理他,他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其实我也不是不想借给他,是想到他平常对待别人总是很不好,会骂人说粗话,我不想和这种人做朋友。

《城南旧事》让我读到了英子的单纯和善良,她的童年是戏剧化的,但是却是很真实、纯朴,那样得纯净淡泊。我们的童年虽然无忧无虑,却哪有英子过得精彩。就让我们用善良纯真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去拥有多彩幸福的童年吧!

同读名著的经历 篇6

[城南旧事]是闻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这本书是她童年的回忆,讲了她童年的几件趣事,描述了她天真快乐的在北京城南的童年往事,那也是她最开心最快乐的一段时光,故事非常细腻的描写了作者林海音那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我相信这是每一个人都会拥有的。

在这些文章中,我最喜爱的一片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篇文章写了林海音小学毕业那年发生的点点滴滴,那年“我”小学毕业了,但是爸爸在医院中去世了,那年“我”想起了许多往事,包括宋妈走之前的嘱咐,还有‘妈妈’爸爸的嘱咐都证明了“我”已不再是小孩,“我”已经长大了,要帮着爸爸‘妈妈’,管好弟弟妹妹。林海音回家看到石榴落下了树,而且厨师老高又告诉她她的爸爸去世了,所以我觉得这个题目十分有诗意,而且石榴就像知道爸爸去世了似的,它也从树上掉了下来。

我的童年也非常有趣,我经常动不动就要问爸爸一些问题,在我心中有事情就一定要仔细问一问,一定要解决掉,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而且有什么事就要去看一看,好似不看不行似的,一定要一看究竟,才干解决问题,在童年那段无忧无虑的日子中,玩在我心中是最重要的,凡是包含玩这个字我都要去问一问,看一看。

在作者林海音的笔下,她的童年是非常快乐有趣的,她写得也很生动,读起她的文章,她的童年趣事就浮此刻了我眼前,我还从她的笔下读出了她对童年无限的憧憬和‘热爱’,由此体会出因为她不能回到她那快乐的童年而体现出淡淡的忧伤,我还从她的笔下读出了他对童年深切的怀念和多么想一直停留在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