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2025/09/11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失物招领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课题理解。

【学习形式】

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

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录音,揭示课题

同学们,红领巾广播站开始广播了,大家注意听,播音员说了什么?

播放录音:

同学们,刚才张爷爷捡到 一些东西,是哪些同学丢的,请到我这儿来认领。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

失物招领

(练读课题,注意读准“失”的音)

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

(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练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把自己觉得难读的字作个记号,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3、全班交流:

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

4、练读生字,巩固字音:

⑴ 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⑵ 做“摘苹果”的游戏,复习生字和词语。

三、自主发现,自由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

1、学习任务:

⑴ 给小伙伴提一个问题,在你的问题中可以用“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等词。

对小伙伴的回答给予评价。

⑵ 合作方式:

组长组织大家围绕上述任务学习、交流。

⑶ 汇报交流(以下的.交流要根据学生的提问,随机选择相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讨论、朗读):

① 当学生提出“失物是指什么?”时,学生自主交流,朗读第六自然段。

② 当学生提出“失物的主人是谁?”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练读第一、第二、第三自然段。

③ 当学生提出“同学们为什么说自己没丢东西?”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同学们确确实实不知道自己丢失了东西,四十双眼睛怎么样 ?四十张小嘴怎么样?不一会儿,四十张小嘴怎么样?)

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同学们惊奇的样子。

④ 当学生提出“同学们怎么样认领失物?”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启发想像,假如你就是一年级一班的同学,你当时会想些什么。

(抓住“脸红了”、“一个个”指导朗读。)

⑤ 当学生提出“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在交流、朗读的过程引导孩子练习说话:

老师和张爷爷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

2、朗读全文:

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

在你们曾经参加过的春游等集体活动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二、复习巩固生字词

1、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

2、出示红色的生字,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记忆生字的字形。

3、做“走迷宫”的游戏复习巩固生字。

三、朗读课文

1、小组内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四、学写生字

1、在复习巩固生字的过程中,出示“我会写”中的字:

认识,观察,说说怎么写漂亮。

描一个,再写一个,师生评议。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指导:

“同”,被包围部分要往上写。

“专”的第三笔是竖折折。

“队”的双耳旁要写得高而小。

五、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⑴ 出示“读读比比”中的词语,指名读。

⑵ 在小组内读读比比:

说说发现了什么。

⑶ 全班交流:

说说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板书设计】

12、失物招领

老师 学生

严肃 睁大眼睛

举起塑料袋 脸红了

会心的微笑 领会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篇2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失物招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生 字。

2、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自读自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用具准备】

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设想】

课文通过孩子们生活中的一件事情教育孩子爱护环境卫生,题目标新立异。因此在教学时,我通过联系实际解释题目导入,引起学生的的好奇心。带着兴趣让学生读文,了解文章内容。课文较长,生字较难,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自读自悟,如:边读边思考,把读懂的和不懂得说说,小组内讨论,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领读,师生互读等方法。学习生字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借助熟字识记生字,找出难字,集体想办法,重点突破。并注意创设多种识字环境,在词中、句中、段落中巩固生字,提高识字效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导入

同学们,当你捡到别人的东西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写“失物招领”,刚才,我发现了一张失物招领,原来一个同学拾到了一串钥匙,失望失主来认领。今天,植物园的张爷爷也拾到了很多东西,到底是谁丢的呢?我们现在就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领读课文,教学生读准字音。

2、学生自己尝试读课文:

读完两遍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生字,并多拼读几遍。

3、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失 级 同 围 观 工 专

准 备 队 才 请 双 各

⑴ 自己拼读,不会的问同桌。

⑵ 同桌互读:

检查你的同桌是否读准字音了,同桌如果读错了,要当好小老师进行纠正。

⑶ 检查认读效果:

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师生共同纠正错误。

4、认读生词和含有生字的句子,进一步巩固。

5、到生字朋友的家去做客,你还认识吗?

再次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6、(课件出示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句子)比一比谁读的正确:

指名分段朗读,师生集体纠正读错的词句:

唐老师说完,举起一个透明的塑料袋,袋里装着饮料罐、香蕉皮、餐巾纸,还有花生壳。

那些东西正是他们随手丢在草地上的。

三、细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2、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会从课文中知道不能乱丢垃圾,“失物”指的是同学们丢掉的垃圾。根据学生的理解,贯穿以下问题:

⑴ 同学真的丢东西了吗?同学丢了什么?

⑵ 同学们怎么处理自己的“失物”的?

⑶ “会心”是什么意思?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根据学生不同的反应采取方法,较难的在小组内讨论。

3、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

出示课文中第二幅插图,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先在小组内练习,再指名表演。

五、实践活动

课后找“失物”:

找一找在校园里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就将它们扔到果皮箱里。

〖板书设计〗

失物 果皮箱

(垃圾) (会心)

〖教学后记〗

教学课文时我联系实际,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说说不明白的问题,较容易得明白了课文的道理。对文中较难的句子,我通过领学生读解决了这个难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自由读课文,再指名分段读课文。

2、(课件出示生字)检查生字认读效果:

失 级 同 围 观 工 专 准 备 队 才 请 双 各

二、学习生字

1、自己借助拼音想办法记住生字。

2、找出自己识记困难的生字,小组内互相讨论怎样识记这些难记字。

3、集体交流:

通过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记字(幻灯片出示) :

将──工 去──专 队──认 先──失

洞──同 木──才 青──请 格──各

现──观 堆、推──准 备──各

4、“找朋友”扩词练习:

先同桌一起组词,比比谁组的词多。然后集体交流。

5、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

(课件出示词语、句子)

队员 年级 同学 坐井观天 包围 工人

准备 失去 刚才 请坐 好事成双 各自

小松鼠准备种松果。

一年级三班的同学围坐在一起,专心听老师讲《坐井观天》的故事。

6、(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同桌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队 失 各 备 级 请 同

才 工 双 围 准 专 观

三、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同、工、专、才、级、队:

读一读并组一个词。

2、学习写字:

⑴ 同桌一起写写笔顺,数数笔画:

教师重点指导“专、级、队”,学生进行书空练习。

⑵ (出示幻灯片)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你认为怎样写才好看?

同桌说一说。

⑶ 教师范写,学生评价。

⑷ 学生在音乐声中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播放音乐)

⑸ 同桌交流、评价。

四、复习巩固

重温词语、生字。

〖板书设计〗

12 失物招领

同 工 专 才 级 队

〖教学后记〗

识字时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学过的熟字,来记忆本课的生字,既复习了熟字,又学习了新字。写字时,字比较简单,我让学生根据以形成的写字能力,自己观察练习写字,较好的完成了写字任务。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篇4

【设计理念】

课文通过孩子们生活中的一件事情教育孩子爱护环境卫生,题目标新立异。《失物招领》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一年级一班的小学生到植物园旅游留下了一些垃圾,经过老师的巧妙教育,使学生主动改正了错误。根据教材特点,我们可以让学生想一想:你所在的学校有过这样的事吗?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可课文里却要叫“失物”,为什么要这么叫呢?在教学中,利用图文结合,帮助学生梳理内容,加深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疑、自悟,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使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明白蓝天白云、碧水清风、红花绿荫等这一切都不是必然的;都需要大家去爱护、去延续……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有些学生有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但光凭单纯的说教和强制命令教育效果不理想。这篇课文取材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学习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教育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同学们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纯洁心灵,从而培养学生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扣题设疑,结合生活解题

1、出示课题:失物招领

学生齐读课题。

2、小朋友,你丢过东西吗?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对!丢失的物品就叫“失物”。(板书:失物)我们学校有一个“失物招领处”专门方便丢失东西的同学去认领的,现在你知道了它的作用了吧。

3、学生再次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4、简单理清学生提出的问题:

是谁丢失了东西?他们丢失了什么东西?是怎样被“失主”认领的呢?“失主”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问题的习惯,尝试提问能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共同梳理问题,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

3、检测反馈: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价。

4、出示动画,这些“失物”是什么?(小朋友丢的垃圾)

5、明明是小朋友丢的垃圾怎么会变成“失物”呢?让我们一起跟小朋友到植物园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特级教师高林生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其中的一个重点是“要强化让孩子学会用普通话来朗读,还要读到正确流利,达到五个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破句。”,只要低年级把好关、落实到位,定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并能加以运用,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自己的理解融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

教学重难点;会认14个生字;会写6个字。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

教学环节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指名读课题,正音。

2;提问;‘失物’是什么意思,我借给别人的`东西叫‘失物’吗?

3;简介失物与拾物的意思及区别。

4;梳理学生的问题。

二;读书,学习生字。

1让学生自学课文。要求略。

2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归纳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教师相应板书。

3;检查学习情况。

三;我会写。

1;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生字,注意写字的姿势要规范。

2;巡视。

四;教学效果测评

1;检查学生读字词的情况。

2;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点。

五;拓展性学习

小组讨论;你在游玩的时候有与遇到过失物吗,遇到失物你会怎么做,

教学反思;本课讲述的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小生活,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自学,注意引导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识字教学要结合课文阅读进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识字方法进行学习,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分析:

这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中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课文主要讲了一年级一班的唐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植物园参观,中午吃饭的时候,同学们随手扔到地上很多垃圾,老师用失物招领的方式教育了学生,让学生领回了垃圾。文章题目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作“失物”。短文构思精巧,内容简单,但意义深刻,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环保意识的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有些学生有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所以要以此文为典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文中受到启发,反思个人行为,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录音播放“失物招领”启事)。大家注意听,广播里说什么?指名说后出示课题。

2.讲故事。教师边出示课件边讲文中故事。一年一班的小朋友真的丢东西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

二、初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字画上记号,多读几遍。(读文时圈点批画,加强阅读和识字的整合。)

2.组内交流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需要互相提醒的字音有:“才”是平舌音,“准、专、失”是翘舌音。(利用上学期所学的拼音自学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自主选择生字进行学习。

(1)检查认读。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自己还可以主动申请当小老师领读。(让学生树立“学习主人”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2)交流认读。这些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有可能会说:自己预习的,家长领的,在其他课外书上看的……交流识字展示了学生课外识字的方法、途径,对学生多渠道识字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了学生自主识字。)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到植物园参观,他们来到植物园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自己读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

(2)他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结合课件,指导读好“很多很多”,“可专心了”。

2.过渡:中午,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草地上吃着自己带的午饭,准备回家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事。是一件什么事呢?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3~7自然段。

(2)谁来试着说一说。

(3)师:你说得很好!面对眼前这一群粗心的孩子,唐老师是怎么做的?

(4)重点指导读第4自然段。师:哪位同学能做个严肃的样子给大家看看?请大家面带严肃的表情朗读唐老师的话。注意读好老师严肃的语气。(“严肃”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词,在这里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表演、运用、表达的方法来理解。)

3.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是什么表现呢?教师引读:四十双眼睛________。四十张小嘴________。不一会儿,四十张小嘴又_______。指导朗读,读出同学们惊奇的样子。

4.一年一班的学生丢东西了吗?他们丢失了什么东西?

(1)指名读第6自然段。

(2)启发情感,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请你试着读读课文。

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请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启发想像,将学生引入文中读文,更易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5.那几位乱丢东西的同学领到自己的东西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指名读第7自然段。

(2)自由朗读,思考:他们为什么脸红了?

(3)引发想像他们的心理活动,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那几位丢垃圾同学中的一个,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如果你看到他们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么想?你会喜欢他们吗?请你怀着喜悦的心情朗读课文。

6.指导学习第8自然段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看到……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教师给学生充分读、问、想、说的时空,让学生在读、想、议中展开想像,感悟读文,既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想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拓展练习

1.落实课后的“读读比比”,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发现了什么,再交流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2.学生调查: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