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将心比心》有感

2025/09/11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将心比心》有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将心比心》有感 篇1

放学之后,我回到了家里,二话不说地开始写作业,其实我中午写了一半了,不久,我把全部的作业给写完了,写完作业后,我立即把语文书翻到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的课文讲得道理都非常深刻,但是我觉得《将心比心》这篇课文讲得道理比较多,更具有教育意义,所以,我选定它做为读后感的题材。《将心比心》这篇课文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讲了:作者的奶奶去商店的时候,前面的阿姨推开门一直等她过去,才松了手,阿姨希望自己的母亲去商店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第二件事讲了:作者陪着患病的母亲去输液,可护士扎了两针也没扎进血管里,经过母亲的安慰,护士终于成功地把针孔扎进血管里,护士赶紧赔礼道歉,母亲希望自己的女儿给病人扎针时,也能得到宽容和谅解。我不禁想起了一件事:在公交车里,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在拥挤的车里走来走去,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往下掉,我明白这位老人累到了极点,但是,坐在前面的年轻人丝毫没有让位的迹象,我毫不犹豫地站了起来,把座位让给了老人,就下车了,在返程的公交车里,我目睹了让位的年轻人大大增多,他们忘了工作的劳累,也忘了冬日的寒冷。我真佩服他们。

通过这篇课文,我深感欣慰,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心中有他人帮助别人,才能得到更多的帮助,那么我们的城市就会处处开满文明花。

读《将心比心》有感 篇2

今天我学了《将心比心》这篇课文。本文主要写了奶奶给“我”讲的一件事和“我”陪母亲去医院输液经历的一件事,说明了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分尊重,对孩子增加一分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文中最让我受教育的是“这是我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时,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与鼓励。”因为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将心比心,用自己的爱心换取别人的爱心。

和文中的妈妈相比,我差远了,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能换位思考,用自己的爱心换取别人的爱心。而我却遇到小事斤斤计较。记得有一次,我有一道题不会做,就去问妈妈,妈妈想了半天也不会,我十分生气,对着妈妈大发脾气。现在想想真不应该。

我打算以后向文中的妈妈学习,干什么都将心比心。

读《将心比心》有感 篇3

前几天我们刚学完《将心比心》这一课,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的奶奶在去商店时,一位阿姨帮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奶奶走进商店那位阿姨才松手。还有一次是作者陪患病的妈妈去输液,那位实习护士在两针都没有扎进血管的情况下,作者的妈妈不但没有责怪那位护士还鼓励她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扎进去了。说真的看到帮妈妈推开大门的那位阿姨和妈妈对待护士的行为,让我感到很温暖。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伸出爱心之手来帮助他们。当别人失败的时候,我们应该多鼓励他们,而不是嘲笑他们。我想这将会给他们很大的勇气,让他们走向成功。

欲求帮助先助人,欲得宽容先容人。如果生活中每个人都能努力做到将心比心,互相理解和尊重对方,少一些抱怨,那世界将变得多么美好!

读《将心比心》有感 篇4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叫《将心比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两件事,一件是一位阿姨为奶奶开门,她说希望她母亲遇到同样问题时也有人帮助她母亲;另一件事是母亲在输液时鼓励扎了两针也没扎进去的实习护士,并说她也希望“我”面对第一个患者时,也能受到鼓励。

读到了这儿时,我非常感动,因为这使我想起了妈妈在车上让座的情形:那次,妈妈和我在车上站了半天,才等到了一个座位。但到了个站台后,一个抱着小宝宝的阿姨上了车,她刚车不久,车子突然来了个急刹车,妈妈连忙站起身,将那个阿姨让到自己的座位上。

事后我问妈妈:“妈妈,我们等了那么长时间,才有了个座位,为什么一下子就让给那个阿姨了啊?”她说:“以前我抱你上车时,也曾经有人给我让过座;我相信,这个阿姨和我一样,也希望会有人给她让座。”听了这话,我感到非常温暖。

读《将心比心》有感 篇5

前几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将心比心》。

这篇课文讲了两件事,其中,最让我感受深刻的是第一件事。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有一次奶奶去商店,前面的阿姨一直等到奶奶跟上来才松开手。这使我想起一件事:有一次妈妈出差回来,给我买了许多好吃的和好玩的。那时妹妹正好在我家玩,她见我一边吃一边玩,于是就说:“姐姐,让我也玩一玩,吃一点你的东西好吗?”我一听,急忙抱住东西说:“不行,这是我的东西,你既不能玩也不能吃!”于是,无论妹妹怎么乞求,我也毫不让步。

读完这篇课文后。我觉得当时我是多么的任性。如果当时我能和妹妹一起共同分享食物,那就等于我收获了两份快乐,妹妹也就会收获快乐。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能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生出一份关爱,那么人与人之间就能多一份宽容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