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心声》教学设计

2025/09/11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心声》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心声》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说)、第四篇课文

二、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

本单元是小说单元,选编的主要是少年生活成长故事,欣赏这些作品,要让学生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学习这篇课文,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

(二)设计理念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轻松、热烈的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意发现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欣赏并尊重学生的分歧,鼓励学生珍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能大胆的表达。想众人之不敢想是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特色。

(三)教材分析

《心声》是一篇反映校园生活的小说,故事性强,情节鲜明,很接近七年级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文中天真、纯朴、渴望亲清的李京京很容易打动学生的心,引起感情的共鸣,但小说篇幅较长,再加上学生刚接触现代小说,因而对小说情节的梳理以及文章主旨的把握成为本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全文,在把握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以讨论的方式感悟文章的主旨是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四)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思维能力,对生活、人生也会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加之本地留守儿童多,因此读懂文章的内容不是难事。前几篇学的也是小说,对小说情节的分析也不难。因此,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体会和学习这篇小说的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力能

1、复述课文

2、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

3、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联系实际生活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情节进行复述。

2、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进行个性化解读,并思考讨论话题。能对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疑问,能自信、负责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3、发挥主体作用,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培养爱心和平等待人的美好品质。

(四)现代教学手段

PPT

四、教学重点

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联系实际生活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五、教学难点

体会和学习这篇小说的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六、教学准备

生: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梳理小说情节。

师:资料收集、课件制作。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在想些什么呢?请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学生举手回答,听他们说学习和生活的感受)。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

(二)预习检测(PPT出示)

1、字词

捻()噗()蜷()簪()琅琅()发窘()

抽噎()恍惚()抽泣()棱角分明()

窸窸窣窣()

2、小说情节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李东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

●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东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

(三)整体感知,复述课文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用第一人称进行复述。

复述提示:(PPT出示)

(1)紧扣小说情节发展的过程

a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b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李东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

●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c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东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

(2)在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可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

2、复述评价

(四)合作探究

1、结合小说的学习特点,自己设置问题。

2、组内交流问题,选择高质量的问题展示在板面上

3、小组交流,再从展示的问题中选出高质量的问题进行探究。

高质量问题需爱则标准(PPT出示)

符合小说文体特点;能起提纲挈领作用;有讨论探究价值。

问题预设:

预设一:李东京的心声是什么?(结合小说中具体的语句或段落谈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

(1)设计原则:在多数同学能够提出"想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深人揣摩,根据关键语句或段落,了解李京京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把握李京京情感倾诉的需求。

(2)预期成果所包含的实质: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暧;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东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预设二:怎样认识、理解李东京这一人物形象?

要点提示:(PPT出示)

(京京这样的同学,在我们学习生活中常有。在同学与老师的眼T算不上优秀学生,所以他想读课文这一小小的要求不能满足,当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指出同学读的不对时又遭耻笑。然而京京的所做所为有什么错吗?不是,是老师与同学们以习惯认识来看问题,放学了,京京注意力在窗外遭到呵斥,当老师布置公开课事宜时京京更是躁动不安,他想说什么却又引来老师的不满,然而他终于鼓足了勇气说出了心声,却被无情地拒绝了。京京的委屈、失望和破碎的心又有谁理解呢?可是他大喜欢这篇课文,他大喜欢凡卡。这种喜欢是真心的、真情的。这就使京京能从心里去感受凡卡的一切,这是多么珍贵的学习动机,这又是多么难能可贵!在京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是极为感人的)

(2)预期成果所包含的实质:李东京是一个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3)本文李京京的形象主要靠心理描写丰满起来的,有关心理描写的技巧在本单元学习中我们受益匪浅。

资料包(PPT出示)

心理描写的技法

1、内心独白

2、通过梦境幻觉来反映人物心理

3、利用环境静物来衬托人物心情

4、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

预设三:这篇小说涉及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什么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程老师为什么最后让李京京读完了全文?假如你是李东京或程老师,你会怎么做?

方向提示:(PPT出示)

教育应该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尤其要尊重和发现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愿望。

预设成果所包含的实质:

(五)拓展延伸(PPT出示)

1、你从本文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要点提示:《凡卡》之所以打动李京京,是因为李京京有与凡卡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体验,相似的倾诉需求,他的心声与作品中凡卡的心声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凡卡的心声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声。"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怏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2、你渴望得到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可站在家庭、学校、社会的角度上,说出你的心声。

预期探究成果

1、启示一:要把心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跳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2、略

(六)总结

同学们,我们在课文中听到的是一个少年质朴的发自内心的呼声,他有着多么美好的心灵啊!作为教育者,我深受教育和激励。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任何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没有理由不捧着一颗赤诚的心来,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育最亮丽的风景。作为受教育者,我们也应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独特体验,探求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为着健全和完善自我人格而努力。让我们携手前行吧!

(七)作业(PPT出示)

你认为怎样才算一堂真正的公开课?(要么站在老师的角度上说,要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谈,都可以。)读完本文,你最大的新生是什么?请以“心声”为题,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感情。

板书设计

心声·(李京京)

想在公开谏上读《凡卡》的愿望

李京京 表达自己对亲情、友情的渴望

批评教师中存在的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

八、教学反思

这是小说单元中最后一篇课文,我安排了一课时。人物形象分析、情节的概括在前面已作为重点学习了,所以这一课我安排了让学生复述课文,这既考察了情节的概括也锻炼了学生说话的能力。此外

我将这一课的教学重点设为: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联系实际生活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其目的是要学生学会探究小说的主题,要把心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要从小说中跳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心声》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分享体验,发现和总结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

2、在心理描写方法指导下进行“思维共生式”作文片段评改训练

教学重难点:

1、分享体验,发现和总结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重点)

2、在心理描写方法指导下分享体验,“思维共生式”作文片段评改训练(重点和难点)

教学背景:

学生习作存在的普遍现象:

1、花大量的笔墨交代忘记写作业的原因,在从教师到办公室路上的心理活动反应则简单的一两笔带过。

2、就算有心理描写,也往往是通篇或整段整段的心理独白,不懂得综合运用多种心理描写方法来使心理活动丰富细腻生动。

3、有小部分知道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描写心里活动,可也有很大的修改空间。如只是简单地写害怕被老师骂啊打啊或害怕被投诉到家长那等等,描写时欠真实、具体,欠个性化等特点。

课前准备: 作文片段描写

昨天玩得太尽兴了,忘了写周末作业,老师找同学把你请到办公室去。那么,正走在从教室去办公室的路上的你,此时此刻,会有哪些心理反应或表现呢?请认真揣摩此刻“你”的所思所想所做等情况,并且把它写下来。

要求:①300字左右;②用第一人称 ③可适当加上周围景物的描写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分享体验,了解心理活动的形式特点

情境设置:创设情境导入。分享学生自己当时的心理感受。启发:面对普遍拥有的某种心理感受,我们怎样才能写得具体形象而富有个性呢?

活动二:分享心理描写精彩片段,总结归纳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①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穷人》)

——

②“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穷人》)

——

③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来,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④老师宣读考试成绩时,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学生习作)

——

小结:描写心理的方法主要有:

① ;

② ;

①内心独白;②语言、神态、动作描写;③环境烘托

活动三:分享与评改,思维共生

1.小试牛刀:

请同学们根据习作中的“我”紧张、忐忑不安、害怕甚至恐惧等心理特点,仿照示例,根据要求修改以下文字,让人物的心理活动更加具体、真实、细腻。

文段一:

原文段(叶同学)

阅读要求

点评解说

上完早自习,要交周末作业的时候,我才想起周末作业没写。当我还没来及补写的时候,老师就叫同学叫我去办公室了。

在从教室到办公室的路上,我非常担心、害怕、恐惧。害怕老师会批评我、打我。我走到楼梯转角时,一阵冷风从我的脸上飘过,这使我更加不安。但是我还是鼓起勇气走进了办公室。

我走到老师面前时,老师生气的说:“为什么不写作业?”老师话还没说完,我就热泪盈眶了。老师便抚摸着我的头轻声说道:“用下课时间把作业补好。”

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所想的念头都飘散如烟了。我还笑出了声,老师也对我笑了。

“我”的担心、害怕、恐惧等心理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吗?若没有,或不具体,请用刚刚学过的心理描写的方法来展开描写,使得“担心、害怕、恐惧”等心理活动更加具体、细腻。

请找出环境描写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有区别于这位同学的不同的其他的环境类的描写吗?

文段二:

原文段(谭同学)

阅读要求

点评解说

刚才一位同学叫我去办公室,说是因为周末作业没写。我忐忑不安的下楼,心想:我怎么这么倒霉啊!就这么一次忘了写作业,就赶上老师检查作业。太不巧了。老师肯定很生气。说不定还会把爸妈也叫过来。如果真是这样,我就完蛋了!前几天妈妈还叫我好好学习,不然就要重重的罚我呢!而且,可能会因为这样不给我零花钱了!我该怎么办啊!我真不该不写作业的。我回过神来,看见几朵花儿垂头丧气的,仿佛快要死了,但还有几朵花正抬头对着太阳笑呢!我想:是呀,只有对世界充满希望,只要知错能改,重新努力不就没事了吗?话说回来,这也怨不得别人,都怪我自己。为什么我不能每次都完成作业呢?这样,不管那一次老师要检查作业,我都不怕了。而且,写作业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事情,学习成绩提高了,爸妈还会很开心,说不定一高兴还会答应我周末出去玩呢。-----

优点:

用了 方法,

写出了 心理特点;从中可见“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通篇或整段整段地用内心独白来写好不好呢?为什么?

文段三:

原文(陈同学)

阅读要求

点评解说

我走在去办公室的路上,天空仿佛抹了一层灰似的,阴沉沉的,太阳仿佛也失去了往日的神采,树枝弯弯曲曲的,小草也低下了高傲的头。我心里像十五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心想:“老师会怎样批评我呢?会罚我吗?老师会给我改错的机会吗?算了,我还是撒个谎吧。”我下定了决心。离办公室越来越近了,我的决心也开始动摇了:“我怎么能撒谎来弥补过错呢?做人应该诚实,不能撒谎。如果这次用撒谎来弥补过错,下一次我还会这么做的。我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并改正它,而不是靠撒谎来弥补他。“报告!”我推开了办公室的门。”

修改要求:找出刻画心理活动的句子,看看用了哪几种方法来写?你觉得写得好不好?

好的地方:

不好的地方:

原文段(林同学)

阅读要求

点评解说

在去办公室的路上,周围的环境都变成了黑色,走到一棵黑黑的大树下,那棵大树仿佛在对我说:“你完了,你会被罚死的。”我更加害怕了,又快步走到了一些盆栽的旁边,当然那些盆栽颜色也是黑黑的,只不过不是太黑,仿佛在帮我分担一些老师的责罚一样,我的心情就好了很多,最后,我看到了一扇“黑暗之门,那扇“黑暗之门”的黑色程度比周围的所有东西都还要黑,仿佛在告诉我“里面很黑暗,不要走过去。”

优点:

缺点:

你能分享你阅读该文段的感受吗?

若用内心独白或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你会怎样写?

2.评改要求:先修改,然后小组内交流感受,分享体验,思维共生,然后派代表全班发言分享。

总结: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一个外在的,一个内在的,写作时不仅要关注外在的动作,神态,更要关注内心的活动,经常看看自己的内心,用方法把内心世界写具体,让读者能够读懂你的想法,跟着你一起哭,一起笑,这样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获得读者的掌声。

布置作业:

把这次片段作文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即交代清楚引起这次心理活动变化的事件,综合运用刚刚学到的几种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用“那一次,我真 ”,写一篇叙事完整,心理活动丰富的作文。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心理活动过程描写要具体、真切。

《心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理解心声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

2、学习作者心理、动作描写。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授讲时不必划段落层次,从理解作者思路入手,先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故事情节,理清思路,进行活动,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把课内知识引深迁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正在想什么?告诉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学生举手回答)。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心声》,听听李京京的心声。

二、读课文

1、默读,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生词,弄懂它的意思。

2、听录音读课文,注意感情。

3、配乐角色朗读课文,读完之后让学生进行评价,选出朗读明星。

4、挑学生复述故事。

在这个环节中,要让学生知道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来作创造性的复述)

三、分析课文

1、程来势开始不让李京京读课文,后来“只好”让他读,最后用“发颤”的声音请他把课文全部读完。说说程老师内心活动的前后变化。(投影出问题)

2、投影第二个问题:凡卡的故事为什么让李京京感动?让学生在弄清本题的同时,明白他们两个毕竟是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找出他们身上的不同点。

3、假如赵小桢在公开课上读,会有什么效果?(投影出问题)

让学生自由发言,并挑学生模仿赵小桢奶声奶气、娇滴滴的声音。

4、分小组讨论,对程老师安排的公开课的看法,让学生各抒几见,不论褒贬。

四、引导学生自由讨论,通过上述分析说心声的含义。

五、课堂延伸

让学生对老师、对父母说心声。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心声》,听了心声,那么我希望我们大家今后一定用心来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让我们的.周围,让我们的生活,让世界充满爱。

七、布置作业

替李京京给爷爷写一封长长的信,像凡卡写的那样的信

《心声》教学设计 篇4

【教材赏析】

《心声》是当代女作家黄蓓佳的作品。小说写一位与万卡有着相似命运的小男孩,要求在语文公开课上朗读课文《万卡》被老师以嗓子沙哑为理由拒绝;纠正同学的朗读错误被嘲笑;在公开课上终于得到机会,声情并茂的朗读了课文。通过故事揭示了社会生活的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这篇儿童小说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艰深的话,没有一个不好理解的词。小说的句子以短句为主,三五个字一句的话比比皆是,长句则极少,符合了儿童化的语言表达的特点和要求。黄蓓佳深谙了儿童小说语言的真谛,就是靠平平常常的语言表达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心声》不以情节设计引人,也不以形象塑造见长,却以深沉的思想内涵、凄楚的人物形象和令人伤感的语言表达感染读者。

《心声》顾名思义就是发自内心的声音、心里话。这个题目既代表了主人公的心愿,也代表了作者的心愿。主人公李京京的心声不仅在于执著的要求在公开课朗读小说,其深层次的心声包括二个方面:一是要求教师要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二是渴望家庭和谐,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作者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

《心声》情节清楚、线索分明、悬念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分析小说题材的文章就应抓住小说的线索。《心声》则是以李京京为中心人物来展开,李京京的性格又十分复杂,为了更充分的展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小说用了大量心理描写来表现他的心理活动,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文字中窥探一些有关家庭与学校教育的问题。小说的另一个关键的人物是程老师,虽着墨不多却性格鲜明。她是个工作认真、爱荣誉的老师,为了上好公开课而精心的准备,但她又和许多教师一样,重视优秀学生,忽视一般学生,搞一种虚假的公开教学。不过小说结尾还是表现了她难得的优点,随机应变、勇于改正错误。

综观全文这篇小说的主题非常具有针对性,它提醒我们在教学中应提倡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要尽可能地充分注意更多的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真正把教改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把握文章要点的能力。

2、学习体会心理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理解李京京的心声的深层含义。

4、体会插叙的表达方式和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

2、领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理解小说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

2、理解心声的深层含义。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们带着一声啼哭来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们用好奇的眼睛打量我们周围的一切,同时我们也希望自己被别人接受,一路走到今天,面对人生我们有太多的话想说,有太多的心声要表达,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黄蓓佳的《心声》,去听听主人公──李京京的心声吧!他会让你有似曾相识的感受。

二、感悟心声

1、学生自由读课文,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

(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课文,为后面研读课文打下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运用工具书给学生正音。)

2、听录音读课文,注意感情。

3、梳理故事情节,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内容。)

故事的开端:公开课前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要求遭到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的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故事的高潮:公开课时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

故事的.结局:李京京的朗读得到好评。

4、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进行个性化片段朗读、分角色朗读、选择性朗读(根据朗读和表现需要自行取舍。)

5、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质疑心声

学生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老师可补充话题让学生讨论。

例:

1、小说着重刻画了的人物形象是谁?

2、文中的李京京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他的经历和小说《万卡》有什么相同之处?

3、你喜欢文中的李京京吗?结合小说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4、讨论李京京的心声的具体含义。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疑问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根据小说中具体的语言和段落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让学生在争论中得出答案,既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归纳总结:

主人公心声的几点含义:

1、在公开课上读课文。

2、要求教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3、渴望自己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

第二课时

四、领悟心声的艺术特色

1、组织学生找出并朗读课文中的心理描写片段,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设计意图:采取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通读课文、朗读心理描写片段,认真感悟李京京渴望朗读课文、渴望情感倾诉和宣泄的心理。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准确表达的能力。通过品析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2、文章中李京京回忆乡下生活的部分在小说中是以插叙方式出现的,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李京京的乡下生活和万卡的生活有相似之处,插叙有利于将二者的生活和感情融为一体,更好的表达和升华了李京京的感情。)

3、《万卡》那样的打动李京京,你能从中得到有关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允许学生多角度的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有成理即可,可结合自身阅读体验回答。)

例:阅读文学作品应融如入到作品中去,设身处地的去理解作品。

4、在小说中为什么李京京朗读的课文能读的那么有感情,你能从中总结出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最应注意的是什么吗?

五、重温心声鲜活的小说形象

(要求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加以说明,切忌人云亦云,既要给学生发表言论的空间,也要保持正确的导向,避免偏颇。)

例:李京京:纯洁、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执着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程老师:对工作认真、好强、自信、但有些虚伪,在教学上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和认可,但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六、拓展延伸

1、你想对小说中的人物表露自己的心声吗?把你最想对他们说的说出来。

(设计意图: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加深体验。)

2、这篇文章实际暴露了当今教育行为中的一些弊端,你能站在公正的立场,请你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简单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提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从浩瀚如烟的资料中搜集有价值的信息。此环节的安排就是让学生从课堂拓展到课外,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将学生的视野从课本引向生活,给学生一个大的发展空间,舞台有多大,学生的表演就会有多精彩,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认识自己。)

【教学后记】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指引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强调语文个性就是强调学生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的独立价值和独特感受。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学就必须从情感体验上做文章。语文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在《心声》的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

1、让学生读,在读中体验、感悟: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读什么。我就在我的教学里设计了感悟心声这一块,先让学生理清小说的思路,梳理故事的情节,了解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初步体验小说带给人思想上的冲击,在教学中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有选择的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又让学生感受到了自主合作的快乐。通过朗读的揣摩、体味,对下一课时理解小说的主题也就水到渠成了。真正把课改的要求落实到了语文教学中。

2、让学生议,议出小说的主题:

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更不要认为课本、教参或教师自己准备的答案就是唯一的正确的答案。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求答案,但老师还是应该把握一个中心,不能让学生的答案过于离谱。

⑴诱发学生质疑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在小说中为什么李京京朗读的课文能读的那么有感情?程老师开始为什么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但后面却又让他读完呢?类似的问题使学生对文章的深层次的阅读,加深体验;也使学生在感悟后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加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⑵创设生疑情景,培养善于争论的能力。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心声》值得争论的就是心声的深层含义。含义的种类多,让学生在争论的同时引发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可以演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品,品出文章的艺术魅力:

成功的小说就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我让学生找主人公心理描写的句子并加以品析,这样既体会了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又学会了对小说人物的赏析,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4、让学生悟,悟出人生的道理:

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语文课堂,他们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倾向去解读小说的主题,我在教学设计里通过表露自己的心声这一拓展延伸,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上的收获走向社会生活。

总之,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自身的多方面真实的体验中才能不断积蓄,最终在积蓄的各种体验中真正拓展、升华、飞跃。新课堂教学一定要秉承新课程理念中一切以发展为本的精神,一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学的所有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心声》教学设计 篇5

《心声》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心声》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简要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 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理解“心声”的内涵

(3) 尝试心理描写的片段语言训练

2 过程与方法:

教师激趣,学生探津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尊重学生个体,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李京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教学重点:

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明确“心声”内涵

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领悟文章的主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换位思考法 ;

3: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先请你们欣赏一段歌曲《爸爸妈妈听我说》,歌中唱道“你对我好,我心里都知道,我学学这个学学那个忙得不得了,我的烦恼又有谁能知道,学得太多学得太杂消化不了……”道出了多少孩子心中的感慨,诉说了多少孩子的心声成长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说给爸爸妈妈呢?能不能放下心中的顾虑,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呢?

可能有以下几种感慨:

生l:我想对妈妈说:妈妈,女儿已经长大,请您松开您的手,让她自由地飞翔吧!

生2:我想对爸爸说:爸爸,我的成绩总是没有达到您希望的目标,请您不要伤心,我会继续努力的!

生3:我想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们很久都没坐在一起聊聊天了,你们能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轻轻松松地陪我吃顿饭吗?

师:(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看来,面对人生,面对爸爸妈妈,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静静地聆听黄蓓佳阿姨笔下的小学生李京京的“心声”吧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自行积累字词,明确小说的三要素

学生可能这样归纳:

其1: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李京京

其2:小说的环境:校园

其3: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开端(117):李京京要求在公开课前朗读课文,被老师以“嗓子沙哑”为理由拒绝;

发展(1844):李京京在林中练习朗读,想起自己与万卡相似的遭遇,心里难过悲伤;李京京纠正同学朗读的错误,被同学嘲笑,他倍感委屈

高潮和结局(4559):李京京在公开课上终于得到了机会,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课文

3 结合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师提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复述)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在一次语文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程老师设计了学生表情朗读小说《万卡》的教学环节我(李京京)有着和课文《万卡》的主人公相似的情感,所以我很想参与课文的表情朗读我的这一愿望遭到老师的断然拒绝和同学的嘲笑在公开课上,当程老师的按部就班被学生的怯场打乱时,我举起了手,用沙哑的嗓子满怀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三:精读课文,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明确“心声”内涵

精读文中,描绘李京京的文字(如:语言、动作、神态、心里活动),划出令人感触最深的语言,有感情地诵读,并将他的心里话说出来.

①李京京想读课文.

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②李京京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

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呀!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朗读课文难道要唱歌的嗓子吗?

③李京京想念爷爷,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

京京叹了一口气,走起神来讲义从他的手指间滑落,飘在地上,他没有发觉,一动不动他也有一个乡下的爷爷小时候,他是在爷爷那儿长大的……

④李京京思念妮儿,渴望得到友谊.

这么说,这个叫“奥尔迦”的女孩子一定跟万卡挺要好了?京京以前也有个好朋友,叫妮儿,就住在爷爷家对门……

⑤李京京渴望渲泄内心情感:

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祯会不会嘲笑他呢?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

学生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李京京的“心声”(心里话)是:执着的要求在公开课上朗读小说;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认可、尊重;渴望亲情、友情,家庭能和睦,想念爷爷和儿时的伙伴;渴望感情的倾诉、宣泄总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语言训练:

用动情、细腻的笔触将自己曾经历的某种“渴望”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出来(学生预习本文时已酝酿)

示例:渴望“理解”时的心理活动

我到底犯了什么错?为什么,为什么当班长这么难?我像徘徊在两片森林之间的小鸟,不知该向哪儿飞我该怎么办?几颗晶莹的泪珠从脸颊上缓缓滑下来,落到唇边,苦涩的`!我觉得自己就向马克·吐温笔下的那个竞选州长时被加上了种种罪名的人“马屁精”、“发报机”……都成了我的代名词

五、思读课文,探讨主题(多媒体分步出示讨论题)

结合下列讨论题,快速探讨小说主题:

1. 你认为李京京是个怎样的孩子?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想一想,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点什么?

2. 谈谈你对程老师安排公开课的看法?

(提示:可以与文中的李京京、程老师进行换位思考,谈看法)

学生小组探讨,积极发言,教师小结:

通过写李京京渴望朗读课文、倾诉思念之情,却遭拒绝,最后勇于争取、表达心声的故事,告诉孩子们在人生道路上,美好的愿望遭到他人拒绝或嘲讽时,不要灰心沮丧,更不要轻言放弃,而是要执著追求,用努力为自己争取成功的机会并真诚呼唤教师对普通学生的尊重与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关注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六、拓展延伸、诉说心声(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乐画面,烘托气氛)

教师导言:同学们,成长的路上有阳光,就会有风雨;有关爱,就会有孤独生活中,被老师误解、被同学误会、与家人隔膜、与集体对立……曾经我们困惑、苦闷、彷徨、甚至逃避……今天李京京给了我们人生的启示,他让我们看到了青春的美丽此时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就让我们再次向生活敞开自己的心声吧!(学生诉说心声,师生随机点评)

教师诉说心声,并作总结:

沟通从“心”开始,倾听了同学们的心声,我深受感动和激励作为老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捧着一颗真诚的爱心,与每位同学平等交流,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育最亮丽的风景

七:板书设计

心 声

黄蓓佳

人物:李京京(沉郁、执著、倔强)

(117)朗读要求被拒绝 (开端)

情节 (1844)用真情和体验练习朗读 (发展)

(4559)声情并茂朗读 (高潮、结局)

教学反思:

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要内容解读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复述内容;精读课文,理解李京京的心路历程,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自我,与文本对话,理解文章深刻的主题

李京京现象在学校里是司空见惯的,如何善待这样的学生,不仅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而每个教师可以通过认真的反思,想想自己是否配做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

通过分析、揣摩李京京的心理描写和程老师的做法,领悟作者表达的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教师、评价教育,才能促进良好健康的师生关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