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西游记》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名著《西游记》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名著《西游记》读后感 篇1
文学是一种比小鸟非得还要远的梦想,是比花朵开的还要美的情感。比星星闪的还要亮的'智慧,是我们永远都不会忘怀的一种信念。
《西游记》这本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是一本神话故事,讲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事情经过。
《西游记》中人物性格各不相同,如孙悟空是神通广大,好吃懒做的八戒和勤快的沙僧。这本书极具想象力,从而它便成为了中国人民那个最喜爱的古典名著之一。
书中的故事脍炙人口、曲折动人。其中真假美猴王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章讲述了是师徒四人在去取经的路上遇到了强盗,孙悟空只好杀了他们,不料师父大怒再次赶走了孙悟空。孙悟空他只好求助观音。观音他让孙悟空在此等候。就在孙悟空等候的时候有个小猴子冒充孙悟空打伤了师父。后来,两个孙悟空在花果山见上了,最后真的孙悟空打败了假的孙悟空,假的变回了原型,原来只是一个小猴子。真相大白后孙悟空又继续和师父一起去西天取经了。
这本书不仅可以让我们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使我们成长的路上充满阳光与滋润我们心灵的雨露。
名著《西游记》读后感 篇2
第一次见到《西游记》这本书时,我被他的封面迷住了,缠着妈妈一定要买下。
一到家,我就开始读了起来,不出几天,我就读了好几遍,是我对《西游记》的内容有了一个渐渐加深的印象。
《西游记》主要以丰富瑰丽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迢遥的西方途中遇到的困难和在穷山恶水的环境下冒险斗争的历程,并将所经历的千难万险的形象化为妖魔鬼怪所设置的八十一难,以动物幻化有情的精灵鬼怪生动地表现了无情山川胜水的险阻,并以降妖服怪歌赞了取经人排除艰难,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这部小说体现了人在艰难的环境里仍然能战胜自然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这部作品情节曲折离奇,语言优美、幽默风趣,便成了妙趣横生、兴味无穷的童话了。
在我的潜意识里,我认为,神与魔是正义与邪恶,是与非,顺与逆,善良与丑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可是读了《西游记》我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的代表就是孙悟空。他的魅力在于他的调皮,天真和知恩图报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到理性的约束······因为,人人有自己个性,不必太过约束,这是我喜欢《西游记》的其中一个观点。
这部小说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片段:孙悟空为救唐僧,不顾危险,挺身而出······他是多么宽容啊,对一个把自己赶出师门两三次的人,不顾自己,却去救他,去宽容他,这是我永远也学不会的。
记得,有一次,我和我的一位朋友吵架了,她的无理取闹,争词夺理,使我无法理解,我一气之下,转身就走了。从那以后,我就没和她说过一句话知道现在。有时我会一直想到她,如果,那时,我宽容一点,原谅她,现在,应该还是好朋友吧!可惜,我已不知道她的联系方式了·····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和内疚,所以,我励志,一定要冷静,宽容。
当然《西游记》给我留下了很多深刻的印象,也推荐你去看看。
名著《西游记》读后感 篇3
对于《西游记》大家都一定很熟悉吧! 那就让我再给你们讲讲吧。
唐僧是一个慈悲为怀、心地善良的人。而大师兄孙悟空呢?他的个性非常急躁,不过他一路上都是拼了命的要把师傅就出来。二师兄猪八戒原本是天蓬元帅,应犯错被贬下人间,错投了猪胎,他好吃懒做贪图女色。三徒弟沙和尚非常忠实,虽然法力不够高强,但是人品非常好。
三个徒弟时时刻刻都保护着师傅走完了这九九八十一难,可这里面也有许多的误会。唐僧师徒走到了白骨精这一难,狡猾的'白骨精变成一个小姑娘,被孙悟空看了出来,一棒打过去把白骨精打出了肉身,唐僧误以为打死了普通人,一怒之下赶走了孙悟空,结果被白骨精抓走了。这是我想送唐僧一句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获得成功不是这么容易的,要经过辛苦的付出。大家团结起来的力量才是最大的。
名著《西游记》读后感 篇4
今日读《西游记》,见猴王得位依靠民心,君民合契同情,颇似贞观太宗为君之道,故加以比较。
傲来国。花果山中瓜果飘香,水帘洞内舒适惬意,众猴尽得了好去处,可谓“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然而猴王为何千方百计寻得兵器操兵练将,以防后患,又为何不安于如此盛世?我认为原因有二:其一猴王野心磅礴,不能安于享乐;其二猴王知道“盛极必衰”的道理,正因如此的明智之举,成就了一个强盛的猴国,成就了一代英明猴王。这样的谋略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居安思危”。
大唐国。太宗、大臣以史为镜,知以兴替,虽处贞观盛世,却常反思历代王侯将相的败政,常思考治国之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是太宗的居安思危,造就了贞观盛世,也造就了盛世中的明君贤臣。
“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常得如此,始是可贵。”
傲来国。水帘洞中,众猴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我认为猴王得此王位并不单纯因其本领高强,可以进出水帘洞而不伤及体肤,更多的'则是他的领导能力在其中流露,在不知不觉中众猴习惯了被领导,他也被众猴所接受;再者,猴王找了个好去处为众猴安顿,也可见欲得民心,必先满足民心,有所贡献,才能使其心服口服。此为让民之道。
大唐国。太宗深知百姓的伟大力量,汲取了历史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教训,故太宗以“仁”之道治理百姓,以轻徭薄赋之道治理国家。太宗如此,既让百姓谋取利益,又使国家安逸稳定,还为太宗自己谋得了千古治国美名,可谓一举三得,这就是太宗治国之妙了。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综上,欲治国者,先治其家;欲治其家者,先治其身;欲治其身者,先养其心,若能集民心于一身者,必能治其国而长久也。
名著《西游记》读后感 篇5
一—《西游记》,我仿佛徜徉在那个色彩斑斓的神奇世界里,读《西游记》真是让我既过瘾又有趣。
《西游记》中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很离奇,他们师徒四人更是深深得吸引了我。唐僧诚心向佛,他为了大唐历经艰险去西天取经却从不抱怨,但是我觉得他太顽固了。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画面在我脑海里记忆有新。不论白骨精变成一个美貌的村姑,还是变成拐着拐杖的老妇人,甚至变成一个在找他的妻子和女儿的白发老公公,都逃不过孙悟空的火眼睛睛。而菩萨心肠的唐僧却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一遍遍念着紧箍咒,可怜的`悟空只能连忙哀求。在这个小故事中,我看到了悟空的正义、机智,更看到了唐僧的顽固,那是因为他太善良了,我们也不能责怪唐僧对那些妖怪这么仁慈,破坏悟空打妖怪,因为他可是没有火眼睛睛啊!
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悟空总是很顽皮,但他本领高超、机智勇敢,在取经路上功劳最大。这一路上他们经历艰难险阻,不管妖怪是多么的阴险狡猾,他都一一打败他们,把师傅从危难中救出来。而胖嘟嘟的猪八戒呢,我觉得十分可爱,他一出场就让我兴奋,如果《西游记》少了他,那么西天取经就一点都不好玩了,还有啊,猪八戒之所以这么胖,因为他好吃,而且心态很好,这就是心宽体胖吧,我要向他学习,学习他那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再说说沙僧吧,沙僧是个真正的老实人,取经路上,他就只是做一些平凡的小事情,但他对师傅忠心耿耿,不会临阵脱逃。
我深深爱上了《西游记》这本书,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从唐僧师徒身上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要学习唐僧的大慈大悲,学习悟空的不屈不挠,学习八戒的乐观向上,学习沙僧的忠诚踏实。做人要有坚强的意志,我们不能半途而废,还要学会宽容,善待别人,互相帮助,我们要为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每天都要过得很精彩。
名著《西游记》读后感 篇6
今天,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 西游记主要讲了石猴出世后两眼发出金光,惊动了玉皇大帝。后来,因为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然后,被唐僧所救,以至后来保护唐三藏到西天取经。在取经的途中唐僧又收了猪八戒、沙僧两个徒弟。徒弟三人各显本领,不惜生命地保护自己的师父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取得三十五部可以劝人行善的真经,修成正果。
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因为孙悟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上斩妖除魔,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他那种不怕困难,大无畏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还有西天取经时,唐僧他们那执着、锲而不舍、不怕困难的精神,使我想起了我的上学时的.故事。
那天,老师教了一种看似简单,却非常难的奥数题。我们看了后,一个个高兴地手舞足蹈。要不是老师叫我们安静下来,我们都不知道会笑到什么时候。可是过了好一会儿,都没有人做出来。结果呢,大家伙一个个都放弃了。
看看唐僧师徒四人,坚持不懈;再看看我们一个个虎头蛇尾,骄傲自大,半途而废,我真惭愧当时为什么不向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读后,西游记给了我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不能半途而废不管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尽力去做了,也是一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