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有理数教案

2025/09/11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有理数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有理数教案 篇1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观察、探究、合情推理等能力,会进行有理数和乘法运算。

重点、难点:

1、重点:有理数乘法法则。

2、难点:有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确定有理数乘法积的符号。

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

1、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正数的加减法可以扩充到有理数的加减法,那么乘法是可也可以扩充呢?

乘法是加法的特殊运算,例如5+5+5=5×3,那么请思考:

(-5)+(-5)+(-5)与(-5)×3是否有相同的结果呢?本节我们就探究这个问题。

3、在一条由西向东的笔直的'马路上,取一点O,以向东的路程为正,则向西的路程为负,如果小玫从点O出发,以5千米的向西行走,那么经过3小时,她走了多远?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小学学过的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那么这两个数 互为相反数 。

2、由前面的问题3,根据小学学过的乘法意义,小玫向西一共走了 (5×3)千米,即(-5)×3=-(5×3)

3、学生活动:计算3×(-5)+3×5,注意运用简便运算

通过计算表明3×(-5)与3×5互为相反数,从而有

3×(-5)=-(3×5),由此看出,3×(-5)得负数,并且把绝对值3与5相乘。

类似的,(-5)×(-3)+(-5)×3=(-5)×[(-3)+3]=0

由此看出(-5)×(-3)得正数,并且把绝对值5与3相乘。

4、提出:从以上的运算中,你能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吗?

鼓励学生自己归纳,并用自己的语舞衫歌扇,并与同伴交流。

在学生猜测、归纳、交流的过程中及时引导、肯定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板书)有理数乘法法则: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计算

(-5)×(-4) 2×(-3.5) × (-0.75)×0

(1)学生根据乘法法则,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定四位同学到黑板演习。

(2)教师:要求学生明确算理,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巡视,及时引导。

2、计算下列各题

① (-4)×5×(-0.25) ② ×( )×(-2)

③ ×( )×0×( )

指定三名同学在黑板上做,使学生明确,做有理数的乘法时,要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求出积的绝对值。

教师提出问题:几个有理数相乘时,因数都不为0时,积是多少?

学生小结后,教师归纳:

几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符号决定,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只要有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0

练习:本P31练习

四、总结反思(学生先小结)

1、有理数乘法法则

2、有理数乘法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积的符号; (2)把绝对值相乘。

五、作业:P39习题1.5 A组 1、2

有理数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能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可应用于实际生活,激发学习的兴趣。

2.通过探索,能归纳总结出有理数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渗透分类思想。

3.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计算;

难点:异号两数如何相加的法则。

【学习过程】

一、 预习自学:

1.蛋糕店上半年挣5万,下半年挣3万,请问一年共挣多少钱?

2.蛋糕店上半年赔5万,下半年赔3万,请问一年共挣多少钱?

3.蛋糕店上半年挣5万,下半年赔3万,请问一年共挣多少钱?

4.蛋糕店上半年赔5万,下半年挣3万,请问一年共挣多少钱?

5.蛋糕店上半年挣5万,下半年赔5万,请问一年共挣多少钱?

6.蛋糕店上半年赔5万,下半年挣0万,请问一年共挣多少钱?

请你列式计算,并引导学生对前面的七个加法运算进行合理的分类探讨: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怎样确定?(小组讨论展示)

二、 教师点拨

知识点一:引导学生对前面的七个加法运算进行合理的分类

同号两数相加: (+5)+(+3)= ______.(-5)+(-3)= ______

异号两数相加:(+5)+(-3)= ______;(-5)+(+3)= ______;

(+5)+(-5)=______

一数与零相加: (-5)+0=______;

知识点二:探讨: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怎样确定?

结论: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例题精讲;例1(学生自学,教师示范。注意解题步骤)

四、课堂练习;36页随堂练习与习题(小组展示交流)

五、当堂检测;

1.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下列算是的意义,并计算出结果:

(-2)+(-3);(-3)+2

2.有理数加法法则:

绝对值不相等的两数相加,取绝对值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3.计算:(+15)+(-7);(-39)+(-21);

(-37)+22;(-3)+(+3)

有理数教案 篇3

1.教学目标

1.1地位、作用

在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有理数的运算是初等数学的基本运算,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重要前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1.2学情分析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在认知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兴趣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因此,从初一开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其学好数学的重要保障。围绕这一点,在教学中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教学中教师为导、学生为主,充分认识初一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好奇心强;好胜心强;抽象思维能力弱,过分依赖直观;意志薄弱,缺乏毅力。

另一方面,课本知识的传授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的。在前期段,学生已经储藏了两个正数的加法,较大数减较小数的减法,引入了负数,有必要再学习有理数的加法,然后过渡到有理数的其它运算,再到式的运算、方程、函数的运算;同时,负数、数轴、绝对值的学习又为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

1.3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通过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有理数加法的全过程,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正确运用。

能力目标:通过情境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与及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师引导下的探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与乐趣。

1.4教材处理

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我把有理数的加法划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准确进行两个数的加法运算;第二节课学习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并能准确进行多个数的加法运算。

2.重点、难点

2.1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而不是简单地记忆法则)。

2.2教学难点:异号两数加法的实际意义及法则的归纳。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人物出发,激发学生探索欲;通过层层铺垫,引导学生利用已学数学工具探索新知;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多样化的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在法则的提炼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归纳和概括的学习能力。

在本节的设计过程中,利用了一道开放性习题引出课题,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充分跨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4.教学过程:

4.1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生活情境]刘翔是世界男子青年锦标赛110米栏的冠军,是中国人的骄傲。从他的体育精神中我们应该学习他坚忍不拔的刻苦精神,激励学生爱国、立志。将跑道抽象为数轴,起跑点为原点,将生活问题数学化。

说明:这种从生活到数学的建模,从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出发,为创设下文的探索情境作一个兴奋点的刺激,让每个学生都有信心并且能够积极尝试、探索。

4.2体验进程,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数学是问题的心脏”,是教学的出发点,由问题引入课题能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未知欲。

[开放式探索]刘翔在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上往返跑步进行训练,他连续跑了两段路,共跑了80米。问刘翔两次以后的位置可能在哪里?设计意图:这是一道条件不唯一,结果也不唯一的开放性题型,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它的优点在于:只要理解题意,任何一个学生都能答对至少一种正确答案;同时它的答案又分多种情况,学生由于思维的不完备性,很容易丢失答案,并且这种错误在别人的提醒中能马上恍然大悟。这是一道能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及答案适用分类讨论、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好题。在本题中,包含学生对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的理解及探索有理数加法加数的几种类别(从正负性上区分),在求和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经历从实物模拟到表象操作再到符号操作的转化。

教学方法:用课件帮助学生思维从“实物操作”过渡到“表象操作”并优化思路;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机会;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弱势因势利导。

预计困难:①学生直观思维理解“共跑了80米”就是在离出发点80米远的地方。这是一个距离与位移的概念混淆并且教学中不宜新增概念。 ②条件中的“两段”和“80米”分别对应加法中的什么量?有的学生不理解题意,可能放弃。

处理方法:①教学中学生思维上的弱点也可能会成为他这堂课思维的亮点,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尝试“实物操作”思维方式,自己突破思维瓶颈。②在学生正确理解80米的条件使用方法后,再让学生比较80与加数的绝对值、和的绝对值的关系,在理解能力上更上一层楼。③区别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从“列式子”,“列等式”,问“为什么”逐步递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尝试最近发展区。

教学注意点:要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目标,对开放题的探索浅尝止,不深究问题的所有可能性,剪辑学生答案尽快引出课题。

4.3探究规律,让学生的思维“跳”起来

用分类讨论的方法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规律的归纳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依据学生现有得出的学习发现组织语言,减少指示或命令性语言,争取把课堂静止或学生不理解时间减至最少。

在答案的汇总过程中,要肯定学生的探索,爱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陈述自己的结果。对学生的不完整或不准确回答,教师适当延迟评价;要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智慧的火花的闪现,这一瞬间的心理激励,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充分挖掘潜能的有效途径。

预先设想学生思路,可能从以下方面分类归纳,探索规律:

①从加数的不同符号情况(可遇见情况:正数+正数;负数+负数;正数+负数;数+0)

②从加数的不同数值情况(加数为整数;加数为小数)

③从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分类(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同0相加)

④从向量的迭加性方面(加数的绝对值相加;加数的绝对值相减)

⑤从和的符号确定方面(同号两数相加符号的确定;异号两数相加符号的确定)

教学中要避免课堂热热闹闹,却陷入数学教学的浅薄与贫乏。

有理数教案 篇4

1.有理数加法法则:

⑴如果a0,b0,那么a+b=+(│a│+│b│);⑵如果a0,b0,那么a+b=-(│a│+│b│);

⑶如果a0,b0,│a││b│,那么a+b=+(│a│-│b│);

⑷如果a0,b0,│a││b│,那么a+b=-(│b│-│a│);

⑸如果a0,b0,│a│=│b│,那么a+b=0; ⑹a+0=a.

2.有理数减法法则:a-b=a+(-b)

33. 两数相加,如果比每个加数都小,那么这两个数是( )

A.同为正数 B.同为负数 C.一个正数,一个负数 D.0和一个负数

34.在数轴上表示的数8与-2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 ( )

A.6 B.10 C.-10 D.-6

35.计算:

3.有理数乘法法则:

⑴如果a0,b0,那么ab=+(│a││b│);⑵如果a0,b0,那么ab= +(│a││b│);

⑶如果a0,b0,那么ab=- (│a││b│);⑷a0=0.

4.有理数除法法则:ab=a

5.有理数的乘方:

求 的积的运算,叫做有理数的乘方.即:an=aaa(有n个a)

从运算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 ;从结果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 .

6.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

36. 两个非零有理数的和为零,则它们的商是( )

A.0 B.-1 C.+1 D.不能确定

37.一个数和它的倒数相等,则这个数是( )

A.1 B.-1 C. 1 D. 1和0

38. (-2)11+(-2)10的值是( )

A.-2 B.(-2)21 C.0 D.-210

3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ab,那么a2b2 B.如果a2b2,那么ab

C.如果│a││b│,那么a2b2 D.如果ab,那么│a││b│

40.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则(a+b)3-3(cd)4=________.

41.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___________,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_____________.

42. 1-2+3-4+5-6++20xx-2002的值是____________.

43. 已知│a│=3,b2=4,且ab,求a+b的值.

44.计算:

七.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及有效数字

⑴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叫做科学记数法.

⑵对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称为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45. 用科学记数数表示:1305000000= -1020= 。

46. 120万用科学记数法应写成 2.4万的原数是 。

47. 近似数3.5万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

48. 近似数0.4062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

49. 5.47105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

50. 3.4030105保留两个有效数字是 ,精确到千位是 。

51. 用四舍五入法求30951的近似值(要求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结果是

有理数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体会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和乘法法则,灵活地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有理数乘法的推导过程,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归纳出两数相乘的法则,感悟中、小学数学中的乘法运算的重要区别。

通过体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感悟和归纳出进行乘法运算的一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类比和分类的思想归纳乘法法则,发展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

两负数相乘,积的符号为正。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今天,我们开始研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问题一:有理数包括哪些数?

回答:有理数包括正整数、正分数、负整数、负分数和零.

问题二:小学已经学过的乘法运算,属于有理数中哪些数的运算?

回答:属于正有理数和零的乘法运算.或答:属于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的乘法运算.

计算下列各题;

以上这些题,都是对正有理数与正有理数、正有理数与零、零与零的乘法,方法与小学学过的相同,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重点就是要解决引入负有理数之后,怎样进行乘法运算的问题.

二、新课

我们以蜗牛爬行距离为例,为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为区分时间,我们规定: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

如图,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在l上的点O。

1.正数与正数相乘

问题一: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讲解:3分后蜗牛应在l上点O右边6cm处,这可表示为

(+2)×(+3)=+6

答:结果向东运动了6米.

2.负数与正数相乘

问题二: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讲解:3分后蜗牛应在l上点O右边6cm处,这可表示为

(-2)×(+3)=(-6)

3.正数与负数相乘

问题三: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讲解:3分后蜗牛应为l上点O左边6cm处,这可以表示为

(+2)×(-3)=-6

4.负数与负数相乘

问题四: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讲解:3分前蜗牛应为l上点O右边6cm处,这可以表示为

(-2)×(-3)=+6

5.零与任何数相乘或任何数与零相乘

问题五:原地不动或运动了零次,结果是什么?

答:结果都是仍在原处,即结果都是零,若用式子表达:

0×3=0;0×(-3)=0;2×0=0;(-2)×0=0.

综合上述五个问题得出:

(1)(+2)×(+3)=+6;

(2)(-2)×(+3)=-6;

(3)(+2)×(-3)=-6;

(4)(-2)×(-3)=+6.

(5)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观察上述(1)~(4)回答:

1.积的符号与因数的符号有什么关系?

2.积的绝对值与因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答:1.若两个因数的符号相同,则积的符号为正;若两个因数的符号相反,则积的符号为负.2.积的绝对值等于两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1)~(5)包括了两个有理数相乘的所有情况,综合上述各种情况,得到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口答:确定下列两数积的符号:

例题:计算下列各题:

解题步骤:

1.认清题目类型.

2.根据法则确定积的符号.

3.绝对值相乘.

练习:

1.口答下列各题:

(1)6×(-9);(2)(-6)×(-9);

(3)(-6)×9;(4)(-6)×1;

(5)(-6)×(-1);(6)6×(-1);

(7)(-6)×0;(8)0×(-6);

(9)(-6)×0.25;(10)(-0.5)×(-8);

注意:由(4)(5)(6)得:一个数与1相乘得原数,一个数与-1相乘,得原数的相反数.

2.在表中的各个小方格里,填写所在的横行的第一个数与所在直列的第一个数的积:

3.计算下列各题:

(1)(-36)×(-15);(2)-48×1.25;

4.填空:

(1)1×(-5)=____;(-1)×(-5)=____;

+(-5)=____;-(-5)=____;

(2)1×a=____;(-1)×a=____;

(3)1×|-5|=____;-1×|-5|=____;

-|-5|=____

(4)1+(-5)=____;(-1)+(-5)=____;

(-1)+5=____.

三、小结

(1)指导学生看书,精读乘法法则.

(2)强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的步骤.

(3)比较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与有理数加法的符号法则的区别,以达到进一步巩固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目的.

四、作业

1.计算:

(1)(-16)×15;(2)(-9)×(-14);

(3)(-36)×(-1);(4)13×(-11);

(5)(-25)×16;(6)(-10)×(-16).

2.计算:

(1)2.9×(-0.4);(2)-30.5×0.2;

(3)0.72×(-1.25);(4)100×(-0.001);

(5)-4.8×(-1.25);(6)-4.5×(-0.32).

3.计算:

4.填空:(用“>”或“<”号连接)

(1)如果a<0,b>0,那么,ab____0;

(2)如果a<0,b<0,那么,ab____0;

(3)当a>0时,a____2a;

(4)当a<0时,a____2a.

板书设计

1.4有理数的乘法

法则:练习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在小学已接触到的乘法、初中刚学习过的有理数的加减法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入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在讲解运动的例子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图形中的“静”变“动”,增强了直观性,初步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反思

强调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坚持把教学活动过程体现在教学中,又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有理数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能熟练地运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能灵活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过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探索过程,了解加法的运算律,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重点、难点:

1、重点:运算律的理解及合理、灵活的运用。

2、难点:合理运用运算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有理数加法与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加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先要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选用法则,确定和的符号,这与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加法是不同的.;而计算和的绝对值,用的是小学里学过的加法或减法运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明是根据哪一条运算法则?

(1) (-9.18)+6.18; (2) 6.18+(-9.18); (3) (-2.37)+(-4.63)

2、计算下列各题:

(1) +(-4); (2) 8+;

(3) +(-11); (4) (-7)+;

(5) +(+27); (6) (-22)+.

通过上面练习,引导学生得出:

交换律两个有理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上面一段话:

a+b=b+a

运算律式子中的字母a,b表示任意的一个有理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者零.在同一个式子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

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上面一段话:

(a+b)+c=a+(b+c)

这里a,b,c表示任意三个有理数。

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推出: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P22例3) 计算:

(1) 33+(-2)+7+(-8)

(2) 4.375+(-82)+( -4.375)

引导学生发现,在本例中,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再相加,有相反数的先把相反数相加;能凑整的先凑整;有分母相同的,先把同分母的数相加,计算就比较简便。

本例先由学生在笔记本上解答,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解答情况指定几名学生板演,并引导学生发现,简化加法运算一般是三种方法:首先消去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其和为0),同号结合或凑整数。

例2(P23例4)

教师通过启发,由学生列出算式,再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第一问可以让学生自已作行程示意图帮助理解,注意第一问和第二问的区别。

练习 课本P.23练习:1、2

四、总结反思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1、课本P27习题1.4A组第3、4题

2、课本P28习题1.4B组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