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

2025/09/11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各种车辆的名称、简单特征和用途以及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能大胆地说己喜欢的车和乘坐车时的感受。

3、通过歌表演”三轮车“感受歌曲的幽默和滑稽。

活动准备:

1、大客车、警车、救护车、小轿车等各种车的图片。

2、孩子们已学习了歌表演“三轮车”、儿歌“马路上的车”。

活动过程:

一、观察了解车辆的名称、简单特征和用途。

通过念儿歌和观察图片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各种车辆的名称、简单特征和用途。

二、找找自己喜欢的车。

1、引导幼儿表达自己认识的汽车。

2、把幼儿喜欢的车贴在黑板上,大家数一数每种车辆各有多少辆。

3、说说车的用途。

三、歌表演“三轮车”。

通过歌表演“三轮车”,让幼儿感受歌曲的幽默和滑稽。

四、活动延伸。

1、在区域活动中可继续让幼儿观察各种车辆的图片,进一步加深幼儿对车辆的了解。

2、在装扮活动中增设公共汽车的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 篇2

一、活动名称:

叠起来的章鱼

二、适宜对象

小、中班幼儿(3——5)岁

三、价值指向:

1、探究物体往高处稳稳地叠加方法。

2、幼儿大胆操作,不断尝试,体验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

3、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四、材料设计:

(一)把纸芯对半切开,从下往上2·5厘米竖向均匀地画出八根线。

(二)沿着线用剪刀小心地剪开。

(三)在画纸上用黑笔画出眼睛,剪下来。

(四)把吸管剪成小段,贴在章鱼的脸上。

(五)涂上颜色,内侧也同样涂上颜色。

(六)等颜料干了以后,给章鱼安上眼睛,完成。

五、玩法提示:

(一)提供章鱼,让幼儿往高处叠加,看谁叠的又高又稳。

(二)提供章鱼,让幼儿往高处叠加,并说出自己叠加了几个。

六、指导要点:

活动中让孩子们去操作尝试探索,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能力的差异,逐步增加难度(让幼儿探索叠加的方法——让幼儿探索如何叠得又高又稳——让幼儿说出自己叠加的个数),让幼儿操作游戏。

在孩子们操作游戏时,教师只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就会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各种能力。

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 篇3

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4以内口手一致点数。

2.愿意看看讲讲,体验数学故事的乐趣。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结合故事内容学习数学。

活动准备:

苹果娃娃一个、大图书、PPT、人手一份点子卡片、自编故事。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图书,这是什么?今天我们一看这本有趣的图书。

二、阅读图书

1.认识封面:

老师:这是书的封面。封面上有什么?幼儿:书的名字。

老师:这本好看的书,它的名字叫首先有一个苹果。

2.阅读第一页

老师:你们看,第一页上有什么呢?

:树林里有一棵树,树上首先有一个苹果。一个苹果可以用“1”个圆点来表示。(出示1个圆点的卡片在板上)

3.阅读第二页

①第二页有谁呀?有几条?

②教师示范点数的方法,老师:我来数数看是不是两条毛毛虫哦。

③师幼共同点数。老师:请你们伸出小手跟我一起来数一数吧。

:爬来了两条毛毛虫。2条毛毛虫,可以用“2”个圆点来表示。(出示2个圆点的卡片在板上)

4.阅读第三页

老师:毛毛虫把苹果啃坏了,怎么办呢?我们来看看谁会来帮忙呢?(看第三页)

几只小鸟来帮忙了?师幼共同点数。(强调用正确的方法)

②请一位幼儿上来点数。

③3只小鸟可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呢?

④请一个小朋友找出3的圆点,集体验证。(教师边:3只小鸟可以用3个圆点来表示)

:你们数得真棒,一只小鸟都没丢下,小鸟真喜欢你们。

5.阅读第四页

①最后又来了谁?几个猎人走来了?(请个别幼儿点数)(师幼共同点数验证)

②请个别幼儿找出4的圆点,集体验证。

:你们的本领越来越大了,这么多的人都数对了,太厉害了。

三、提问,帮助幼儿了解故事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树上有几个苹果?

一会爬来了谁?几条毛毛虫?

接着飞来了谁?几只小鸟?

最后有走来了谁?几个人?

四、巩固复习:展示PPT故事:首先有一个苹果

1.树林里有一棵树,树上首先有一个苹果。师提问是一个么?(请幼儿举出1个点点的卡片)。

2.不一会儿爬来了两条毛毛虫。伸出手指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幼儿举出2个点点的卡片)毛毛虫干什么了?毛毛虫把苹果啃坏了,怎么办呢?请谁来帮忙?

3.飞来了几只小鸟。数数是三只么?(幼儿举出3个点点的卡片,教师提醒幼儿用手口一致点数的方法)小鸟干什么?小鸟把虫子捉掉了。

4.最后又来了谁?几个猎人走来了,让我们一起把4个圆点的卡片举起来吧!猎人跟我们小朋友一样,也喜欢吃苹果,四个猎人把苹果摘走啦。(幼儿举出4个点点的卡片,教师提醒幼儿用手口一致点数的方法)

这个故事好听吗?故事里一共有1只苹果、2条毛毛虫、3只小鸟和4个猎人。

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瓶子在宝宝的生活中多处可见,我们常见到宝宝抱瓶子、滚瓶子、推瓶子、踢瓶子、等,他们对用各式各样的瓶子玩游戏青睐有加。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我挖掘了瓶子对宝宝的教育价值和潜能,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经验,感受玩瓶子所带来的乐趣。

2让幼儿乐于参与操作游戏等活动,能大方地与同和老师交往,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活动准备:

1音乐:歌曲《照镜子》《大猫和小猫》《小老鼠和小花猫》。

2各种透明瓶子人手1个,瓶盖上贴2~4个五角星,玉米、蚕豆、花生等自然物若干。

3粘贴"老鼠"用的眼睛、胡子、尾巴。

4小猫胸饰每人1个。

活动过程:

(一)瓶子操。

1宝宝扮小猫随《照镜子》音乐抱着瓶子(没有瓶盖)做操:变高、变矮、变胖、变瘦。2宝宝们互相比较瓶子的大小、高矮、胖瘦、长短。(二)盖瓶盖1世无双请宝宝仔细看看瓶子上缺了什么?并进一步引导宝宝认识瓶盖的各种颜色(红黄绿蓝白黑)。

2要求宝宝给自己的瓶子找个合适的瓶盖。

3数数瓶盖上点子的多少,并互相比较多与少。

4喂瓶娃娃吃东西,引导能力强的宝宝注意将五角星与食物数量相匹配。

(三)瓶乐会

1餐让瓶子来唱歌:宝宝摇晃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初步感受用力大小与声音大小的关系。

2演唱歌曲《大猫和小猫》,并用瓶子乐器演奏,提醒宝宝用力的大小要与歌词相匹配。

(四)瓶老鼠

1提问:小猫喜欢吃什么?

2观察瓶老鼠:引导宝宝用好听的语言描述老鼠的眼睛胡子和尾巴,如尖尖的圆溜溜的等。

3制作瓶老鼠:在瓶子上粘贴眼睛胡子和尾巴。

4音乐游戏"猫捉老鼠":把瓶子口的线拉开,宝宝牵着线走听到猫来了,快速逃跑。

活动延伸:

1户外活动是可继续玩这个游戏。

2鼓励幼儿玩出更多有关瓶子的游戏,如"绕瓶子""赶瓶子"等。活动反思:

瓶子是宝宝喜欢的东西,宝宝对瓶子可以说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在宝宝眼里,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我针对儿童这个特点展开了活动。我为宝宝准备了充足的学具,让宝宝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表达,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从本次活动中可以看出,宝宝是不断地在动中学,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

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二、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录音带:大鼓和小鼓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三、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四、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

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

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五、活动延伸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幼儿能够初步认识红色、黄色、橙色、蓝色、绿色和紫色六种颜色,准确分辨六种颜色;

2﹑能够按照听到的指令进行简单的操作活动,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3﹑初步掌握序数的概念,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动物的家在哪里”教师两套大的操作材料。包括:一张有三种颜色、两层楼的楼房,小动物六只;一张有四种颜色、三层楼的楼房,小动物十二只。

2、红色、橙色、黄色、蓝色、绿色和紫色的“颜色小精灵”。

活动过程:

一、“颜色小精灵”来啦:

完成目标:初步认识红色、黄色、橙色、蓝色、绿色和紫色六种颜色。

1﹑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小精灵,让幼儿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

师:“颜色小精灵又到我们班上来啦,我们看看,都有谁呢?请小朋友和他们打招呼!”

2、认识橙色

师:“颜色小精灵为我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来看看它是谁?”

出示橙色小精灵,让幼儿认识。

3﹑认识紫色

师:“颜色小精灵还为我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来看看它是谁?”

出示紫色小精灵,让幼儿认识。

二、动物的家在哪里?

完成目标:初步掌握序数的概念,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1﹑分清楼房颜色

师:“今天,不仅有许多颜色小精灵来和我们玩,还来了许多小动物,我们来看看,他们分别住在什么颜色的房子里?”

出示挂图,让小朋友仔细观察,然后协助小朋友用“XX住在X色的房子里”来描述所看到的内容。

2﹑分清序数第一、第二。

师:“我们来看看,这栋楼房有几层呢?”“小青蛙住在第几层?”“大象住在第几层?”

3﹑综合运用

协助幼儿正确地说出动物住在哪里,如:“小青蛙住在一楼的红色房子里。”“大象住在二楼的蓝色房子里。”

三、大家一起来,分清序数第一、第二、第三。

完成目标:大胆地进行操作,体会动手的乐趣。

1、你说我做

教师或小朋友可以自由的把小动物放在不同的房子里,请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我让小青蛙住在二楼的紫色房子里。”“我让小猫住在二楼的蓝色房子里。”

2﹑我说你做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的口令,按照教师的要求把小动物放在规定的房子里,如:“小猫住在一楼的紫色房子里。”“绵羊住在二楼的绿色房子里。”

四、延伸

把操作挂图放在活动区,让孩子继续游戏。